APP下载

试析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

2013-01-25黄建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趋向药性脏腑

黄建忠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 隆林 533400

试析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

黄建忠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 隆林 533400

中药;升降浮沉;药性

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是中国传统医药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反映药物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趋向。它以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的生理特点为指导,能够针对脏腑气机发生障碍时出现的疾病指导选方用药,以便消除这些疾病。

1 升降浮沉理论与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关系

中医认为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生理特点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调节的基础。当脏腑气机的功能受到六淫、饮食、七情、劳倦等影响时,气机的升降出入就会发生障碍,使气机升降出入的功能倒置、太过或不及,从而影响脏腑气血的正常运行和经络沟通内外的各方面功能,致使机体处于疾病状态。譬如,肺有宣发和肃降的生理功能,能向上向外及向内向下散布气和津液。而肺的这些功能发生紊乱时,就会引起宣发障碍而见呼吸不畅、胸闷不适;肃降失常而见咳嗽喘息。又譬如,脾胃为中焦之脏腑,脾主升,脾升则健,胃主降,胃降则和,脾胃是气机上下升降的重要枢纽。当脾胃的升降功能正常时,水谷津液才能在脾胃中运化正常,精微物质和水液才能输布正常。脾胃健,气血才能生化有源,机体才能得到濡养并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抵御外邪的侵袭,而当脾升清和胃降浊的功能发生障碍时,机体就会出现相应的表现,如脾不能正常升清,浊气不能正常下降,则头部不得精微物质的濡养而见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疲倦无力;中焦浊气不降,停滞不行则见脘腹胀满,胃气不降而反上逆则见呕吐。脾还有升举内脏的作用,当脾的上升功能紊乱时,可导致内脏的下垂,如胃的下垂、子宫的下垂、脱肛等疾病。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是在充分认识到这些脏腑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下形成的,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证明了它的正确性。中药发挥的升降浮沉作用趋向能顺应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生理特点,调整发生障碍的脏腑气机,使机体处于健康的状态。白甫[1]提出通过药物发挥的升降浮沉之性能使脏腑气机失常的运动得到调整或能利用药物发挥的这些作用趋势,因势利导而让邪气有路可出。如具有益气升阳的药物有人参、黄芪、柴胡、升麻等,这些具有向上作用趋势的药物能改善或者消除因脾的升清和升举功能障碍而出现的头晕、胃下垂、脱肛等向下趋向的病症;具有向下、沉降作用趋势的药物,如大黄、芒硝能治疗因浊不下降引起的大便秘结不下等;牡蛎、石决明能潜肝抑阳,能治疗肝阳亢于上而引起的头痛头晕等;而白前、前胡能降气化痰,治疗因肺气上逆而引起的咳嗽。

2 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的关系

《本草纲目》记载: “甘辛无降,酸咸无升,热无沉,寒无浮”。中药有辛、甘、酸、苦、咸五种最基本的药味,亦有温、凉、寒、热四种不同的药性。辛味药有发散、行气、行血等向外的作用趋向,药性属于升浮的范畴,如麻黄能发汗解表;甘味药有补虚等向上的作用趋向,如甘草能益气和中。如此可见辛甘之药大多具有升浮的趋向;苦味药有清泄、燥湿等向下向外的作用趋向,如黄连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通便;咸味药有软坚散结及泻下通便等向下作用趋向,如芒硝泻下通利大便、润燥软坚;酸味药有收敛固涩等向内的作用趋向,如乌梅丸既能敛肺止咳,又能涩肠止泻。如此可见酸苦咸之药大多具有沉降的趋向。中药四气理论提出,温热寒凉与阴阳相关,温热属阳,阳有向上、向外的趋势;寒凉属阴,阴有向下、向内的趋势。四气中能在热性病中发挥明显作用的药物,表明这类药物有清热的作用,一般可归为寒凉药物,属阴。阴主内主下,而寒主收引,可见寒凉药物大多有向下向内的作用趋势,药性多属沉降的范畴,如大黄、黄连、芒硝等。反之,能在寒性病发挥明显作用的归为温性或者热性药物,属阳。阴主升主上,而热主升发,可见温热药物大多有向上向外的作用趋势,药性多属升浮的范畴,如附子、吴茱萸、干姜、肉桂等。

3 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

升降浮沉与药物的质地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同一种质地的药物发挥的趋向不一定相同,应按照药物发挥功能的趋向性和发挥的疗效进行分析。不能把质地沉重的药物就认为具有沉降之性,反之,把质轻的药物就认为具有升浮之性。如花类药物、皮类药物、枝类药物等质轻的药物大部分具有升浮之特性,但旋覆花质虽轻,却有沉降之性,能降逆止呕,下痰;种子类药物、果实类药物及矿物类药物等质重的药物大部分具有沉降之性,但牛蒡子虽为果实之类质重药物,但其能发散风热,有浮之性。徐海波[2]提出中药升降浮沉的这种特性,很难用药物质地的轻重进行确定,只能从药物发挥的功效上去探究。

4 升降浮沉理论与临床选方用药关系

升降浮沉理论能依据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下指导选方用药。如临床上常使用的补中益气汤能治疗脾虚无力升举清阳和升举脏腑而引起的脱肛、久泻久痢、崩漏等,具有补气升阳的作用,其中黄芪为主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能补脾之虚,助脾升清,并用升麻、柴胡协助黄芪升阳作用。中医选药治病时充分认识到了药物有升降浮沉的性质,配伍用药时能结合脏腑气机运动的生理特点及病理过程,升降结合,沉浮结合。例如,补中益气汤中的药物能因势利导,发挥其顺应脏腑气机运动趋向的作用,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四逆散具有疏肝理脾的作用,其中柴胡能升发阳气,佐以理气解郁的枳实,升降结合,舒畅气机。半夏泻心汤能治疗脾胃失和,升降失常引起的心下痞满,其中半夏辛温,干姜辛热,而黄连与黄芩苦寒,四药配伍,辛开苦降。苦辛能调脾胃之升降,使脾胃升降之功正常,则痞满可消。

5 小结

中药的升降浮沉理论是医家充分认识中药的药性特点下提出的,并结合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药物的四气五味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因而在临床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应考虑到药物的升降浮沉特性,以能顺应脏腑气机运动特点进行疾病的治疗,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疾病的目的。

[1]白甫.浅议中药的“升降浮沉”[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08-1109.

[2]徐海波.中药升降浮沉理论释义[J].中医药学刊,2001,19(6):558-560.

R285.51

A

1007-8517(2013)09-0050-01

2013.03.19)

猜你喜欢

趋向药性脏腑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实用趋向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论筋性脏腑病❋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脏腑疏通术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