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眩晕75例

2013-01-24赵琴兰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7期
关键词:脾虚健脾脾胃

赵琴兰

(山西省方山县人民医院,033100)

六君子汤出自《妇人良方》,系由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而成,功用健脾止呕,主治脾胃气虚兼有痰湿之证。近年来,笔者运用此方加减对不同疾病的患者采取健脾益气、祛痰湿的方法治疗脾胃气虚痰湿之眩晕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145例来自我院住院或门诊可随访者,均具有典型的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耳鸣耳聋、体位变动症状加重的眩晕患者,病情以轻、中度为主,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中男36例,女39例;年龄15~75岁,平均42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4.2年;原发病症:高血压14例,颈椎病8例,贫血20例,其他33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36例;年龄15~79岁,平均43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4.4年;原发病症:高血压13例,颈椎病9例,贫血21例,其他27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及原发病等方面相似,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①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②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③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④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颤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做CT、MRI检查。⑤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

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有关气血亏虚及痰浊中阻的诊断标准拟定[2]。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病程1个月~11年;患者知情同意;以轻、中症为主。

排除标准:肿瘤及血液病等重要器官疾病;脑梗死和脑出血病人;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有心、肝、肾功能异常者;有神经、精神疾病、内分泌疾病不能配合调查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2g,炙甘草8g,陈皮10g,法半夏8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身热无汗、头痛身痛者加防风15g,羌活10g;伴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胸闷、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0g,香薷10g,藿香8g;伴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者加熟地黄10g,杜仲10g,山茱萸10g;伴心烦易怒、夜寐不宁,或兼胁痛者加天麻10g,钩藤10g,栀子10g;若呕吐频作者,加竹茹10g,代赭石8g,生姜10g。

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250ml加丹参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

两组病人均积极治疗原发病,且综合治疗相同(包括休息、营养、止吐、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项目:主要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

治疗结果:治疗组75例中治愈36例,好转30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70例中治愈20例,好转27例,未愈23例,总有效率为67%。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典型病例

患者,女,46岁,2012年3月12日初诊。间断性眩晕2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周,头晕目眩欲倒,视物旋转,即便睡在床上犹如天旋地转,时吐痰涎,胸闷不舒,两目喜闭,恶心欲吐,不思饮食,四肢倦怠,面色白,大便不畅,脉濡缓。中医辨证为脾气虚弱,脾虚生痰。治以健脾益气,燥湿祛痰。方用六君子汤加减,服药6剂而愈。

讨论

眩晕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病,涉及内科、外科、耳鼻咽喉各科,在内科常见于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等。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3]。西医学认为是由于患者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和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错觉。头为“清阳之府”、“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头主清净,若饮食劳倦伤脾、中气虚弱则脑失所养而导致眩晕。《灵枢·口问》载“上气不足”、《灵枢·海论》载“髓海不足”、《丹溪心法·头眩》载“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眩晕》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了“无虚不能作眩”,在治疗上当以治虚为主。然而,脾主运化,为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若脾失健运,则化源衰少,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不失于滋养;药物进入人体也必须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奏效,若脾胃衰败,纵有良药,也不能达到病所。且痰之产生也与脾虚密切相关,脾虚则脾主运化功能失调,聚湿成痰,痰湿阻滞,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现代研究证实,脾与现代免疫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与胃肠黏膜免疫功能紧密相关[4],并且可以通过补脾益气的中药调整免疫失衡状态[5],所以治疗虚证从调理脾胃入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据此理论,采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虚痰湿导致的眩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中党参甘平,补脾养胃,健运中气,化精微,生阴血,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茯苓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利水渗湿,有提高体液免疫功能、镇静、降血糖及利尿作用;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善补后天之本,为补气健脾之要药,对人体有强壮作用,能使体力增强,有轻度降血糖、利尿作用;炙甘草温而补中,益气健脾;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利湿作用,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湿痰自然无法生成,则眩晕自止。由于此方不寒不热,药性平和,药力持久,可有效治疗此病,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报道,四君子汤可以调节肠道免疫,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可以调整整体免疫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从而治疗脾虚证[5]。

由本组治疗结果可知,采用补脾益气祛湿法治疗此病,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但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病程较长,有的患者继发于严重的原发病,且病因病机复杂,故在临床上治疗起来不是那么得心应手,还有待于同仁们共同交流、学习。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7.

[2]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4,209.

[3]沈北华.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治疗顽固性眩晕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66-69.

[4]王文波,谢湘峰,程艳荣.脾虚证胃肠黏膜屏障保护功能的研究集要[J].中医药学刊,2002,20(4):504-505.

[5]赵宁,张皖东,贾红伟.四君子汤对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肠道黏膜TGF-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44-46.

猜你喜欢

脾虚健脾脾胃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