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

2013-01-23孙凌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4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口病病区

孙凌云

(菏泽市牡丹区北城办事处防保站,山东 菏泽 274000)

手足口病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

孙凌云

(菏泽市牡丹区北城办事处防保站,山东 菏泽 274000)

目的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病区的医院感染。方法 强化岗前培训,加强消毒隔离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做好陪护人员和患儿的健康教育。结果 就诊患儿2163例,无误诊、漏诊,无院内感染。接受住院治疗的患儿,重症198例,死亡15例。结论 加强消毒隔离和手卫生可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避免手足口病病区的医院感染,切实保护患儿的生命健康。

儿童;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医院感染;管理

手足口病(HFMD)自1957年首次发现以来,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它是有20余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2~10mm的疱疹。本病传染性较强,发病率较高,流行强度较大,在短期内可造成局域性大流行。近5年以来,我国某些区域已经出现了HFMD的暴发流行,患儿大多临床症状轻微,只有少数患儿为重症、出现多系统损害,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心肌炎,导致死亡。该现象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HEMD确定为丙类传染病。为此,按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治疗指南(2008年版)》[1],我市专门设立了HFMD定点医院和病区。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切实做到确保患儿生命安全,并付之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1日至8月31日我们HFMD医院和病区接诊患儿2163例。其中住院治疗2006例,门诊治疗157例。住院患儿中,男1292例,女714例,年龄10个月~11岁,平均4.5岁。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臀四部位出现疱疹、斑丘疹,病变周围有炎性红晕,成离心性分布,内有液体量少而浑浊;口腔黏膜出现散发水疱或溃疡。疼痛明显并伴有发热。部分患儿还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头痛、拒食、流涎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偏高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偏低,淋巴细胞较高。

2 疾病防控措施

2.1 加强岗前培训。病区医师和护士主要来自儿科及重症监护病房。根据医务人员不同的工作性质,分期分批进行培训,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讲座。并利用空余时间自学《手足口病的防护与控制》、《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机械通气》等,提高诊治防护技能。

2.2 责任明确。为强化责任,我们了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职能,分工负责,及时解决问题,落实护理措施。相关领导和专家深入门诊、病区参与值班。

2.3 人力资源调配。抽调相关科室工作的骨干力量组成专门医护队伍,充实门诊、病房力量。加强ICU骨干力量,24h轮流负责重症患儿的监护工作,确保效果。

2.4 加强消毒隔离。

2.4.1 隔离

①HFMD留观室和病区均设隔离区域,留观室主要为发热、出疹患者疑似HFMD时暂时观察使用,设专用卫生间。②HFMD病房供已确诊患儿使用,建立医务人员和HFMD患儿双通道。设有清洁缓冲区和污染区。③重症患儿入住ICU,并由专人负责。

2.4.2 消毒。按照卫生部规定有关程序和要求执行。

2.5 防护措施。医务人员上班必须穿工作服,到口罩、帽子,口罩要4h更换一次。医务人员在做诊疗和护理工作后,尤其是被患儿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必须认真洗手[3]及时更换工作服。据文献报道,医务人员带来菌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2]。因此,对医务人员要严格无菌要求。采用规范的六步洗手方法流水冲洗,洗手时间不少于15s。如果医务人员出现发热、头疼等症状,应进行病院微生物的检测,查找原因。及时隔离治疗。

2.6 养成良好习惯,做好健康教育。患儿在家长陪护下,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喝生水,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特别是家长替患儿更换尿布和处理粪便时更要认真洗手,做好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同室密切接触,减少陪护人员外出和使用其他患儿病床及物品[5]。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加大手足口病的宣传力度,宣传防病知识,学习疾病的预防知识,减少恐慌。

3 结 果

住院治疗患儿2006例中,重症198例,死亡15例。就诊患儿2163例,无1例误诊及漏诊,住院患儿无1例发生医院感染。

4 讨 论

手足口病是有多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群,临床表现多样,发病以婴幼儿为主,少年和成人感染后多不易发病,多数患者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为主要特征,其感染途径是粪-口传播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感染。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喉与粪便可检出病毒,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6],这是患儿就诊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对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做好对患儿的处理以及如何确保医务人员不备传染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医务人员能其熟练掌握该病的临床诊疗方案、抢救措施,可缩短确诊时间,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对防止病情加有重要的意义。做好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使其自觉地少接触其他患儿及其物品,并主动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晒衣等良好卫生习惯。研究结果表明,很好的隔离患者,隔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下一步我们要提高认识,做好充分的防控救治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切实为患儿全心全意服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的通知[S].2008-04-30.

[2] 汪洪.呼吸机相关肺炎研究现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 4(1):84-85.

[3] 陈明纯.医院消毒灭菌监测管理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 2005,20(15):64-65.

[4] 陆水峰.规范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62.

[5] 鲁萍,黄一文,刘立美,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8,23(19):15-17.

[6] 李乐力,易彬.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防控对策[J].沈阳部队医药, 2008,12(6):425.

R725.1

C

1671-8194(2013)24-0372-02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口病病区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病区护士戴手套操作预防职业危害性感染的依从性调查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