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孢素联合雄激素辅以造血生长因子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2013-01-23钟亚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4期
关键词:环孢素障碍性雄激素

钟亚平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环孢素联合雄激素辅以造血生长因子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钟亚平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的 观察环孢素、雄激素辅以造血生长因子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2005年至2010年我院5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环孢素、雄激素,辅以造血生长因子治疗,回顾性分析该方法治疗疗效。结果 57例患者基本治愈2例,缓解13例,明显进步20例,无效22例(死亡9例,其中4例死于脑出血,5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 环孢素、雄激素,辅以造血生长因子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方法之一,经济、安全有效。

再生障碍性贫血;环孢素;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全血细胞减少,多认为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微环境损伤而导致,伴有贫血,出血和感染。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绝大部分再障患者的发病原因除与造血干细胞质量异常或者造血微环境异常有关外,还与免疫异常有关[1]。治疗再障主要药物一般选用雄激素,但单用该药治疗效果较差,本研究应用环孢素、雄激素,辅以造血生长因子治疗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再障患者57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7例我院再障患者,其中男31例,女26例,男女比例约1.2ı1。年龄12~75岁,中位年龄32岁;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SAA)30例,非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27例。全部病例均经血液检查、骨髓检查等明确诊断并符合再障诊断标准[2],即是:血常规检查中,全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均为减少;骨髓象检查中,有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现象,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脾检查中,一般无肿大;抗贫血治疗常常无效。全部研究对象为初治患者,未接受过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

1.2 治疗方法

环孢素5mg/(kg·d),分两次口服,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6个月观察疗效。雄激素选用司坦ā醇6mg/d,分3次口服,维持6个月以上。造血生长因子选用细胞生成素(E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根据患者外周血象,视具体情况选用上述造血生长因子及调整用量,当外周血WBC超过2.0×109/L时,则停用GM-CSF或G-CSF,EPO 3000IU/次,维持治疗3个月以上。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成分输血及积极防治感染和出血。

1.3 疗效判定

参照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分为基本治愈、缓解、明显进步、无效[3]。

2 结 果

2.1 疗效

57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基本治愈2例(为NSAA),缓解13例(SAA 6例,NSAA 7例),明显进步20例(SAA 7例,NSAA 13例),总有效率52%,其中SAA的有效率38%,NSAA的有效率74%。随访5个月至4年,死亡9例,5例死于感染,4例死于颅内出血。基本治愈患者停药后6个月复发,继续使用原治疗方案7个月后缓解。

2.2 副反应

出现肝功能异常7例,出现齿龈增生4例,出现多毛18例,出现骨骼疼痛6例。以上不良反应减量或停药后自行缓解。

3 讨 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血液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药物、电离辐射、感染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与造斑干细胞内在缺陷、造血微环镜缺陷、免疫介导、病毒感染、造成免疫紊乱等因素有关[4]。

环孢素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属中性环多肽混合物,它由11个氨基酸组成,是从真菌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环孢素治疗AA,其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的比例,达到抑制T细胞表达白介素-2受体,进而抑制T细胞生成过量的造血负调控因子。据报道,临床再障治疗中使用免疫抑制治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环孢素等)疗效有明显提高[5,6]。其联合雄激素治疗再障的总有效率可达50%~64%,对SAA的有效率为4l%~60%,对NSAA的有效率更达68.8%~77.8%[7-10]。

雄激素治疗AA,一方面可增加造血干细胞对EPO的亲和性和敏感性,另一方面可参与免疫调节促进多能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同时也可增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生成,因此是治疗再障尤其NSAA的主要药物。但临床实践中单用雄激素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如其治疗NSAA有效率并不高,而治疗SAA一般无效[11]。

将环孢素A与雄激素联合使用,对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效果明显。我院临床中采用环孢素联合雄激素,辅以造血生长因子对再障患者进行治疗,总体效果有意义,57例患者总有效率达52%,对SAA治疗的有效率为38%,对NSAA治疗的有效率为74%,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在治疗AA中,采用环孢素联合雄激素辅以造血细胞因子治疗AA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NSAA患者一个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案。

[1] 张岩,马小建,汪奇伟,等.细胞因子网络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中的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9):888-889.

[2] 宋善俊,陈燕,威廉姆斯.血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04-420.

[3]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33-38.

[4] 曾慧,何广胜,傅蓉,等.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Th细胞比例及功能变化[J].江苏医药,2006,32(5):40l-403.

[5] Scheinberg P,Wu C O,Nunez O,et a1.Longterm outcome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treated with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nd cyclosporine[J].J Pediatr,2008,153(6):814-819.

[6] 黄科,黄绍良,方建培,等.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25(5):486-488.

[7] 徐浩,陈天荣,张晓玲,等.环孢菌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4):477-478.

[8] 刘泰然,吴金友.再生障碍性贫血52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4):98-99.

[9] 王琰,徐瑞荣.造血细胞因子EPO、SCF、GM 2CSF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中的表达[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 16(5):1100-1102.

[10] Jeng M R,Naidu P E,Rieman M D,et a1.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and immunosuppres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acquired severe aplastic anemia[J].Pediatr Blood Cancer,2005,45(2):170-175 .

[11] 梁冬梅,谢双锋,李益清,等.环孢素、雄激素和造血因子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J].新医学,2009,40(8),524-526.

R556.5

B

1671-8194(2013)24-0169-02

猜你喜欢

环孢素障碍性雄激素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夕阳红难以启齿的元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孢素胶囊以及软胶囊的溶出度分析
HPLC法测定环孢素胶囊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雄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两个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AR基因突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