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手术体会

2013-01-23李晓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4期
关键词:骨关节克氏移位

李晓东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20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手术体会

李晓东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0例20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观察,20例手术实施切开复位钛板、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按Sanders骨折分型,其中Ⅱ型5例,Ⅲ型11足,Ⅳ型4例。结果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优良13足,尚可6足,差1足。病例均手术后随访1~2年。结论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轻度移位的SandersⅡ型骨折可应用克氏针内固定,Ⅲ型、Ⅳ型骨折更适合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的效果主要与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手术时机选择、对位、功能锻炼有关。

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在全身骨折中占2%,占足部骨折的80%,其中85%~90%为关节内骨折[1]。跟骨骨折大多由于高空坠落或交通事故造成,临床上青壮年较为常见,长期以来治疗预后存在一些儿后遗症,效果多不太满意,跟痛、扁平足、创伤性关节炎、足跟变宽等后遗症困扰着医师及患者,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选用钛板等内固定物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0例20足,男15例,女5例,年龄20~56岁。受伤原因:高空坠落11例,交通事故7例,重物砸伤2例,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6足,按Sanders骨折分型标准[2],Ⅰ型:所有未移位的关节内骨折0例,Ⅱ型5足,后关节面2片段骨折,根据骨折线的定位分为ⅡA、ⅡB、ⅡC 3个亚型,Ⅲ型伴有中央片段损伤的后面3片段骨折11足,Ⅳ型后面4片段骨折4足。

1.2 治疗方法

患者16例采用硬膜外麻醉,4例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患肢朝上侧卧位,常规消毒皮肤,由上台器械护士协助铺无菌单,安置好电刀、吸引器,患肢大腿上1/3处用电动气囊止血带驱血,在跟骨外侧取“L”形皮肤切口,切口始于外踝上方3~5cm,向前至足背皮肤与足底皮肤交界水平,向前至第5跖骨基底近侧1cm切开皮肤直达骨膜,紧贴跟骨外侧壁做骨膜下剥离,暴露距下关节、跟骨关节,跟腓韧带、腓骨肌腱、腓肠神经、跟外侧血管位于全厚皮瓣之内。用3枚20mm克氏针分别固定于骰骨、距骨处、外踝,掀起跟骨外侧壁碎骨片,充分暴露骨折端及距下关节,撬拔使骨折复位,C臂X线机透视跟骨轴位、侧位观察复位满意后,闭合切口。对于Ⅲ型,Ⅳ型骨折,采用解剖钛板内固定,C臂X线机透视复位辨认解剖结构,透视时注意伤口覆盖,保持无菌,根据直视、透视满意后,从外侧骨皮质拧入螺钉,去除克氏针,根据三点固定原则,应用螺钉分别固定跟骨前部或骰骨、载距突、跟骨粗隆,即可获得较高的内固定稳定性[3]。常规止血、冲洗伤口,放置引流条,清点器械、纱布、缝针逐层细心缝合关闭切口,贴敷料贴加压包扎。术后应用抗生素5~7d,抬高患肢行足部功能锻练。

2 结 果

本组患者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优良13足,尚可6足,差1足,手术后随访1~2年。1足合并糖尿病出现切口皮肤坏死、骨外露,皮肤边缘坏死,经过全身综合治疗、换药,延迟拆线后Ⅱ期愈合,3例后期出现距下关节慢性疼痛。

3 讨 论

3.1 选择手术时机

开放性骨折应急诊手术,骨折伤后数小时内足跟周围肿胀较轻也可急诊手术,跟骨骨折后常肿胀严重,3d左右出现肿胀高峰,应在肿胀高峰期前或后手术,如果错过早期手术时间,足跟周围肿胀较重,不应立即实施手术,如勉强手术则因切口张力过高,皮肤缺血性坏死,导致手术失败。闭合性损伤肿胀严重或有张力性水疱形成者,应抬高患肢,术前使用脱水剂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手术要把握恰当的手术时机,一般是伤后7~14d,平均8d。待肿胀消退,足部周围有持续均匀的皮肤褶皱纹时为最佳手术时机,肿胀减退时在进行手术,能有效减少术后切口皮肤坏死的机会。

3.2 治疗方法选择

术者应熟练掌握跟骨解剖结构,了解各部位解剖特点,明确手术指征,患者术前均拍摄跟骨轴位、侧位片,随着CT的广泛应用,CT Sander分类越来越受到重视,患者术前均行跟骨水平面、冠状面三维CT扫描,术前正确评估跟骨各部位骨折移位程度,尤其是评估跟骨后关节面碎裂、塌陷、移位、骨缺损情况。测量分析患侧跟骨高度、宽度、Gissan′s角和B hler′s角、跟骨轴线、前部的完整性,后关节面移位>2mm的Ⅱ型、Ⅲ型、Ⅳ型骨折,骨折后时间较短且足部周围皮肤软组织肿胀较轻,患者无手术禁忌证者均需进行手术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或减少跟骨骨折致残率。临床发现对于波及关节面的骨折,单纯应用石膏制动保守的治疗和跟骨撬拔复位患者多遗留足跟增宽、足外观畸形、足弓消失、足踝疼痛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等并发症,最终都难以取得满意结果,本组病例积极采取手术治疗,获得很好疗效。

3.3 手术注意点

入路L形切口转角处应避免直角,保持圆钝,以防皮瓣尖端坏死,切口的纵向部分起于外踝上3~5cm,弧形向前延伸至第5跖骨基底,切口水平应低于外踝尖下2cm,位置宁低勿高,切口位置过高容易损伤跟外侧血管及皮神经,导致放置和固定钢板时较为困难,向下牵拉切口造成皮肤跟外侧皮肤血供减少及神经营养障碍,应尽可能不用电刀,因皮下组织较薄,组织烧灼易坏死,避免电刀灼伤皮缘,皮肤挫伤后易造成皮肤坏死。术中彻底止血,充分引流,防止切口内血肿形成。术中准确复位,载距突骨块比较稳定,多无移位,复位时以距骨的后跟关节面和载距突骨块为模板顺序复位,有螺钉固定的,术中C型臂X线透视,螺钉不宜过长,以免钉尾刺激软组织引起疼痛。固定稳定性较差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后植骨,植骨有利于骨折稳定促进骨折愈合。

3.4 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一般不用石膏外固定,早期以制动为主。对于内固定可靠者,术后第3天可开始行踝和足趾关节床上活动,8~10周可拄拐部分负重行走,进行步态练习,并逐渐加强。但对于SandersⅢ型、Ⅳ型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或骨缺损者,手术后稳定性较差的,需用石膏托固定3~6周,负重时间应延长至术后3个月。加强踝足部关节伸屈、内收、外展、旋转,手法被动练习,可加快踝足部关节功能康复。

3.5 内固定物选择

跟骨可塑性钛钢板我院使用较多,本组20例用钛板18例,2例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跟骨可塑性钛钢板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跟骨骨折复位后的固定,优点是固定可靠,固定时能紧贴复位的跟骨,而且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其抗拉伸和抗弯曲载和分别达1840N和1060N,可根据需要任意地裁剪和三维成型。缺点是价格较高,患者经济负担较重。

总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得到临床广泛认可,骨折的预后,一方面看骨折的损伤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手术复位方法、技巧、固定物密切相关,我们的体会是手术前准备充足,选择好手术时机,根据跟骨关节内骨折分型方法,选用可塑型钛钢板或螺钉、克氏针进行内固定,手术保持无菌原则,注意无创伤操作,引流要通畅,避免感染,手术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足部功能锻练。

[1] 张铁良,于建华.跟骨关节内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2): 117-120.

[2] Sanders R,Fortin P,DiPasquale A,et al.Operative treatment in 120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Results using a prognostic computed tomographic scan classicfica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3,2(9):87.

R683.42

B

1671-8194(2013)24-0237-02

猜你喜欢

骨关节克氏移位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64排CT诊断骨关节损伤的优势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