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检查对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13-01-23苗秀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4期
关键词:癌变胆总管胆管

苗秀敏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CT室,江苏 沛县 221600)

CT检查对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苗秀敏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CT室,江苏 沛县 221600)

目的 分析CT检查方法对于壶腹周围癌患者的诊断价值,从而改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状况。方法 检查之间的12h开始禁食,进行CT检查之前,让患者服用1000mL的温开水,以便有效充盈胃部,便于CT扫描;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将对比剂输入患者体内,扫描动脉期以及门静脉期。结果 37例患者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胆总管扩张、肝外胆管扩张以及肝内总管扩张,其中有30例患者的胆囊也出现了扩张现象。结论 对于该病的临床诊断而言,CT检查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诊断价值;临床;壶腹;CT

在肝脏外科疾病当中,壶腹周围癌患者较为少见;临床发现,该病的患者常会出现腹痛以及黄疸等症状,且消化系统功能遭到严重破坏,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寒战、高热以及休克等症状[1]。因为壶腹周围癌不具备典型性的临床表现,所以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容易被漏诊或者是误诊,而一旦不能及时诊断该病,将会延误病情,甚至治疗的时机也会因此失去。对此,为了使诊治水平得以提高,笔者分析了CT检查方法对于壶腹周围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我院肝脏外科收治的患者,共64例,40例为女性,24例为女性;64例的年龄在51~72岁,年龄的平均值为58.2岁。患者的临床表现如下:10例出现消瘦以及纳差症状,出现寒战以及高热症状的有8例,15例出现乏力困倦症状,出现黄疸症状的为39例,54例出现了上腹隐痛症状。64例周围癌的情况如下:13例为下段胆总管癌变,胰管开口癌变的为8例,10例为十二指肠当中的乳头部分出现癌变,壶腹癌患者为11例,其余22例为胰头癌变。

1.2 方法

采用CT设备对64例患者进行检查,具体方法如下。检查之间的12h开始禁食,进行CT检查之前,让患者服用1000mL的温开水,以便有效充盈胃部,便于CT扫描。检查所采用的仪器为螺旋式CT机,检查时的孔径为40mm,螺距为1mm,层厚为3mm。为了增强扫描时得到的动态结果,则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将对比剂输入患者体内,以2.5mL/秒的速度注入药物,当注入的药物量达到75mL以及175mL时,采用CT机扫描动脉期以及门静脉期,在检查的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将扫描时间适当延长。

2 结 果

在CT检查当中,发现壶腹肿瘤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下:3例患者的胰头胆总管出现了增厚现象,且表现为花边样;17例患者的十二指肠当中出现了缺损充盈现象,在缺损充盈的患者当中,有3例的内缘钩突出现了增大现象;23例患者的胆总管内部出现了结节影,其余21例患者十二指肠与胆管相连处出现了截断现象。在检查中,薄层重建的厚度为2mm,因此肿瘤强化特征、具体形态以及位置等均可以得到清晰的影像表现,在动态扫时,发现所有患者体内的肿瘤均属于轻度与中度之间的强化阶段。在CT检查中,观察到患者的肝外胆管以及肝内总管出现了以下病变:37例患者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胆总管扩张、肝外胆管扩张以及肝内总管扩张,其中有30例患者的胆囊也出现了扩张现象;在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发现有26例存在“双管征”。

3 讨 论

如壶腹部附近两厘米的范围内出现癌变,一般将其当作壶腹周围癌,该病是一种恶性肿瘤,一般出现于消化系统;如发病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则极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可能引起死亡。十二指肠、壶腹以及胰头部分出现的癌变,均可以认为是该病的病理表现[2]。目前,切除十二指肠为治疗该病的一个有效方法,相关研究证明,如切除十二指肠,则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为病因不同,所以患者病情恶化的程度以及治愈率等也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该病具有解剖位置复杂以及进展速度快的特点,所以一旦发病极容易出现恶化现象;而另一方面,壶腹周围的血管以及组织会掩盖住病理改变情况,因此,其早期症状并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特征,而部分患者到医院进行诊断时,该病很有可能已经进入晚期[3]。一般而言,当黄疸症状表现为梗阻性时,一般可初步判断患者存在壶腹周围癌;在本次研究的64患者中,有39例出现了黄疸症状,占比61.0%,比例较高,所以当患者出现黄疸症状时,应考虑是否出现该病,并尽可能进行CT检查。如在检查中,发现患者的胰管以及胆管同时出现扩张的情况,同时不存在结石与胆管炎症等病症,则应高度警惕患者是否存在壶腹周围癌,这一点也在本研究当中得到了证实。正因为CT检查可以发现该病存在的一些特征性病理改变,所以在诊断时,CT检查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T检查的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当中通过薄层扫描壶腹部位,并能够将整体图像以及三维图像展现出来,帮助临床医师认识到淋巴结周围情况、肿瘤强化特征及其具体形态等,从而有利于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4]。在采用CT检查的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时,应注意对癌变的间接征象以及直接征象进行认真观察,以便了解壶腹周围组织癌变的进展情况。为了避免造影时,因肠道蠕动现象而导致出现伪影,则应在检查之前,让患者喝下适量温开水,从而排空肠道,并使之保持低张状态;以便使造影图像的质量变得更好,方便于检出具体病变形态。对于CT检查而言,肿瘤出现的原因不同,则具有不同的强化特征。如肿瘤因缺乏血供而形成,则容易引起胰腺癌,在检查当中,可见胰头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增大以及变形现象为主要强化特征[5]。对于十二指肠部位以及壶腹部位出现的癌变而言,则造影特征主要为强化结节,如十二指肠出现了扩张现象,则具有较为明显的门脉期、动脉期以及充盈缺损表现。在本组患者当中,也出现了此类情况,因此要进一步了解病变形态,则可以进行多期扫描以及强化扫描。

当壶腹周围癌患者病情还处于早期时,虽然不具备明显的异性特征,但是其CT检查影像则具有较为明显的异常表现。在检查中,胆管扩张与胆道梗阻等病理改变均可以显示出来,这对于鉴别肿瘤以及诊断肿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CT检查还可以显示出管腔具体形态发生改变的情况,这对于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鉴别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注意的是,在检查平面梗阻状况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发现肿瘤,但是也不排除漏诊的可能,所以当CT检查结果呈阴性时,也要认真观察病情。为了寻找肿瘤起源,则可以进行强化检查,通过强化扫描,也可以找出异常病例的典型病理改变。综上所述,壶腹周围癌患者具有非常特殊的病理改变,为了有效治疗患者,延长患者发病后的生存时间,则应尽早诊断。对于该病的临床诊断而言,CT检查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于CT检查存在的部分局限性,则应积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如彩超检查等,以及新型诊断技术,以便降低漏诊与误诊出现的概率,从而使诊断率得以提高。尽量在CT检查当中弄清肿瘤来源,确定是否将肿瘤切除;并制定出针对性治疗方案,从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

[1] 杨晓棠,刘起旺,张辉,等.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脂肪抑制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3(16):890-891.

[2] 王金萍,王宁新,许红强,等.超声对壶腹癌诊断价值及检查方法的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10,15(29):347-348.

[3] 张美喜,陶桂梅,王占秋,等.MRI和CDFI诊断壶腹区病变的对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2(26):521-522.

[4] 龚洪翰,姜建,何来昌,等.CT低张增强扫描诊断胆总管壶腹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9):808-809.

[5] 王丽萍,谢光辉,殷信道,等.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壶腹周围癌诊断价值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4(27):374-375.

[6] 郝粉娥,牛硕,韩晓东,等.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磁共振征像特征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11(10):241-242.

R735.7

B

1671-8194(2013)24-0082-02

猜你喜欢

癌变胆总管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癌变 ·畸变 ·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LC3和beclinl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