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蜂王”陈勇年——石屏县富民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养蜂经历

2013-01-23塞外马

中国蜂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石屏陈勇小勇

塞外马

石屏,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就有人居住,据清末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先生篡修的民国《石屏县志》中载:“蜜蜂,村人有养蜂谋生者。”在石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都会涌现出一个出类拨萃的养蜂人。人们称其为“蜂王”。

那么,石屏当今的“蜂王”是谁呢?已养蜂40多年且养殖规模较大的陈勇年,必然是当之无愧的“蜂王”。

●不爱读书爱养蜂

1965年,城北郊寺脚底村的陈勇年12岁了,这正是读书的年龄。然而,学校琅琅的读书声不能吸引他,偏偏屋后一棵树上嗡嗡的蜜蜂声却将他引上“蜜途”。从此,他便走上养蜂之路,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三年困难时期刚刚恢复,皮包骨头的小勇年见到屋后的树上飞来一群蜜蜂。于是,“民以食为天”的理念促使着从未养过蜜蜂的他,硬是大着胆子,将蜜蜂拿到家里,随便找个木箱就养起来。养了蜜蜂,小勇年读书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的心只在广阔田野间,悠悠养蜂路,他憧憬着甜蜜的幸福日子。

开始,小勇年养蜂家中大人并不支持,他第一次去移树上的蜜蜂,就被蜇了,疼痛不说,第二天,头就肿得像个小猪头。母亲将他骂个狗血淋头。但小勇年知道,这也是母亲对自己的爱,谁叫自己不爱读书爱养蜂呢?

与蜜蜂打交道,被蜂蜇是很常见的事,但小勇年痴心不改,只要听到蜜蜂的信息,不管路有多远,不去拿来心不甘。有一次,他到离家10余公里的宝秀街去卖菜秧,有个同行告诉他说,附近中学里有群蜜蜂,钻在一个木箱里,学生经常被蜇,校长老师伤透了脑筋,拿它没办法,你喜欢养蜂,就去拿来养。小勇年一听,不顾做生意,将未卖完的菜秧交给别人代卖,就往学校里跑。果然见一个窗台上有一个木箱,蜜蜂进进出出,是群旺蜂,小勇年高兴极了。为了师生安全,要等到晚上蜜蜂全部归巢,才能移动蜂箱。否则,遗留下的散蜂会伤及师生。

小勇年在街上随便吃了碗米线,等着天黑。这天,太阳好象专与他作对,他眼望太阳,总觉得定在那里不动,好不容易挨到天黑,花费了20元钱的木箱钱,把蜜蜂连箱搬出校外。那个年代,汽车很少,运输大多是人背马驮,更不用说是专门载人的客车。从宝秀到石屏,每天一早一晚各有一趟火车。这时,从宝秀回城的火车早已开走。小勇年找了个石头,称在担子的另一头,一个人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夜路,终于将蜜蜂挑回寺脚底安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小勇年有收获了,他第一次就割得了好几斤蜜。当时,社会物质还非常匮乏,能吃上蜜是一件多荣幸的事,小学的《毕业证书》能有蜂蜜香甜吗?父亲也非常高兴,由原先的反对变为支持,将家中好木板锯下来,打了一个蜂箱给他养蜂。有了父亲的支持,小勇年对养蜂更有兴趣了。

●“割了尾巴”还养蜂

时间进入20世纪70年代,小勇年已长成大小伙,他的蜜蜂已有所发展,全家人都为他养蜂给家里带来甜蜜而高兴,陈勇年对养蜂也更加入迷。他虽然读书不多,但肯钻研。他听说意蜂发展快,产蜜多,便自己探索,将中蜂改养成意蜂,很快壮大了蜂群。

当时,县上也成立了国营养蜂场,生产队也有集体养蜂场。那年月,陈勇年能个人养蜂吗?这是资本主义的尾巴,非割掉不可。

于是,县蜂场的领导多次到他家中,要将他的蜂群收归县蜂场。生产队领导也乘势到他家作动员,叫他支持集体养蜂。陈勇年经不住这一次又一次的车轮战术,只好将蜜蜂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卖给集体蜂场。同时,接受生产队长的安排,当了集体养蜂员。

陈勇年不论是个人养蜂还是集体养蜂都十分投入,不论是集体的还是自己的,他都对蜜蜂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白天做养蜂的事,晚上做养蜂的梦,集体蜂群迅速发展。

1979年,中越边境一带发生了战争。前方战场轰轰隆隆,后方养蜂红红火火,离前线仅300多公里的石屏支前热潮高涨,一切服从战争的需要。当时集体蜂场已将蜂群运到60多公里外的牛街大冷山区追花夺蜜。到需要转场时,却找不到车子,大卡车都支前去了,通往边境线的公路上,汽车来来往往,不是运弹药就是拉给养。支前车辆谁也不敢打主意。蜜源接近匮乏,蜂群急需转场,车子支前繁忙,后方运输紧缺,怎么办?按常规请车,金子也请不到,别说用钱。此时,陈勇年想到附近有个车队,车队虽然支前,但生活车总要留下。于是,他去找到车队调度,三言两语,讲清困难,一支烟的工夫就将车子搞定。

事后,经领导同意,陈勇年代表生产队将一茶壶蜂蜜提去送给派车支持他们的人。没想到,却遭到少数人的攻击,说他私自将公家的蜂蜜拿去送人。陈勇年受不了这样的诽谤,一气之下,离开了集体养蜂场,告别了可爱的小蜜蜂,发誓从此不再养蜂。

●改革开放又养蜂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大地,万物复苏,人心沸动,也吹醒了陈勇年重走养蜂路的念头。

1981年,陈勇年除了种好承包地外,又重操旧业,再次养蜂。为了迅速发展蜂群,他买来了意蜂,从野外掏来了本地的中蜂,蜂群逐渐壮大,最多时发展到300余群,年产蜂蜜2000多kg。

为满足蜜蜂发展的需要,陈勇年自己动手,打制蜂箱。并且,还发明了蜜蜂巢础压模器,用自产的蜂蜡压制巢础,物美价廉,既满足自己的需要,又方便了其他养蜂者。

俗话说:“多收少收在蜂种,有收无收在蜜源。”为了多产蜜,2004年4月,陈勇年将蜂群转运到西双版纳,远离家乡,异地放蜂。西双版纳是天然的植物园,蜜粉源较为丰富,是一个较理想的放蜂基地。版纳放蜂,使他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又交了一些朋友,获得了不少信息。4年后他满载而归。

为销售蜂产品,陈勇年在县城里开了蜂产品专卖店,专门出售蜂产品。陈勇年一家为人厚道,蜂产品又是自家生产的,深得客户信赖,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后来,为节约成本,陈勇年停了城中的专卖店。“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少消费者都到他家里去购买蜂产品,蜂蜜香飘千百家。

·联合蜂友养好蜂

2011年7月,为了壮大石屏的养蜂业,陈勇年和几个当年养蜂场的养蜂员、当今的养蜂爱好者凑在一起,决定重振石屏养蜂业。

他们深入大冷山,考察民间养蜂和蜜粉源植物分布情况之后,认为蜜源优势仍在,养蜂前途尚存。与30年前相比,虽不可相提并论,但前途与挑战同在,石屏发展养蜂业的潜力很大。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石屏县富民养蜂专业合作社诞生了。陈勇年虽然读书很少,但凭他勤劳智慧的本质,忠厚老实的为人,几十年不间断的养蜂经历,质优蜂盛的蜂群,被选为理事长。

养蜂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陈勇年和其他几个成员深入山间田坝,广泛联系养蜂户,并无偿帮助他们割蜜收蜂,传授活框养殖技术。并到离城几十公里的一户残疾人养蜂户中,帮助察看蜂病蜂情,给予残疾人精神上的安慰。

目前,以“蜂王”陈勇年为首的石屏县富民养蜂专业合作社已有成员30多人。他们还计划将养蜂技术在残疾人中推广,为残疾人开辟一条自强自立的生活道路。并将新法养蜂推广到全县范围,让百户千家养蜂致富,让更多人家的生活甜上加甜。

猜你喜欢

石屏陈勇小勇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彝族剪纸刺绣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石屏乌铜走银工艺
信阳市审计局 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石屏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探析
有一个人是多余的
有一个人是多余的
静翕:李峰、张广慧、陈勇劲作品展
最高山峰
将数学教学由知识层面引向探究欲望
陈勇:励精图治 锐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