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托洛尔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疗效观察

2013-01-23王海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8期
关键词:稳定型洛尔美托

王海峰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吉林 吉林 132012)

美托洛尔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疗效观察

王海峰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吉林 吉林 132012)

目的 观察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 86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02%(40/43)和 81.40%(35/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口服能显著提高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美托洛尔;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病情进展迅速,容易继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肌梗死而导致患者猝死。因此,对其及时合理治疗预防猝死十分重要。观察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较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的临床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为本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就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七版内科学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标准[1]。86例患者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41~79岁,平均58岁,病程3个月~18年。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42~79岁,平均58岁,病程3个月~18年;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41~78岁,平均58岁,病程3个月~1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并发症、心功能差异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若患者存在低血压、显著心动过缓(心率<45次/分钟)、心源性休克、重度或急性心力衰竭、末梢循环灌注不良、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严重周围血管疾病者则不入选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确诊后均同时给予氧气吸入、卧床休息、缓解疼痛、硝酸酯扩张冠状动脉、抗缺血、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纠正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控制血压、血糖、辛伐他丁降血脂等常规抗心绞痛综合治疗。治疗组43例患者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美托洛尔口服治疗,美托洛尔起始剂量6.25mg/d,每周调整1次剂量,至25~50mg/d(根据个体耐受为限)。每天分2次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等情况。

1.3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及加重4级评定。显效:患者心绞痛消失或基本消失,持续1周无心绞痛症状,T波倒置恢复达5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心电图ST-T形态较前恢复;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心电图ST-T形态无明显恢复;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心电图ST段压低加重或T波倒置加深。以显效及有效之和统计总有效率。

1.4 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4周后,治疗组显效29例,显效率为67.44%(29/43),有效11例,有效率为25.58%(11/43),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40/43);对照组显效26例,显效率为60.47%(27/43),有效9例,有效率为20.93%(9/43),无效7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为81.40%(35/43)。两组患者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血管扩张性头痛7例,面部潮红4例、眩晕1例、和反射性心动过速3例。治疗组:血管扩张性头痛6例,面部潮红3例、眩晕3例、腹胀1例和反射性心动过速1例。未见血压明显降低、心动过缓和晕厥者。以上药物不良反应均轻微,可自行消失,未有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这一病症在临床上存在可逆性,既可经积极治疗后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也可因治疗不够及时合理而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美托洛尔属于2A类β1-受体阻断药(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它对β1-受体有选择性阻断作用,而无部分激动活性,无膜稳定作用。其阻断β-受体的作用约与普萘洛尔相等,对β1-受体的选择性稍逊于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对心脏在减慢心率、抑制心收缩力、降低自律性和延缓房室传导时间等作用方面与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相似,其降低运动试验时升高的血压和心率的作用也与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相似。其对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较PP为弱,因此对呼吸道的影响也较小,但仍强于阿替洛尔。美托洛尔也能降低血浆肾素活性。美托洛尔主要作用于心肌的β1-受体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对改善近、远期预后均有好处[2],应当尽早用于所有无禁忌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少数高危患者,可先静脉使用,后改口服;中度或低度危险患者主张直接口服。在以前未用过的患者,可减少心肌缺血反复发作,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3]。在已服过硝酸酯或钙离子拮抗剂仍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有症状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频度和持续时间[4]。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应个体化,可调整到患者安静时50~60次/分。

通过本研究发现,在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可将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总有效率由81.40%(35/43)提高至93.02%(40/43),且不良反应轻微。由此可见,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口服能显著提高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方便,副作用较少,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82-283.

[2]陈灏珠,林果为.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508-1509.

[3]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0-281.

[4]于春玲.倍他乐克加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3):149-150.

R541.4

:B

:1671-8194(2013)08-0215-02

猜你喜欢

稳定型洛尔美托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拉贝洛尔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普萘洛尔修复即刻消退产生的二次创伤*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对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抗氧化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