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鸵鸟新城疫的诊治

2013-01-23翁善钢

浙江畜牧兽医 2013年2期
关键词:鸵鸟新城疫周龄

鸵鸟属鸵形目的鸟类,为平胸类鸟。动物园中的鸵鸟爆发新城疫的最早报道可见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症状是精神沉郁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近年来,鸵鸟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疫病亦有相关报道。

1 发病情况

20世纪50年代曾有学者报道以色列某农场发生鸵鸟新城疫(ND)疫情。该农场除鸵鸟外还饲养了鸡等家禽。其中5-9月龄的46只鸵鸟中有13只死亡,各种脏器中都能够分离到病毒(NDV)。

1993-1995年,南部非洲地区的一些家禽中爆发了ND,也有鸵鸟ND报道。6月龄以下鸵鸟自然感染NDV后严重者常可导致死亡;成年鸵鸟发病率和死亡率则较低。有学者对津巴布韦9个鸵鸟农场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发现23%鸵鸟NDV抗体阳性。但并无疾病症状或用过相关疫苗。

2 临床症状

早期症状一般为精神不振,离群,采食量减少或废绝,排黑色稀便,呼吸困难,肌肉抽搐歪头,随病程加重,站立不稳,头、颈、眼睑水肿,共济失调。

3 病理变化

剖解可见气管、喉头粘膜有出血点,腺胃水肿、乳头有出血点,心包外膜可见有喷洒状出血,肠粘膜出血,肝肿大,脑出血等病理变化。

4 疫苗免疫

有研究曾对4月龄和14月龄鸵鸟攻毒后使用疫苗免疫表明效果明显,但使用佐剂疫苗尤其是油苗则有或多或少的免疫反应。有报道称在6周龄和10周龄时进行免疫接种La Sota活苗,攻毒前4周免疫接种氢氧化铝佐剂灭活La Sota疫苗,结果发现均无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对照的未免疫鸵鸟则出现了100%的发病率和25%的死亡率。

免疫程序:有人推荐,首先通过点眼方式免疫La Sota活苗,3周后用2倍剂量灭活油苗免疫,生长期鸵鸟每隔6个月用2倍剂量灭活油苗免疫一次。推荐剂量是指说明书中用于免疫鸡时的剂量。有人推荐,无母源抗体:2周龄5倍剂量活疫苗加1倍剂量灭活油苗滴眼,1月龄2倍剂量灭活油苗,2月和6月龄6倍剂量灭活油苗,12月龄10倍剂量灭活油苗,之后每隔1年10倍剂量灭活油苗免疫1次。有母源抗体:45日龄,70日龄及6月龄6倍剂量灭活油苗,12月龄10倍剂量灭活油苗,之后每隔1年10倍剂量灭活油苗免疫接种1次。

5 结语

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间鸵鸟等平胸类鸟的贸易激增,各国对这些鸟类的检验检疫也逐步开始重视。很多国家将其作为普通家禽对待。因此有关家禽及其制品相关的贸易限制也直接对鸵鸟起作用。许多国家开始建议应该对鸵鸟区别对待,但是鸵鸟的疫病却不得不引起重视。

首先,鸵鸟能够感染诸如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人畜共患病。其次,世界上许多国家流行ND,目前鸡和鸵鸟都有ND的流行。由于体形以及自然环境等原因,鸵鸟一般都是在户外放养,这使得其很容易同病毒以及其他能够感染鸟类以及动物病原体接触。

世界许多鸵鸟养殖国,如南非、津巴布韦、比利时、摩洛哥、英国、法国等国先后发生过新城疫,早在1994年我国某地小型鸵鸟场的雏鸟也有发生过新城疫的报道。

鸵鸟由野生驯化而来,人工养殖的历史较短,对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我国引进鸵鸟养殖的时间不长,大部分鸵鸟饲养场均为新场地,各种传染病相对较少。因此,有人片面认为“鸵鸟无病”或“鸵鸟几乎无病,极易饲养”。实际上鸵鸟作为一种人工养殖的动物,时刻都在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的侵袭,遇到条件改变,如饲养管理不当,气候骤变,抵抗力下降时就会致病。为了预防和消灭疾病,平时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饲养管理工作,消除或切断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杀灭鸵鸟生活环境中的病原体,达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的目的。

翁善钢

(上海市浦东新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0137)

猜你喜欢

鸵鸟新城疫周龄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新城疫诊断与防治
鸵鸟为什么把头埋进沙子里?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商品化鸡新城疫活苗分类及特点
不会飞的鸵鸟
有趣的鸵鸟
比利时:商业家禽养殖场爆发新城疫
鸽新城疫流行新特点及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