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2013-01-23肖春喜

中国猪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确山县流行性猪只

肖春喜

(河南省确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确山县 463200)

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肖春喜

(河南省确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确山县 463200)

2008年以前,猪流行性腹泻病呈散发性流行,对养猪业危害不明显。近年来,许多地区仔猪腹泻呈暴发性流行,发病猪场呈现仔猪高死亡率,母猪发病率也显著增高,给养殖 (场)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防治工作,对发展养猪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防治措施等。

猪流行性腹泻;病因;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各阶段的猪只均可发病,以呕吐、腹泻和脱水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和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以哺乳仔猪发病最为严重。该病1971年在英国首发,后来相继在欧洲其他国家暴发。20世纪80年代,由于从欧洲大量引种,我国也相继出现该病的报道[1]。

当前猪流行性腹泻呈现新的流行特点,1~2日龄仔猪表现正常,3~10日龄以内相继发生呕吐、水样腹泻,死亡率高达50%~85%,10日龄以上的仔猪容易耐过。由于该病脱水严重,使用抗生素、干扰素和细胞因子治疗常常无效,且耐过的猪易形成僵猪。

母猪腹泻后4~5天内可自愈,有的母猪发热,泌乳量下降,常导致仔猪消瘦。初胎母猪发病率高于经产母猪,食病死仔猪粪便或肠道内容物后可好转,但易复发。

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忽视流行性腹泻的免疫预防。受传统免疫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养殖户只重视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疫病的防疫,对流行性腹泻的预防不够重视。二是忽视应激因素。目前大部分养猪场为集约化生产,这种模式下饲养的猪只易发生应激反应,如舍内温度、湿度、日粮成分和饲养制度的突然变化,通风不良、捕捉和采血行为、防疫方法不当等。猪只产生应激反应后免疫力下降,即使注射疫苗,免疫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三是忽视新毒株和变异毒株。猪场在进行疾病防控时,往往忽视新毒株的产生,不能够针对猪场 (舍)的实际感染情况作出针对性的应对,从而按部就班的进行预防和治疗,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该病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极为相似,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进食或吃奶后常伴有呕吐。症状随年龄大小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以内的新生仔猪腹泻3~4天后因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达50%左右,有些猪场死亡率最高可达100%。架子猪、肥猪和母猪的症状较轻,食量下降,排水样腹泻,但预后良好。

病猪脱水严重,消瘦。经剖检,主要病变仅限于小肠。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肠壁菲薄且缺乏弹性,以致肠管扩展,呈半透明状,肠系膜血管扩张,淋巴结肿胀。根据该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要做病原分离和鉴定。

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严格引种,同时做好引种前疫病监测,严防有隐性带毒种猪进入场内。加强怀孕母猪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饲料配比适当,不能突然更换饲料。保持产房和仔猪保温室的环境清洁,注意保温,尤其对新生仔猪加强护理,尽早饲喂初乳。二是重视母猪的免疫。在每年10~11月高发前期,对母猪进行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接种免疫,初产母猪要完成两次免疫,免疫剂量适当,注意保护期,免疫14天后,对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监测,若达不到抗体保护水平,一周后需重复免疫。三是妥善处理发病猪。猪只一旦发生本病,立即隔离饲养,封闭猪场。对圈舍用烧碱、过氧化氢和百毒杀等消毒液进行紧急消毒。对病死猪只,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采取辅助治疗。对发病猪只对症治疗时,应尽早补充水分、电解质和电解多维,防止酸中毒,口服黄芪多糖增强猪群机体抵抗力。肌注卵黄抗体1mL/头,一天一次,同时与转基因因子配合治疗。仔猪可口服改善肠道紊乱的微生态制剂,如乳酸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1]孟庆利.规模猪场秋冬季猪流行性腹泻病的综合防治.今日畜牧兽医,2012(11):17-18.

S852.61+2

A

1673-4645(2013)03-0048-01

2013-02-06

猜你喜欢

确山县流行性猪只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确山县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确山县35名“两癌”母亲获救助
确山县发展红薯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