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粮比——生猪市场的预警指标

2013-01-23王树彬刘国信

中国猪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养猪比值预警

王树彬 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南环路畜牧局,山西省阳城县 048100)

猪粮比
——生猪市场的预警指标

王树彬 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南环路畜牧局,山西省阳城县 048100)

猪粮比是指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养猪成本收益的变化情况,能够为国家及时、准确判断生猪市场供求,采取相应调控措施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但单纯以玉米价格作为猪粮比的饲料粮并不适合当前的形势,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猪粮比的盈亏平衡点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量化指标也需要适时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实际,以便更加准确地判断生猪市场情况,更好地指导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猪粮比;生猪市场;预警

近年来,生猪市场如同过山车般频繁波动,“猪粮比”因此也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屡屡见诸报端。那么,究竟什么是猪粮比,它是如何得来的,它对反映、判断生猪市场情况和指导生猪生产有哪些实际意义,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1 猪粮比与料肉比

一个商品价格的动态主要取决于其生产成本,总的说来,生产成本越高,价格也就可能越高。生猪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饲料成本、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人员工资管理费用、药品防疫费用和能源消耗费用等。在生猪生产过程中,饲料成本一般超过养猪总成本的60%,而且饲料成本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粮食。由于在猪饲料用粮以玉米为主,因此,通常就以生猪出场价格和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作为衡量生猪养殖利润的专用指标,这个比值就是人们所说的猪粮比。但此猪粮比乃活猪收购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之比值,并非料肉比。料肉比是指饲养的畜禽每增重1kg所消耗的饲料量,它是评价饲料报酬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编制生产计划和财务计划的重要依据。料肉比高说明用的饲料多,但增长的肉少,饲料转化率低。

显然,猪粮比和料肉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宏观的,注重经济指标;后者是微观的,注重饲料转化率。同等条件下,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高;而料肉比值越高,说明饲料消耗越多,饲料报酬越低,两者所反映的养殖成本和利润情况正好相反,切莫混淆不清。

2 猪粮比的计算方法

根据国家六部委出台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 (暂行)》(下文简称《预案》) (现已调整为《缓解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增加了生猪价格过度上涨的调控举措),猪粮比在6: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高,反之则越低。

猪粮比的正确计算方法是:生猪活重收购价÷饲料用粮 (玉米)价格。例如,生猪每千克活重的收购价为12.0元,每千克饲料玉米的价格为2.0元时,则猪粮比为6∶1,即正好为养猪不赔不赚的价位。若每千克饲料玉米的价格涨至2.40元时,生猪每千克活重的收购价则应提升到14.40元 (二者比值仍为6∶1),才能保持盈亏基本平衡。

对生产者来说,养猪是否赚钱可通过猪粮比加以确定,比值越高利润越高,反之则越低。例如,生猪每千克收购价格超出2元,则每头肥猪可多赚200元 (2元/kg×100kg活重)。 但从全局来讲,两者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

3 猪粮比是生猪市场的预警指标

生猪生产的实践表明,猪价与粮价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相互适应的规律,即猪粮比规律。合乎这一规律,就可以实现产销的宽松平衡,否则就必然出现产大于销或产不足销的被动局面。因此,将猪粮比作为生猪生产的预警指标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猪粮比能够直观地反映养猪成本及收益的变化情况。根据历史经验,由于饲料成本在生猪总成本中的比重、料肉比都是基本稳定的,所以,猪粮比作为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的基本指标,具有简洁、清晰、容易理解等特点,能够为国家及时、准确判断生猪市场供求,采取相应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因此,国家在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时,将猪粮比作为衡量养猪利润的专用指标,同时参考仔猪与白条肉价格之比、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情况,并根据生猪生产方式、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预警指标及具体标准。

据专家介绍,在基于历史数据进行测算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预案》设置了不同的量化指标和预警区域,用于判断生猪生产和价格变动情况,为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其中,当猪粮比高于9∶1时,表明生猪生产出现供给不足,价格过度上涨;当猪粮比低于9∶1时,具体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一是绿色区域:猪粮比在 9∶1~6∶1之间,表明生猪生产和价格处于正常情况,政府主要做好市场监测,定期发布生产和市场信息。。

二是蓝色区域:猪粮比在 6∶1~5.5∶1之间,表明生猪价格出现轻度下跌,生猪生产效益下降,政府要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适度采取措施。

三是黄色区域:猪粮比在 5.5∶1~5∶1之间,表明生猪市场明显供大于求,价格出现中度下跌,生猪生产明显亏损,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加大商业储备等。

四是红色区域:猪粮比低于 5∶1,表明生猪市场严重供大于求,价格出现重度下跌,生猪生产出现严重亏损,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如对养殖场 (户)发放饲养补贴等。

五是生猪价格异常下跌的其他情况。由其他因素引发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情况,需要及时研究采取相应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6∶1的猪粮比关系是根据2000~2008年历史数据测算出来的盈亏平衡点。随着生猪饲养成本结构的变化,这个量化指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实际。

4 量化指标要适时调整

生猪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疫病等自然灾害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生产的大起大落不利于维护养殖户利益和保障市场供应,也不利于生猪生产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此,《预案》提出,当猪粮比达到盈亏平衡点时开始预警,并根据情况启动相应响应机制,调整调控力度,使猪粮比不至于下降过多,这样既能够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可缓解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均有利于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但在新形势下,猪粮比的盈亏平衡点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6∶1的猪粮比对于现在的养猪户是否能够基本保本,这一比值是否可作为国家实施救市措施的重要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猪业专家冯永辉认为,用猪粮比衡量养猪盈利情况存在两面性,应因时而异。在分散养殖占绝对主导地位时,猪粮比能够较好地反映养猪户的投入产出比,即盈利(效益)情况。而当前蛋白原料已在饲料中占有一定比例,而以玉米价格计算猪粮比时,往往会忽略蛋白原料等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影响,存在相当的不合理性。以豆粕价格的波动为例,2012年6月以前一直维持在每吨3000多元,8月后每吨暴涨1000多元,饲料企业纷纷调高饲料价格,而玉米的价格却变化不大。如果以玉米价格计算猪粮比,猪粮比并不会出现大的变动,但实际上,养猪户的饲养成本却增加了不少。

另外,近年来,在实际生产中人力成本、防疫成本及环保成本在养猪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如防疫成本较以往增加4~5倍,人力成本增加约2倍,环保成本由原来的微乎其微逐渐加重。在各种养殖成本均发生较大变化时,猪粮比已经不能准确衡量养猪成本的变化,特别是在玉米价格受国家政策调控的情况下,以玉米为基准的猪粮比很可能已经不能作为判断养猪盈亏的标准了。也就是说,当猪价跌至能启动响应机制时,绝大多数养猪户已经血本无归;同样,当猪粮比超过9∶1时,也不一定说明养猪者得到了超高的利润。

显然,单纯以玉米价格计算猪粮比并不适应当前的形势,这个量化指标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当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实际,以便更加准确地判断生猪市场情况,更好地指导生猪生产。

F326.33

B

1673-4645(2013)03-0021-02

2013-02-10

猜你喜欢

养猪比值预警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性的相关分析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
日盲紫外探测技术在空间预警中的应用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