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13-01-23阳潘文徐宗香陈曦刘

中国猪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猪群基因组疫苗

李 阳潘 文徐宗香陈 曦刘 宇

(1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动物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李 阳1潘 文2徐宗香1陈 曦1刘 宇1

(1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动物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PRRS)俗称蓝耳病,是一种以母猪流产、死产、产木乃伊胎、弱仔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死亡率很高。本文就近年来该病在遗传变异和病毒感染方面,尤其是免疫学研究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感染;遗传变异;免疫学研究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是一种猪的神秘综合征,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可导致妊娠母猪发生严重繁殖障碍,以及各年龄段猪(尤其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1987年首次在美国暴发,1990年以后开始在欧洲一些国家传播。根据抗原性差异,PRRSV可分为北美洲型和欧洲型[1,2]。1996年,郭宝清等[3]首次证实PRRSV在我国猪群中存在,随后该病在我国呈蔓延趋势,流行毒株为北美洲型,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目前已遍及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占猪各类传染病总损失的30%以上[4],对猪肉食品安全和市场供应构成严重威胁。美国农业部的年报称2000年至今,因PRRS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高达6.64亿美元。鉴于本病的危害性,本文拟对该病在遗传变异和病毒感染方面,尤其是免疫学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PRRSV的生物学特性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归属于套式病毒目的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为直径48~83 nm,平均大小为60~65 nm的球形,核衣壳直径为25~30 nm,外包被一层脂质双层膜[5]。病毒粒子表面有明显的纤突,由于囊膜的存在,对温度、pH和去污剂较敏感。病毒感染性于-70℃下可稳定数月,4℃时7天感染性降到10%,21℃病毒可存活6天,随着温度升高,PRRSV可迅速失活。酸碱度也影响病毒活力,pH小于6或大于7.65时其感染性将失活。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13~1.19 g/cm3,略低于在蔗糖中的浮密度,用氯化铯梯度离心提纯的病毒感染性高于蔗糖提纯法。PRRSV有着比较严格的生长宿主范围,在猪体内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嗜性,尤其是猪原代肺巨噬细胞(PAM),常用的原代和传代细胞中均不能生长;在体外,病毒可在MA-104及源于 MA-104的传代细胞系(Marc-145、CL2621和 CRL11171等)中增殖,但欧洲型在CL2621和Marc-145细胞系上却不易生长。高致病性PRRSV毒株在Marc-145细胞中适应1~3代即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完整的PRRS病毒粒子没有血凝活性,不凝集羊、牛、猪、禽类和人的O型红细胞,但经非离子去垢剂和脂溶剂处理后,可凝集小鼠的红细胞[6-8]。

2 PRRSV的基因组结构

随着对多个PRRSV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完成,病毒基因组结构得到完全解析。病毒基因组大小约为15kb,为一条单链、不分节段的正链RNA,有9个开放阅读框,分别为ORF1a、ORF1b、ORF2a、ORF2b、ORF3~ORF7,每个阅读框编码特定的特异性蛋白。病毒基因组多数相邻的阅读框都有部分重叠,ORF1a编码起始区的核心序列为5'-UAACCAUG-3', 高 度 保 守 ,ORF1a和ORF1b重叠16个核苷酸,共同组成ORF1,各编码一个多聚蛋白,占基因全长的80%,位于基因组5'端非编码前导序列之后。ORF1b的翻译是通过核糖体的滑动完成的。ORF1b含有四个独特区:①聚合酶元序列;②富含半胱氨酸和组氨酸的锌指区;③三磷酸腺苷结合位点或蜗牛酶基元序列;④功能不明的保守区域。ORF1a和ORF1b的表达产物为非结构蛋白。其余阅读框位于基因组3'端,是结构基因区。在ORF7终止密码子之后是3'端非编码区,含有poly(A)结构[9],在该结构上游存在一个长约10 nt的转录调控序列,高度保守。对比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病毒基因组,发现与我国2005年以前分离的PRRSV相比,位于ORF1a的Nsp2基因中缺失了87个核苷酸,同源性仅为69.8%~86.2%。

3 PRRSV基因组的转录及表达

与其他正链RNA病毒一样,PRRSV基因组具有基因组复制和mRNA转录的双重功能。ORF1a与ORF1b直接由病毒基因组RNA表达。PRRSV基因组通过产生6个亚基因组mRNA表达,它们拥有共同的前导序列,位于病毒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长度超过200个碱基。各亚基因组RNA的3'端相同,形成对应mRNA2~7有共同3'端的亚基因组mRNA,从而形成一个嵌套式结构。这种基因表达模式与冠状病毒和凸隆病毒类似,且前导序列与mRNA序列间的连接区高度保守。有些PRRSV分离株产生7个亚基因组mRNA[10],从ORF2~ORF7转录的mRNA分子之间多出一个亚基因组mRNA,试验证明这种差别与对肺的毒力和缺陷性干扰颗粒RNA无关。

4 病毒感染

PRRSV具有显著的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嗜性。病毒进入猪肺巨噬细胞有几个步骤:PRRSV病毒粒子黏附到巨噬细胞表白的硫酸乙酰肝素上;病毒经唾液酸残基与病毒包膜上的M/GP5蛋白结合物,与唾液酸黏附素形成更紧密结合物;在与唾液酸黏附素黏附以后,病毒和细胞受体复合物内吞形成笼形蛋白包裹的小泡。一旦内吞作用实现,病毒基因组会在内吞酸化作用下释放。病毒基因组释放还与CD163(清道夫蛋白)有关,同时病毒糖蛋白、GP2和GP4之间相互作用,这取决于功能CD163清道夫受体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另外,病毒入侵巨噬细胞的最后阶段需要一些蛋白酶参与。一旦病毒基因组在宿主细胞中释放,便开始转录和翻译形成新的病毒粒子。以上是PRRSV体外入侵巨噬细胞的过程[11]。

5 PRRSV免疫学研究

PRRSV的免疫学研究目前还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有关PRRSV感染的先天免疫的研究报道较少,有限的文献表明,机体针对PRRSV的天然免疫应答很弱,几乎没有IFN-a的应答,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是极少量的和延迟的,NK细胞的激活和增殖也不显著。PRRSV感染后可以产生强而快速的体液免疫反应,非中和抗体水平相对较高,在感染的早期就产生,而中和性抗体则要1~2月才产生。PRRSV的感染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使得前期产生的抗体不能提供保护甚至是有害的。感染猪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是针对PRRSV的N蛋白、M蛋白和GP5蛋白。检测猪血清和口腔分泌物的试验中发现,血清中 IgM、IgA、IgG分别在预防免疫的第7天、第10天和第10天首次检测到,口腔分泌物中的IgM、IgA、IgG分别在免疫的第3~10天、7~10天和8~14天检测到[12]。PRRSV的特异性循环抗体可持续至少一年。另外,针对PRRSV非结构蛋白的抗体成分也可于感染后的1~4周检出。研究表明,PRRSV感染猪后能引起机体抗原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的细胞免疫反应。猪在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PRRSV的条件下,CD4+和CD8+T细胞的比率急剧下降。猪全身免疫应答分析表明,翻译方式和线粒体能量代谢的途径是相互联系的,以生物学功能为基础伴随翻译调节,包括蛋白质合成、RNA-post转录基因表达和细胞的生长、增殖等。研究表明,转录因子如MYCN、MYC、NFE2L2与免疫应答有潜在的关系。病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还与TREM 1、toll样受体、超细胞因子(hyper)和hyper趋化因子信号等有关。此外,还发现内源性和外源性免疫应答与抗炎反应调节有关。最值得注意的是,转录因子与HMGB1有潜在的联系,HMGB1是病毒核苷酸内部识别所必须的。其他转录因子像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IRF3、IRF5和IRF8也与PRRSV感染猪的特异性免疫有关[13]。

6 PRRSV的传播方式和流行病学特点

PRRS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主要侵害繁殖母猪和仔猪。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猪,且具有高度的感染性。群内水平传播是由于排毒、污染所至,病毒可通过病猪口腔、鼻腔、眼、腹腔和生殖道等传播。带毒母猪通过胎盘,带毒公猪通过精液在猪群内垂直传播给胚胎以及新生仔猪。引入外来带毒猪也能造成本病的传播和流行。同时,有人认为鸟类可能携带病毒,使得本病长距离传播。此外,空气传播是PRRS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特别是短距离内。

PRRSV在猪体内可持续存在数月或更长时间,但并不一定表现明显症状,这种持续隐性感染是PRRSV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特点。病毒血症的持续存在,导致PRRS的循环传播,这是PRRSV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初产母猪极易感染PRRSV,也是病毒在猪群中持续存在的另一因素。

7 遗传变异和疫苗研究

总结来自各国的PRRS流行病学调查发现,PRRSV在抗原性、毒力性和遗传性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异。根据不同病毒的遗传学特性和抗原性质,目前将该病毒主要分为两个基因型:欧洲型(LV株为代表株)和美洲株(ATCC-VR2332株为代表株),两者核苷酸同源性仅为60%。为了更清楚地了解PRRSV各个分离株之间的进化关系,Meng[14]等从多个国家收集了66个PRRSV分离株,对它们的全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绘制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在每个主要基因型内部,各个亚型之间的ORF5基因较为活跃,ORF7基因相对保守。整个结构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所显示的变异程度是最大的,欧洲株和美洲株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基因型。分析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危地马拉、日本和丹麦五个地区的分离株发现,其亲缘关系均与美洲毒株接近。分析中发现,3个丹麦分离株、中国分离株(S1)、加拿大分离株(PA8)、Nebraska分离株(E16244B)的遗传进化位置与弱毒疫苗病毒(MLV)—Resp PRRSV和VR2332的位置非常接近,可能由于丹麦许多猪场接种过VR2332弱毒疫苗,可见弱毒苗的使用对于PRRSV在猪群中持续感染具有重要意义。遗传变异性产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目前对于PRRS还是以预防为主,疫苗主要是弱毒苗和灭活苗。弱毒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持续时间较长,许多国家都研制了针对该病的商品化疫苗,对于控制该病的传播和蔓延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免疫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作用,尤其是使用弱毒疫苗接种猪群后,可能导致病毒血症的发生,且对变异较大的病毒交叉免疫保护性低。有些商品疫苗只能保护猪群临床上不发病,但不能抵抗病毒的感染。更为可怕的是,一些弱毒疫苗毒株发生返祖现象[15,16],造成PRRS再度暴发。使用灭活苗较为安全,但需要多次免疫,且免疫持续期短。PRRSV具有逃避或调控免疫系统的能力,以及病毒本身免疫应答的复杂性,使用一种疫苗很难根除疾病。要研发出有效、通用、安全和能区别免疫的疫苗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近年来,人们逐渐开始研究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已有将PRRSV GP5与猪伪狂犬病毒进行重组的研究。DNA疫苗以及可以作为核酸疫苗的候选基因也正在研制中。

8 结语

PRRSV可引起猪群多系统病症,并易继发细菌和多种病毒感染,使猪群死亡率增加,生长缓慢,增加饲养成本,生产性能下降。PRRS已遍及很多国家,2006年中国大规模暴发了高致病性PRRS,又名为蓝耳病或高热病。疾病蔓延至十多个省份,给养猪业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此后,2007年和2008年在其他亚洲国家,如越南、菲律宾,相继有暴发高致病性PRRS的报道。这些数据表明,PRRSV基因组存在高度变异性,因此对于疫苗的研究发展是一项挑战。同时,PRRSV在不断进化逃避猪抗病毒的免疫应答。一旦病毒感染机体组织,病毒本身的一些机制可以逃避猪的免疫系统,延缓保护性抗体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病毒便可以持续感染猪群,疫苗和药物往往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更增加了治疗该病的难度。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当该疫病暴发时,配合使用高免血清与疫苗是紧急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室正在进行这项工作的研究。目前关于PRRSV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研究侧重对免疫原性基因及致病基因的筛选、改造和利用,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控制和预防PRRS为期不远。

[1]Wensvoort G,Terpstra C,Pol JMA, et al.Mystery swine disease in the Netherlands:the isolation of Lelystad virus.Vet Q, 1991,13:121-130.

[2]Collins J,Benfield DA,Christianson WT,et al.Isolation of swine infertility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isolate ATCC VR-2322)in North America and experimental reproduction of the disease in gnotobiotic pigs.Diagn Invest,1992,4: 117-126.

[3]郭宝清,陈章水,刘文兴,等.从疑似PRRS流产胎儿分离PRRSV的研究.中国畜禽传染病,1996(2):1-5.

[4]Lewis CR.,Ait-Ali T,Clapperton M, et al.Genetic perspectives on host responses to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Vira Immunol, 2007,20(3):343-358.

[5]韦平,秦爱建.重要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88-408.

[6]Benfield DA,Nelson E,Collins CS,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swine infertility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SIRS)virus(isolate ATCC VR-2332).J Vet Diagn Invest, 1992,4:127-133.

[7]Meng XJ,Paul PS,Halbur PG.Characterization of a high-virulence isolate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in a continuous cell line ATCC CRL11171.JVetDiagnInvest, 1996,76:3181-3188.

[8]Wensvoort G,de Kluyver EP,Pol JMA,et al.Lelystad virus,the cause of porcine epidemic abortion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a review of mystery swine disease research at Lelystad.Vet Microbiol, 1992,33:185-193.

[9]Allan GM,Mcneilly F,Ellis J.Experimental infection of colostrum deprived piglets with porcine circovirus 2(PCV2)and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potentiates PCV2 replication. Arch Virol, 2000, 145: 2421-2429.

[10]Meng XJ,Paul PS,Morozov L,et al.A nest of set of six or seven subgenomic RNA is formed in cells infected with different isolate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Gen Virol, 1996,77:1265-1270.

[11]Jiang ZH,Zhou X,Jennifer JM,et al. Reactomes of 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 Infected with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loS One,2013,8(3):e59229.

[12]Kittawornrat A,Engle M,Panyasing Y,et al.Kinetics of the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humoralimmuneresponsein swine serum and oral fluids collected from individual boars.Vet research,2013,9:61.

[13]Badaoui B,Tuggle CK,Hu Z,et al.Pig immune response to general stimulus and to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 a meta-analysis approach.Genomics,2013, 14:220.

[14] Meng XJ. Heterogeneity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vaccine efficacy and future vaccine development.Vet Microbiol,2000,74(4):309-329.

[15]Opriessnig T,Halbur PG,Yoon KJ,et al.Comparison of molecular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ified live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virus(PRRSV)vaccine(ingelvac PRRS MLV),the parent strain of the vaccine(ATCCVR2332),ATCCVR2385,and two recent field isolates of PRRSV.J Virol, 2002,76(23):11837-11844.

[16]NielsenHS,OleksiewiczMB, Forsberg R,etal.Reversion ofalive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vaccine investigated by parallel mutations.J Gen Virol,2001,82(6): 1263-1272.

S858.28

B

1673-4645(2013)06-0054-04

2013-04-22

猜你喜欢

猪群基因组疫苗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科学家找到母爱改变基因组的证据
血清HBV前基因组RNA的研究进展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