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13-01-23谢雅清梁晓美叶伟霞

中国药业 2013年7期
关键词:还原型过氧化物谷胱甘肽

谢雅清,梁晓美,叶伟霞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人类细胞中自然合成的一种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是甘油醛磷酸脱氢酶的辅基,又是乙二醛酶及磷酸丙糖脱氢酶的辅酶,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使人体获得高能量,还能激活多种酶,如体内的巯基(-SH)酶等,从而促进糖类、脂肪及蛋白质代谢,也能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1]。谷胱甘肽的活性成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大约占95%,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与过氧化物及自由基结合,以对抗氧化剂对巯基的破坏,保护细胞膜中含巯基的蛋白质和含巯基酶不被破坏,同时还可对抗自由基对重要脏器的损害[2]。目前,临床应用的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有2种产品,商品名为阿拓莫兰(0.6 g)和绿汀诺(1.2 g)。近年来,随着对还原型谷胱甘肽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笔者就其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等相关资料做了整理,现综述如下。

1 药理作用

1.1 抗氧化

茅尧生等[3]报道,将创伤后肝损害1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性护肝组60例静脉滴注肌苷1.0 g、门冬氨酸钾镁20mL、茵栀黄注射液30mL,GSH治疗组66例,静脉滴注GSH 1.8 g,均每日1次,连续使用7 d。两组在治疗前,治疗第3、5、7天后监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同时相点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计算 SOD/MDA和 GSH-Px/MDA的比值。结果显示,GSH对创伤后肝损害的疗效优于综合性护肝治疗,同时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亦较综合性护肝治疗组明显(P<0.05)。GSH能有效减轻创伤后肝损害患者的脂质过氧化,提高患者的抗氧化酶含量,迅速逆转肝功能异常,可作为创伤后肝损害的常规治疗手段。

鲁雅琴等[4]报道,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1 200mg/kg),缺血2 h再灌注,6 h后观察各组的神经行为变化、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脑组织MDA含量和SOD及GSH-Px活性。结果显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行为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P<0.05);可以降低脑组织MDA含量,提高脑组织GSH-Px及SOD活力(P<0.05)。可见,外源性谷胱甘肽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提高GSH-Px及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少大鼠脑组织氧自由基的堆积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的保护作用。

刘振威等[5]报道,检测27例健康成年人静脉血全血SOD及GSH-Px、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和MDA的浓度;选择68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前均监测以上过氧化指标及右室压(RVP)、平均肺动脉压(mP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评价心功能,试验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合并给予GSH 1.2 g/d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显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的全血SOD,GSH-Px,CAT的活性比对照组低,而血浆LPO及MDA的浓度比对照组高(均 P<0.05);GSH组给药后全血SOD,GSH-Px,CAT活性明显增高,且血浆 LPO和MDA浓度明显降低(均 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 >0.05);GSH 组给药后 RVP,mPAP 均明显下降(P <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GSH组心力衰竭纠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氧化/抗氧化系统严重失衡,GSH通过消除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增强抗氧化物酶活性这一途径,减少了缩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低肺动脉及右心压力、缓解心力衰竭的作用。

1.2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焦桂萍等[6]报道,将72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药物治疗(RG)组。每组分别于夹闭缺血后45min、缺血-再灌注后1 h、2 h及4 h 4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TNF-α及MPO含量在IR组缺血-再灌注后含量明显增加,较S组、RG组显著增高(P<0.01);IR组ICAM-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组和RG组。结果表明,通过动物试验初步证实了GSH可有效抑制TNF-α及ICAM-1的释放,减轻中性粒细胞在肺内浸润、聚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1.3 对人离体嗜中性白细胞超氧阴离子产生和清除的影响

吕黄伟等[7]报道,用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3种刺激剂,N-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佛波豆蔻醚乙酸盐(PMA)和花生四烯酸(AA)介导的嗜中性白细胞超氧阴离子释放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嗜中性白细胞蛋白质因子p47phox磷酸化。结果显示,GSH呈浓度依赖性促进fMLP介导的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不影响PMA和AA介导的嗜中性白细胞释放超氧阴离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5,7,45-三羟基异黄酮明显抑制fMLP介导的氧自由基产生,而蛋白激酶C抑制剂十字孢碱仅有轻度抑制作用。在非初始化的嗜中性白细胞GSH可清除fMLP,PMA,AA诱导产生的超氧阴离子。GSH刺激fMLP介导的嗜中性白细胞质因子p47phox磷酸化,与其对超氧阴离子释放的影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GSH通过激活膜受体-酪氨酸激酶通道,引起NADPH氧化酶p47phox磷酸化,导致超氧阴离子增加。

1.4 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

罗蔚锋等[8]报道,用SD大鼠股骨、胫骨以及肱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采用GSH诱导rBMSCs24 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评价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率。结果显示,诱导6,24 h时,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形成网络状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0 ±4.3)% 和(71.0±5.0)% 。结果表明,GSH 可诱导 MSCs分化形成神经元样细胞,为联合应用GSH及rBMSCs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5 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武方奇等[9]报道,经临床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ACS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GSH 1.2 g/d,共7 d。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血清CRP。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浆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RP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37.26%(P<0.05)。研究结果表明,GSH治疗ACS能使患者CRP显著下降,提示GSH有抗炎作用。

1.6 对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王焕君等[10]报道,将64例2型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DN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GSH 2.4 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均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浆内皮素(ET-1)、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浆 ET-1,FBG,HbA1C下降。GSH作为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可降低患者血浆ET水平,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糖尿病微血管损害、预防和治疗DNP的作用。

2 临床应用

2.1 肝脏疾病

酒精性肝病:李丽军等[11]观察GSH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将6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维生素C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3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GSH治疗2~3周。治疗结束时,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GSH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病的肝功能损害,促进酒精性肝病的恢复。

病毒性肝炎:刘洪明[12]观察GSH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妊娠妇女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近期疗效。36例妊娠妇女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GSH 1 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GS)250mL中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后临床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肝区疼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肝功能改善明显(P<0.01),应用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GSH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妊娠妇女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急性肝损害:林川等[13]将拟手术切除(常温下肝门间歇阻断切肝法)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术前随机分成两组,术后行保肝治疗,其中A组(60例)予GSH 1 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7 d),B组(60例)予 GSH 1 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3 d)及400mg口服(每日3次,共4 d)。结果手术后TBIL及ALT均明显升高,经保肝治疗1周后趋于恢复正常。两组内术后第1,7天TBIL及ALT值有显著性差异,而组间TBIL及ALT恢复速度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GSH对肝门阻断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急性肝功能损害有保护作用,单独使用与序贯疗法疗效基本相同。

药物性肝病:付文建[14]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停用引起肝损害药物,并应用肝泰乐、维生素C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GSH注射液1.2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4周。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肝功能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表明GSH对药物性肝病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2.2 胰腺疾病

潘登等[15]通过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胰腺、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检测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髓过氧化物酶和血清钙的水平,了解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治疗效果。将72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胰腺炎对照组、治疗组、假手术组3组。制模后6,12,24 h分别取动物的胰及肺组织、静脉血供试验用。免疫组化测定肺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比色法测定肺中髓过氧化物酶的水平、血清钙的含量;胰、肺组织做光镜下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组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髓过氧化物酶的水平随时间升高而血钙浓度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使用GSH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降低,髓过氧化物酶在12 h时降低,血钙浓度升高。结果表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升高,血清钙降低,均与病程进展密切相关。GSH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提升了血钙,减轻了组织损伤,早期应用有望提高患者生存率。

2.3 肾脏疾病

急性肾衰竭:孟小芹等[16]将急性肾衰竭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GSH 1.2 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用14~30 d。结果治疗组患者少尿期、多尿期的持续时间、血肌酐恢复时间、尿渗透压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增加(P<0.05),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NAG)酶明显降低(P<0.05)。结果表明,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GSH,可促进肾脏功能恢复,显著缩短治疗时间,疗效更好。

糖尿病肾病:田海荣等[17]将符合入选条件的糖尿病肾病(微量尿白蛋白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用不同剂量的GSH治疗,3周后观察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中等剂量GSH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无明显的治疗作用,而大剂量GSH能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但对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早餐后2 h血糖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GSH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4 肿瘤

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李海金等[18]将87例应用奥沙利铂全身化学治疗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治疗组化学治疗前2 d开始使用GSH 18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 d;对照组43例不用GSH,其他用药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发生率为11.36%(5/44),对照组为 51.16%(2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6.09,P <0.05),表明应用 GSH 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是有效的。

防治表柔比星心肌毒性:喻召才等[19]将11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入组并随机接受4周期TA方案化学治疗+GSH治疗(治疗组)或仅TA方案化学治疗(对照组),利用心电图和美国心脏学会(AHA)心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心脏毒性。结果化学治疗后患者心电图诊断异常,治疗组(60例)8例(13.33%),对照组(56例)14例(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化学治疗前后心功能无改变,对照组经化学治疗后有3例出现心功能Ⅱ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H可防治表柔比星的心肌毒性,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防治急性放射性黏膜炎:朱勇等[20]将54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及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7例。治疗组常规口腔护理,放射治疗第3周静脉滴注GSH,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出现症状后静脉滴注维生素。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GOT)急性放射性黏膜炎分级标准及疼痛的VAS评分进行临床评价,观察口咽黏膜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总的急性放射性黏膜炎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性(P>0.05),但治疗组以Ⅰ级、Ⅱ级口咽黏膜反应为主(70.37%),对照组以Ⅲ级、Ⅳ级反应为主(62.9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以轻度疼痛为主(VAS评分0~3分,66.66%),对照组以中度疼痛为主(NRS评分 4~6 分,51.85%),差异有显著性(P <0.05);对照组中断治疗病例明显增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

2.5 新生儿疾病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性黄疸:周于新等[21]对32例因G-6-PD缺陷导致黄疸的新生儿加用GSH静脉滴注,观察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红细胞辅酶Ⅱ(NADPH)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改换血治疗例数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辅酶Ⅱ含量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GSH对新生儿G-6-PD缺陷性黄疸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并可减少换血需求,其治疗机制与减少红细胞过氧化损害有关。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张向东等[22]将62例HIE患儿随机分为Ⅰ组(30例)、Ⅱ组(32例),两组一般治疗相同,Ⅱ组加用GSH治疗,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 d后测定血清中SOD及MDA作为观察指标,同时比较两组临床显效率,并将20例健康新生儿设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SOD和MDA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SOD和MDA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Ⅱ组在GSH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表明GSH对HIE有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及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形成有关。

2.6 急性心肌梗死(AM I)

刘明等[23]应用GSH快速静脉滴注后缓慢给药的方法治疗AMI患者 199 例,每天应用 GSH 2.4 ~3.6 g,连用 7 d,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早期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及平均左室周径缩短率(mVcf)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1周后总发生率为12.56%(25/199),对照组心律失常1周后总发生率为46.04%(93/2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再通后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22例,占15.9%,对照组再通后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8例,占34.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研究表明,AMI早期应用GSH不仅能非常有效地抑制溶栓再通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AMI1周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2.7 预防血管性痴呆

2.8 帕金森病

汪瀚等[25]选择77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9例,两组均常规抗帕金森治疗,而治疗组联用GSH,连续4周,治疗前后行SOD,GSH-Px,MDA测定,行治疗前后HY分级及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的第二分量表(UPDRSⅡ)评定临床疗效。结果GSH治疗后,SOD及GSH-Px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P <0.01),MDA 值下降(P <0.05),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治疗组治疗后UPDRSⅡ评分及H-Y分级有明显改善(P <0.05,P <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 UPDRSⅡ评分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在短期临床观察中GSH对帕金森患者有较显著的治疗作用。

3 结语

GSH作为细胞内一种重要的调节代谢剂和抗氧化剂,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增强抗氧化物酶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防御能力等作用,成为多种疾病治疗和辅助治疗的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对GSH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逐步深入,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1]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85.

[2]袁平戈,张大志.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药品评价,2006,3(5):385 -390.

[3]茅尧生,孙雪东,吕 铁,等.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创伤后肝损害患者血脂质过氧化物和抗氧化酶含量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7,11(8):694-695.

[4]鲁雅琴,宋焱峰,侯一平.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1):923 -925.

[5]刘振威,高风英,樊 帆,等.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中脂质过氧化物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7,3(14):310-312.

[6]焦桂萍,赵 兵,袁志柳,等.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后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8):2 764-2 766.

[7]吕黄伟,冯娅妮,王俊科.谷胱甘肽对人离体嗜中性白细胞超氧阴离子产生和清除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6(35):634-636.

[8]罗蔚锋,张志琳,包仕尧,等.还原型谷胱苷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神经细胞[J].江苏医药,2007,4(33):375-377.

[9]武方奇,马巧平.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7,5(8):588-589.

[10]王焕君,王春兰.谷胱甘肽对DPN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6,46(5):19.

[11]李丽军,李 卫.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35例临床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5):329-330.

[12]刘洪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妊娠妇女病毒性肝炎36例[J].中国药业,2007,16(15):55 -56.

[13]林 川,耿 利.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急性肝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07,16(13):45.

[14]付文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病31例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07,31(9):829 -830.

[15]潘 登,贾宝全,曹 农.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1):1-3.

[16]孟小芹,陈德君,沈 红.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毒性急性肾衰竭临床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07,9(1):25-26.

[17]田海荣,沈英娣,庄新娟,等.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07,3(25):197-198.

[18]李海金,董 良,李 英.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疗效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5(5):387-388.

[19]喻召才,刘文超,范 黎,等.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表柔比星心肌毒性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07,15(5):711-712.

[20]朱 勇,张学成,魏丽春,等.绿汀诺防治急性放射性粘膜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07,15(7):916-918.

[21]周于新,张双船,赵 方.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G-6-PD缺陷性黄疸[J].实用全科医学,2007,5(3):200 -201.

[22]张向东,赵建美.还原型谷胱甘肽对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应[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2):182-183.

[23]刘 明,杨 霞,张红欣.急诊应用绿汀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7):580-581.

[25]汪 瀚,鲍远程,张 波,等.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38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6,1(1):13-15.

猜你喜欢

还原型过氧化物谷胱甘肽
Co3O4纳米酶的制备及其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及预防
还原型锡酸铅粒度对Al/HM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及安定性的影响
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有关两种还原型辅酶的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痕量镉
以碳量子点为过氧化物模拟酶的葡萄糖测定方法
还原型谷胱甘肽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