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3-01-22穆晓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6期
关键词:溶媒本院不合理

穆晓燕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也普遍。本文对本院2012年的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及治疗性使用基本情况现状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加强本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治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度骨科围手术期手术病例200例。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根据自制的表格要求,统一按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几种情况进行统计,包括不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不合理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溶媒,无用药指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次数不合理,给药剂量过大,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等几个方面。

2 结果

2.1 手术医师对预防用抗菌药物依赖性过重 在大部分清洁手术中都使用了抗菌药物用于预防感染,实际上部分清洁手术若手术范围不大,时间不长时可以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本院骨科围手术期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达79%,说明抗菌药使用上与国家卫生部的规定仍有一定的差距。

2.2 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通常为抗菌作用较强,相对毒性较小,价格适中的一、二代头孢菌素。而在本院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部分选择三代头孢菌素类。这类不合理选择预防用抗菌药物有12例,占抗菌药物使用的7.59%。

2.3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二代、三代头孢菌素类与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合用。二代、三代头孢菌素与喹诺酮类均属抗菌作用强、抗菌谱较广的药品,它们的联合应用无协同作用,只能增加肾毒性,从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现象增加。这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有5例,占抗菌药物使用的3.16%。

2.4 抗菌药物溶媒选择不合理 主要表现有青霉素类以含葡萄糖的注射液为溶媒,由于葡萄糖结构中的醛基可以与青霉素结构中的伯氨基发生脱水结合,对青霉素的分解有催化作用,为此青霉素类类应选择pH 5.5~6.5的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最为合适,而不宜选用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1],这类不合理使用有2例,占抗菌药物使用的1.26%。

2.5 抗菌药联合应用无用药指征 无指征使用二联及以上抗菌药物有18例,占抗菌药物使用的11.39%,在8例病例中均不具备联合用药指征: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易产生耐药的病原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等。盲目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因为部分医师对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抗菌谱、不良反应、药物毒性认识不够,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学习不深,只追求药物治疗,而忽视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及联合使用后造成的毒性增加、隐性的药源性疾病和不良反应率增多等[2]。

2.6 抗菌药物用法不合理 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由于其药物半衰期不长,根据病情需要本应给予抗感染治疗为2~3次/ d即8~12 h给药1次[3],而实际上医师只给予1次/d治疗,此给药次数不合理使用有5例,占抗菌药物使用的3.16%。②一次性给药剂量过大,同样也与给药次数有关,若增加一次给药次数,则每次给药的剂量就不会过大,因而一次性给药剂量过大,绝大多数是与给药次数相互联系的,临床医师应熟悉掌握药物的用法与用量,使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既可使患者的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治疗浓度内,又可使患者血药浓度不会太高而降低药物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这类病例有2例,占抗菌药物使用1.26%。③抗菌药物应用疗程过长,如手术预防性用药按照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4],对于部分术后只需1~2 d预防使用的抗菌药物的而实际使用3 d或更长,部分用于抗菌药物治疗只需1周时而持续使用10 d以上,这类不合理用药有21例,占抗菌药物使用的13.29%。

3 讨论

通过以上本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医师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何进一步规范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减少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而导致的细菌耐药率的增加,以及给患者带来的药物毒性作用、不良反应现象和医疗负担,如何更加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将是摆在每位医师面前的重要工作。

3.1 加强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的药理学、药动学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使临床医师更好认识熟悉抗菌药物抗菌原理、抗菌谱、药物的半衰期等知识,使临床医师在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时有丰富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持。

3.2 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定期对临床医师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工作,使临床医师认识到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率以及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基础。

3.3 进一步加强是本院抗菌药物分级分类管理工作 督导临床医师按规定要求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3.4 逐步建立抗菌药物干预机制 医院建立抗菌药物干预小组,实施干预计划,开展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持续追踪调查,将抗菌药物干预计划纳入医疗质量控制和患者用药安全保障工作之中。

总之,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应多管齐下,它不仅仅是药学方面的工作,也是全院所有医务人员乃至使用药物的患者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完成的工作,应不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与监督管理,使抗菌药物的使用达到安全、有效、经济。

[1] 张红兵,于改桃.常用抗菌药物注射溶媒及稀释剂的合理选择及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21.

[2] 马小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7,5(6):15.

[3] 景莉,曾仁杰,赵晓丹.230例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中国药房,2004,15(4):228.

[4] 唐志华,曹国建,陈辉,等.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抗感染药物的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917-919.

猜你喜欢

溶媒本院不合理
附带溶媒药品有效期的风险防控管理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参麦注射液溶媒选择合理性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复合溶媒应用于阿维菌素结晶的研究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分析及药师审方体会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