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特殊证型

2013-01-22谭汇濂荆晓日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附子证型本例

谭汇濂 荆晓日 谭 震

1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700

2李沧区圣德脑血管病医院,山东青岛 266700

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特殊证型

谭汇濂1荆晓日1谭 震2

1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700

2李沧区圣德脑血管病医院,山东青岛 266700

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辨证中常属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等证型,但临床中也可见到一些特殊证型,按常规治疗,疗效不佳。今以一得之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张某,女,57岁,2012年10月1日初诊。主诉:恶寒畏风,汗出不止,嘴唇抖动,但欲寐而不得熟寐,头昏眩晕。上述症状,以患者痛苦程度为序。其中头昏眩晕,经追问得知。患者口不渴,食欲不馨,下腹微痛,大便干燥而屡有便意,肛周坠胀难抑。既往史:高血压3年,脑梗死病史3年,直肠癌切除术后2年。曾多方求医,甚至到精神病院住院,病情未减。体检:血压:170/100 mm Hg。神情,精神可。面色苍暗,身体微汗,双眼睑下垂,呼吸平稳,腹部平软,下腹正中轻压痛,脊柱及四肢无异常。六脉细弱,左侧尤甚,舌淡暗,苔薄白。

1.2 辨证及治疗

患者恶寒、汗出、但欲寐,脉细弱,是属真阳不足;舌质暗及脑梗死病史,为瘀血之证。治宜壮阳祛瘀之法,初诊用附子汤加味:制附子12 g,茯苓30 g,炒白术12 g,白芍10 g,人参10 g,肉苁蓉10 g,枸杞子10 g,火麻仁15 g。上方5副,一日1副,水煎服,早晚分服。同时加用硝苯地平控释片 30 mg,一日1次;松龄血脉康 3粒,一日3次。

2 结果

患者5 d后复诊,大便改善,余症稍减。原方再服7副,已无汗出,但胃脘不舒,仍头目眩晕,即于方中加龙骨、牡蛎各30 g,另加铝碳酸镁 2 片,一日3次,调整治法,又服7副,诉说病症虽轻未除,嘱继服7 d,巩固疗效。共治近一月,恶寒已除,头目较前清爽,惟时有脘胀便坠,血压维持在150/90 mm Hg。以附子汤原方增附子至20 g,人参至15 g,继续服用7副。1个月后随访,诸证除,血压稳定。

3 讨论

本例原发性高血压以真阳不足为主证,临床少见,临症时不宜被高血压印定眼目,动用平肝潜阳治疗,应以辨证论治精神,治病求本。古代医者,并没有原发性高血压之病名,反能专于辨证之理,取得较好疗效,本例以脉细弱,但欲寐,为主要症状。显然属于仲景“少阴病”范畴,即径用附子汤治之。或问何不用真武汤,笔者以为本例虽以阳虚为主,真阴也潜在不足,附子汤中有人参,故选之为益。至于瘀血之证,以松龄血脉康兼治。

原发性高血压不必惧用附子。治疗过程中,附子每剂用到20 g,亦未见毒副作用。有文献[1]介绍:某患者,头晕,浮肿,已呈半昏迷状态,血压219/140 mm Hg,舌淡胖,脉沉弱、微细欲绝,大胆使用附子汤取效,亦不畏附子之辛热易升。有其他文献表明以真武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的病例有效,充分说明治疗高血压不需惧用附子。

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医学兴起循证医学的新理念,其基本要素之一是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不能仅凭简单的医疗经验和阳性发现,作出判断和处理。这与中医所讲体质学说及因人论治,因证论治等思想若合符契。本例高血压患者与常见证型大相径庭,若拘于有限经验,套用常法治疗,恐难获理想疗效。笔者曾于多年前治一例高血压患者,其证以头眩为主,同时以心悸为苦,脉细弦,舌淡白。初用平肝潜阳法治之,不效,即改用仲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疗效立显,说明证乃饮邪上扰为主,肝阳不潜只是表象。所以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不可放弃,现代医学的新思想也是值得学习的。

[1]高明.附子汤治疗高血压危象1例管见[J].内蒙古中医药,1998,S1:6.

10.3969/j.issn.1674-4616.2013.01.020

2013-01-04)

猜你喜欢

附子证型本例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窗外
附子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