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夷陵现代柑桔产业的思考

2013-01-22陈世林刘德亮胡世全钟家成谢合平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8期
关键词:蜜柑夷陵区柑桔

文/陈世林 刘德亮 胡世全 刘 进 钟家成 谢合平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委、区政府围绕打造全国知名“桔都”这一战略目标,依托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和气候优势,在国家现代农业柑桔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指导下,以科技引领基地建设,不断做大做强柑桔产业。截至2012年,夷陵区柑桔面积约2.23万hm2,总产量达55万t,产业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柑桔产业基地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柑桔果品采后处理能力全市领先,柑桔品牌建设初见成效。而基础设施薄弱、鲜果上市期集中及深加工滞后等问题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夷陵区柑桔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科学分析现状

夷陵区作为湖北省柑桔种植规模最大的县(区),品种以宽皮柑桔为主,甜橙、杂柑为辅。特早熟、早熟、中熟及晚熟(当地视椪柑为晚熟品种)等四类柑桔种植面积分别约为2 333 hm2、8 933 hm2、8733 hm2和 2333 hm2, 大致为1∶4∶4∶1。上市时间为1—2 月、5月和 9—12 月,以10—11月为主,这两个月成熟上市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8%。夷陵区柑桔以鲜销为主、加工为辅,鲜销比例超过90%。作为全国“早熟蜜柑之乡”,近年来在标准果园建设、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夷陵区农业必然会逐步向城郊都市农业方向发展,部分生产不适宜区将逐步退出柑桔生产,全区柑桔种植面积有萎缩的可能,但柑桔种植仍将是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夷陵区现代农业的特色和亮点,夷陵区柑桔产业也必然会朝着标准化、特色化、优质化、安全化、高效化和省力化方向发展,向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等多功能拓展,向内涵挖掘、文化传承等功用延伸,经过3~5年的努力,夷陵区则可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峡桔都”。

二、理性正视差距

品种结构 柑桔主栽品种品质优良,但品种优势没有充分体现。特早熟品种有日南一号、大浦等温州蜜柑,上市时间为9月;早熟品种有国庆1号、龟井等温州蜜柑,中熟品种有尾张温州蜜柑,上市时间为10—11月;晚熟品种为椪柑和夏橙等,上市时间为12月以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成熟上市期集中。早熟和中熟品种占了种植面积的80%、产量的88%,成熟期集中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上市时间集中在10—11月短短的两个月。二是特早熟品种与特色品种比例偏少。回顾近几年的销售动态,2005—2011年全区特早熟柑桔在10月1日前销售2万~4万t,占当年总产量的6%~11%;2012年10月1日前销售3万t,占总产量的5.45%。10月1日前销售的柑桔中有相当比例的早熟品种,由此分析可知,特早熟品种年产量不会超过4万t。特色品种如夏橙、诺瓦桔柚和不知火杂柑等,其产量不到总产量的1%。三是特早熟品种与特色品种有量无规模基地,基本是靠高接换种而来,果园零散分布于全区。四是部分品种品质退化明显,鲜果品质差异大。果园投产初期与后期,鲜果品质相差较大,如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在初投产期可达12%左右,到盛产期后迅速下降;一些品质较好的品种,如椪柑、不知火等,品质退化更明显。

基地建设 目前夷陵区柑桔基地规模虽说位居全省第一,但分散于11个乡镇约6万户果农手中,全区18个柑桔生产专业场,种植面积合计不足 1万亩 (666.67 hm2);种植面积在 10亩(0.67hm2)以上大户全区有1539户,合计面积1 272.20hm2,且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虽然夷陵区标准果园建设水平全国领先,但是全区还有近1.33万hm2果园基础设施不完善。“三品”认证中,绿色食品柑桔基地认证面积1.13万hm2,无公害食品柑桔基地认证面积0.15万hm2,没有果园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另外,出口果园注册登记面积较少,仅1533.33hm2。户均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差,投入与产出比例不符。

加工能力 全区柑桔采后处理主要是打蜡、包装和加工桔瓣罐头,现有柑桔打蜡厂61家,90%以上的鲜销果实现打蜡、包装上市,但年处理能力过万吨的企业不足10家,拥有先进打蜡、包装生产线的仅2家。全区55万t柑桔鲜果仅有3.5万t用于加工,且主要是桔瓣罐头,加工比例少,加工产品种类单一、附加值低,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营销手段 全区90%以上的柑桔依赖鲜销,其中又约有60%的柑桔是坐等外地客商上门收购。鲜销果品中,品牌销售比例低,约占10%。2011年全区出口柑桔近2.5万t,约占当年总产量的5%。直销、品牌销售、出口比例偏低,过于单一的鲜销模式,导致鲜果销售压力巨大。

科技人才 全区在职柑桔科技人员3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人,研究员1人,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标准果园建设、温州蜜柑栽培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区、乡两级柑桔技术人员年龄均在35岁以上,柑桔产业发展面临着人才断档的局面。

经济效益 近年夷陵区柑桔销售价格并没有因为生产成本的上涨而上涨,保持基本稳定,除2011年达到2元/kg外,其他年份始终在1~1.40元/kg间波动,柑桔产业比较效益下降明显,柑桔种植从业人员以妇孺老弱为主的趋势日益严重,科技应用率低,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三、培育产业优势

一是调整品种结构。夷陵区名为“中国早熟蜜柑之乡”,优势在于“早熟”,最大缺点在于熟期过于集中,特早熟品种产量少。目前全国柑桔品种结构与销售行情反映是:特早熟、晚熟及特色品种如诺瓦、不知火价格较高,特早熟品种较早熟品种平均售价高0.20~0.50元/kg。2012年全区特早熟柑桔收购价最高达2.40元/kg,本区习家岗柑桔场日南一号温州蜜柑平均售价达1.70元/kg,而早中熟温州蜜柑价格为1.20~1.30元/kg,7月底8月初成熟上市的云南华宁特早熟温州蜜柑平均售价更是在4元/kg以上,最高的达7元/kg;诺瓦、不知火由于其品质极优,产量少,市场售价较高,近年销售价格均达2~4元/kg,平均价格是早中熟温州蜜柑的2倍,而且是高档特色礼品柑桔的首选;晚熟品种夏橙每年售价一般也在2~3元/kg。因此,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增加特早熟品种和特色品种种植比例,进而提高柑桔生产经营效益。

二是狠抓基地建设。进一步建设标准果园,通过3~5年努力使全区标准果园面积达到1.33万hm2(20万亩)以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土地流转,扩大户均种植规模,实现“种者有其园”,实现规模种植效益。现阶段户均种植规模要达到0.67 hm2(10亩)以上,通过桔园流转等方式,未来10年内力争达到2~3.33 hm2(30~50 亩)。 进一步加大出口果园注册登记,力争年出口能力达到5万t。

三是提高加工能力。培育柑桔深加工企业,丰富加工品种,提高加工比例,使全区柑桔深加工比例达到15%以上,提高产品附加值。严格技术标准,淘汰和优化采后处理企业,鼓励加工处理大户和具有先进生产线的企业提高加工能力。目前重点扶持3~5家。

四是加快成果转化。抓住现代农业示范县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强基地建设,加大品种引进力度,保证品种结构调整,推广集成技术、轻简化栽培技术等,提高科技贡献率,力争全区柑桔生产科技贡献率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将夷陵区打造成全国技术领先的早熟温州蜜柑核心示范基地。

五是调整营销策略。在进一步优化销售环境、扩大宣传、促进农商对接的基础上,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提高品牌销售、外贸出口和直销比例。力争培育全国驰名的柑桔商标1个,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

猜你喜欢

蜜柑夷陵区柑桔
湖北:宜昌200 万吨温州蜜柑开始上市
日本:紫外线机用于防止蜜柑腐烂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柑橘销售超八成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柑桔树青苔病的发生与防治
柑桔园冬季管理技术
柑桔砂皮病研究进展
湖北:宜昌特早熟温州蜜柑俏销
宜昌夷陵区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湖北恩施:生态蜜柑果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