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学禄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2013-01-22张月虹蒋学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310006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症见肾阳虚舌质

张月虹 蒋学禄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杭州 310006

蒋学禄系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妇科临床及教学工作20余年。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蒋老师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病机多责之于脾肾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因内分泌变化所出现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紊乱为主的症状和体征[1],如月经紊乱、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关节疼痛、心悸失眠、头晕耳鸣、皮肤感觉异常等。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证”。《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妇人于四旬外,经期将断之年,多有渐见阻隔,经期不至者。……若素多忧郁不调之惠,而见此过期阻隔,便有崩决之兆。”蒋老师认为肾为先天、冲任、气血之本,主生殖,主骨生髓,妇女年届七七,肾气渐衰,阴阳失调,则冲任虚、天癸竭、气血不足,五脏六腑失于濡养适出诸证。脏腑之中,以心、肝、脾尤为重要。肝肾同源,心肾相交,肾阴亏虚,则肝失滋养,水火不济;肾阳虚衰,火不暖土,则脾肾阳虚。脏腑之中,蒋老师尤重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气不足,则无以运化水谷精微滋养肾精。气血、冲任皆赖脾胃以充养。故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特点以肾虚为本,阴阳失调为关键,脾胃失健为要,兼及心肝。

2 辨证施治,中西合璧

现代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许多中药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如补骨脂、菟丝子、葛根等,可以调节内分泌,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进而能够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2]。蒋老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大多以肾为本,兼见肝阳上亢、心火偏旺、脾阳虚衰之证,而因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所致围绝经期表现者,刀圭之后,气血亏虚,脾胃虚弱,故又以脾肾阳虚为多见。

2.1 肾虚肝旺 症见潮热汗出、头晕耳鸣、急躁易怒、夜寐不宁、腰膝酸软、月经紊乱甚至闭经,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数。治以滋水涵木,平肝镇惊,兼养心脾,以裘笑梅验方二齿安神汤加减:紫贝齿、龙齿、灵磁石、丹参、石菖蒲、制半夏、石决明、炒杜仲。方中二齿、灵磁石、石决明、杜仲镇惊安神,补肾益精,丹参养血活血,菖蒲开心窍,半夏除痰浊,若心烦易怒、哭笑无常重者可合用仲景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蒋老师认为原方中以琥珀、朱砂镇惊安神,若夜寐不安轻者,可予夜交藤、百合、合欢皮等代之。肝旺易乘脾,故蒋老师常在方中加入白术、党参等培土缓肝。

2.2 心肾不交 症见月经失调、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心烦不宁、情志失常等,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治拟滋肾宁心安神,方以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心火偏亢重者可加用竹叶、黄连等,亦常用肉桂配黄连交通心肾。

2.3 脾肾阳虚 症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汗出、腰膝酸软、恶心纳差、肤肿腹胀、身倦嗜睡、健忘少寐、大便溏薄、月经紊乱,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细缓。治拟温肾健脾,方以二仙汤合四君子汤加减。二仙汤以温肾阳,四君子健脾,若兼有脾湿,可予米仁、扁豆、山药健脾利湿。若脾阳不足、命门火衰致心阳不振,胸闷怔忡者,可加用验方二齿安神汤加减。

蒋老师认为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若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且具有激素替代疗法适应证而无禁忌者,可予替勃龙片每次2.5mg,1天1次口服,连用3个月及中药辅助改善症状。

3 验案举例

吴某,女,48岁,2011年11月初诊。主诉:潮热汗出、全身浮肿3月余。患者于2011年6月因宫颈腺癌ⅡA期行经腹子宫广泛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周出现潮热汗出、身体浮肿、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夜寐不宁、胃纳不香、嗜睡懒言,大便稀薄等症状,舌质淡暗,苔薄白,脉虚细。此为患者切除卵巢后所造成的围绝经期表现,证属脾肾阳虚,治拟温肾健脾,宁心安神。药用:仙茅、仙灵脾各12g,巴戟天、炒当归各10g,炒党参15g,炒白术、茯苓各12g,夜交藤、炒葛根、紫丹参各15g,红枣10g,灵磁石30g(先煎),炙甘草6g。7剂,水煎服。1周后复诊,诉诸证稍减,胃纳增加,原方加用杜仲、女贞子以阴中求阳,后又随诊3个月,诸证基本缓解。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3.

[2]郭娜,黄秀榕.中药雌激素样作用的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4):67-68.

猜你喜欢

症见肾阳虚舌质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两种剂型龟鹿二仙胶对于腺嘌呤诱导肾阳虚型少弱精子症大鼠的干预作用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养咽止咳桑叶方
参附仙桂汤直肠用药联合穴位贴敷及隔姜灸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型)疗效观察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