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文本英译的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
——以亳州市博物馆英译实践为例

2013-01-21宋晓璐李海燕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亳州语义原文

宋晓璐,王 林,李海燕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亳州236800)

一、博物馆文本英译的意义及作用

亳州市文物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花戏楼、地下运兵道、曹氏宗祖墓群、万佛塔、庄子祠等一批著名景区闻名遐迩[1],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慕名前来。亳州市博物馆的2071件藏品展示了亳州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和多姿多彩的文物形态。展览由序厅、涡河文明、商汤都亳、道源圣地、汉魏风骨、天下望州、亳商市井、近代和当代亳州8个部分组成。在向中外游客展示亳州的悠久历史、浓厚的地方文化的过程中,翻译工作无疑承担着介绍、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

馆内每件展品的中文介绍都附有英文翻译。但是本应作为“无声导游”的展品英文简介,却因错误百出而成为迷魂阵,不仅让外国游客感到困惑,还给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中国游客留下了管理部门和翻译做事不严谨的负面印象。在笔者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对亳州市博物馆展品英译进行勘误的实践中,笔者对博物馆文本的语言特色进行了总结归纳,并结合交际翻译理论,探讨博物馆文本的英译模式。

二、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及文本类型说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典型的实践理论家,他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他始终从细微处入手讨论翻译,以期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来指导实践。所以纽马克的理论极具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2]他在成名作《翻译研究途径》(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1981)中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他采用了弗哥茨基(Vygotsky)关于思维本质的观点:内心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功能,而不是外在言语的内在表现。很大程度上,内心语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维。(Inner speech is not the interior aspect of external speech,——it is a function in itself.It is to a large extent thinking in pure meanings.)纽马克认为成年人运用语言的目的和运用语言进行的最根本的活动是思维,而不是说话、写作、交际或表达。既然思维优于言语,那么语言的目的就不再是为了进行交际,而是为了进行思维。思维是个人行为,很大程度上不具交际性。有些文本以表达作者的思想为主,这时候就适用语义翻译。换句话说,语义翻译多用于文本与思维过程紧密相关,而且思维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的情况下。相反,有些文本与言语关系密切,而言语的目的就是交际,而不在乎思维过程,这时候就适用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侧重源语及原作者,要求译者在译入语语法和句法正确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作者的语言特色,并准确再现原文的结构形式和意义,较少关注译入语读者能否接受。交际翻译侧重译入语及译文读者群,要求译入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具有近乎原语读者在阅读原文时的感受,从而达到准确交际的目的。译者就需要在了解原文意义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和结构,为实现译文预期的交际效果进行必要的删减甚至改写,从而被译语系统接受。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区别在于:(1)交际翻译忠于译语及译语读者,即原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和晦涩难懂之处;语义翻译则屈从原语文化和原作者,翻译原文的语义,只在原文内涵意义构成理解上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2)当信息的内容和效果发生矛盾时,交际翻译重效果而不重内容,而语义翻译则恰恰相反。(3)交际翻译通顺、简朴、清晰、直接、合乎习惯,并倾向于欠额翻译,即遇到难译之词就使用包罗万象的泛指词;语义翻译比交际翻译复杂、笨拙、具体、浓缩,重在再现原文作者的思想过程而不是他的意图,倾向于超额翻译,即采用比原词意义更专的特指词。”[3]

在选择这两种翻译方法之前,要考虑文本类型。纽马克借鉴雅各布森和布莱尔对语言功能的分类,将文本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表达型文本往往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带有个人情感的词语和句型,以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包括严肃性文学作品(小说、散文等)或权威性言论(学术著作、正式演讲、自传等)。信息型文本注重真实性和语境的现实性,包括科普文章、教科书、学术论文和报刊杂志文章等。由于这类文本重事实,译者有义务修正原文不准确或失误的地方。而呼唤型文本希望读者能依照文本意图去感受、思考并行动,也就是对文本作出反应。典型的呼唤型文本有通知、政治演说、宣传手册、广告等。

在翻译实践中,一般来说交际翻译多用于呼唤型文本和信息型文本,语义翻译多用于表达型文本,但这两种翻译方法并非界限分明,译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使用。从语篇功能看,博物馆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其译文以传递文物的功能、年代背景等信息为目的,同时还有传播源语文化和宣传之功能。博物馆文本的翻译宜以实现传递信息的目的为主,译文不必达到与原文文字上的一一对应。但是有的文物有源语言的文化特色,翻译时要特别注重文化差异的处理,必要时要使用语义翻译策略。

三、博物馆文本的语言特点

(一)专有名词丰富

19世纪末,严复用“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来感叹译名的艰难和重要。很多文物的名称和文物一样有古老的历史和让现代人感到陌生的用途。文物专有名词的特点有:(1)涵盖的品种繁多,信息量大。亳州市博物馆内的展品类别涵盖石器、石刻、玉器、陶器、瓷器、砖瓦、铜器、金银器、其他金属器、漆器、木器、书法、绘画、织绣、雕塑造像、甲骨简牍、文献文书、文具、货币、印信、近现代文物、民俗文物21大项,而每一大项里又细分为各小类。享有“天下道源,华夏酒城”美誉的亳州出土了形状各异的盛酒器具:爵、尊、壶、卮、皿、斛、觥、瓮、瓿、豆、卣、匜。以尊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因为名称只是抽象而模糊的文字描述,所以文物名称总是要和实物或文物照片联系起来才能展示文物所具有的风格和内涵。同时,名称也是一种无形的文物,同实物(照片)一起构成传达文物信息不可或缺的两要素。例如爵是一种三脚、大腹、有把、饰有禾纹的酒器,或饰有鸟雀图形的敞口酒器;豆原先是一种高脚木制器,后各种材质均有,常用来盛酒或酱、醋之类的液体调味品。这些在不同时代被命名的器具的形状、用途和图案不可能单单靠文物名称就能传达清楚。(2)专有名词的字数多。故宫博物院里仅清代的陶器就多达320000件。[4]对于这些数目庞大又各具特色的文物,人们创立了一套特有的文物命名体系。从瓷器的的名字可以看出年代、窑别(地域)、胎釉、绘饰、器形等,这样自然增加了专有名词的长度,给译者带来了挑战。

(二)夹杂文言文

文物背后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人文熏陶,有的还牵涉到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名人评注。名人评注就像是书画作品的收藏印鉴,为文物增色不少,却也给译者设立了障碍。季羡林老先生说:“代表古代语言的文言文,越古越简单,单音词越多。由于没有形态变化,一句之中,字与字的关系有时难以确定,可以有多种解释,灵活圆通,模糊性强。学习和理解这种语言,不能靠语法分析,而主要靠语感,靠个人的悟性。可是语感这玩意儿恍兮惚兮,不易得到,非长期诵读,难以得其门径。根据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经验,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古代皓首穷经的儒者都难免有误读之处,遑论我们现代人,遑论外国的汉学家!”[5]古代文人注重“微言大义”,所以在文言文中省略介词、主语、谓语、宾语的情况很常见,相比较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单音节词占明显优势。修辞手法多运用对偶、借代、互文、顶针、用典、引用等。

(三)言辞华美

言辞华美是中文的语言风格,这与英语文章的简洁直观形成鲜明对比。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从1966年便开始讨论不同语言背后隐含的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差异。他认为英语是直线型思维模式,东方语言是螺旋型思维模式。英语篇章常以一个主题句点明中心思想,在以后的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而东方语言的篇章发展呈螺旋型,篇章的主题采用迂回的方式加以阐述。[6]西方传统哲学在主观与客观的抽象关系上,主张“客主分离”,更多地强调模仿和再现,在描绘外界自然美时,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欣赏自然之美,语言表达客观实在,景物刻画直接明了,不像中文那样“物我一体”,客主不分。中文写作一贯强调“意与境混”的上乘境界,追求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高度和谐、融为一体的浑然之美。因此语言表达常常人文色彩浓郁,具有一种超越现实、虚实不定的朦胧之美。在博物馆的序言和文物简介中能看到中英文的这种行文区别。

Learn about Cincinnati’s past and early life in O-hio in the Cincinnati History Museum.Explore a recreation of the Cincinnati Public Landing of the late 1850s where you can step aboard a replica of the 94-foot side-wheel steamboat,the Queen of the West!Learn about Cincinnati during World War II in our home front exhibition and see a model of the city of Cincinnati from 1900-40s with working trains and inclines,as well as interactive computer stations!

Walking through the museum,you can engage with costumed interpreters.Ask them questions about their live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connect to history.Speak with a settler new to the river valley in 1792,or help a flatboat man unload his cargo.Help the printer set type in his shop on the Public Landing,and learn about 1940s-Cincinnati from a conductor on our street car.It’s like going back in time![7]

辛辛那提历史博物馆的这段简介着重介绍不同时间段内的代表性展品,表达直观明了,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客观具体地传达了展品之美,给读者一个明确具体的印象。这段简介突出体现了英语表达客观、简约的风格。英语追求自然理性之美,行文用字罕见重复堆砌,这是西方“物我两分”的思维模式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直观反映。同时,英语又十分讲究句式结构的逻辑层次和有机组合,表现为严谨的空间搭架式立体结构,不靠词汇的添加来加强语义、扩展信息,而是通过句型结构的上下递迭、前呼后应来实现。

相比之下,亳州博物馆的简介就具有词语堆砌、意境抽象的特点:亳州博物馆为仿汉城堡式建筑,是一座极具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馆藏文物2071件套,陈列文物81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56件套。馆名于1963年由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亳州博物馆是亳州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是青少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课堂,是对外交流、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更是亳州城市的名片、历史的底片、文化的芯片。”[8]

Bozhou Museum imitating castle architecture style of Han dynasty is a comprehensive museum full of local features,which covers 25,000 square meters,and its construction area is 5,200 square meters.There are 2071 cultural relics and exhibiting 810 sets in the museum,among these,there are 56 sets of national first and second degree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The name of the museum was written by Moruo Guo in 1963,who was president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hat time.Bozhou Museum is an important base for patriotic education,the home of people’s spirit and culture,the classroom for the young to improve knowledge and cultivate character,the platform for overseas communication,cooper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and most important is the name card of Bozhou city,film of history and culture chip.

四、交际翻译理论对博物馆文本英译的启示

(一)采用相应翻译策略翻译展品名称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鉴于文物类专有名词字数多且分类复杂,译者不可能在有限的展示板上把某一文物,如上文中的爵或豆的形状和用途描述得这么详细,另外限于时间安排和游览速度,游客也不可能仔细阅读对这些专有名词的解释。这时应运用交际翻译策略来简明说明展品的功能,尽管无法翻译出文化负载词的全部信息,但展品旁的照片或实物可以帮助游客补充英译中欠缺的信息。比如“明宣德款黄釉青花云龙纹瓶”这一名词过长,表述内容多,不宜使用语义翻译而需要改译,具体做法是用逗号分隔并按英语语法习惯,将年代调至末尾:Blue and White Vase Painted with Dragon,Mark and Period of Xuande,Ming Dynasty。有些名词中包括典故或历史背景,如果直译的话,那些英文词语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只是孤立晦涩的单词,没有实际意义。想让他们了解文物背后的信息,译者需要使用交际翻译策略,进行增译、改译或释译。如“清明上河图”译为Life along the Bian River on Tomb-sweeping Day,“大圣遗音琴”译为The Qin Zither Inscribed with“Lingering Great Sages”。

(二)根据句子的具体情况决定翻译策略

对于夹杂文言文的博物馆文本来说,语义翻译虽然能保留其原来的语言表达方式,但是会给其他国家的读者带来阅读障碍;交际翻译虽能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但不能让游客感受到选用词语的确切性和语言声音的和谐性,体会到古代名人的志向和情操以及对文物的理解和鉴赏。我们在处理这类问题上,要根据原文特点选择具体的翻译策略,如果原文句式整齐、琅琅上口,翻译时最好保留原文句式和行文特点。毫州博物馆中出土于曹操家族墓的饰品透明玻璃珠证明了东汉时期的制造工艺炉火纯青,文物简介中引用了王充《论衡·率性》的一句话“仰以向日,则火来至”说明玻璃珠光洁透明,聚光效果好。这句对偶句寓意深刻,有工整的对仗和铿锵的声律。笔者试译为 Raised against sunlight,followed by sparks.

Jeremy Munday认为“由于时间和工作条件的限制,译者必须要在难度大的部分上集中精力,在那些通过直译就能解决的部分上少花精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认知过程的效率最大化。但如果两种翻译方式产生冲突(如语义翻译生成“古怪”译文或译入语不能产生同等效果),交际翻译就更可取。”[9]

因为外国游客懂中文的人很少,并且游客游览的时间有限,面对“言简意繁”的句子,译者最好多采用交际翻译策略,以充分传达必要的信息。例如亳州博物馆第五展厅里黑釉碗(blackglaze bowl)的碗内釉色为兔毫釉。文物介绍中引用了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的话“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介绍中还说“玉毫条达者即为兔毫,可见兔毫釉是黑釉中的上等品。”这种瓷器的釉面颜色绀黑如漆,温润晶莹,釉面上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白褐色纹饰,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细,闪闪发光,并且纹路条达,条指直、不弯曲,一根一根界限分明,达指连续、不中断,从起点直达终点。条达实际上就是说兔毫要直、要长,一根一根清清楚楚,从盏边缘直达盏心或盏底。现有的文物简介中漏译了这句。这句文言里关于瓷器釉色的名词——“玉毫”的解释建立在对相关名词“兔毫”、“黑釉”、“条达”的理解之上。单单按原文的句式翻译势必造成文化空缺,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笔者认为这句话不能再按照上例对偶句的译法,而要使用交际翻译策略,译为Topgrade bowl should get black ground color,long and straight white stripes.

(三)化“虚”为“实”

展馆简介的语言应有呼唤功能,即语言生动活泼,能唤起潜在游客的共鸣而产生观赏的欲望。对于这种用于公共宣传的文本,纽马克把他们归为呼唤型文本,指出其文本功能的核心是读者层(readership),要唤起他们去行动(to act)、去思考(to think)、去感觉(to feel),即“按文本预想的方式做出反应”(react in the way intended by the text)他建议对此类文本宜采用交际翻译策略。具体做法是化“虚”为“实”,直接将原文中出现的具体事物逐一译出,同时考虑英语文体特点,就能打破原文形式的束缚,在译文中很好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实现原文的功能。[10]在亳州博物馆的中文简介中,有“馆名于1963年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是青少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课堂,是对外交流、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更是亳州城市的名片、历史的底片、文化的芯片”等内容。在对应的英文简介中,译者无视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以及风格各异的文体特色,用句对句、字对字的方法硬译,导致语言中的抽象意境对于外国游客而言毫无意义,没有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本文试将亳州博物馆中文简介译为Bozhou museum,a local comprehensive museum,covers 25,000 square meters and owns 2071 antiques,within which 810 are exhibited.There are 56 national firstdegree and second-degree antiques.It is an ideal choice for broadening vision and knowledge,at the same time,the integration of Bozhou’s history and culture.在做这类博物馆简介翻译之前,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少做无用功,参照相关的国外博物馆简介进行翻译。

五、结束语

在本文中,作者阐述了博物馆文本的若干语言特点,即使在未来的翻译实践中遇到新的语言特点或是翻译挑战,交际翻译理论都将起着指导作用。因为博物馆文本类型的特点和游客的有限知识储备和游览时间决定了该领域的英译要更多使用交际翻译策略。同时,译者也要根据文本的具体情况,适时采用语义翻译策略。

[1]吴光华.亳州市开发中医药文化旅游的调研与思考[EB/OL].(2007-01-11)[2013-04-15].http://www.ahta.com.cn/xinxi/html/07/070111162634.shtml.

[2]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65.

[3]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72.

[4]故宫博物院藏品简介[EB/OL].(2013-03-19)[2013-04-15].http://www.dpm.org.cn/shtml/115/@/9036.html#118.

[5]季羡林.汉语与外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45.

[6]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80.

[7]Introduction of Cincinnati Museum Center[EB/OL].(2013-01-02)[2013-04-01].http://www.cincymuseum.org/historymuseum.

[8]亳州博物馆简介[EB/OL].(2013-01-05)[2013-04-01].http://www.bzbwg.com

[9]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Routledge,2001:45-46.

[10]方梦之.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86.

猜你喜欢

亳州语义原文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语言与语义
居· 文化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历史名城亳州与古代军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