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具性与人文性: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

2013-01-21,肖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大学

姚 敏 ,肖 维

(1.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工具性与人文性: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

姚 敏1,肖 维2

(1.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是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为价值取向,现时的大学英语教学注重语言的纯工具性质。提出了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价值的融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英语教学;工具性;人文性;人文素养

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几年过去,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问题之一是大学英语教学注重教学的工具性价值,不重视语言教学的人文性。教学重视语言知识、技能的教授,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的养成。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是融合工具性和人文性价值取向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内涵

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课程要求》)阐述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1]

从《课程要求》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它的对象是非外语专业本科学生;它的实施者是大学英语教师和非外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跨文化理解力、沟通力和批判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基础语言知识、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教学实施包括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和课外语言教学活动。

二、纯工具性: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理性乃是所有哲学思维的一般前提”,[2]什么样的理性决定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对人的价值的认识是前提性的,对外语的价值认识是第二位的,最终产生不同的外语教育观,从而导致不同的外语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3]以纯工具理性为价值取向的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的思维思维方式以客体化、对象化的方法对待学生,这本质上是以对待“物”的方法来对待学生。具体表现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一)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工具性

教学是为了青少年,为了人,为了让人更富有、更聪明、更高尚,为了人的价值实现,为了人的潜能的充分开发,为了人更完美。[4]因此,教学应该关注的是人的生成、发展并置于核心地位。正如杜威所说,“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5]大学英语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人文素养的养成。然而,现时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及所要实现的价值,却在教育之外而不在教育之中。在教育者看来,教学的目的就是追求“高合格率”、“高就业率”;而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学习英语就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以找到好的工作。这些都是对大学英语教学外在目的的追求。大学英语教学成了教师获取所谓教学成果、学生取得证书的工具之一。这种价值取向背离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本真。

(二)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工具性

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技能的训练及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大学英语教材,不论是《新视野大学英语》,还是《全新版大学英语》或其他教材,都蕴涵丰富的人文素材,如有关英语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风俗习惯等人文内容。然而,在工具性目标导向下,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忽略这些内容的传授,而偏重于与四、六级密切相关的知识,重复中学的内容,如语法的重复教学;四六级写作模板的套话的讲授,毫无创新性、趣味性可言。这样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更不用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

(三)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工具性

由于工具性价值取向的大学英语教学重视外在目的和结果,教学过程仅仅成了达到外在目的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通常实施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教师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语言知识,熟悉生词以扫清课文学习时的词汇障碍;接着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课文中的短语、句型、重点和难点,同时让学生进行适当操练;最后布置学习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无疑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磨灭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达不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四)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工具性

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英语教学评价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各学期结束时的结业评价,即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学生毕业后社会对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的评价。但长期以来,对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主要是看学生的学期末英语考试成绩和四、六级考试成绩,特别是以四、六级成绩来评判教学效果,即通过四、六级成绩评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注重对零碎的英语知识、技能的狭义评价,对教学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不是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的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学起不到本应有的作用。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课程要求》强调“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1]这种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本身的内在要求。这一定位说明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除了它的工具性质,它还是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但教给学生语言知识、技能,更应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了解他们的政治、历史、法律、哲学,了解他们的宗教、艺术、文学、生活方式,比较中西方不同的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实际上,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格性,修缮人格的教育,语言作为一种人文教育当具备文种功能。最广义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把人类历史实践活动中所积累的优质人文知识、思想、方法、精神等,通过口头传授、文字阅读、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个体的人格、气质与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6]。基于工具性和人文性价值取向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既应兼顾语言教学的工具性,又应兼顾语言教学的人文性。教学在强调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感,并培养学生学习和感悟蕴含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和人性深处的人文精神。教学内容的选材应涉及当代全球科技进展、时事热点,以及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让学生适当了解英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等。在教学实施中注意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通过影视鉴赏等方式适当扩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的人文品格。教学评价应包括多样的评价,既要有共时性评价,更要有历时性评价。

四、大学英语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价值取向的实现途径

工具性与人文性价值取向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工具性和人文性价值取向的追求是大学英语教学要回到语言教育的原初目的,要求学校、教师及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具体实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回归语言教育的原初目的,重新定位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目标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态度并指导教学行为,进而直接影响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价值取向的关键,是学校和广大英语教师摒弃大学英语教学纯工具性价值观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改变片面追求四六级通过率的现状,全面贯彻实施有关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基于工具性价值取向的英语教学的同时回归语言教育的本质,提升人的素质。

在给新生讲授《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Studying English时,叫学生就自己的亲身经历讨论关于学习英语的话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What purpose do you study English for?”。大家畅所欲言,大部分同学学习英语是为了考个高分数;或者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为了获得学校奖学金;或为了能读懂国外的学习资料;或为了能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围绕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价值而展开的。只有极个别学生谈到学习英语是为了了解西方文化,为了提升自己的素质。笔者就同学们谈到的话题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学习英语的态度,真正定位学习英语的目的。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尤其要关注英语基础差的学生的心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的动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发展综合语言能力,还能提升人文素养。

(二)更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语言作为一种思维的工具,在学习者不断的学习和运用中逐渐内化为自身的文化素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有多年,但现实的课堂教学仍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7]要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价值取向的大学英语教学,就要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在课堂中学生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主动参与学习,课后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学习领域。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大学英语教材中丰富的人文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掘和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拓宽知识渠道。

如教学《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Ways of Learning前,笔者布置学生查找关于作者Howard Gardner以及美国教育体制的信息,让学生自己了解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发现自己的只能优势;了解美国的教育教学方式,并结合他们自己的学习经历,比较中美教育的差异。在这个话题基础上进而讨论我国大学教育的现状,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质疑权威,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课堂教学得到优化,给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将语言知识和人文背景融合起来,更容易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目标。

(三)创建多维英语学习环境,拓宽学生英语学习的渠道

大学英语教学首要目的是语言的学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大大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在课堂教学外的课外练习和实践也是语言学习不可忽略的环节。给学生创设多样的语言学习环境、开展丰富的课外英语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如举办英语演讲辩论赛、英语沙龙、英文歌曲演唱比赛、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或者布置学生利用假期旅游的机会,关注旅游景点的英语标识和景点的英语介绍,并要求他们找到错误的英文表达并更正。

如在教学《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Text A Father Knows Better是关于代沟的问题。课文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的。因此,笔者就这一课文形式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分组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再布置写作任务。笔者给学生一个题目单,由他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诸如故事梗概;对剧中某个角色的看法等等。

学生参加这些活动既能锻炼和提高语言沟通和交流能力,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还能领略国内外的风情和文化,从而增添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力和包容度,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目的。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客观、真实反映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工具性与人文性价值取向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建立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以往的评价体系是仅仅侧重学生语言知识的评价知识型的框架,而工具性与人文性价值取向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心理素质等的发展。评价方式更具科学性。大学英语的教学评价除了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参与者之一。教学评价内容应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包含智力因素又包含非智力因素,既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又注重学生心理和情感发展。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评价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包括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出勤以及学期的考试成绩等等。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这种学评价的形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注重形成性评价,真正客观、真实反映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作用。

五、结语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大学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工具性。但是工具性不是其唯一的属性。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8]大学英语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更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真正将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价值有效地融合,这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16.

[2] 王南湜.论哲学思维的三种范式[J].江海字形,1999,(5):73-80.

[3] 张沉香.论我国外语教育规划[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1-4.

[4] 张楚廷.教学论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3.

[5] 张楚廷.教育基本原理——一种基于公理的教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9,124.

[6] 虢剑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互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31-33.

[7] 罗克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几点设想[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36-137.

[8] [德国]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M]. 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

Integration of Instrumentality and Humanity: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YAO Min, XIAO We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Huna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 Hunan, China)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practice merely focuses on its instrumental orientation instead of its essence, that is, the integration of instrumentality and human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teaching aim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assessment of teaching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instrumentality and humanit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s well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strumentality; humanity; humanistic quality

G642.0

A

1673-9272(2013)02-0163-04

2012-12-24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课题:“基于社会知识理论的大学英语教育策略研究”(湘教通2011-315-136)。

姚 敏(1970-),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和高等教育学。

[本文编校:李浩慧]

猜你喜欢

工具性人文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向量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