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蜂业见闻

2013-01-17乞永艳

中国蜂业 2013年18期
关键词:蜂业养蜂蜂群

■ 乞永艳

(作者乞永艳单位为北京蜂道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012年9月3日,我们离开捷克前往德国中部城市哈雷(Halle,又称哈勒,名字寓意为盛产食盐的地方),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第五届欧洲养蜂大会(5th European Conference of Apidology)。下午3点多,我们赶到哈雷大学进行登记报到,了解会议情况,并参加了丰盛的欢迎晚宴。大会历时5天,我们藉此机会了解到德国蜂业发展情况和欧洲蜜蜂学的研究热点。

蜜蜂正在引起欧洲人前所未有的重视

当今,在欧洲,蜜蜂对人类生存尤其是在授粉方面的重要作用正在越来越明显地被各界人士所关注,蜂群减少、蜜蜂生存环境恶化等话题已成为欧洲大众媒体的头条。更加幸运的是,这也引起了各国政策制定者们的高度重视,于是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慷慨地将资金支持倾注在与蜜蜂有关的研究上。欧盟委员会也首次发起了一项呼吁在蜜蜂健康方面进行大型综合性研究的项目,2011~2013年间每年有3200万欧元用于欧洲蜂业发展,各国也都在纷纷加大对蜂业的资金支持。

过去,蜜蜂常被用作研究生物学基本功能与作用的模型,如今,科学家们更加关注蜜蜂在维持生态系统和提供授粉服务方面的生态角色。为此,需要更广泛领域的科学家进行联合协作,更需要从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着手来破解蜜蜂与自然、与环境协调的秘密。这也正是10年前在意大利乌迪内(Udine)成立欧洲养蜂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Apidology, EURBEE)的真正原因。

欧洲养蜂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是欧洲为世界各国从事与蜜蜂生物学研究有关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的一个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放式平台,汇集了欧洲蜜蜂学的顶尖研究成果。会议形式包括全体会议讲座、专题讨论、海报等。内容涉及蜜蜂的神经生物学、化学生态学、生理学、行为学和种群功能、病理学、群体遗传学、仿生学、基因组学以及欧洲如何减少和阻止蜂群衰竭的问题,还涉及蜜蜂管理和蜜蜂产品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此次第五届欧洲养蜂大会5天的盛会中,交流内容丰富多彩,大会报告论文127篇,其中病理学32篇、群体遗传学19篇、蜜蜂行为和种群功能13篇、神经生物学和化学生态学各11篇;海报174篇,内容主要涉及病理学(51篇)、行为和种群功能(28篇)和生理学(25篇)等,总计301篇报告仅摘要就足已汇编成296页的文集。

此次大会还主办了两个专注于解决人类影响自然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的欧盟研究协作组(EU research networks),即BEE DOC EU Network (Bees in Europe and Decline of honeybee Colonies,欧洲蜜蜂及其蜂群减少)和STEP EU Network(Status and Trends of European Pollinators,欧洲传粉媒介的现状和趋势),尤其关注于阻止蜂群的减少(Prevention of honeybee Colony Losses,COLOSS)的行动成本。在大会上,分别有10篇和9篇关于上述两项工作的论文和9幅、6幅相应内容的海报,占到整个会议论文和海报的15%和8.6%。

本届大会不仅局限于欧洲各国的科学家,更吸引了来自南美洲、北美洲、中美洲、亚洲等世界各国的研究者,30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哈雷研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蜜蜂,就是关注人类自己。同时,这次大会也承载了庆祝欧洲养蜂协会成立10周年庆典的喜悦。德国中部电台等多家媒体对此次盛会也进行了采访报道,中国蜂产品协会代表团的多位团员有幸接受了采访。

当记者得知我们是来自中国时,提及最多的话题是:在中国蜂群减少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如何应对蜂群减少?中国普通百姓对蜜蜂的了解和爱护程度如何以及我们此行的目的等等。我们在向记者介绍中国情况时,其实心中有些不踏实,说实话,在中国我们并没有像欧洲那样重视蜜蜂对生态系统和有机农业的作用,在蜜蜂健康、蜜蜂福利等方面我们做得很少。

德国——世界人均蜂蜜消费最多的国家

9月4日上午8∶00,中国代表团和所有代表一起参加了大会开幕式。我们受到大会组委会的热情欢迎,欧洲养蜂学会主席、第五届欧洲养蜂大会会议主席、哈雷大学校长罗宾·莫里茨教授(Robin F. A .Moritz)在做完大会开幕致辞后,在大会秘书长罗伯特·帕克斯顿教授 (Robert Paxton)的陪同下,于9:40参加了特意为中国代表团安排的专题座谈会。

两位教授首先介绍了他们团队的情况。罗宾·莫里茨教授(方向为普通生态学)和罗伯特·帕克斯顿教授(方向为分子生态学)带领着70多人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涉及蜜蜂行为学、工程学、神经学、病理学、CCD(Colony Collapse Disorder,蜂群崩溃综合症)、蜜蜂视觉和嗅觉等方面,也在通过生物学方法选育抗病毒、抗蜂螨等抗性强的优良蜂种。他们认为CCD与蜂螨等病虫害、环境因素有关,药物防治存在安全隐患,应该从提高蜜蜂自身抗病力等方面做起。

当我们问及德国养蜂业情况时,罗伯特·帕克斯顿教授迅速在教板上写了一组数据,德国现有85000名养蜂者,饲养100万群蜂,年消费蜂蜜10万吨(其中30%自产,70%从中国、阿根廷等国家进口)。德国是世界上人均年消费蜂蜜量最多的国家,达1.25千克/人,而身为世界蜂蜜生产大国的中国人均年消费量却不足100克,仅为世界平均水平(200克)的一半。

提到中国蜂蜜,两位教授也毫不掩饰他们对中国蜂蜜质量问题的担忧。德国是世界最大的蜂蜜进口国,对进口蜂蜜的质量要求很严格,有相关的蜂蜜法律,且新的检测项目不断增加。中国蜂蜜由于质量问题在1999年和2000年对德国出口明显减少的教训仿佛就在昨日,总是被德国人念念不忘,也在时刻提醒我们自己:走出国门的产品更需要质量过硬,因为它代表着中国。多年之后,人们也许已经记不起是哪家企业了,但“它是中国企业”的烙印却难以抹去。

产供销一体、旅游营销的典范

应中国代表团的要求,大会秘书处特意安排我们到一家典型的蜂业公司参观。该公司位于距离哈雷市100多公里处的特立恩村庄,已有35年历史,创始人是波兰人,现在已是第三代在经营,女主人菲舍尔女士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首先引领我们参观了蜂蜡巢础和蜡烛的生产车间,这里可以根据需要切割出三种不同规格的巢础。

最吸引我们的是这里的蜜蜂文化展厅,陈列和摆放着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标本、模型、实物,让参观者犹如身临其境体验养蜂,消费者对养蜂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兴趣盎然。体验完养蜂之后步入蜜蜂科普知识的殿堂,大厅给人典雅别致、静谧安详的感觉,中间是供人饮茶用餐休憩的茶餐厅,四周墙壁上简单明了地向参观者描画着神奇蜜蜂王国的故事,让人流连忘返。在大厅显要位置高高矗立着该公司的“镇宅之宝”——他们自己制作的号称世界第一的超级大蜡烛,高210厘米、直径36厘米、重达200千克。的确很震撼,我们纷纷与女主人合抱着这宝物合影留念。

随后,我们来到了产品展示区,这里有与蜜蜂有关的各种用品,它们或实用、或有趣、或有意义,包括各种蜂产品及日化产品、蜜蜂旅游纪念品及蜜蜂文化产品、蜂机具等,更有适合孩童娱乐的与蜜蜂有关的扑克、图书、画册、卡通玩具等,很吸引人,一进到这里,不用促销,就会勾起来访者的购买欲。我们都在这里选购了各自感兴趣的产品。

在工厂的门外,我们有幸目睹了他们的另一件宝贝——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蜜蜂小屋,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斑驳飘摇的五彩诉说着饱经风霜的往事,坚固挺立的背影见证着德国养蜂业发展的历史。

参观过国内有些前店后厂(场)、产供销一条龙或旅游营销的蜂业企业,工厂硬件设施远远好于菲舍尔女士的,但是在蜜蜂文化宣传、科普教育、购物环境等软实力方面给人的感觉却差强人意。当然,国情不同不可照搬德国模式。但是,笔者以为,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温馨舒适、能够彰显企业文化内涵的消费环境也不失为行业良性竞争的有力武器。笔者浅见,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有远见的企业家们的思考与重视。

结语

短暂的欧洲之行难免是走马观花,未能深入了解更多。但是,一滴水依旧可以折射出阳光的斑斓,点滴之间亦可感受到更多。至少在我们访问的匈牙利、捷克和德国,蜂产品质量是他们最为关注和重视的,蜂产品造假是他们所深恶痛绝的。他们正在集中精力关爱蜜蜂,研究蜜蜂与人类和谐共生的大计。而面对国内行业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层出不穷的造假“奇招”、在造假与打假识假中浪费的大量人财物力、在苛求和剥削蜜蜂中的种种行径蜜蜂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重重障碍,中国蜂业发展潜力无限,却也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蜂业养蜂蜂群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蜂群”席卷天下
蜂群自组网双信道频率分集多址接入协议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女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