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物流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2013-01-16缪姬蓉蔡磊

浙江经济 2013年12期
关键词:棉花物流企业

文/缪姬蓉 蔡磊

浙江棉花物流行业尚未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配置高效的运行体系,效率较低,难以实现较高的价值创造,需要优化完善棉花物流节点布局、提高棉花物流服务水平

棉花物流关系着棉花的生产和消费,对浙江省棉花及棉纺织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研究分析浙江(不含宁波)棉花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探寻降低棉花流通成本、提高棉花产业的效益、加快发展浙江棉花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对全省棉花开发和棉纺织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物流是制约

近年来,浙江省棉花种植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12年全省棉花产量同比下降7.9%,仅为2.99万吨。另一方面,据统计,2012全省用棉需求约为160万吨,棉花产量无法满足本地需求,棉花来源主要为国内采购和进口。

(一)棉花仓储设施情况。全省现有3个国储棉仓储库,总库容为13.5万吨。其中,绍兴市2个库点,兼具储备和交割职能,其一是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直属库,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日进出棉能力可达1000吨以上;其二是绍兴华通色纺有限公司代储库,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两库中的储备棉存放时间一般在2-3年,难以满足企业对用棉的高品质要求,基本流向江苏棉纺企业。其三是金华市兰溪市的国家物资储备局浙江763处,主要从事各类物资的储存、保管、装卸、运输、配送及铁路车皮的延伸物流服务,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库容1.5万吨。

目前企业自建大型棉花专业仓储库主要有3处。一是位于金华市兰溪市的浙江嘉宝物流基地,已建成4.9万平方米的恒温式棉花仓储用房,仓容约10万吨。二是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萧山宏扬控股集团储备库,一期已建成2.6万平方米储备库并投入使用,仓容约5万吨,二期计划于2013年8月完工,建成后总仓容可达10万吨。三是位于海宁市尖山新区的海宁中棉物流基地,计划于2013年6月完成一期建设,形成5.3万吨的仓储能力,项目整体计划于2015年完工,总仓储能力达10.6万吨。

(二)棉花加工企业情况。目前,全省具有《浙江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格证书》的棉花加工企业(标准型轧花厂)仅2家,分别为绍兴华通色纺有限公司和杭州临安银花贸易有限公司,棉花年加工能力分别为1.2万吨和1.5万吨。

(三)棉花物流企业情况。省内大部分民营棉花物流企业通过自建车队及第三方物流外包形式开展业务,物流网络功能单一,仅包括运输、仓储等,难以提供包括计划、规划、咨询在内的全过程的服务。同时,物流技术落后,尚未引进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效率。其中,浙江特产集团有限公司是较有代表性的现代棉花物流企业,涵盖商品贸易、仓储运输、信息服务等现代物流领域,是纺织原料流通最大的贸易商,保障了省内中小棉纺企业的原料供应,在全国统棉花贸易行业也名列前茅。

(四)棉纺企业情况。省内的棉纺企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主要从事棉纱线、织布、棉条加工等业务。截止到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涉棉企业747家,其中棉纺纱加工企业275家(包括棉纱和棉混纺纱生产企业)、棉织造加工企业472家(包括棉布和棉混纺布生产企业),涉棉企业基本集聚在绍兴、萧山、兰溪等地,尤以金华地区等地的棉花加工生产集中度最高。

2012年,浙江棉花需求量约为160万吨,且2010年到2012年五年间用量呈现正增长。作为棉花低产省,浙江现有的44万吨棉花仓储能力远远无法满足棉纺企业的需求。加之国家分配的进口配额较少,以至于大部分企业棉花需向省内外贸易公司购买或通过竞拍国储棉获得,企业拍储后往往无法就近提货,需要支付400元/吨的运费从新疆运入棉花。国内外倒挂的棉花差价,高征低扣的增值税,加上600—1000元/吨的高额运输成本,以及纺织品退税率下调等产业政策限制,使得棉纺企业成本压力颇大。

问题在效率

总的来看,浙江省棉花物流行业尚未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配置高效的运行体系,物流成本偏高,效率低下,所涉及的硬件、软件设施装备落后,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难以实现较高的价值创造,影响棉花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棉花储备能力不足,制约用棉产业发展。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全省棉花储备能力严重低于全省棉花需要量及物流要求;另一方面国字号的储备棉基地主要集中布局在绍兴、金华二地,区域分布不均衡,无法满足区域内的用棉需求,再则浙江没有像张家港保税及棉产地交易市场,致使用棉企业不得不从省外或国外购进大量棉花,物流成本高企。

物流设施技术水平落后,制约物流运行效率提高。国家储备棉基地总库存容量有限,多数涉棉企业自建小型仓储设施以备使用。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以及资金、土地等因素,导致仓储资源分散、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低下,仓储物流设施技术水平不高。此外,在信息采集时,通过手工记录数据以及手抄码单报表等落后方式,缺乏先进物流技术、物流软件资源和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撑,使棉花运转的物流运行效率受到制约。

专业物流平台建设滞后,制约高效物流体系形成。浙江缺乏集棉花仓储、加工、配送和信息于一体的现代棉花物流基地,缺乏形成棉花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导致有效物流信息缺失和失真,物流效率降低,难以形成高效物流体系。

资源整合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偏高。棉花物流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不能合理调节棉花物流各个环节的资源配置,采购新疆棉面临运输困难,采购进口棉遭遇配额限制,采购棉花储备面临产品质量问题。此外,公铁、公水、铁水联运衔接不紧密,铁路运输耗时久,公路运输成本高,集装箱运输标准化程度不高,存在重复装卸、重复包装等低效率物流活动。

政策建议

统筹规划,优化完善棉花物流节点布局。根据全省用棉需求和产业特点,宜按张家港保税区模式建立专门的棉花保税区;根据用棉量和企业自建的棉花物流设施体系,选取部分城市争列全国棉花物流节点城市,并建设成为消费型棉花物流基地;利用现有国家棉花储备库和各类仓储设施,争取在省内设立全国棉花战略储备基地;依托部分城市便利的交通网络和成熟的港口航运体系,定位建立棉花物流枢纽城市和港口型仓储基地。

合理配置,提高棉花物流服务水平。增加现有国储棉仓储库的存棉量,允许具备一定规模且技术要求达标的企业自建库存放国储棉,进一步增加全省国储棉的储备比例,争取各类企业自建库、代储库在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方面与国家直属库享受同等待遇。加强仓储交易平台建设,对以浙江特产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现代棉花物流企业予以扶持,通过申报国家、省市多种专项资金补助渠道,引导企业构建物流综合服务平台,以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引导棉花物流企业参与棉花供应链管理,提高棉花物流的组织效率,对已建成的棉花物流平台(包括仓储设施、物流设施等)进行改造提升,鼓励开拓展信息服务、棉花物流策划等物流增值服务功能,在建设用地、项目推进、项目融资、税收管理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高省棉花物流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盘活流通,提升棉花物流企业综合实力。促进棉花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合作与互动,对部分省属国有棉花贸易企业放宽条件,允许其参与拍储和配额申请,充分发挥其调节配置的功能和资源优势,提高流通环节的灵活性,帮助中、小棉纺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和用棉压力。对已认定的各类(包括企业自建)国储棉代储库,在信用保险、仓单质押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试点培育以萧山宏扬控股集团为代表,贯穿棉花加工、仓储物流、信息服务、棉纺织等棉花物流供应链各环节的现代物流企业5-10家,鼓励企业分离发展,形成提供专业加工、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平台。

搭建平台,推进棉花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强棉花物流信息化建设,依托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采用联合、联建、委托等多种方式,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建设、运作的浙江省统一的棉花物流信息平台。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电子数据交换,形成具有网上订仓、网上交易、网上查询、运输方案咨询、个性化服务、仓储管理、电子支付、代理商管理等功能一体化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

猜你喜欢

棉花物流企业
棉花是花吗?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棉花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