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泵井采油注水一体化管柱研制与应用

2013-01-12彭银华黄志强邱成松赵普春郭忠良

石油矿场机械 2013年7期
关键词:稀油配器电泵

李 琴,彭银华,黄志强,邱成松,彭 云,赵普春,郭忠良

(1.西南石油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成都610500;2.中石化西北油气田分公司 塔河油田,乌鲁木齐830002)

塔河油田是我国最大的古生界碳酸盐岩整装油田,油藏埋深度5 300~6 600m,属于超深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复合油气藏,储层主要为高角度风化裂缝和构造裂缝、溶蚀孔洞及大型溶洞,基质基本不具备储渗能力,井间连通性差,大多数井井间不连通,为单井控制的封闭油藏[1-2]。其主力产层主要集中在风化壳以下近3 000m内,油水关系极其复杂,原油主要为黏度大于100 000mPa·s(50℃)的稠油[3]。塔河油田的油藏特征、油品特性等因素造成油井生产工艺复杂,举升难度大,在生产过程中需从油套环空掺入稀油来降低原油黏度[4];在地层能量不足时,又需通过注水替油来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井产能。原电泵管柱由于存在3个问题,难以满足油井掺稀生产和注水替油工艺的需要。

1) 原电泵管柱结构不合理,造成环空掺入的稀油与稠油混合效果差,造成原油入泵黏度高,增加了电机载荷,影响电机使用寿命,缩短检泵周期。

2) 只能进行环空注水,使得注入水与电缆直接接触,注入水中的微小悬浮颗粒在高压作用下,对电缆保护层及铠皮形成冲蚀作用,损坏电缆,缩短电缆寿命。

3) 油井进行环空注水时,由于过电缆井口置承压能力较低,一般不超过15MPa,使得反注水的注水压力达不到理想注水压力,影响油井注水替油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研制出一种适用于塔河油田稠油开采的电泵井采油注水一体化管柱。该管柱通过提高掺稀混合效果,减低了原油黏度,延长电机使用寿命;通过实现正注水,避开了注入水与电缆的接触,避免了注入水对电缆的损坏;同时正注水还可提高注水压力,提高油井注水效果。

1 一体化管柱结构和工艺原理

1.1 管柱结构

新型电泵井采油注水一体化管柱主要由油管、自主研发的井下开关阀、离心泵、电机、导流罩、筛管和混配器等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在原电泵管柱的基础上,在离心泵上端接入了自主研制的井下开关阀,用以实现正注水;在电机外侧安装了导流罩,并在导流罩下端依次连接混配器、特制筛管、丝堵等,用以提高掺稀混合效果。

图1 电泵井采油注水一体化管柱及井下开关阀

1.2 工艺原理

塔河油田由于其油藏及原油特性,与常规油藏相比,要求电泵管柱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能够进行掺稀生产、注水替油及正循环洗井3种工艺。研制的新型采油注水一体化管柱可在不动管柱的情况完成以上工艺。

1.2.1 掺稀生产

在进行掺稀生产时,井下开关阀处于上下连通状态,如图1b所示。稀油从油套环空掺入,并与原油一同从筛管进入,依次通过混配器和加长型导流罩,进入离心泵,实现掺稀混配和稠油举升。

其中特制筛管长度为9~15m,可保证在掺稀压力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稠油与稀油之间的接触面在筛管长度范围内,避免了原管柱中离心泵在压力出现波动时,全部吸入稠油或全部吸入稀油的情况发生。筛管上部的混配器[5]则可对吸入的稠油和稀油进一步进行搅拌,提高混合效果,最大程度地降低原油入泵黏度。同时,导流罩减小了电机周围流体的过流面积,提高了流体速度,相比原电泵管柱,电机散热效果更好,保证了电机的正常运行[6]。

1.2.2 注水替油

在地层能量发生亏空需要注水时,一体化管柱可采用正注水的方式,即从油管内进行注水。实施步骤:首先从井口向油管内投入专用堵塞器,在堵塞器到位后,再通过油管柱向油管注水;由于堵塞器关闭了井下开关阀的向下通道,在注水压力达到开关阀的启动压力后,弹簧被压缩,关闭套向下移动,阀体上的注水孔打开,使得油管与环空联通,实现正注水,如图1c所示。

由于新型电泵井一体化管柱采用油管内注水,与原管柱从环空注水相比,注水压力得到大幅提高,由原来的井口最大压力15MPa可提高到30MPa以上,更大限度地满足了底层对注水压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从管柱内进行注水还可避开注入水与电缆的接触,减少注入水对电缆的损坏,提高电缆使用寿命。

1.2.3 正循环洗井

生产过程中,在发生稠油上返造成堵泵的情况时,需进行正循环洗井。一体化管柱仅在注水时投入堵塞器,在注水完成后即从管柱中打捞出来,上下通道畅通,可进行正循环洗井作业。

2 关键技术

2.1 井下开关阀

在调研分析国内外相关井下工具的基础上[7-10],自主研制了适用于电潜泵稠油开采的井下开关阀。井下开关阀主要由壳体和阀心总成2部分组成。壳体由上下接头、阀体、密封等组成;阀心总成由堵塞器、关闭套、弹簧、调节螺母等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可满足现场应用要求。

图2 井下开关阀结构

表1 井下开关阀参数

井下开关阀具有5个特点:

1) 可根据需要,通过投捞堵塞器选择性地控制油管柱上、下通道和旁通道,实现1趟管柱完成掺稀生产、正注水及正循环洗井3种工艺。

2) 堵塞器可直接从井口投入,免去了下钢丝绳,施工工艺简单可靠。

3) 调节螺母可调节弹簧预紧力,改变井下开关阀的启动压力,适用于不同油井工况。

4) 堵塞器前端设计了橡胶头,避免堵塞器下落的冲击力对关闭套密封锥面造成损伤。

5) 在进行正注水时,堵塞器关闭了向下通道,阻止注水进入离心泵,避免叶轮反转损坏电泵。

2.2 混配器

混配器是一种提高液体混合效果的井下工具,其结构特点为:中心轴上带有可转动的叶片,叶片可由井筒内流体带动旋转,从而搅拌流体,达到提高混合效果的目的。流体通过混配器后,混合效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在稠油与稀油按照0.4︰0.6比例从混配器左边掺入后,经叶片搅拌,稀油体积分数发生变化,稀油体积分数由原来的60%增大到70%以上,改善了稀油与稠油的混合效果。

图3 混配器内轴向稀油体积分数云图

2.3 筛管

一体化管柱中,筛管[11]按照特定开孔方式和比例设计,可提高掺稀混合效果、防止因掺稀压力波动造成稠油入泵。其总长度一般在15~30m,可根据油井情况下入不同长度筛管。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筛管稠油稀油体积分数云图

图4 中井筒下部深色区域代表稠油,上部环空中浅色区域代表稀油。由图4可以看出:未安装筛管时(如图4a),油管柱中的颜色深度虽有所变浅,但整体变化不大,说明在混合油中稀油所占的体积分数小,稀油与稠油的混合效果较差;安装筛管后(如图4b),油管柱中混合物颜色从下至上逐渐变浅,说明稀油体积分数逐渐增加,管柱中稀油体积分数最终达到65%左右。

以上分析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安装筛管后管柱中稠油稀油混合效果明显提高,更有利于降低井筒中稠油黏度。

3 现场应用

在对各个关键工具进行地面试验和模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应用。使用过程中,未发生因原油入泵黏度过高引起的故障停机,检泵周期也由原来的平均379d提高到435d,提高了油井生产效率。注水时,堵塞器投捞顺利,实现正注水,且井口压力有所提高,满足了注水压力需要,一体化管柱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4 结论

1) 电泵井采油注水一体化管柱实现了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完成掺稀生产、注水替油、正循环洗井等工艺,满足稠油井的实际生产需要。

2) 通过自主研制的井下开关阀实现了电泵管柱正注水,注水压力由原来的最高15MPa提高到24MPa以上,满足了地层对注水压力不断增加的要求。同时,正注水避开了注入水对电机电缆的损坏,增加了电泵机组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检泵周期,提高稠油井生产效率。

3) 混配器和特制筛管提高了油井掺稀混配效果,降低了原油入泵黏度,减少了故障停机次数,延长电泵使用寿命。

4) 该一体化管柱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稠油环境下,井下开关阀中关闭套移动比较困难,造成启动压力较地面试验有所增加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进一步研究与改进,以提高应用效果。

[1] 吴振东.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井筒掺稀降黏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28(12):10-11.

[2] 牛玉静,康志宏.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油藏溶洞储集体成因及演化[J].现代地质,2011,25(4):650-659.

[3] 李 平,赵海洋.塔河油田西北部稠油基本性质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10,31(6):601-603.

[4] 刘金刚.潜油电泵注石脑油稀释工艺技术应用 [J].石油矿场机械,2010,39(6):67-70.

[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稠油叶轮自动旋转高效降粘器:中国,200920140210.5[P].2010-08-11.

[6] 王永慧,檀朝东,田旭庆,等.潜油电泵系统发热对稠油黏度的影响[J].石油矿场机械,2011,40(8):58-61.

[7] 杨盛余.气举阀气举排液技术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2011,40(7):18-21.

[8] 盛磊祥,许亮斌,蒋世全,等.智能完井井下流量阀液压控制系统设计[J].石油矿场机械,2012,41(4):34-38.

[9] Michael Konopczynski.Design of Intelligent Well Downhole Valves for Adjustable Flow Control[G].SPE 90664,2004:1-8.

[10] 靳 涛,范晓峰.一种新型的液压控制井下滑套开关阀:中国,201120319337.0[P].2012-03-14.

[11] 徐 鑫,张海燕,杨海波.胜利油田完井筛管现状及研究展望[J].石油矿场机械,2012,41(9):10-14.

猜你喜欢

稀油配器电泵
一种适用于大井斜的潜油电泵井单流阀
高温高压屏蔽式电泵螺栓计算优化分析
春日景和
浅析《嘎达梅林交响诗》配器技法
关于高温潜油电泵推力轴承承载特性的研究
原油密闭处理工艺技术分析及研究
春光油田井筒掺稀降黏稠稀油动态混合流动特征研究
分流式掺稀混配器的研制及性能试验
火电机组公用电泵系统介绍及逻辑设计
西北油田首座“注气+掺稀”先导工程投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