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工程监理企业信用机制研究

2013-01-11李红兵韩昕林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企业信用监理信用

李红兵, 韩昕林

(1. 武汉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2. 湖北省工程咨询协会, 湖北 武汉 430071)

监理企业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参与主体之一,其信用行为会影响工程建设其他参与主体的信用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建筑市场的信用秩序。同时,监理企业的信用是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监理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当中发展壮大下去,并且融入国际市场,就必须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较好的企业信用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企业交易行为的顺利进行,有助于企业拓展交易空间,对建筑市场信用秩序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起到良性的推进作用。

国外对于信用的研究是从伦理道德范畴开始的,其中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居多,形成了信用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信用媒介论、信用创造论和信用调节论[1]。在如何降低信用风险方面,也形成了一些相关理论:信息甄别理论、声誉理论、激励与约束机制理论等[2~4],还对信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用、重复博弈与信用等领域进行了研究[5~7]。

我国对社会信用体系问题和信用制度问题的重视与研究是从20世纪末开始的,国内很多学者专家从信用缺失原因、信用风险角度对我国的社会信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理论,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提出了建议。徐昊旻认为信用缺失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综合症[8];周丽涛指出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信用制度和信用机制的不健全[9];益文认为政府信用的缺失是造成社会信用缺失的主要因素[10]。王孟钧运用信用经济学理论,对建筑市场的信用的构成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信用系统动力学模型[11]。宿燕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建筑市场信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建筑市场业主对承包商的激励机制、信用秩序治理机制和信用评价体系[12]。曹澍认为要想提高监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信用水平,首先应当对监理企业进行信用评级,通过企业信用评级来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结构的调整,实行优胜劣汰的制度,并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从而增强企业的服务能力[13]。齐锡昌、史轮认为法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企业信用意识不足等都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关于监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途径,如发展信用立法、加大数据开放、实行失信惩罚机制、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企业信用管理以及信用教育[14]。

因此,国内关于监理企业信用的研究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从宏观角度,结合建设监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关注影响整个监理行业信用的因素以及对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二是从博弈论的角度建立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承包商之间的博弈模型,从理论上探讨影响这些主体信用的关键因素;三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定性分析企业信用的构成要素,并提出改善措施。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一般性研究多,针对性研究少;体系构建研究多,发展路径研究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然而,工程监理企业的信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问题,是由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必要运用系统工具对工程监理企业信用问题进行分析,建立工程监理企业信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监理企业信用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

1 监理企业信用影响因素分析

1.1 外部影响因素

(1)政府对监理信用的影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监督机构对整个建设工程进行执法监督。在对监理企业进行监管的过程中,政府起着支配性的作用,具有决定监理企业资质的权力,当监理企业出现失信行为时,政府可以对监理企业进行惩罚,如对监理单位进行罚款、降低资质等级、取消监理企业资质。

(2)业主对监理信用的影响。业主与监理单位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业主委托监理单位对建设工程的质量、投资、进度进行控制,以实现投资效用的最大化。而监理单位能否按照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合同对建设工程进行积极有效的监督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受业主单位行为的影响,如对监理工程师是否充分授权、监理取费是否合理、奖惩机制是否有效等。

(3)承包商对监理信用的影响。监理方与承包方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承包方可能会采取一定的失信策略,通过一定程度的违规操作来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向有权的业主代理人或监理人员寻租。监理工程师也可能会利用对工程项目监督和管理的权力,放松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使施工方获得额外的收益并将其中一部分作为“租金”支付给监理。

(4)监理企业之间竞争的影响。由于当前我国的监理市场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尚未建立,评标定标的标准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在评标中只注重投标价格,忽视监理企业的业绩和工作质量。监理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会片面追求低价中标或者通过其他手段来骗取中标,使得本应属于企业之间的技术服务竞争转变成了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企业与业主的关系竞争。

1.2 内部影响因素

(1)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企业成员的失信行为,一般都会被归结为企业的失信行为,因此,企业成员的失信行为会损坏企业整体的信用,而监理工作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理工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企业的财务能力。一个企业的财务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能力,企业的财务能力越好,说明该企业投资支付能力越强,履行经济契约的能力也越强,从而更能够维持企业自身的信用,工程监理企业亦是如此。

(3)企业的管理能力。企业仅有讲求信用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靠一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来保障,这样企业组织才能有序有效的运行,企业的信用理念才会得到贯彻。

(4)企业的技术能力。工程监理属于高智能的技术服务性活动,现在的建设工程越来越复杂,技术含量也要求越来越高,监理企业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必须与所监理的工程的规模、技术的复杂程度以及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

2 信用体系系统动力学模型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建立图1所示的监理企业信用机制的基本因果关系。监理企业的信用能力描述的是其守信行为的客观能力,由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构成。由于工程监理是技术服务活动,其技术能力主要由企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来体现;管理能力则主要从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程序和信息化手段几方面进行评判。企业的财务能力直接影响到其在人员和管理上的投入,从而影响其履约能力,因此文中并未直接考虑企业的财务能力,而是用利润变化引起的投入变化描述其对信用能力的影响。

图1 监理企业信用机制基本因果关系

从监理企业信用机制的基本因果关系图中可看出,存在的主导回路为:信用能力(由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构成)影响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变化影响企业的信用意愿,而信用意愿的增减会影响企业在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上的投入,从而最终造成信用能力的变化。此回路为正反馈回路。政府监管力度和其他参与方的守信程度都对监理企业的信用意愿产生影响,由于文中是以单个企业信用变化情况为研究对象,因此将其作为系统外变量,考察不同情况下对企业信用变化的作用。

利用ithink软件构建如图2所示监理企业信用体系模型。模型共有3个栈,分别为信用意愿、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信用意愿反映监理企业守信的主观愿望,而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共同构成监理企业守信的客观能力。3个栈的取值范围均为(0,100),体现适应工作需要或企业的满意程度。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考虑了2个外生变量:用“政府监管力度”和“其他参与方的守信程度”分别体现政府行为和其他参与方行为对监理企业信用的影响,其取值范围均为(0, 100)。

图2 监理企业信用机制系统动力学模型

3 案例分析

3.1 背景资料

ZH监理公司成立于1994年,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具有建设部颁发的房屋建筑甲级、市政公用工程乙级监理资质;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33名,中级职称68名;国家级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49人,一级注册建造师9人、注册造价工程师7人,主要从事工程建设监理及工程咨询、造价咨询等业务,是一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小型监理企业。

3.2 参数及变量的定量方法

由于文中建立的模型包含的均为软变量,研究中对其进行定量的方法主要是问卷和访谈(问题见表1),采访的对象为该公司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其中问题1~6采用的是问卷方式,问题7~12采用的是访谈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37份(高层管理人员5人,中层管理人员32人),访谈15人(高层管理人员5人,中层管理人员10人)。

3.3 仿真模拟及结果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该企业未来10年信用能力和信用意愿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下面的仿真模拟:

(1)现有政策下系统行为和状态。模拟结果表明企业在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信用意愿的演化上有较好的发展趋势,如图3所示。

表1 调研问卷及访谈问题一览表

图3 ZH监理公司信用变化的模拟结果

(2)各种条件变化及其组合下企业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信用意愿的变化情况,包括监管力度的变化对系统行为和状态的影响,其他参与方守信程度的变化对系统行为和状态的影响,以及利润变化对系统行为和状态的影响,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中考虑了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变化”、“政府监管力度”和“其他参与方守信程度” 分别增长10%、20%和30%所带来的影响,结果如图4~6所示。

图4 利润变化带来的信用能力变化

图5 监管力度变化带来的信用能力变化

图6 其他参与方守信程度变化带来的信用能力变化

通过模拟仿真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利润变化对企业信用变化的影响最大。利润的增大会促使监理企业在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上进行更多投入,从而提高其信用能力;

(2)政府的监管力度是影响监理企业信用的重要因素,政府监管越严格,监理企业越守信,政府监管不力则助长监理企业的失信行为。

(3)其他参与方的守信程度是影响监理企业信用的次要因素,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越高,竞争越激烈,企业为了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其守信的可能性也越大。

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提高监理企业的信用水平的关键在于保证“信用意愿”→“信用能力”→“利润增加”→“信用意愿”的正循环。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实现:

(1)提高信用信息透明度。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公布于众,使企业因失信行为受到市场的惩罚,避免“失信者驱逐守信者”现象。

(2)政府加大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监理企业的不良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对于信用高的企业提供年检免审、优质服务等待遇,而对于信用降低的企业采取罚款、降低资质等级、限制业务范围等惩戒措施。

(3)业主完善约束措施和激励措施。在合同中明确监理的责任和义务,将监理的责任和义务详细化,利于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当其损害到业主的利益时,就可以直接追究其责任;也可以根据监理的工作绩效给予适当的奖励。

(4)监理企业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监理企业提供的服务都是高智能的技术服务,因此提高监理企业的信用能力,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4 结 语

本文分析了影响工程建设监理企业信用的内外部因素,建立了信用体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描述了系统参数及变量关系的量化方法,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提高监理企业信用水平的建议。本文所提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可帮助监理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和管理制度时,分析其信用水平的发展演变。

[1] 华文鑫.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筑市场信用问题探讨[D].长沙:中南大学,2008.

[2] Glover J. A simple mechanism that stops agents from cheating[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94, 62(1): 221-229.

[3] Bergemann D, Valimaki J.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efficient mechanism design[J]. Econometrica, 2002, 70(3):1007-1033.

[4] Jean-Jacques Laffont, David Martimort. Mechanism design with collusion and correlation[J]. Econometrica, 2000, 68(2): 309-342.

[5] Claudio Mezzetti. Mechanism design with interdepend valuations: efficiency[J]. Econometrica, 2004, 72(5): 1617-1626.

[6] Woolthuis R, Hillebrand Bas, Nooteboom B. Trust and Formal Control in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R]. ERIM Report Series Reference No. ERS-2002-13-ORG, 2002.

[7] Biglaiser G, Mezzetti C. Principals competing for an agent in the presence of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93, 61(2): 302-330.

[8] 徐昊昊.谈建立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问题[J].银行与经济,2002,(3):13-18

[9] 周丽涛.重建社会信用的几点思考[J].问题探讨,2002,(6):13-18.

[10] 益 文.中国呼吁:重建信用[J].决策探索,2002,(3):30-31.

[11] 王孟钧.建筑市场信用机制与制度建设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4.

[12] 宿 燕.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构建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13] 曹 澎.规范监理行为确保工程质量[J].山西交通科技,2003,(2):72-74.

[14] 齐锡昌,史 轮.完善监理企业信用体系的研究[J].建设监理,2005,(3):22-24.

猜你喜欢

企业信用监理信用
扬州市稳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企业信用修复
泰州市推行企业信用修复全链条服务模式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涉军”企业信用评价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涉军”企业信用评论扩大试点工作即将启动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