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SM-HHM方法的PPP项目风险识别

2013-01-11乌云娜胡新亮张思维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框图项目风险子系统

乌云娜, 胡新亮, 张思维

(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2206)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的投资,使得公共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公众也从中得到了许多的便利。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政府的技术和管理资源有限,因此很难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长的需要。公私合作制(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就成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公私合作制在我国的实践过程中虽然发挥了很多的优势,但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风险分担问题始终是困扰双方保持长期稳定合作的根源。PPP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担的基础,只有全面而正确的识别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不确定性风险,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并针对不同利益主体的风险偏好进行评价,制定出所有项目参与方满意的风险分担方案,才能有效揭示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保障项目的质量和公私双方持久稳定的合作关系[1]。因此,有效的PPP项目风险识别对PPP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顺利进行,是十分必要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对风险识别的定义为:确定有可能影响项目的风险事件的过程[2]。文献[3]指出PPP项目的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与风险分配的基础工作,从风险的可控制性角度可将风险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文献[4]指出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将风险分配给最有控制力的一方,应将项目风险管理的重点应放在风险的优先排序上。PPP项目风险识别的目标是发掘、归纳、整理出影响项目质量的主要风险因素,制定出PPP项目风险清单。但是如果风险识别的结果仅达到归纳出影响项目的风险因素集,这还远远达不到进行风险分担的要求。风险识别更为重要的目的之一应该是制定出能够清晰表达项目风险因素间的内在和外在关系的层次结构,使得项目参与者能够识别出各风险因素的来源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风险存在于PPP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有些风险存在于项目的某个或几个阶段,而另一些则存在于项目的全过程之中。本文的风险识别是站在PPP项目不同利益主体的角度,识别项目不同阶段的风险及其相互间的影响关系,以挖掘PPP项目风险管理的重点和优先次序。因此,本研究通过对PPP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利用ISM和HHM的混合方法构建各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框图,作为公私部门制定风险分担方案的基础。

1 基于ISM-HHM的风险识别过程

ISM-HHM(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Hierarchical Holographic Modeling),即解析结构等级全息建模方法,该方法是利用解析结构方法分析工程各风险因素间的层次关系的基础上,以系统的视角(多方面、多视角、多观点、多维度、多层次)展现同一个事物中内在的本质和外在的特征[5,6]。该方法汲取了解析结构方法和全息建模方法中各自的优点,符合PPP项目风险识别中利用不同的方法组合解决问题的需要。利用ISM-HHM方法的结果是构建系统中各种风险间的关系框图,包括综合系统的风险框图和子系统风险框图,是对处于不同阶段风险关系划分或不同参与主体关注风险层面的细化,可以说运用ISM方法的目的是解决不同风险间的内在关系,而运用HHM方法是对以上关系结构的外在特征的表现形式的划分,更符合不同利益主体所关注对象的需要。

利用ISM-HHM方法进行PPP项目风险识别的步骤为:

(1)识别PPP项目的风险因素。利用ISM-HHM方法进行PPP项目风险识别的第一步是要将项目全过程中可能导致项目失败的所有因素一一识别出来,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分类,构成风险的综合系统和子系统。

(2)构建PPP项目ISM结构。利用专家调查的方法对已识别风险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比较,构建风险因素间的邻接矩阵,并进行矩阵的相关计算,最终得到PPP项目的ISM结构。

(3)描绘PPP项目HHM模型。对不同利益主体所关注的风险子系统进行影响关系结构的描绘,通过绘制子系统间的关系框图,识别出子系统风险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解释出现这种框图结构的原因,分析风险的来源和影响。

2 识别PPP项目的风险因素

通过对中国PPP项目风险分担主体不明确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7,8],按照风险的来源、风险作用的影响范围、风险与PPP项目的影响关系、PPP项目的开发顺序对风险进行识别及分类,得到PPP项目的风险子系统及子系统的元素组成。

(1)政治风险R1。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国家政治条件或方针政策的变化而导致的政府信用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对私人投资者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效应。在PPP项目的风险识别中,风险分担主体应着重关注消极的政治风险效应,以防风险发生时引起的经济损失。PPP项目中的政治风险主要包括政府官员腐败、政府干预、征用/公有化、政府信用、公众反对、税收调整、项目审批调整、政府决策失误、环保政策。

(2)法律风险R2。是指由于国家法律法规变化及政策调整、合同发生争议引起的纠纷或诉讼而给项目参与方造成损失的风险。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为金融合约不能受到法律应给予的保护而无法履行;法律法规无法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致使金融交易的合法性难以得到保证,交易的一方或双方因为找不到相应的法律规定而遭受损失。PPP项目法律风险主要包括法律及监管体系不完善、法律风险、合同风险。

(3)金融风险R3。是指任何能够引起企业或机构财务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

(4)建设前期风险R4。主要发生在PPP项目建设前期的活动中,是按照项目阶段性特征划分出的风险。建设前期的风险具有非常高的重要性,是许多后续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招标竞争不充分、特许经营人能力不足、土地获取、融资风险、施工准备。

(5)建设风险R5。从项目开工一直持续到竣工验收阶段过程中所发生的风险。由于建设阶段是工程项目中组织协调工作最难、涉及各领域专业、任务完成量最大的阶段,因此该阶段的风险主要为与项目的建设管理目标相关的风险。主要包括设计变更、项目竣工延期、项目不达标、建设成本增加。

(6)生产运营风险R6。是指在项目运营阶段存在的与生产运营维护、运营成本等相关的风险。生产运营风险直接关系到项目运营的效率和收益情况,主要包括配套基础设施风险、残值风险、运营成本超支、运营变更。

(7)市场收益风险R7。是指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由于市场因素或项目参与方有关费用的政策准则的变动所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变化、收费变更、费用支付、利润/收费价格限制、项目测算方法主观。

(8)第三方风险R8。是指除政府与私营投资者以外的因项目参与方的错误行为或失误在项目寿命周期内所发生的风险。主要包括第三方违约风险、供应风险、技术风险、项目财务监管不足。

(9)PPP项目公司风险R9。是指由私人投资者组建的项目公司所造成的管理、组织风险。主要包括项目组织协调、私营投资者变动。

(10)不可抗力风险R10。是指项目参与方不可预见的风险、包括地震、洪水、地质条件等自然灾害和战争等认为灾害引起的风险。

3 利用ISM-HHM方法构建PPP项目风险因素的关系框图

在归纳PPP项目各风险因素的风险清单的基础上,首先利用ISM法构建已识别风险因素的结构模型,其具体步骤如下:

(1)判断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PPP项目风险因素之间结构模型的第一步为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建立风险因素之间的邻接矩阵。通常用V、A、X、O表示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如公式(1)所示。

(1)

通过对已识别出10个子系统风险的专家调查和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形成PPP项目10个主要风险的初始判断矩阵,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VVVVOOVVXR1VVVVOOVVr2VVVOAOVR3VVVVAXR4VVVVAR5VVVVR6VVVR7VVR8VR9R10

图1 PPP项目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建立各风险因素之间关系的邻接矩阵。将图1中的风险间的相互关系用0、1表示,建立邻接矩阵A。其中如果两个元素间具有影响关系,则矩阵中rij=1;若无关系,则rij=0。

(2)

(3)计算可达矩阵。可达矩阵是指利用矩阵形式描述有向连接图各节点间经过一定长度的通路后最终可以达到的程度[9]。对邻接矩阵A进行布尔运算可得A的可达矩阵R。计算规则为:令A1=(A+I),An=(A+I)n,当An=An-1时,R=An-1即为可达矩阵。

利用以上规则计算邻接矩阵的可达矩阵,可得A1≠A2≠A3=A4,即R=A3,如式(3)所示。

(3)

(4)对可达矩阵各因素进行层次化处理。对可达矩阵中的各因素进行层次划分,得到可达集E(Vi)、先行集S(Vi)、共同集T(Vi)=S(Vi)∩E(Vi)。其中,可达集的含义为受元素Ri影响的因素集合;先行集的含义为影响因素Ri的因素集合;共同集为二者的交集。可达矩阵的元素之间的关系集合如表1所示。

表1 可达矩阵各元素之间的关系集合

根据表1可知,所有影响因素Vi的共同集T(Vi)={Vi∈N|S(Vi)∩E(Vi)=S(Vi)}={6}≠Φ,因此影响元素Vi构成的系统只有一个连通域。根据S(Vi)∩E(Vi)=S(Vi)的规则,确定出最高层因素L1,然后将L1从表2中抹掉,循环此步骤,最终可得最底层的因素集Ln。计算结果为L1={R6},L2={R1,R2},L3={R3},L4={R4,R5},L5={R7},L6={R8},L7={R9},L8={R10}。根据以上级别的划分,可得PPP项目10个子系统风险的最终结构,如图2所示。

通过对PPP项目10个子系统风险的ISM结构分级,可以发现将10个风险因素划分为了8个层级。其中,在L2层中,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属于强连通块,表明识别这两个风险时需要考虑相互之间的影响,同等对待两个风险对于项目风险分担的影响,由于政治法律的变更由政府机构进行,属于国家宏观层面的风险,因此政府应为这两项风险的主要分担对象。同理,L4层中的项目公司及第三方风险属于项目微观层面的风险,私营部门应主要负责对这两项风险的分担。L5至L8层的风险均为项目层面的风险,直接关系到项目最终收益的好坏,而且可以发现其风险层级与项目阶段划分的顺序保持一致,也反映了风险对项目直接影响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不可抗力风险位于结构的最底层,一旦发生该项风险,则可能造成其他众多风险的连锁反应。

图2 PPP项目子系统风险因素的ISM框图

(5)建立PPP项目的HHM框图。HHM框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从不同视角展现一个系统的本质,在PPP项目中,公私双方所关注的重点在于自身对不同风险所负有的责任以及风险分担的程度如何。以私营部门为例,涉及其利益的主要方面在于项目层面上的风险。因此,在构建私营部门关注风险的ISM层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等级全息子模型来寻找各子系统风险与各风险元素之间的关系。

相比于ISM框图,HHM框图的优点为可以通过反复迭代的方法来确定所有风险的结构,而ISM框图是在已识别风险的基础之上构建的框图;ISM框图的优点是可以确定风险间内在的等级结构,把握风险间的来龙去脉,而HHM框图将风险间的关系限制在了系统风险之间,一个层级中只包含属于同一个系统风险的子风险元素。因此,ISM-HHM框图就是在结合了二者各自的优势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PPP项目的风险框图。

以第三方风险与建设风险为例,构建二者的ISM-HHM风险框图。第三方风险与建设风险的HHM框图如图3所示。

图3 第三方风险和建设风险的HHM框图

构建项目层面的ISM-HHM风险框图,首先将第三方风险和建设风险作为初识的项目风险,步骤同(1)~(4),层次框图如图4所示。

图4反映的是除政府和私营部门以外的PPP项目参与方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框图,可以发现设计变更、财务监管不足、技术风险、供应风险都可以导致项目的不达标,进而致使项目竣工时间延后,该风险的发生构成了承包商违反了项目进度的合同规定。这样,投资人就需要在项目中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弥补项目因前面各种原因造成的竣工延期。同时较晚的竣工验收时间造成了项目运营时间的推迟,影响了项目的收益。因此,ISM-HHM框图梳理了项目各子系统风险及其各风险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得风险的承担者能够发现其需要承担的风险及风险的来源和发生风险时对后续工作和承担者可能造成的影响。

图4 第三方风险和建设风险的ISM-HHM框图

如需要识别更为系统的风险来源和受其影响的风险,可以在ISM-HHM基础框图的构架上,建立更多子系统风险的ISM-HHM框图。例如PPP项目公司作为PPP项目建设运营、项目各参与方的管理者,其所关注的层面可能涉及如果项目公司管理不善,则可能造成何种风险的发生。PPP项目公司风险、项目第三方风险、建设风险三者的ISM-HHM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

图5 项目公司风险、第三方风险、建设风险的ISM-HHM框图

4 结 语

风险识别是PPP项目风险分担的重要内容,在分析PPP项目融资、建设和运营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SM-HHM方法的PPP项目风险识别方法。该方法结合了ISM和HHM方法各自的优势,运用ISM模型梳理了各子系统风险间的内在关系。而ISM-HHM框图反映了不同利益主体所关注的重点,着眼于不同子系统中各子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风险识别的研究可以发现,按照风险的来源及相互影响关系的方式识别风险,可以帮助项目参与方明确各自的责任,为公私双方在项目全过程中的风险分担奠定了基础。

[1] WuYunna , Hu Xinliang , Xu Lingshuang , et al. Research on risk allocation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based on Rough Set theory[J]. Communication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2012, 2(7):15-20.

[2] (美)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 卢有杰, 王勇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3] 李灿灿. PPP融资模式风险分析[J]. 科学与管理, 2012, (2):36-37.

[4] Lyer K C, Sagheer Mohammed. Hierarchical structuring of PPP risks using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0, 136(2):151-159.

[5] 赵 华, 尹贻林. 基于ISM的工程项目合理风险分担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6):15-19.

[6] 高化猛, 刘汉荣. HHM在装备试验风险识别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 2011, (26):309-310.

[7] Ke Yongjian , Wang ShouQing , Chan Albert P C, et al. Preferred risk allocation in China’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projec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0, 28(5):482-492.

[8] 柯永建. 中国PPP项目风险公平分担[D]. 北京: 清华大学, 2010.

[9] 乌云娜, 卞 青. 基于ISM模型的风电建设项目费用控制影响因素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2, 36(2):257-261.

猜你喜欢

框图项目风险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基于ISM模型的EPC项目风险网络分析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捷豹I-PACE纯电动汽车高压蓄电池充电系统(三)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电路图2017年凯迪拉克XT5
算法框图的补全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
基于图表法构建《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知识网络
联锁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制定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