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颈部及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2013-01-03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西安710004李秀丽于俊霞李妙羡

陕西医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病程斑块下肢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西安710004) 李秀丽 于俊霞 章 琳 李妙羡

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下肢动脉病变和颈动脉病变是主要的大血管病变之一,其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本研究旨在分析研究颈部血管病变及下肢血管病变与2型糖尿病病程、年龄及各生化指标的关系,为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老年内分泌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其中男84例,女46例,年龄34.0~85.0岁,平均60.72±13.44岁。

2 判断方法 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合并症的诊断标准参照以下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冠心病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或ST-T改变,包括ST段下移0.5mm或T波倒置、低平;脑血管病变为脑梗死、脑出血。血管病变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ALOKA4000)检测双侧颈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双下肢动脉(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根据有无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为无下肢动脉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78±11.88岁,平均病程3.79±3.14年,B组为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86例,其中男54例,女32例,平均年龄51.48±11.16岁,平均病程10.82±8.68年。将B组进一步分为B1组颈部动脉斑块形成组66例;B2组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84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日产7100)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LD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U)。

3 统计学处理 本组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相关分析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预测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的依存关系。

结 果

1 两组患者血管疾病发生率、年龄、病程及高血压患病率比较 见表1。B组病程、年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A组。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高达66.2%。

2 有斑块形成但不同部位两组患者血管疾病发生率、年龄、病程及高血压患病率比较 见表2。B2组患者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B1组(P<0.05);但年龄、病程及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B1组(P<0.05)。

表1 A、B两组患者血管疾病发生率、年龄、病程及高血压患病率比较(±s)

表1 A、B两组患者血管疾病发生率、年龄、病程及高血压患病率比较(±s)

注:★ A组与B组比较,P<0.05

组 别 n 发生率(%) 年龄(岁) 病程(年) 高血压(%)A 组 44 33.8% 65.78±11.88 3.79±3.14 31.8%B组 86 66.2% 51.48±11.16★ 10.82±8.68★ 62.8%★

表2 有斑块形成但不同部位两组患者血管疾病发生率、年龄、病程及高血压患病率比较(±s)

表2 有斑块形成但不同部位两组患者血管疾病发生率、年龄、病程及高血压患病率比较(±s)

注:★与B1 比较,P<0.05

组 别 n 发生率(%) 年龄(岁) 病程(年) 高血压(%)B1 66 50.8% 67.78±10.85★ 11.26±8.58★ 63.6%B2 84 64.6% 65.4±1.22 10.74±8.74 57.1%

3 A、B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3。B组TG明显高于 A组(P<0.05);TC、HDL-C、LDL-C、尿微量白蛋白、HbA1c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A、B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s)

表3 A、B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s)

注:★ A组与B组比较,P<0.01

项 目 A(n=44) B(n=86) P值FBG(mmol/L) 8.45±3.11 7.97±3.27 >0.05 HbA1c(%) 8.62±2.01 7.89±2.24 >0.05 TG(mmol/L) 1.65±1.09 3.21±3.16★ <0.01 TC(mmol/L) 4.81±1.12 5.27±1.40 >0.05 HDL(mmol/L) 1.20±0.29 1.07±0.22 >0.05 LDL(mmol/L) 3.08±0.76 2.92±0.81 >0.05 MAU(mg/L)229.16±887.85 424.64±1312.96 >0.05

4 B1、B2两组患者组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4。FBG、HbA1c、TG、TC、HDL-C 、LDL-C、尿微量白蛋白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B1、B2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s)

表4 B1、B2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s)

项 目 B1(n=66) B2(n=84) P值FBG(mmol/L) 7.76±3.26 7.81±3.15 >0.05 HbA1c(%) 8.34±2.41 7.86±2.19 >0.05 TG(mmol/L) 1.61±0.84 1.68±1.09 >0.05 TC(mmol/L) 4.68±0.83 4.81±1.12 >0.05 HDL(mmol/L) 1.18±0.29 1.19±0.28 >0.05 LDL(mmol/L) 2.85±0.79 2.93±0.81 >0.05 MAU(mg/L)325.21±1068.23 424.91±1312.86 >0.05

5 各组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5。B1、B2组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A组(P<0.05)。且B1组脑血管病发生率高于B2组(P<0.05)。

表5 各组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比较[n(%)]

6 大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6。年龄、病程、高血压史、高TG是大血管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

表6 大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 论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下肢动脉病变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1,2],颈部血管及下肢动脉病变是主要的大血管病变。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中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接近50%[3]。本研究中颈部血管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占66.2%,其中颈部血管斑块占50.8%,下肢动脉血管斑块形成占64.6%,下肢血管病变发生较颈部血管病变发生的患者更年轻,病程更短。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患病率高,且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组脑血管病患病率高。

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易患因素,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失调,其发生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前[4],主要是动脉内膜的脂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血液成分的灶状堆积,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生,伴有坏死和钙化病理改变,在大动脉分叉处和起始部斑块发生率高,主要因为脂质代谢异常及动脉壁功能障碍。本研究显示: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有较高的TG,相关分析提示高TG与血管病变明显相关,说明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对动脉硬化有影响,除控制血糖外,控制血脂及降脂药能延迟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既往成君等[5]研究中提示年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生理性退变及长期暴露于多种危险因素之下,动脉内皮损伤,脂质沉积于血管内膜下,从而使内膜中层增厚,斑块形成。本研究显示:年龄、病程是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血管病变组病程、年龄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6,7]。

高血压病史不仅是非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8,9]。本研究中有血管病变组高血压患病率为62.8%,高于无血管病变组(31.8%);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总之,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且随年龄、病程及合并高血压而增加;甘油三酯增高可能是其危险因素,故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及早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并行血管超声检查,了解颈部及下肢血管病变程度,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及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其致残、致死率。

[1] Marre M.Reducing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J].J Hypertens,2007,25(Suppl 1):19-22.

[2] Toto RD.Heart disease in diabetic patients[J].Semin Nephrol,2005,25(6):372-378.

[3]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udy(UKPDS).Ⅷ Study design,progress and performance[J].Diabetologia,1991,34(12):877-890.

[4] Kimura Y,Matsumoto M,Miyauchi E,et al.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elderly with NIDDM by ultrasonography[J].Echocardiography,2001,18(7):559-563.

[5] 成 君,赵 冬,王 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与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06-209.

[6] 胡 晓,楚 兰,刘 琦,等.阿托伐他汀钙抗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的作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5(9):390-394.

[7] 徐 萍,袁国跃,陈军建,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超声检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3):314-315.

[8] Hsu CC,Brancati FL,Astor BC,et al.Blood pressure,atheroslerosis,and albuminuria in 10,113participants in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J].J Hypertens,2009,27(2):397-409.

[9] 郭 剑,高 珊,延爱锦,等.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2):200-214.

猜你喜欢

病程斑块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