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长卿诗中“芙蓉山”考略

2013-01-03喻立新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青羊刘长卿宁乡县

喻立新

(长沙大学长沙文化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3;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湖南长沙410627)

唐代杰出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脍炙人口,被公认为是刘长卿代表之作。然而,诗题中“芙蓉山”到底在哪里,一直众说纷纭。诸多大家注释此诗时说“芙蓉山,不详”,也有一些分别指注为福建闽侯县、广东曲江县、山东苍山县、湖南桂阳县和宁乡县等地的芙蓉山,其中指注为湖南宁乡县的往往还进一步指明“在今青山桥镇”。

然而据史书记载,宁乡古代有两座芙蓉山,以大、小区分。小芙蓉山即今青山桥镇境内的芙蓉山,其名至今未变。大芙蓉山历史悠久却神秘消失。近年来,笔者查阅大量资料,找到了大芙蓉山的位置,认为刘诗中“芙蓉山”确在宁乡,但不是小芙蓉山,而是大芙蓉山。现略陈浅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 宁乡古代有座大芙蓉山

宁乡古代有一座大芙蓉山,现存多种县志均有记载,但民国后期已不知山处何方。成书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的《民国·宁乡县志》曰:“《康熙志》云:(大芙蓉山)在大沩西南三十里,疑字误,而《乾隆志》沿之。《嘉庆志》乃更正之,云:南接大沩,界联安化。”[1]P67说明宁乡当时已无“大芙蓉山”其名。

《康熙志》是宁乡现存最早的县志,系清初著名学者陶汝鼐于顺治戊戌年(1658)开始编纂,其子陶之典后续而成。其关于大芙蓉山位置的记载确实值得怀疑,因为陶氏父子还编纂了《大沩山古密印寺志》(又称《大沩山志》),该志说:“按图,(大芙蓉)山隶古潭州之西三百六十里,与大沩相连,介在安、宁二邑地。”[2]P159两志说法互相矛盾。《大沩山志》成书之时,陶汝鼐已作古多年。该书与《康熙志》的最后定稿者均系陶之典,其中“按图”二字,透露出一个信息:陶之典没有到过大芙蓉山。

其实大芙蓉山之名,清末依然存在。清末民初著名诗僧寄禅大师(八指头陀)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二十五年(1899)住持密印寺,曾多次游览芙蓉胜景,并有许多诗作,如《纪游沩山芙蓉山》、《游芙蓉寺青龙峡三首》等[3]P140-142。所以后来《嘉庆志》更正《康熙志》关于大芙蓉山的记载,云:“(大芙蓉山)南接大沩,界联安化”是可信的。

《一统志》曰:“(大)芙蓉山在大沩山西,接安化县界,旧名青阳山。”[4]P67大沩山,又称沩山,是沩水的发源地。该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上始建于唐代的古刹密印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五派之一的沩仰宗祖庭。但在今人概念里,大沩山即“西接安化”,二者之间已无大芙蓉山之位置。是史书记载有误,还是存在历史误会?答案是后者,因为今人将大芙蓉山当作是大沩山的一部分。

民国《宁乡县志》曰:“桂岩山脉既北行而东为沩山矣。又自安化入宁境,东北趋为核桃冲、陈家冲、水对冲诸山……水对冲东北,山势突高,达八千三百零八公尺,而图皆无名,殆即古青阳山,即大芙蓉山……山广大,盖其东半在宁乡,而西半在安化也。”[5]P67由此可见,宁乡古代的大芙蓉山,就是今之所称的城墙大山,即今城大林场所在之山。该山隶属于今黄材镇,北达关坳与桃江相接;东隔塅溪上游(即七毛里河)与猴公大山相望;南与大沩山以沩江为界;其山势向西延伸至安化县境内。

宁乡大、小芙蓉山位置图

大芙蓉山是一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佛教文化名山,隶属于沩山禅宗系统。山上有一个广化寺,是灵祐祖师的弟子志和禅师于唐元和年间所创建。《大沩山志》记载:“考芙蓉之有广化,浮山之有崇福,并唐元和时创建。一开于祐祖之法嗣志和,一开于闲禅师之法嗣演教。是二山者,其初皆大沩分化之区也。”[6]P159又载:“(灵祐)以元和八年八月十五日入沩,结草庵翳荟中……经于七载,绝无来者。”“考唐元和末,沩山始构,曰应禅。”[7]P30-31所以广化寺的创建应该与密印寺同时,甚至可能还要早。

清初古梅和尚曾住持广化寺,时任长沙知府的任绍纩作有《赠芙蓉古梅和尚》一诗,其中“久闻安化有莲台,不道芙蓉隐古梅”一句[8]P323,说明广化寺位于今安化县域内。该寺“历世相承,与沩山(密印寺)灯幢同时称盛。”宋神宗时,章惇开梅山。因沩山颖诠禅师说法劝谕梅王归降宋朝,梅王率众出降,章惇奏请“免密印、广化科徭”。颖诠禅师死后,后人在此建有其墓塔[9]P161。

关于大芙蓉山之名神秘消失的原因,笔者认为应与民国初期密印寺一场劫难有关。密印寺有很多僧田,出租给当地农民耕种,张三元就是其中的佃农之一。佃农与僧人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矛盾。张三元从1914年开始,在佃农中组织“同心会”以对抗僧人,最后聚众于1918年农历三月初九火烧了密印寺。这次大火,寺内建筑等“悉成灰烬”,寺中和尚“以殉者不乏”,其余各散四方。第二年,仅“以僧抑凡留守寺址”,直到一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担任住持,“稍建仓库、斋厨、杂屋”[10]P550。后来的和尚应是因大芙蓉山与大沩山紧紧相邻而认为是其一部分,于是大芙蓉之山名渐渐掩藏在历史的迷雾中。太虚大师从1922年开始担任密印寺住持达15年之久,从其诗作等文汇中没有发现芙蓉山之记载。其后有许多长驻沩山的密印高僧,也尚未发现芙蓉山之名出现在他们的著作中。

二 大芙蓉山历史比大沩山还悠久

大沩山风景优美,密印寺就是因此而修建。唐元和年间,司马头陀游历名山大川,来到大沩山,发现此山奇峰耸立,飞瀑流浪,云雾飘渺。司马头陀惊诧于奇山奇水奇景,认为此处乃修行弘法的宝地,于是专程赶赴江西百丈山(今新奉县境内),告知怀海禅师。怀海禅师召来弟子灵祐说:“沩山胜境,汝当居之,嗣续吾宗,广度后学。”[11]P30灵祐谨遵师命,来到大沩山,修建了密印寺,创立了沩仰宗。

刘长卿是信佛之人,他是否问佛密印寺?据目前资料分析,没有这种可能!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但近百年来,学者对此多有考究,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此外尚有他说。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虽然存在分歧,但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几成定论[12]P55。然而据《大沩山志》记载:“(灵祐)以元和八年(813)八月十五日入沩”,如此说来,刘长卿去世二十多年后,灵祐和尚才开山于大沩。

在今人印象中,大沩山是宁乡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名山。刘长卿如果不是因该山而吸引,怎么可能来到今宁乡之地的芙蓉山?原来,大芙蓉山历史比大沩山要悠久得多,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是当地人心中的圣地。

沿芙蓉山脉东南而下,左有塅溪,右有沩水。两水奔腾下,相汇炭河里。1963年在炭河里发现了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即炭河里遗址。2001年至200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炭河里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该处是建造于商代末期、主要运用于西周时期并独立于商周王朝之外的一处古城址。这一重大发现,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关于炭河里古城的主人,笔者在《试揭开宁乡青铜器之谜》一文中进行过探讨,认为是我国南方远古时期的一个氏族部落集团——三苗[13]。三苗起源于九黎。据《国语·楚语下》说“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其意是三苗复兴了“九黎”的事业和历史传统。韦昭注《国语》此句云:“三苗,九黎之后也”,即三苗是九黎的后裔。《国语·楚语(下)》注:“九黎,蚩尤之徒也。”《战国策·秦策(一)》高诱注:“蚩尤,九黎民之君子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孔安国曰“九黎君号蚩尤”。其他如《吕氏春秋·荡兵》、《尚书·吕刑》、陆德明《经典释义》引马融说等,也都称蚩尤是九黎之君。所以,三苗是我国三大人文始祖之一——蚩尤的后裔。

据《路史·蚩尤传》记载,蚩尤姓姜。而“姜,从羊”,所以古时炭河里遗址周边有许多山水地名冠之以“青羊”,当今的黄材过去就叫青羊镇,至今还有一个青羊村;大芙蓉山原名青羊山(因古语“羊”、“阳”相通,故又称青阳山);青羊山下有一个青羊潭[14]P67。

远古时期,青羊山应是蚩尤后裔——三苗部落集团的神圣之山。1938年,古青羊山下出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1983年,又有一件稀世国宝——象纹大铜铙出土于此。二者出土地,相距仅250米。专家分析,这两件青铜器,应是三千多前的三苗人在此祭祀之后所埋藏的。而祭祀的对象,应是青羊山。

关于青羊山又称芙蓉山的原因和时间,清康熙《宁乡县志》记载“大芙蓉山,一名青羊山……有寺曰‘芙蓉’,唐楷禅师道场也。”[15]P113前文已述说,志和禅师于唐元和年间在大芙蓉山上创建了广化寺,从此芙蓉山隶属于沩山禅宗系统。所以唐楷禅师道场——芙蓉寺应建于广化寺之前,青羊山可能也因有芙蓉寺而又称芙蓉山。据《大沩山志》记载:大芙蓉山上有一个地方叫山羊岩,“距(广化)寺左五里。唐天宝间,有樵子见青羊宿其上。”[16]P160将此典故记录在“芙蓉山”名下,说明该山唐代天宝年间应已曰“芙蓉”。

三 刘长卿诗中“芙蓉山”是大芙蓉山

清·同治《宁乡县志》录入了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7]P25,说明古人早已考证,诗中“芙蓉山”就在宁乡县。然而,宁乡有大、小两座芙蓉山。小芙蓉山在大芙蓉山以南,中间相隔大沩山,二者相距不到三十公里,该山位于今青山桥镇境内。民国《宁乡县志》曰:“芙蓉庵,明建,在县西百五十里小芙蓉山。”并曰:“《嘉庆志》:古有七岁僧,每晨下山取火,顷刻即至……今称清安祖师。”[18]P548该山风景秀美:石奇、林茂、山峻、水秀。顶部有一开阔地带,约十余亩,现在建有一座寺院——普济寺,其前身应为芙蓉庵。寺前良田阡陌,碧水清池。

刘长卿诗中的“芙蓉山”有无可能是小芙蓉山?应无可能,因为清·康熙《宁乡县志》没有“小芙蓉山”的记载,说明当时该山名气不大,甚至可能还无“芙蓉”之名。

关于小芙蓉山之名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一年冬天,刘长卿带着几名随从,沿沩江而上,来到大芙蓉山。在大芙蓉山上遭遇风雪被迫宿了一晚,一同留宿的还有一个当地采药的中年汉子。刘长卿听说楚江沿岸风景甚好,因今青山桥镇是沩江支流——楚江的发源地,于是下大芙蓉山后经今黄材、沙田转青山桥,走的是沿楚江而下再借沩江而返回的路线。走到一个地方,天色临晚,就借宿在当地一户农家。

这是一个贫穷人家,仅有几间简陋的茅屋,屋外地坪有一围墙,中有柴门以供人出入。当时农家的主人外出,刘长卿站在柴门之外独自观景,只见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寒冷的天气使农家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他随口吟出了一句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刚好随从叫他吃饭,打断了他的诗泉,竟无法接上满意的诗句。

夜深人静,一阵狗叫把刘长卿从睡梦中惊醒,同时还有柴门开启的声音。刘长卿侧耳一听:原来是主人冒着风雪归家!他顿生灵感,吟出下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他忙起床记录该诗。

刘长卿起床,当然会惊动主人。两人一见,互相称奇。原来主人就是昨晚一同留宿大芙蓉山的那个中年汉子。刘长卿遂将诗题命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越传越广,也越传越响,后来人们将刘长卿所宿农家背后的这座山,称之为“小芙蓉山”。现因大芙蓉山已改称城墙大山,小芙蓉山也就去了一个“小”字而直称芙蓉山。

当然,这个传说不能排除后人编造的可能,但疑似真实。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该诗题疑惑不解,认为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足诗题,何以还要加上“主人”两字?于是有人以为此乃衍文,应该删去!结合这个传说背景分析,原来是人们对诗题理解和读法不当,应该为“逢——(一同)雪宿芙蓉山(的)主人”。

传说虽不可全信,但刘长卿诗中的“芙蓉山”是宁乡大芙蓉山完全可信。

一是刘长卿应该游过大芙蓉山。大芙蓉山风景秀丽,“四山盘亘,奇峰森列,状若芙蓉”,南宋大儒张南轩曾慕名而来,留下了《大芙蓉峰》一诗:“上头壁立起千寻,下到群峰次第深。兀兀篮舆自吟咏,白云流水此时心。”[19]P266山上胜景众多,如青龙峡、眠云榻、纳瀑岩、仙木岭等[20]P159-160。清代著名诗僧八指头陀有诗曰:“客来欲问沩山胜,手把芙蓉笑不言。”可见他眼里的芙蓉胜景是整个大沩山区最美的。其作有“远屿寒凝翠,飞泉冷喷秋。黄花应识我,照影向清流”一诗,专为青龙峡写真。又吟有“水石澄禅寂,松萝绝世姿。眠云呼不起,倦鸟欲何之”之句,赞尽眠云榻的风姿[21]P139-142。刘长卿的诗作中有“能令堂上客,见尽湖南山”之句,可见其以遍游湖南诸山为傲。刘长卿既然要“见尽湖南山”,作为当时湖南政治中心潭州(今长沙)附近的大芙蓉山焉能不来?更何况此山历史如此悠久,风景这边独好!

刘长卿浏览宁乡大芙蓉山后,完全可能写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他作有《湘中纪行十首》,专咏湖南各地的名山名水,其诗中带有地名者以湖南为最多。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于何时,应在大历六年(771)冬。刘长卿从大历六年春至大历八年秋曾出使湖南[22]。有学者考证,“(大历)六年冬湖南有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应即此时作。”[23]

二是《大沩山志》收录了几十首自唐代以来许多诗人咏赞大芙蓉山的诗词,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就在其中(诗题为《逢雪宿芙蓉》)[24]P301。该书也没有“小芙蓉山”之记载,因此,《大沩山志》实际明确指出刘诗中“芙蓉山”就是大芙蓉山。

综上所述,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诗题中“芙蓉山”是指宁乡古代大芙蓉山。大芙蓉山历史比大沩山还悠久,远古时期称为青羊(阳)山。其西在安化;其东在宁乡县黄材镇境内,现名城墙大山。今宁乡青山桥镇的(小)芙蓉山,相传刘长卿在此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而得名,并非该诗题中“芙蓉山”。

弄清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芙蓉山”的位置,有助于对该诗的研究、理解和欣赏。而挖掘宁乡大、小芙蓉山的历史文化,对丰富长沙文化甚至湖湘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4][5][10][14][18]周震鳞.民国宁乡县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2][6][7][8][9][11][16][19][20][24][清]陶汝鼐,陶之典.大沩山古密印寺志[A].湖湘文库[C].长沙:岳麓书社,2009.

[3][21]王志远.寄禅大师文汇[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12]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

[13]喻立新.试揭开宁乡青铜器之谜[J].长沙大学学报,2012,(4).

[15]康熙志校注[A].宁乡旧志编注[C].长沙:长沙红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8.

[17]艺文二·诗词·诗[A].同治宁乡县志(第17册第43卷)[C].宁乡县图书馆存.

[22]肖献军.刘长卿湖湘诗重系年[J].中国文学研究,2011,(1).

[23]杨世明.刘长卿行年考述[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

猜你喜欢

青羊刘长卿宁乡县
青羊参饮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及浸出物限度标准*
成都市青羊区举行退役军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揭牌仪式暨“‘就’在青羊·点亮梦想”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
“就”在青羊 伴你启航 成都市青羊区举办2021年“新就业,新生活”现场招聘活动
诗的对比(外一篇)——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青羊湖林场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固碳能力研究
基于连接度评价的宁乡县城市网络规划
社会化媒体视角下县域文化旅游品牌传播策略研究
送灵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浅析湖南省宁乡县业余自行车运动参与者及赛事组织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