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调解的强音——《金牌调解》节目表现手法探析

2012-12-28佟霏杨欣

声屏世界 2012年11期
关键词:观察员法理调解员

□佟霏杨欣

元素多样化,节目形态新颖独特

《金牌调解》集“室内剧”“真人秀”“泛法制类节目”“公开法庭式”和“娱乐节目”等多种元素为一体,样式十分新颖。在节目中,主持人和人民调解员现场为当事人排忧解难,真正起到了“有问题,来调解;来调解,没问题”的作用。《金牌调解》节目拥有一个强大的调解员人才库,集权威、公信力、知名度、亲和力和专业技能于一体,为当事人提供诸多解决方案。同时,来自各行各业的观察员,涵盖法律、教育、心理咨询、公益协会等诸多领域,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建议。当然,这种服务和建议并不完全建立在观察员们一致意见的基础上,他们之间也会有观点交锋。而这一点,恰好体现了“真理越辩越明”的道理。因此,《金牌调解》实际上是由主持人、调解员、观察员、当事人等共同出演的一部具有真人秀特征的谈话类节目,该节目融和法庭辩驳元素,通过舞美、灯光、镜头等诸多表现手法,给更多普通民众的情感提供不一样的诉求平台。

《金牌调解》的节目呈现形式较为独特,节目以“12+X”的呈现形式播出:主持人(1人)+调解员(1人)+观察员(8人)+当事人 (2)+其他当事人或证人(X人)=12+X;在节目源的选择上,力求绝对的“真人、真事、真诉求”;在播出时间上,突破一般节目的间隔式播出方式,一周七天,每天21:15连续播出;在播出时段上,选择与老牌节目《传奇故事》捆绑,形成独一无二的“调解”加“故事”通栏。综而观之,多元的节目形态、丰富的调解形式、跌宕起伏的调解内容、有影响力的调解员,都让《金牌调解》成为国内电视调解类节目的佼佼者。

内容家常化,调解手法诉诸感性

与人的需要相关的话题,必然会引起情感的活动,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电视节目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和广大观众的情感做真正的沟通,让观众在情感上接受。《金牌调解》注重平民化,栏目话题内容丰富,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诸如父子矛盾、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等等都成为节目的选题。其中,据笔者针对栏目开播半年来调解矛盾的种类进行统计,夫妻矛盾是所有调解矛盾中比重最大的一种,其次是父子、母女、婆媳等人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普通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观众都有相似的经历,能产生强烈共鸣,观众在观看时能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金牌调解》开播以来,调解的内容大多为社会家庭生活中司空见惯却又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而促使这些“家丑”外扬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被调解对象长期承受着家庭矛盾导致的莫大痛苦并有着强烈的诉求愿望;二是栏目调解手法诉诸感性,能较大程度上满足观众的替代感,激发一些有着类似矛盾的家庭走上栏目。针对一些看起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个案,调解员和观察员却能独辟蹊径,迅速切中要害,运用心理、情理、法理等知识加以解释,他们把专业术语、专业知识用通俗的语言、简易的道理表现出来。这种冷静分析、理性思考的能力,深入浅出的沟通表达方式以及实用的建议,创造出了一种智慧的力量,使当事人获益良多,缓解了长期的困扰,满足了嘉宾寻求帮助、解决困惑的需要,满足了他们突然面临巨变时的求助心理。嘉宾所遇到的困惑、矛盾和难题,在广大观众中也大量存在。这一独特、多元的调解过程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呈现给大众,也满足了观众通过电视获取知识的需要,达到了引导观众心理健康、调解家庭矛盾的实用效果。

“心理”“情理”“法理”三者融合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突出,而这些社会矛盾则导致或诱发了大量的家庭矛盾,这些矛盾内容错综复杂。面对这些矛盾,单一的调解手法并不能满足节目嘉宾多样性的诉求,同时也难以引起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金牌调解》栏目聘请了来自各行各业的观察员,涵盖法律、教育、心理咨询、公益协会等诸多领域,对症下药,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建议。

如在 《谁来赡养母亲》这期节目中,调解员和观察员分别从心理层面来分析兄弟俩多年形成矛盾的原因,从情感层面抚慰在矛盾中分别受到伤害的兄弟俩,从法理层面指出了赡养父母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综合这些因素后,《金牌调解》栏目调解员胡剑云给出了化解矛盾的可操作性建议——“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如果说在赡养父母亲的问题上有难度,可以遵循‘难事优补’的原则。国家对于一些艰苦行业和岗位是给予优待的,同样,在赡养父母亲时,可以把原先定下来的赡养费乘以二或者直加到有一人愿伺候为止,谁在伺候父母亲,这些钱就由谁去支配。”这种调解方式得到了兄弟俩的认可,并当场达成了赡养母亲的初步协议。

从这个个案来看,《金牌调解》栏目在化解嘉宾矛盾时避免了类似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等栏目常用的单纯心理分析法,也突破了《今日说法》栏目所采用的法理分析模式,而是综合了“心理”“情理”“法理”的分析手法,真正探索了一条以心感人,以情动人,以法明人的调解手法。

电视传播与案件调解相结合,打造有效普法平台

《金牌调解》栏目是江西省司法厅和江西广播电视台成功合作的典范,在栏目选材、节目编排、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成功地融合了厅台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部门与电视媒体的联合优势。该节目自2011年3月21日播出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收视效果。节目入情入理且调解有效,主动前来调解的群众越来越多,不仅有江西省内的,而且还有不少省外的,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诉求有效的调解平台。

此外,该节目还是一个真实的普法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而《金牌调解》这档与这部法律非常贴近的电视调解节目就在这个背景下顺势而上。在调解的同时,该节目又给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普法的平台。显然,这个平台有着比法庭更大的互动性和更广泛的教育性。由于节目内容来自于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所以特别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百姓的家长里短搬上荧屏,把生活中难以调和的矛盾“晒”出来让大家评评理,不仅能帮助当事人化解矛盾,同时还能帮助大家普及法律常识,可谓一举多得。相信假以时日,《金牌调解》或将成为国内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成果展示及形象宣传的重要平台。

猜你喜欢

观察员法理调解员
化身“人民调解员”的立法人
中国品牌观察员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坚守团场的老调解员——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孙光杰
老百姓的“帮大哥”——追记“人民满意调解员”高瑞奎
检察机关强化刑事诉讼监督权的法理阐释
跨国公司缘何败走美页岩气市场
产业西移不单单等于空间转移
讲情理更要讲“法理”
环境损害鉴定法理依据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