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稻甬优12产量13.5 t·hm-2的特性表现和栽培技术分析

2012-12-24俞卫星秦叶波毛国娟纪国成金志凤王新溪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有效积温田块基肥

俞卫星,秦叶波,毛国娟,纪国成,金志凤,王新溪

(1.浙江省永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永康 321300;2.浙江省农业厅 农作物管理局,浙江 杭州 310020;3.浙江省农业气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7)

2011年11月4日,浙江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永康市石柱镇田畈林村林文起种植的0.072 tm2单季杂交水稻甬优12高产攻关田进行收割机全田实割测产。

现场共收毛湿谷1 233.05 kg,经取样风干、去杂、去空秕粒后,采用谷物水分测量仪 (PM-8188New)测定含水量,再按粳稻谷标准水分含量14.5%折算为净干谷产量。测产结果产量为14.054 t·hm-2,刷新了浙江省2010年单季稻产量12.878 t·hm-2的最高产记录,成为全省首块产量破13.5 t·hm-2的高产田。

1 生育特性

1.1 生育期

高产攻关田甬优12于5月7日播种,6月1日移栽,8月27日齐穗,11月4日成熟收割。播种至齐穗历期为113 d,齐穗至成熟历期为69 d,全生育期为182 d。生育进程与各生育阶段天数与2010年5月5日播种的同田同品种田块接近 (表1)。

表1 高产田甬优12的生育期

1.2 产量及其构成

比较2011年和2010年该田块甬优12的产量及其构成 (表 2)可以看出,2011年产量为14.054 t·hm-2,比 2010 年增加 1.406 t·hm-2,增11.1%,主要增产因素在于总颖花量高,达81 525万·hm-2,比2010年增加19.5%。而穗数充足和穗粒数多,或者说增穗和增粒,均对构成高颖花量作出贡献。攻关田有效穗185.1万·hm-2,每穗总粒数440.4粒,分别比2010年增加8.5%和10.1%。但由于结实率不高,为81.4%,比2010年下降8.7个百分点,每穗实粒数不增反而略减,总实粒数的增幅仅为7.9%。攻关田千粒重为22.6 g,比2010年增3.2%,也对获得高产起到较大作用。攻关田日产量为77.22 kg·hm-2,比2010年增加8.475 kg·hm-2;单茎和单丛产量分别为7.59 g和84.405 g,比2010年略有增减。单茎产量大幅超过袁隆平1997年提出的超高产稻株形态模式[1]。

表2 高产田甬优12的产量及其构成

2 天气状况

2011年晚稻生育期间天气条件利多弊少,有利水稻生长。攻关田甬优12全生育期有效积温2 850.3℃,总降雨量913 mm,光照时数924 h,分别比2010年增加86.8℃,减少155.6 mm和增加35.7 h,分别增3.1%、减14.6%和增4.0%(表 3)。

从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分析,有4个时段不如2010年,其中1个时段对水稻生长不利影响较大。移栽至够苗雨量增加,日照减少,但日平均气温较高,有效积温增加,对分蘖发生影响不大。幼穗分化始期至始穗和齐穗期至成熟期2个时段,2个年度间雨量有增有减,但有效积温和日照无明显差异,因此对稻苗生长的影响差异也不大。8月21日始穗期至8月27日齐穗期的7 d时间,2010年均为晴好天气,有利扬花结实,结实率高达90.1%;而2011年以雷雨天为主,总雨量98.7 mm,日照仅仅26 h,比2010年减少62.5%,因此结实率明显降低,尽管穗形增大而每穗实粒数并不增加。

攻关田水稻生育过程中有2个时段天气优于2010年。5月7日到5月31日的育苗期有效积温和日照比2010年同时段分别增10.8%和42.5%,雨量为2010年的21.2%,有利培育健壮秧苗,为高产奠定基础。够苗至幼穗分化始期20 d的无效分蘖阶段更是温度较高,光照充足,日平均气温为30.8℃,比2010年增加2.5℃;光照150.7 h,同比增加70.3%;雨量为53.6 mm,仅为2010年的25.3%。此阶段光照充足,不仅增加群体光合产物积累,而且增加植株中下部叶片受光率,中下部叶片制造的有机营养主要供应根部生长、茎基部节间充实和分蘖成穗。生育后期根系生长良好,能保证抽穗以后群体有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2]。攻关田足穗大穗,千粒重增加,与这一阶段的少雨多日照天气有很大关系。

表3 2011年与2010年甬优12生育期间气象要素的比较

3 种植方式方法

3.1 品种

水稻品种为籼粳杂交水稻甬优12,种子由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提供。甬优12是籼粳亚种间杂交晚稻组合,属密穗株型,具有根强、秆壮、鞘长、穗大、粒多等特点[3-4]。2009年第1年引进试种,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均由林文起在同一田块进行高产攻关,产量分别达 11.586,12.648 和 14.054 t·hm-2。

3.2 田块位置和土壤养分含量

攻关田座落于永康市石芝公路 (石柱至芝英)由西向东方向田畈林村路段右侧,田块的长边为南北向。田块位置较为独立,三边为沟,田块的北端进水,南端出水,排水沟深约50 cm,进水和排水畅通、方便。田块的东边与北边有高出田面80~140 cm的石坎,可能有一定的挡风保温作用。攻关田土壤为砂壤土,有机质含量17.1 g·kg-1,全氮含量1.05 g·kg-1,pH值5.8,有效磷含量7.6 mg·kg-1,速效钾 76 mg·kg-1,属中等肥力土壤。

3.3 育秧方式

采用半旱湿润育秧方式。用种量6.75 kg·hm-2,播种前1周晒种数小时,5月2日种子用盐水去秕后药剂浸种24 h,5月3日沥水凉置1 d,5月4日种子用湿毛巾包裹保湿置于透气容器中,放入西瓜大棚保温催芽,5月7日种子露白后播种。秧田前作为蔬菜,土壤肥沃,秧田不施基肥。播种前13 d耕翻晒垡,播种前1周做好秧田,灌水耥平秧板,通过薄水灌溉保持秧板软硬适中,播种时排除秧沟水。秧板板面划格,以6.67 cm×6.67 cm规格点播,每格播1粒种子,播后盖焦泥灰保湿防雀害。播种后3~5 d晴天灌平沟水,保持秧板湿润,雨天排除沟水。露青后灌薄水上秧板,薄水灌溉直至拔秧。3叶期和移栽前6 d每667 m2秧田各施尿素150 kg·hm-2,分别作秧田分肥蘖和起身肥。6月1日移栽。秧苗株高20 cm左右,每株带分蘖3~4个。

3.4 耕整质量和种植密度

攻关田于上年12月初机械犁耕,田块中间和四周开好排水沟。5月10日移栽前22 d施入腐熟鸽子粪和生石灰后用机械带水旋耕,耕后保持浅水层。5月28日移栽前4 d施入化肥后第2次旋耕,耙平田面并开好田块四周围沟。6月1日浅水人工栽插,密度为30 cm×20 cm,每穴插1株。

3.5 施肥方法

移栽前22 d第1次耕田前施入基肥有机肥腐熟鸽子粪3 345 kg·hm-2、生石灰 975 kg·hm-2。鸽子粪于上年12月开始一直封闭堆放,使其充分发酵腐熟。移栽前4 d耙田前施入化肥基肥:复合肥撒可富 414 kg·hm-2、碳酸氢铵 517.5 kg·hm-2、钙镁磷肥 240 kg·hm-2,氯化钾 78 kg·hm-2。6月16日施分蘖肥尿素150 kg·hm-2、氯化钾60 kg·hm-2。9月上半月灌浆前期每周1次共3次根外追肥,用磷酸二氢钾1.5 kg·hm-2加水600 kg·hm-2叶面喷施。大田施化肥:N 240 kg·hm-2、P2O587 kg·hm-2、K2O 148.5 kg·hm-2。氮∶磷∶钾比例为 1∶0.36∶0.62。

3.6 水分管理

浅水插秧,栽后保持浅水,防止败苗;由于6月上中旬雨水较多,大田前期以水层灌溉为主。6月24日开始开沟、排水搁田,搁至田面高处不陷,低洼处不见水;7月6日灌水打药治虫,7月8日第2次搁田,搁至田面有小裂缝不陷脚。此后防病治虫打药时灌水保持浅水层3~4 d,一般保持田面无水层,田中不陷脚。抽穗扬花时灌薄层水。灌浆期间,灌1次薄水,自然落干后露田2 d,再灌1次水,如此干湿交替,保持田间湿润不发白。收割前7 d排水后停止灌水。

3.7 病虫防治

播种前做好药剂浸种,播种后立即盖焦泥灰保湿防雀害。播后13 d和移栽前1 d药剂防治稻蓟马和稻虱。移栽后10 d化学除草,同时用药防治稻蓟马;大田分蘖期,重点做好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虱的防治;幼穗分化期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虱和纹枯病;抽穗前做好稻曲病防治。大田期农药防治病虫共6次。

4 小结与讨论

4.1 高产特征

2011年永康市种植的甬优12高产攻关田产量达到 14.054 t·hm-2。全生育期 182 d,有效穗185.1万·hm-2,每穗总粒440.4粒,每穗实粒358.5粒,千粒重22.6 g。总颖花量高达81 000万·hm-2,日产量 77.22 g·hm-2。单茎产量7.59 g,单株产量84.405 g,充分表现出超高产特征。

4.2 高产原因

分析高产原因,首先,选用超高产品种是核心条件。甬优12生育期长,个体茎秆粗壮,群体茎蘖较少,以大穗获取高产。其次,田块良好是获取高产的基础。攻关田肥力中等,地形位置独特有利,排灌系统优良。第三,栽培技术水平高是创造高产的重要手段。以6.67 cm×6.67 cm规格稀播点播培育带多蘖壮秧,根白活力强,秧苗素质好;田块冬季深翻晒垡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施用3 345 kg·hm-2优质腐熟鸽子粪作基肥肥效稳长,单本稀植基础群体合理,病虫防治及时有效等,为构建高光效群体充分挖掘高产潜能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第四,天气有利为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实现超高产提供了保障。攻关田甬优12生育期间无大的自然灾害,全生育期有效积温2 850.3℃,降雨量913 mm,光照时数924 h,温光充足,降雨较为正常,确保稻苗健壮生长。尽管始穗期至齐穗期降雨多日照少,结实率明显降低,但够苗至幼穗分化始期的无效分蘖阶段温光充足,与2010年比较有效积温和日照分别增加79.6%和70.3%,无疑使植株尤其是基部叶片受光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促进根部生长、茎基部节间充实和分蘖成穗,提高灌浆结实期群体光合生产能力。攻关田足穗大穗,千粒重增加,与这一阶段的少雨多日照天气有很大关系。

4.3 有待改进之处

带多蘖中大秧苗人工拔秧移栽容易断根伤叶,拔秧起苗应尽量小心,注意减轻根叶损伤,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3时后移栽,防止栽后败苗。攻关田移栽后雨日较多,根据高产栽培促进有效分蘖的要求,在栽后15 d施分蘖肥,第1次追肥显得过迟;但基肥中已施入一定量的复合肥、碳酸氢铵等速效化肥,分蘖肥是否要提前施用值得探讨。大田前期(基肥和分蘖肥)氮肥可适当减少,减少部分留作穗肥看苗施用,以进一步挖掘大穗增产潜力。另外可在后期肥 (穗肥)中增施钾肥。水稻整个生育期内钾素营养均衡,有利于颖花分化,穗粒数增多,比基肥一次性施入增产明显[5-6]。攻关田抽穗不够整齐,有效穗中有一部分小穗,可能与分蘖肥施用过迟有关。后期发现有一小部分穗瘟,抽穗前应做好稻瘟病预防。

[1] 袁隆平.杂变水稻超高产育种 [J].杂交水稻,1997(6):1-6.

[2] 凌启鸿,等.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 [J].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3] 孙健,章玲芬,张建民,等.甬优12号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J].上海农业科技,2010(1):39-40.

[4] 王中法,马千荣,卢蒙学.杂交稻甬优12在嵊州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J].浙江农业科学,2010(6):1293-1294.

[5] 王伟妮,鲁剑巍,鲁明星,等.钾肥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及穗部结实的影响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4):22-26.

[6] 周江明,俞乒乒,吴析明,等.不同水平氮磷钾对超级稻养分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J].浙江农业学报,2009,21(1):39-44.

猜你喜欢

有效积温田块基肥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有效积温与不同供氮水平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定量化研究
收敛式有效积温与马铃薯植株性状变化的相关性
连续4年基肥减量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不同基肥对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
水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下不同虾苗放养模式对比试验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贵州省中东部水稻有效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气象因素对油菜品种苏油2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