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川晚报》副总编辑石晓奕谈党报晚报合而为一的创新思路

2012-12-21陈芳

中国记者 2012年1期
关键词:办报问政晚报

中国记者:具体而言,《银川晚报》为兼顾机关报和晚报特性作了哪些尝试?

石晓奕:《银川晚报》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晚报晚出。

作为当时宁夏报业市场上唯一的晚报,读者的期待很高。我们在形式上和报道手法上不断创新,试图与《宁夏日报》有所区别。《新消息报》创刊之后对我们形成很大冲击,它是早报,出得早而且信息量很大。虽然发行量上没有明显变化,但我们知道在读者中的口碑度和认可度受到影响。

第二个阶段就是晚报早出。

这也是当时全国晚报大的趋势。先是学习《兰州晚报》,尝试分叠出版。A叠主打时政,着力完成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宣传任务。B叠包括社会新闻、国内国际新闻和副刊。零售时B叠在上,而进入行政机关的订阅时则A叠在上。大致从2006年开始,我们又把AB叠合而为一,统筹改革。2008年时改为全彩印刷,A叠创新后作封面。再到2009年时,我们向《广州日报》学习,改成双封面。即最外面的封面是大标题大图片、都市报风格的,里面被包裹着的封面是较为严肃的设计。

中国记者:请问贵报未来发行方面有何考虑?

石晓奕:我们的一个重点是家庭征订,因此内容方面的配合强调干净健康,多做民生新闻。另外,多做贴近性强的小活动。譬如重阳节组织老人登高、暑假组织孩子参加吃苦训练营、当时蒙牛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带读者参观本地奶企等。零售方面,今年在银川周边郊县加大了力度,为广告考虑,已向周边12个县市铺开。

中国记者:贵报对于新媒体的态度和举措怎样?

石晓奕:报社有自己的网站,但投资不大,至今总投资不超过100万,人员也只有10位左右,但是网站的PR值比较令我们满意。近年来由于网上问政兴起,我们对此专门进行了报网互动,具体做法是“问政银川”官方微博承担了民生热点的网上投诉,报纸予以跟进和联动,这也是我们开放式办报和互动式办报的尝试。

猜你喜欢

办报问政晚报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不变与变——政治家办报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路径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对树立“开放”办报理念的几点思考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院报的制胜要素和办报体会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