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作家关于工人阶级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2012-12-21俞良早

党政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俞良早

经典作家关于工人阶级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俞良早

列宁反对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迂腐态度,主张以“自己找出路”的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必须解放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否则就会亡党亡国;必须探索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自己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同时要求青年、自然科学家以及全体人民信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更深刻地、更具体地论述了这个问题,发展了经典作家的思想。

经典作家;工人阶级执政党;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

俄国、中国和东方其他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无产阶级革命党成为工人阶级执政党。工人阶级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包括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经典作家就此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在当代中国,他们的理论得以丰富和发展。

一、关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历史和现实证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东方国家尚没有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更没有工人阶级执政党,所以他们没有就上述问题留下重要的文献和具体的指示。但是他们当时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过程中产生的文献和提出的论断,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写道: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1〕意思是说,《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提出的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该采取的十项措施,在经历了1848年至1872年的历史演进过程及社会变化以后,已经不适应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应该形成和提出新的思想或理论。这足以说明,他们主张推动理论的发展。1887年前后,美国的工人运动中出现了严重的意见分歧、纠纷和宗派活动,需要对其进行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恩格斯在强调这个问题时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他的意见是,由美国人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去领会、检验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根据美国的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比生硬地将理论灌输给美国工人运动更好。这里的精神,也是主张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十月革命以后,即俄共 (布)成为工人阶级执政党以后,列宁深刻地论述了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问题。

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反对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迂腐态度,主张以“自己找出路”的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当时,由于多年战争的破坏,由于国内战争时期所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负面影响,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执政党和苏维埃政权为了使苏俄早日摆脱困难和危机,决定实施一系列“利用资本主义作用”的措施,如“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可是,对于列宁和俄共 (布)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问题,即在此以前的社会主义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实践内容及经验,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就此留下可以运用的话语或思想。在1922年党的十一大报告中,列宁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国家资本主义是以前的社会主义者没有遇到过的新事物,“连马克思也没有想到要就这个问题写下只言片语,他没有留下任何明确的可供引用的文字和无可反驳的指示就去世了。因此我们必须自己来找出路。”〔3〕在他看来,所谓“自己来找出路”,就是指不要受本本的束缚,到现实生活中去开创前进的道路。他认为,国家资本主义是“自己来找出路”的结果,无产阶级还要以这种精神对待其他各项事业,在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列宁提出,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迂腐态度。前孟什维克理论家苏汉诺夫于1922年出版《革命札记》一书,打着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攻击说俄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布尔什维克革命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列宁1923年1月阅读了这本书后提出,苏汉诺夫等人的言行说明,他们是在对“过去”进行“盲目模仿”,是极其迂腐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他说:“他们都自称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却迂腐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他们一点也不理解。马克思说在革命时刻要有极大的灵活性,就连马克思的这个直接的指示他们也完全不理解。”〔4〕意思是说,俄国的革命是“特殊环境”下发生的“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的革命。这种“特殊环境”,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大战激化了各国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革命一定会发生,并且一定会在俄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发生。俄国革命的“新的特征”,指俄国革命既是工人革命,又有农民战争相配合,实现了工农两种革命力量的联合。由于上述特殊情况,俄国无产阶级果敢地发动了十月革命。在列宁看来,俄共 (布)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贯彻了马克思关于革命“灵活性”的指示精神,从而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了上述经典作家关于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思想和观点。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必须解放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否则就会亡党亡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一个较长时间段里,封建迷信观念统治了人们的头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无限崇拜领袖人物,认为领袖人物的话“一句顶一万句”;盲目信仰“本本”里的话语,认为这是始终不可逾越的“真理”。由于当时政治生活不正常的状态,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的压抑,不敢大胆地思考问题和谈论问题。许多人不讲原则,不讲党性,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随风倒。凡是书本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做一件事。经过真理标准的讨论,人们解放了思想。在这种背景下,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提出必须从会不会亡党亡国的高度看待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任务。他说: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5〕上述邓小平的论断表明,他将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发展,提到会不会亡党亡国、会不会害自己和害同志的高度来认识,足以说明他的体会之深刻和看问题之尖锐,足以说明他对此问题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此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了这样的思想认识。进入21世纪以来,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地发展。但是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需要予以认真解决的问题。只有实现了理论的发展,才有利于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2001年8月,江泽民指出:“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6〕他还说: “如果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那就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就是‘香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7〕他认为,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讲的所有的话都当作不可更改的教条,那就会损害乃至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可见,需要活的马克思主义,不要死的马克思主义,不要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领导资格,否则党就会失去领导和执政的资格,这是21世纪初党对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问题的新认识和新思想。上述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关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思想和观点。

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机遇和新的任务,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出了与时俱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号召。2001年4月,江泽民在《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说:“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善于紧密结合现实斗争的需要,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从而丰富和发展理论。”〔8〕这一时期,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以这个思想来指导党的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9〕他还说,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丰富了这样的思想观点。与时俱进,说到底也是探索新问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10〕他还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可见,胡锦涛所表达的思想,也是要求探索并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近年来,随着党和人民实践的进展,理论创新的成果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需要提出新的任务和号召,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1〕这里,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想。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谓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指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使之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2010年4月,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出: “总起来说,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12〕可以看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向全党提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任务,而且这个口号本身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因为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这样的口号。从它的内容看,它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与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与人民群众的心声联系起来,实现理论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必须解放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否则就会亡党亡国的思想观点,提出必须探索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提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思想和观点。

二、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工人阶级执政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经历,更不可能有东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经验,所以不能要求他们就东方国家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提出具体的意见。可是他们著作中的一些论断及思想对于今天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具有借鉴的意义。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3〕同时他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14〕以上论断的意思是,理论和信念对于无产阶级至关重要,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可以转化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工人阶级执政党可以借鉴上述思想和理论,使理论武装工农群众,使工农群众学习和掌握理论,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

作为经典作家的列宁,在俄共 (布)执政的过程中,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坚信马克思主义,并且要求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1920年4月,他在著名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提出:“俄国在半个世纪里,经受了闻所未闻的痛苦和牺牲,表现了空前未有的革命英雄气概,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和舍身忘我的精神去探索、学习和实验,经受了失望,进行了验证,参照了欧洲的经验,真是饱经苦难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15〕在这里,他高度地评价了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和意义,也高度地评价了俄国无产阶级寻找马克思主义的经历和斗争。同年10月,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列宁在大会上就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和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了讲话。他指出,尽管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20世纪的革命斗争同19世纪的革命斗争相比较,毕竟有巨大的进步和成绩,“主要由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科学,即马克思主义学说,已经不仅仅是19世纪一位社会主义者——虽说是天才的社会主义者——的个人著述,而成为全世界千百万无产者的学说;他们已经运用这个学说在同资本主义作斗争。”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分析说: “这是因为马克思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坚固基础;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而主要的是他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16〕在这里,他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以及决定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原因,要求全体青年团员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1922年3月,列宁为《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撰写了《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系统地论述了共产党人在当时的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态度。在他看来,世界革命形势的变化,不仅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不矛盾,而且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这就是他所说的: “马克思把这个辩证法运用得非常成功,现在东方 (日本、印度、中国)的新兴阶级,即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数亿人民日益觉醒奋起斗争的事实,……愈来愈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17〕他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成为一个“战斗唯物主义”的杂志,即成为一个忠诚、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杂志。他还提出,自然科学家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尤其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因为在科学工作中存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斗争。他说:“为了坚持这个斗争,为了把它进行到底并取得完全胜利,自然科学家就应该做一个现代唯物主义者,做一个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的自觉拥护者,也就是说,应当做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18〕

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上述经典作家的思想和理论。

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反复强调,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有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成功。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批判了“两个凡是”,恢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使它真正成为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胜利。可是有极少数人却不这样想。他们或者公然反对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或者口头上拥护马列主义,但是实际上却反对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针对这种情况,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的谈话中指出: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也十分重要。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内,处于被侵略、受屈辱的状态,是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19〕同时他指出: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20〕邓小平特别强调,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他说,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从而在1949年解放了全中国,在1956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思想所带来的这一系列胜利,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毛泽东在他的晚年还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亲自开创了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新阶段,从而为世界反霸斗争和世界政治前途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中国人民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的功绩。如前所述,列宁表达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要求青年和科学工作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列宁没有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或论断。邓小平在当前的实践中明确地提出了这样的概念或论断,发展了经典作家的思想和理论。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必须唱响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呈显出来。在思想领域出现了质疑当前的改革、怀疑党的基本路线的杂音,出现了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言论和思潮,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形成干扰。西方敌对势力没有放松对社会主义的渗透,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遏制和扼杀社会主义的图谋没有改变,只是由于变换了手段和方式,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特别是苏东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把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转移到中国,用各种手段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他们在政治上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宣扬和鼓吹“自由、民主、平等”,贬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经济上宣扬“私有化”,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妄图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文化上传播西方的文化观、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唱响主旋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想和观点。所谓“唱响主旋律”,指在思想领域和文化领域里,颂扬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颂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颂扬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衡量和评价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事物,抵制违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原则的行为,批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和观点。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科学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干部群众不断克服和抵制错误、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21〕他说,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正确制定和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发展先进思想、克服落后思想。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势必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这是绝不允许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再次提出:“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2〕唱响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或者说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的第二代中央集体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提出的新思想,它发展了经典作家相关的思想,也发展了邓小平相关的思想和观点。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一个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由此,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一定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3〕他说,经过30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认识上更深化、把握上更深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发挥指导作用。”〔24〕可以看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的实践出发,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提出了新的思想和观点,发展了经典作家的思想和观点。

如前所述,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列宁自己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同时要求青年、自然科学家以及全体人民信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更深刻地、更具体地论述了这个问题。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反复强调,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有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成功。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必须唱响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样,经典作家相关的思想和观点在当代中国得以丰富和发展。

〔1〕〔13〕〔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49,9,1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681.

〔3〕〔4〕〔17〕〔18〕列宁全集:第43卷〔M〕.人民出版社,1987.83,369,29,29.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143,116.

〔6〕〔7〕〔8〕〔9〕〔21〕〔22〕江泽民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335,337,229,537,87,277.

〔19〕〔20〕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62,382.

〔10〕〔11〕〔23〕〔24〕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08.38,37,37,15.

〔12〕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0.8.

〔15〕〔16〕列宁全集:第39卷〔M〕.人民出版社,1986.6,298.

D602

A

1008-9178-(2012)01-0007-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经典作家关于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著作和基本理论研究”(11AKS00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学说与中国实践的验证 (苏教社政〔2010〕2号);江苏省优势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项目

俞良早,南京师范大学东方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 南京210046。

正 惠〕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