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酚B型氰酸酯的制备与性能

2012-12-19轩立新王志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双酚B型树脂

轩立新 王志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济南250023)

王洪玮

(空军驻济南军事代表室,济南250023)

刘艳明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济南250023)

氰酸酯树脂通常定义为含有2个或2个以上氰酸酯(■O■C≡N)官能团的酚类衍生物.根据其主链化学结构一般分为芳香族氰酸酯和脂肪族氰酸酯等,是继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后,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获得推广应用和发展的一类高性能热固性树脂[1].因其固化物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耐热性能、机械性能及耐吸湿性能等,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已商品化的氰酸酯树脂主要应用于宇航(功能透波复合材料、航空航天承力结构件)、电子(高频高Tg覆铜板、封装基板)和胶粘剂工业.

1963年,德国的 E.Grigat和 R.Putter等人利用向酚-卤化氰混合反应体系加入碱性催化剂的方法,成功合成了芳香族和卤代烷烃氰酸酯,该合成方法的成功使氰酸酯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目前已商品化的氰酸酯树脂均采用上述合成方法.芳香族双官能及多官能氰酸酯如双酚A型氰酸酯、酚醛型氰酸酯等使用安全性高,固化产物综合性能优异,是最具实用性的一类氰酸酯树脂,多以单体、预聚体、改性体系等商品化形式提供[2].因双官能氰酸酯单体分子结构对称,常温下一般为结晶固体,在工程应用中须在高温或加入催化剂条件下加工为预聚体形式,通过预聚物结构的复杂性降低树脂结晶能力,提高氰酸酯的使用工艺性[3].国内外也开展了乙烯基化合物(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低粘度环氧树脂、单官能氰酸酯等改性氰酸酯的研究工作,用以减小树脂体系粘度[4-6].西北工业大学的李文峰等采用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等改性剂,研制了适用于室温树脂传递模塑(RTM,Resin Transfer Molding)工艺的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体系.

本文根据氰酸酯树脂分子结构和物理状态关系,及酚类进行氰酸酯化后熔点下降的特点,使用碱性催化法制备了非对称结构的双酚B型氰酸酯单体,常温下为低粘度液体,可用于氰酸酯本体的室温RTM成型工艺,无小分子化合物和低粘度改性剂添加,可充分发挥其固化物结构优异的介电性能和耐热性能等.另外,这种本体低粘度特性使双酚B型氰酸酯在预浸料及复合材料制造、双马来酰亚胺等其它热固性树脂改性、耐高温胶粘剂制备方面具有显著的工艺性能优势.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材料

双酚B:自制,熔点152~153℃;氯化氰:自制;三乙胺:上海试剂厂,分析纯;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市售.

1.2 主要设备

四口烧瓶:5 000 mL;恒压滴液漏斗:250 mL;分液漏斗:2 000 mL;玻璃温度计:-50~100℃;JD90-D型强力搅拌器;RE-52C型旋转蒸发器;CS-501型恒温循环水浴.

1.3 树脂制备

在配有温度计、搅拌器的四口烧瓶内加入丙酮等有机溶剂,放入冰盐浴中降温至 -20~-10℃;加入适当配比的双酚B和氯化氰,搅拌状态下滴加定量三乙胺,保持反应温度不超过-5℃,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 h.过滤去除反应液中的三乙胺盐酸盐,树脂溶液中加入2~3倍量的冷水搅拌析出树脂,再分别使用2倍量的冷水洗涤树脂2次.将树脂中的水分尽量去除,然后加入适量二氯甲烷充分溶解,将树脂溶液移入分液漏斗中振摇后静置,取下层有机相放入旋转蒸发器中蒸出有机溶剂,得到液态双酚B型氰酸酯树脂.

1.4 树脂固化物制备

将双酚B型氰酸酯浇注入金属模具中,按照200℃/1h+220℃/2h+250℃/2h的固化工艺进行梯度固化,然后取部分试样进行280℃/2 h的固化后处理.

1.5 性能测试

红外图谱测试,涂膜法,采用WQF-41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测试,采用AV400核磁共振波谱仪;粘度测试,采用NDJ-79型旋转粘度计测量树脂25℃和40℃下的粘度;采用Gemini 200型流变仪测试180℃,200℃时的粘-时曲线;固化特征温度测试,DSC法,采用PE公司DSC-7型差示扫描量热仪;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DMA法,采用 Q800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升温速率10℃/min,氮气保护;起始热分解温度测试,TGA法,采用PE公司TGA热失重分析仪,升温速率10℃/min,氮气保护;介电参数测试,波导短路法,10 GHz,采用三厘米波导短路法介电性能测试系统;常规力学性能测试,采用Instron model 5882材料试验机.

2 结果与讨论

2.1 双酚B氰酸酯性能表征

2.1.1 红外光谱表征

图1为双酚B型氰酸酯的红外光谱图.

图1 双酚B型氰酸酯的红外光谱图

双酚B经氰酸酯化后,其3 293 cm-1处的酚羟基—OH吸收峰消失;氰酸酯—OCN的红外特征吸收峰为2 268和2 239 cm-1处的强吸收峰;2969和 2876 cm-1处为甲基吸收峰,2936 cm-1处为亚甲基吸收峰;827,1 500和1 596 cm-1处为苯环的特征吸收峰;1764 cm-1处为杂质亚胺基碳酸酯的羰基吸收峰.

2.1.2 核磁共振表征

双酚B型氰酸酯的13C-NMR谱图见图2.图2中 δ=108.769×10-6处为—OCN碳元素的化学位移峰.

图2 双酚B型氰酸酯的13C-NMR谱图

2.2 双酚B型氰酸酯的工艺性

多数氰酸酯单体为结晶固体,但熔点均低于其原料酚的熔点.如聚碳级双酚 A的熔点为158℃,酯化后的双酚A型氰酸酯熔点为80℃左右.氰酸酯在其熔点温度以上为低粘度液体,并有可形成过冷液的特点;由于氰酸酯结晶能力较强,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过冷液仍会析出晶体,因此氰酸酯一般需经过高温长时间的预聚处理,才能形成稳定的胶液,获得良好的使用工艺性.氰酸酯预聚体的室温粘度较高,一般在几十到几百Pa·s,需加入有机溶剂或提高温度条件下使用.笔者深入研究了氰酸酯分子结构与其物性关系,提出通过双酚B等非对称主链结构降低氰酸酯结晶能力,以得到非晶态、低粘度氰酸酯的思路.双酚A型氰酸酯和双酚B型氰酸酯的分子结构见图3.

图3 两种类型氰酸酯树脂的分子结构

2.2.1 双酚B型氰酸酯的粘度特性

双酚 B常温下为白色结晶固体,熔点约153℃;经氰酸酯化后,得到的双酚B型氰酸酯常温下为低粘度液体,其粘-温关系曲线见图4.

采用旋转粘度计测试双酚B型氰酸酯的η25℃=470 mPa·s,η40℃=210 mPa·s,适于室温RTM工艺操作.因双酚B型氰酸酯中无需加入其它活性稀释剂,其粘度性能可保持在一个月内无变化,相对其它高性能RTM工艺树脂(常温下粘度适用期约40 h)具有无可比拟的工艺优势.

图4 双酚B氰酸酯的粘-温关系曲线

2.2.2 双酚B型氰酸酯的等温粘度曲线

图5、图6分别为流变仪测试的双酚B型氰酸酯在180和200℃下的等温粘时曲线.可见,双酚B型氰酸酯即使在200℃高温下仍具有1.5 h以上的低粘度保持期.同时也说明制备的双酚B型氰酸酯200℃凝胶时间长,具有很高的纯度.

图5 双酚B氰酸酯180℃等温流变曲线

图6 双酚B氰酸酯200℃等温流变曲线

2.3 双酚B型氰酸酯的固化工艺与性能

2.3.1 DSC 曲线分析

双酚B型氰酸酯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DSC曲线特征反应温度见表1.

表1 不同升温速率下DSC反应温度

根据表1数据可得到外推至升温速率β=0时,树脂的固化工艺温度分别为Ti=256℃,Tp=280℃,Tf=303℃(见图7).表明双酚B型氰酸酯反应活性低,需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固化反应.

图7 DSC外推固化特征温度

2.3.2 固化性能与固化工艺的优化

参照DSC外推法的特征固化温度,通过固化试验与性能比较,优化双酚B型氰酸酯的固化制度为200℃/2 h+220℃/2 h+250℃/2 h,后处理工艺为280℃/2h,并比较了后处理前后的固化物性能,见表2.不同固化条件下的DMA测试曲线分别见图8、图9.

表2 不同固化条件下的固化物性能比较

图8 双酚B氰酸酯250℃/2h固化产物DMA曲线

图9 双酚B氰酸酯280℃/2 h固化产物DMA曲线

从介电性能和耐热性能测试数据分析,双酚B型氰酸酯经250℃/2 h后已基本固化完全,不需增加DSC外推的280℃甚至300℃的固化和后处理温度.这可能是由于固化过程中空气中的微量水分对双酚B型氰酸酯的聚合反应起到的催化效果.

由表2数据可见,除单体的工艺粘度性能外,双酚 B型氰酸酯因分子量略大(—CH2CH3>—CH3),相对双酚 A型氰酸酯固化物的 Tg(270℃ ~289℃)稍高,总体来说,两型氰酸酯固化物的介电性能、耐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相当.

3 结论

1)采用碱性催化法成功合成了非对称结构的双酚B型氰酸酯,该型树脂具有显著的低粘度特性,在25℃ ~40℃范围内,使用旋转粘度计测试的粘度为210~470 mPa·s,适于室温RTM工艺操作,与分子结构设计的初衷相吻合.

2)制备的双酚B型氰酸酯纯度高,在200℃高温下凝胶时间可达1.5 h以上,工艺操作期长,有利于和其它热固性树脂及热塑性树脂的改性.

3)制备的双酚B型氰酸酯可在250℃成型固化,固化物介电性能(ε =2.74,tan δ=0.007,10 GHz)、耐热性能(Tg=299℃,后固化温度为424.7℃)、力学性能(σf=174 MPa,Ef=3.2 GPa)优良,与双酚A型氰酸酯固化物综合性能相当.

References)

[1]Shimp D A,Christenson J R,Ising S J.Cyanate ester-anemerging family of versatile composite resins[C]//34th International SAMPE Symposium and Exhibition.Michigan: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aterial and Process Engineering,1989,34(1):222-233

[2]Hammerton I.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cyanate esters[M].London:Chapman & Hall,1994:208 -218

[3]王志强,王婧婧,刘艳明,等.氰酸酯树脂改性及其复合材料性能[C]//第十三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478-481 Wang Zhiqiang,Wang Jingjing,Liu Yanming,et al.The properties of modified polycyanurate ester resin and composites[C]//NCCM-13.Beijing:Aviation Industry Press,2004:478 - 481(in Chinese)

[4]H D,Kubens R,Heine H.Hardenable mixtures containing polyfunctional aromatic cyanic acid esters:USA,4116946[P].1978-09-26

[5]Holte M D.Terpolymer from(1)a poly(vinylbenzylether)of a polyphenol(2)a cyanate ester of a polyphenol and(3)alkenyl aryl compound:USA,4777226[P].1986-06-12

[6]Hefner Jr Robert E.Polymer modified cyanate mixture and epoxy resins thereof:USA,4546131[P].1985-08-08

猜你喜欢

双酚B型树脂
一种用于合成双酚A的复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牛奶中双酚A、双酚F和双酚S
炫酷发明
验 血
被封印在树脂与木头里的风景
ACS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购物小票会致癌?
SABIC创新LEXAN树脂和EXATEC涂层系统
《潜伏》等48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