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寺坝水库泄洪排沙洞设计浅析

2012-12-14曹亚莉王耀伟

地下水 2012年4期
关键词:排沙进水口冲刷

曹亚莉,王耀伟

(陕西省汉中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陕西 汉中723000)

1 概述

红寺坝水库位于汉江南岸一级支流濂水河上游,总库容3 381万 m3,有效库容2 065万 m3,死库容225万 m3,截止1998年水库淤积量已达到931万 m3,占总库容的27.54%,水库年均淤积25万m3,已严重影响到水库各项效益的正常发挥。因此,必须采取排沙减淤工程提高水库效益,经过拦砂坝、排沙洞等多方案比较及论证,最终采用增建排沙洞来排沙减淤,使水库延长寿命、各项效益能够早日恢复。

2 排沙洞工程设计

2.1 排沙洞泄流规模的确定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排沙洞排沙效率,必须在来水有充分保证的最佳时段前尽快泄空水库,满足灵活调控实现泄空冲刷。红寺坝水库排沙洞结合5~8月担负灌溉任务的实际情况,除考虑少量的泄洪外,排沙的有利时段主要集中在9~10月,通过对该时段日均流量分级统计,以1981年丰水年为例,出现大于 60 m3/s、40 m3/s、15 m3/s、10 m3/s的天数分别4 d、9 d、25 d、33 d。委托西北水科所完成了分级流量下冲刷实验,各级流量的冲刷结果见表1。

表1 分级流量冲刷结果汇总表

结合来水量、冲刷效果,采用《红寺坝水库排沙洞规模的论证》报告推荐结论,洞径4 m,泄洪规模40 m3/s,泄空排沙流量10~40 m3/s。

2.2 底板高程及进水口形式的确定

根据排沙洞的作用和排沙特点,排沙效果大小取决于隧洞进口底板高程、泄量和流速。结合地形及水工模型实验,泄空冲刷决定了底板进口高程,历时较短的泄空冲刷以溯源冲刷为主,输沙率按照清华大学推荐公式计算:

式中:Qsc为输沙率,Qc为来水流量,J为比降,B为冲刷宽度,K为抗冲系数,其中B、K由西北水科所推荐B=100 m,K=180。由公式可见输沙率与比降J的1.2次方成正比,即冲刷比降愈大,时段冲沙率愈大,排出的泥砂愈多。而比降与排沙洞进口高程密切相关,根据现有淤积情况,选择了不同进口高程,采用1980年9月发生的一洪水过程进行冲刷实验,不同进口高程排沙效果见表2。

表2 不同进口高程的排沙效果表

从表2可见:当进口底板高程为632.00 m时排沙效果最好,同时泄洪流量也较大,而洞长变化不大,故采用洞底板进口高程632.00 m。

排沙洞进水口采用喇叭口,顶板和边墙顺水流方向三面收缩的平底矩形断面,顶板和边墙采用椭圆曲线,对于顶板其曲线方程为X2/4.52+Y2/1.52=1,对于边墙曲线方程为X2/4.52+Y2/1.1252=1。设计方案没有设防涡设施,在水工模型实验过程中,发现由于受到上游来水不均匀的影响,随着流量的增加进口漩涡直径及强度亦逐渐加大,并且产生间隙性吸气漏斗旋涡,它不仅影响进水能力,而且会引起进口段局部产生负压及闸门的震动和闸门槽的气蚀破坏,因此结合水工模型需要在进水口设置消涡隔栅,在红寺坝排沙洞设计时,设置了槽面面向水流的三根角钢,间距20 cm,运行后,进水口前无贯通性吸气漏斗旋涡产生,效果良好。

2.3 排沙洞结构设计

排沙洞要在排沙效果较佳的情况下同时达到泄量较大,故洞内采用明流形式泄流,以便在库区内形成一定的槽库容。进口段采用平坡方形进口形式,为有压流,为了使泄空冲刷保持较大比降,一般不允许洞内雍水,因此有压洞后接1:20陡坡。隧洞采用城门洞型式,断面尺寸为宽×高=4.0×4.6 m,直墙高为 2.6 m,拱顶高 2.0 m,拱顶半径 2.0 m。

排沙洞进口有压洞采用C25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0.8 m。无压洞采用C25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0.5 m。经水力计算,各断面处计算流速均小于不冲流速20 m/s,满足了抗冲要求,但考虑到泥砂磨蚀作用,洞内壁水深变化范围内增加环氧砂浆抹面,增强抗磨性能。根据地堪资料,洞身段处于强风化区,洞身开挖衬砌完成后采用回填灌浆处理,灌浆范围在拱顶中心角90°~120°以内,灌浆孔呈梅花型布置,孔距及排距取3.0 m,灌浆孔深入围岩10 cm。对于防渗及排水设施,设计中考虑了排水孔,排水孔孔、排距3.0 m,入岩3.0 m。

2.4 排沙洞出口消能防冲设计

由于排沙洞出口地形条件有限,距离河道近,因此采用了扩散式消力池。起始宽度为4.0 m,扩散角8°,扩散率为1:0.140 5,渐变段长 7.2 m,坡比 1:4,扩散段末端宽度为6.0 m。根据排沙洞的运行情况,在高水位(650.5 m)运行时,需用闸门控制使下泄流量保持40 m3/s,此时出口流速最大 Vmax=12.12 m/s,陡槽末端水深 hmin=0.825 m,出口消能为最不利情况。经过水力计算跃后水深为4.305 m,水跃长度17.7 m,结合地形件,设计渐变段、池长共25.5 m。在模型实验验证过程中发现池长稍小,消能不彻底,提出将原设计消力池末端与下游河道连接的直坎变成1:2.0的反坡的宝贵意见,在设计时直接采用,达到了预期效果。

3 结语

红寺坝水库泄洪排沙洞于2004年投入运行,运行安全、管理方便,达到了设计的预期效果。在进行排沙洞等涉及复杂流态计算设计工作中,结合水工模型实验,在设计中的排沙洞规模、进口贯通式旋涡及出口消能不彻底的方案拟定及处理措施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SL285-2003[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水工设计手册第七卷.水电站建筑物[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3]红寺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汉中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2003.

[4]红寺坝水库泄空排沙河工实验报告.西北水科所.2003.

[5]红寺坝水库排沙洞泄流规模的论证.西北水科所.1991.

猜你喜欢

排沙进水口冲刷
阿尔塔什发电洞“门前清”排沙洞运行方式研究
一种新型旋流排沙渠道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旋流排沙渠道排沙特性试验
三门峡水库汛期排沙效果研究
山区峡谷陡坡急弯河道电站取水能力及水力性态研究
水库卧管涵管进水口现状分析及改造型式研究★
两河口电站进水口稳定性分析
透射槽波探测技术对煤层冲刷带的研究与应用
气泡对点蚀状态管道冲刷腐蚀的数值模拟
水库坝区冲刷漏斗的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