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做好猪场的基础免疫

2012-12-10晁晓静

养殖与饲料 2012年10期
关键词:耳病活疫苗猪群

晁晓静

河南省濮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濮阳 457000

基础免疫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猪场安危,马虎不得。在实际生产中,很多猪场因免疫程序不科学、免疫注射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免疫效果不佳,达不到有效预防疫病的要求,使猪场始终处在危险状态。笔者就如何做好猪场的基础免疫工作浅谈如下。

1 规范免疫程序

现在市场上获得国家正式批文的猪用疫苗种类经粗略统计有十几种,对猪接种所有种类的疫苗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在实际免疫中只要坚持“病毒性疾病免疫为先、细菌性疾病免疫在后”的原则,结合本场实际情况,按照以下程序免疫,就可收到良好效果。

1.1 病毒性疾病免疫

如今,病毒性疾病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病毒进入动物机体内被消除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能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如干扰病毒粘附、转录、增殖等),发病后单纯针对病毒的治疗一般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可以通过免疫途径来预防的病毒性疾病应优先免疫。

以下4种疫病的免疫应构成猪场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基础。

1)猪瘟。中国的猪瘟C株是全世界最好的猪瘟疫苗原毒,许多国家已经利用中国C株猪瘟疫苗成功消灭了猪瘟。仔猪:20~25日龄,接种猪瘟细胞苗,2头份/头。55~60日龄,接种猪瘟细胞苗,4头份/头;或猪瘟组织苗(脾淋苗),2头份/头。有条件的猪场,首免可根据母源抗体的水平做适当调整。后备母猪:配种前接种猪瘟细胞苗,4头份/头;或猪瘟组织苗(脾淋苗),2头份/头。经产母猪:产仔后20~25d和仔猪一同接种猪瘟细胞苗,4~5头份/头;或猪瘟组织苗(脾淋苗),2头份/头;每年必须接种2次,接种时间应避开妊娠期。公猪:每半年1次,接种猪瘟细胞苗,4~5头份/头;或猪瘟组织苗(脾淋苗),2头份/头。

2)蓝耳病。应选用活疫苗接种,因为蓝耳病的免疫主要依赖于细胞免疫,只有活疫苗才能够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从而达到有效的保护,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已经研制出蓝耳病变异毒株的活疫苗,实验室及田间实验已经结束,对经典蓝耳病和变异蓝耳病的保护效果均十分理想,并且已在濮阳市的2个猪场进行扩大实验,免疫1头份的猪只至今健康状况良好,10倍剂量免疫注射安全实验的猪只无不良反应,待进一步整理实验数据后,很快就可以用来预防和控制蓝耳病的疫情。

选择蓝耳病活疫苗的猪场应在接种前采集占全群5%的猪只的血样,做抗体检测,如全群抗体呈阳性且抗体整齐度较好(80%以上猪处于同一水平),可以进行免疫接种;如全群抗体呈阳性,但抗体水平差异较大,免疫接种后可能会激发部分猪只发病;如全群蓝耳病抗体呈阴性,不建议接种。

首次全场普免,公猪、母猪、15日龄以上仔猪及育肥猪全部接种,1头份/头。仔猪:最早可以在15日龄接种;若猪群蓝耳病情况较为稳定,可适当推迟。母猪:妊娠后60d接种,尽量不要在临产前1个月内注射,因为在做临产前15d注射蓝耳病活疫苗安全实验时发现有个别母猪流产。公猪:每半年1次,要注意公猪在注射蓝耳病变异株活疫苗后1周左右的时间内精液品质会下降,接种时应错开配种的高峰期或将公猪分成2批,间隔15d,分别注射。

3)口蹄疫。免疫方法:根据口蹄疫疫苗抗体产生的规律,未免疫过口蹄疫的猪群首免后保护率在40%左右,二免后可以达到80%以上,三免可以达到95%以上,所以新猪场建议第1年做3次免疫,以后可以每年免疫2次。每年10月中下旬首免,2mL/头;间隔20d后二免,2mL/头;次年2-3月三免,2mL/头。

4)伪狂犬病。早期人们普遍认为伪狂犬病以侵害种猪群为主,造成母猪不孕、流产和产死胎,以及公猪精液品质下降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伪狂犬病其他方面的病理特征也逐一显现,如造成仔猪腹泻、参与呼吸道综合症的激发过程等,对仔猪和育肥猪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仔猪:1~3日龄,伪狂犬双基因缺失活疫苗,滴鼻免疫,0.7~1.0头份/头;35~40日龄,伪狂犬双基因缺失活疫苗,1头份/头。母猪:每年全群普免3次,伪狂犬双基因缺失苗,1头份/头。公猪:每半年普免1次,伪狂犬双基因缺失苗,1头份/头。

1.2 细菌性疾病免疫

2011年全国猪病大会数据显示:从2003年10月到2011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采集的13000余份病料中分离鉴定出的细菌有6238株。其中:链球菌1850株,占29.65%;副猪嗜血杆菌1281株,占20.54%;致病性大肠杆菌782株,占12.54%;巴氏杆菌396株,占8.27%。可以看出,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疫病发生率最高,应在病毒性疫病免疫完成后进行免疫。

1)链球菌病。仔猪:70~75日龄,接种猪链球菌多价灭活疫苗,2~3mL/头;高温季节应在20d后补注1次猪败血性链球菌疫苗,1.0~1.5头份/头。公、母猪:每年普免2次,猪链球菌多价灭活疫苗,3mL/头。

2)副猪嗜血杆菌病。80~85日龄,接种副猪嗜血杆菌灭活苗,2mL/头。

3)其他疫病。细菌性疾病(猪丹毒、猪肺疫、猪大肠杆菌病、猪萎缩性鼻炎等)、季节性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腹泻等)、繁殖障碍性疾病(猪细小病毒病)、地方流行性疾病(支原体肺炎)等,猪场可根据实际疫病情况和周边疫病流行情况合理安排。

2 规范操作规程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正确、规范的操作对最终免疫保护效果影响极大,在某些免疫失败猪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免疫注射时不注意细节。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免疫前观察待免疫猪群

免疫前应注意观察待免疫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正在发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猪群不能进行免疫。正常猪群最好在接种的前2d、后3d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以增强猪群抗应激能力。高温季节尽量选择早上进行免疫接种。

2.2 不同疫苗使用方法

冻干苗,在稀释时应注意观察真空情况,针头进入疫苗瓶时能自动抽吸注射器内的释释液为好,并应在稀释后1h内用完;灭活的油性或水性苗,应观察是否分层、变色,并在接种前1~2h从冰箱中取出,待疫苗温度与室温一致后再接种。

2.3 针头选择

需肌肉注射的疫苗,应当注射到肌肉层,才能取得较好的吸收效果。针头的选择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也较大,一般标准是:10kg以下仔猪,选用9×15号的针头;10~30kg小猪,选用12×15~20号针头;30~100kg育肥猪,选用12×20~25号针头;公、母猪,一般选用12×30~35或16×30~35号针头。注意一猪一针头。

2.4 保定

接种疫苗前一定要做好保定工作,实验数据表明接种时“打飞针”的猪群免疫保护率很难超过30%;可以用门板等物品将猪只逼到墙角(较大猪)或人为抓握保定(小猪);注射时尽量不要让猪乱动。

2.5 注射部位选择与消毒

一般选择猪的耳根后与肩胛前肌肉丰富的倒三角区域,宜上不宜下。注射前用70%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待干后注射,可显著降低注射部位发炎和鼓包的几率。

2.6 免疫注射后护理

猪只在接种疫苗后的3d内是疫苗抗原增殖的高峰期,所以在此段时间内应注意观察免疫猪群,为其提供舒适稳定的环境、充足洁净的饮水和优质干净的饲料,并在3d内适当控制饲喂量。

猜你喜欢

耳病活疫苗猪群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猪蓝耳病临床诊断与综合防治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什么是减毒活疫苗
猪蓝耳病发病的特点及防治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