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2012-12-09袁建丰李林林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广东省兽医公共卫生公共实验室广州510640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2年10期
关键词:血清型氏杆菌兽医

袁建丰 李林林(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广东省兽医公共卫生公共实验室 广州 51064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已成为养鸭业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本文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学特性、血清型、临床症状和诊断技术、药物防治以及疫苗研究的进展作了详细综述。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是鸭、鹅、火鸡和其他鸟类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之一[1]。自郭玉璞等于1982年确定我国存在该病以来,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一直是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疾病[2]。该病主要侵害1~8周龄(尤其2~3周龄)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过程,主要以神经症状和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特征。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其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最高可达75%,耐过的病鸭常常长成残次鸭或僵鸭,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迟缓。此外,由该病所引起的输卵管炎也是影响鸭成年后产蛋率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目前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主要和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学

鸭疫里默氏杆菌为无芽孢、无运动性杆状或长圆形革兰氏阴性菌,可形成荚膜,多为单个,少数呈双或呈短链状排列,大小为 0.2~0.4μm,液体培养可见丝状,长达11~24μm,瑞氏染色可见两极着染,印度墨汁负染可显荚膜[1,3]。适当CO2环境有利于该菌生长,该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鲜血琼脂平板和胰酶大豆琼脂中生长良好。如在胰酶大豆琼脂内加入0.1%~0.5%酵母浸出物和5%犊牛血清则生长更佳。在普通琼脂和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在含有血清的肉汤或胰酶酵母肉汤中,经36℃48h培养,可见上下一致轻微型混浊,管底有少量白色沉淀物。菌落表面光滑,突起透明,边缘整齐。初次分离时增加 CO2浓度,经 37℃48h,菌落直径为 1~2mm[1]。本菌通常不发酵碳水化合物。靛基质试验、甲基红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和硫化氢试验均阴性,水解精氨酸和马尿酸。在半固体培养基上沿穿刺线生长,过氧化物酶试验阳性,不发酵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乳糖、甘露糖和甘露醇,尿素酶试验和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不产生H2S,能液化明胶,鸟氨酸脱羧酶试验及柠檬酸盐试验阳性。具有氧化肽氨酸芳基胺酶、碱性或酸性磷酸酶、酯酶(C8)、亮氨酸芳基胺酶、苯丙氨酸芳基胺酶活性,而不具有α和β-半乳糖普酶、β-葡糖昔酸酶、β-葡糖昔酶、α-甘露糖营酶、脂肪酶C14、胰酶等酶活性[4]。

2 血清型

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众多,至1995年国际上公认的血清型有1~21共21种[5-7]。在我国,关于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已有很多报道。1999年张大丙等发现我国除了1型外,尚存在其他血清型,认为1、2、6和10型是北京地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8,9]。汪铭书等[10-13]从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分离到102株血清3型、146株血清4型、89株血清5型和68株血清8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张大丙等[14-15]首次分离和鉴定了4株7型和17株15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程安春等(2003)[16]除报道 3、4、5 和 8 型之外,还有 101 株不属于21种血清型,自命名为22、23、24和25型。2005年后,张大丙等[17,18]提出血清10型还存在4个亚型,并鉴定出1个变异株以及2个可能的新型菌株。因此在临床中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可能更为复杂。

3 流行病学

鸭疫里氏杆菌的感染宿主比较广泛,自然条件下最易感的是家鸭,樱桃谷鸭、番鸭、麻鸭及丽佳鸭等多种品种的鸭均可发病。此外也可引起火鸡、鹅、鸡、珍珠鸡、雉鸡、野鸭、(半)番鸭、天鹅、鸽、鹧鸪和鹌鹑等的感染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鸭最易感,5周龄以下的鸭通常在出现症状的1~2天内死亡,较大的鸭存活较长时间,耐过的鸭生长不良,发育受阻。而且临床上常见在发生过本病后的鸭场,几乎批批鸭都会再感染此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潮湿多雨、寒冷季节多发,也有很多学者认为炎热季节多发。饲养管理水平差,应激因素的影响,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并发病的存在,都能诱发本病的发生和加剧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差异较大,为5%~80%和5%~75%。在卫生条件好、饲养管理较好的鸭场,本病多呈散发性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低,本病可能的传播途径有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和尘埃等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特别是脚部皮肤)等途径传播。因此鸭舍和活动场的粗糙不平或存在锋利物,都可能造成外伤而导致感染和传播[19-21]。

4 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主要表现沉郁、嗜睡、缩颈呆立、食欲减少,腿软和共济失调,两眼流泪,眼眶周围羽毛被粘湿,鼻有分泌物,拉黄绿色稀粪,后期病鸭表现不停地点头或左右摆动,转圈、头颈扭歪及后仰呈“观星”姿势。日龄较大的呈亚急性经过,主要表现缩颈、沉郁、痉挛性点头,腿软不愿走动,常伏卧,少数表现头颈歪斜,遇惊则不断鸣叫、转圈或倒退等,生长发育不良,最后衰竭死亡[2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最特征性的病变是全身广泛性纤维素性炎症,最明显的肉眼病变是心包膜、肝表面和气囊表面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心脏:病程较急的病例见心包积液,心外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病程较长者,则心包囊有淡黄色纤维素填充,使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肝脏:肿大质脆,肝被膜有一层纤维素性渗出物,易剥离,胆囊肿大,病程较长者肝表面渗出物呈淡黄色团块,或被机化。气囊:多数病例由于纤维素性渗出变得混浊增厚,尤其以颈胸气囊较为严重,有的与胸腹壁粘连。脾脏:肿大呈大理石状,充血和出血,表面有纤维素膜。脑:常见脑膜炎,脑充血、水肿或出血,部分脑膜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输卵管:较大日龄的患病鸭输卵管明显增粗,内有圆珠笔芯粗的条状干酪样物质。皮肤:表现为背后部或肛周坏死性皮肤,在皮肤和脂肪层之间有淡黄色渗出物[23]。

5 诊断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包炎”,即包心、包肝和气囊炎。本病临床症状容易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病变相混淆,且临床上鸭疫里默氏杆菌也经常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该病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般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依赖于实验室技术手段。

5.1 细菌分离鉴定

适于分离的病料有病鸭的心血、脑和肝脏。根据其在普通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及其培养和生长特性、生化试验的结果可作出判定。

5.2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荧光抗体技术 (fluorescence antibody technique,FAT)分为直接荧光抗体法和间接荧光抗体法。郭玉璞等[24]应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急性病例,涂片标本上可见黑暗的背景有带绿色荧光的菌体,本法特异性强,速度快而简便,效果良好。苏敬良等[25]以鸭疫里默氏杆菌全菌体免疫大耳白兔制成单抗,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诊断方法,对检查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朱琪等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特异性检测,从而与鸭大肠埃希菌、鸭霍乱巴氏杆菌区分鉴别[26]。间接法具有种特异性,不具备型特异性。

5.3 间接ELISA检测

张鹤晓等[27]用超声波裂解的l型鸭疫里默氏杆菌菌体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鸭血清中鸭疫里默氏杆菌1型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胡青海等[28]以提取的血清1型鸭疫里氏杆菌Jb株的脂多糖作为包被抗原,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检测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和重复性高于间接血凝试验、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Huang等[29]用鸭疫里默氏杆菌1型OmpA的N-端的41Ku蛋白(P-45-N′)编码区进行表达,建立的ELISA可成功地检测到1、10、15、9和ATCC11845参考菌株(血清型未知)免疫过的鸭P45抗体。同时还发现编码P45 的 DNA 序列可在鸭疫里默氏杆菌 1、2、3、4、5、6、7、8、9、11、14、15、16、17、18 和 19 型等多个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中检出,认为该抗原是这些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普遍表达的一种共同抗原,因此该ELISA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检测。张大丙[30]分别以鸭疫里默氏杆菌1、2、6和10型的全菌裂解物作为包被抗原,通过间接ELISA检测同型和异型的免疫兔血清,试验结果表明,以1、2、6和10型中任何一个血清型的全菌裂解物作为包被抗原,除了可以检测到同型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外,还可检测到异型免疫血清中的较高水平的抗体。

5.4 PCR 检测技术

目前PCR方法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靶基因是16SrRNA基因和外膜蛋白OmpA基因。胡青海等[31]根据已发表的鸭疫里氏杆菌15型CVL110/89株编码42ku主要外膜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建立PCR方法,对7个血清型的鸭疫里氏杆菌纯培养菌及野外病死鸭病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个血清型的鸭疫里氏杆菌纯培养菌DNA都可扩增出809bp的DNA片段,而对照的2株鸭大肠埃希菌和1株沙门氏菌纯培养物DNA扩增结果为阴性。程龙飞等[32]参照其方法检测了8个血清型的4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9株鸭源大肠杆菌和4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结果仍然成立;用全菌体代替基因组DNA作为模板,不影响扩增结果;同时还测定了该方法能检出的最低DNA量为l pg。杨建远等[33]根据GenBank中25株鸭疫里氏杆菌的外膜蛋白A(OmpA)基因序列,在其高度保守区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成功地建立了鸭疫里氏杆菌的快速、准确PCR检测方法。鸭疫里默氏杆菌参考菌株J04(2型)、J07(JXl型)均能扩增出671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而对鸭源大肠杆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氏菌和鸭源葡萄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覃宗华[34]根据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的16sRNA设计了3条引物建立的PCR诊断方法,以2种病原菌液为模板可以扩增出不同大小的条带。曲丰发等[35]利用已登录于GenBank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16SrDN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鸭疫里默氏杆菌16SrD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从1-19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参考菌株和代表亚型,变异株和可能新型的国内分离株共26株细菌中均扩增出大小为654bp的特异性片段,表明该PCR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用于快速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

6 防治

6.1 日常管理

在防治措施方面,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要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改善饲养条件。要适当调整鸭群的饲养密度,注意控制鸭棚内的温度、湿度,尤其是在春天多雨、夏天炎热和冬天寒冷的季节,做好雏鸭的保暖、防湿和通风工作,尽量减少受寒、淋雨、驱赶、日晒及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不同批次、不同天龄的鸭不能混养在一起。鸭群出栏后,对各种用具、场地、棚舍和水池等要全部进行消毒。做好场地卫生工作,坚持消毒和防疫制度。定期对饮水器、料槽清洁消毒,并做好其他疾病如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番鸭三周病、番鸭“花肝”病和禽流感等疫苗的接种和防治,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

6.2 药物防治

在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时,采取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磺胺5-甲氧嘧啶、头孢类药物和喹诺酮类等药物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由于细菌对抗菌药易产生耐药性,在生产场常会出现某一药物刚开始用时,效果显著,但用过一段时间后,效果却不明显或无。有条件的话,可对病死鸭进行病原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高敏药物交叉使用,同时结合本场的用药史来用药。

药物防治曾是我国许多地区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虽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菌对多种药物敏感,但由于鸭疫里默氏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应用药物防治该病存在效果越来越差、防治的成本不断提高等问题,加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胴体中药物残留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及出口产品的药残检测越来越严格等,药物防治该病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免疫预防则是防制该病的发展方向。

6.3 疫苗防治

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是控制该病的方法之一。目前,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公认已有21个之多,鸭疫里默氏杆菌各血清型间缺乏有效地交叉保护。因此在研制灭活苗时必须以该地区流行的血清型菌株作为菌苗株。

6.3.1 灭活疫苗

目前应用最多的要数灭活苗。选用与疫区流行菌株相同血清型,增殖后灭活加入佐剂如铝胶水、矿物油和蜂胶制成。高福用TGT液体培养基增菌,并按每4份灭活疫苗加1份灭菌铝胶进行菌液浓缩,灭活菌液和铝胶混匀后静置24h,弃上清使菌液浓度达到2×1010CFU/mL,再用矿物油作佐剂,制成双相油乳剂苗,终产品含菌量为1.2×1010CFU/mL。试验表明每羽鸭肌注 0.5mL,保护率在 86.67%~100%[36]。鲍国连等采用改进的液体和鸭胚培养工艺进行增菌培养,最后采用0.5%福尔马林灭活使含菌量稳定:120~186CFU/mL,并在里面加入左旋咪唑作为免疫增强剂,从而使得保护率高达94.2%[37]。黄瑜等分别研制I型鸭疫里默氏菌的灭活铝胶疫苗、灭活蜂胶疫苗和灭活油乳剂疫苗,并从副作用和免疫保护率等方面对此3种疫苗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灭活油乳剂疫苗的免疫保护率最高,免疫后9天达83.3%,14天为92.8%~100%,其次是灭活蜂胶苗,灭活铝胶苗最差,但副作用则从铝胶疫苗、蜂胶疫苗及油乳剂疫苗依次增强[38]。

6.3.2 弱毒疫苗

灭活疫苗已成功地用于鸭疫里默氏菌病的预防免疫接种,但灭活苗也存在缺点,如操作不便、价格较贵及对鸭应激较大等。Sandhu用从分离株中筛选的自然弱毒1、2和5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制备的3价活疫苗,经饮水或气雾免疫1日龄的雏鸭,对实验攻毒和野外感染均可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对雏鸭安全,使用抗菌药金霉素、磺胺二甲氧嘧啶不会影响弱毒菌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的保护至少维持42天。并且这些疫苗回传10代毒力也没有返强,不会产生毒力,且又可从鸭的气管和窦道中重新分离到。免疫之后在饲料中添加0.044%的金霉素或0.02%的磺胺二甲氧嘧啶,不会影响疫苗的效果。该实验同时表明某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弱毒疫苗对其他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感染没有交叉保护性[39-41]。

6.3.3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指提取病原体中具免疫原性的成分制成的疫苗,因其去除了大部分有毒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成分,使得安全性大大提高,细菌的亚单位疫苗与弱毒疫苗相比,还有一大优势,即可与抗生素同用,因此亚单位疫苗也是研究的一个方向。林世棠等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洗脱I型鸭疫里默氏菌的细胞膜,离心去除菌体,透析去除残留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即为鸭疫里默氏菌的亚单位成分,测定蛋白质含量后免疫半番鸭,再以同株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亚单位成分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且免疫力的大小与蛋白浓度呈正相关[42]。苏敬良等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成功地提取了鸭疫里默氏菌培养物上清液中的荚膜成分,并研究了纯化后的荚膜提取物经2次免疫7日龄北京鸭后,对同源细菌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90%和70%,采用ELISA检测荚膜提取物免疫后抗体产生规律显示,二者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有一定的差异,荚膜粗提取物免疫组抗体水平高于纯化后的免疫组,前者抗体下降速度较后者慢。他认为这可能与粗提荚膜中含有细菌蛋白质等成分密切相关,粗提荚膜可以直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与荚膜多糖结合的蛋白质一方面保持了多糖分子的完整性及空间构型,另一方面还可能作为耦联多糖分子的载体而增强多糖分子的免疫原性[43,44]。Brogden等认为采用凝集和琼扩试验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分型的表面抗原也是多糖[4]。Pathanasophon等分别收集1、6、11、14和19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液体培养物上清,浓缩10、20和30倍后分别免疫鸭,经攻毒保护实验表明,浓缩10倍即有与浓缩菌体相接近的免疫效力[7]。以上研究中提取的细菌各亚单位成分均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为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1]苏敬良,高福,索勋主译.禽病学(第十一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767-775.

[2]郭玉璞,陈德威,范国雄.北京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调查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1982,13(2):107-112.

[3]鲍国连,伶承刚,韦强,等.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与病原特性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1997,9(3):161-163.

[4]Brogden,K A Rhoades,K R,Rimler,R B.Serologic types and phys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46 avian Pasteurelt anatipestifer cultures[J].Avian Dis.198226(4):891-896.

[5]Sandhu,T.S.,and H.C.Tan.Serotypes of 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 isolates from poultry in different countries[J].Avian Pathol.1991,20:233-239.

[6]Loh,H.,T.P.Teo,and H.C.Tan.Serotypes of 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 isolates from ducks in Singapore:a proposal of new serotypes[J].Avian Pathol.1992,21:453-459.

[7]Pathanasophon P.,Sawada T.,Tanticharoenyos T et al.New serotypes of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solated from ducks in Thailand[J].Avian Path,1995,24:195-199.

[8]张大丙,郭玉璞.不同血清型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的部分特性比较[J].中国兽医杂志,1999,25(10):13-15.

[9]张大丙,郭玉璞.我国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的鉴定[J],畜牧兽医学报,1999,30(6):536-542.

[10]汪铭书,程安春,陈孝跃,等.血清3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我国的发现及其病原特性研究[J].中国家禽2001,23(22):9-12.

[11]汪铭书,程安春,陈孝跃,等.血清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我国的发现及其病原特性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12):5-9.

[12]汪铭书,程安春,陈孝跃,等.血清5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我国的发现及其病原特性研究[J].Z中国兽医科技,2002,32(9):16-20.

[13]汪铭书,程安春,陈孝跃,等.血清8型鸭疫里墨氏杆菌在我国的发现及其病原特性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3,25(1):47-52.

[14]张大丙,郭玉璞.15型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的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3):23.

[15]张大丙,郭玉璞.7型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的鉴定.中国兽医杂志,2003,39(5):18-19.

[16]程安春,汪铭书,陈孝跃,等.我国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调查及新血清型的发现和病原特性[J].中国兽医学报,2003,23(4):320-323.

[17]张大丙.血清10型鸭疫里默氏杆菌4个亚型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5,36(2):181-186.

[18]张大丙,蓝丰发,郑献进,等.血清10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第5个血清亚型的分析 [J].中国兽医杂志,2005,41(4):3-6.

[19]Don HH and Charles FH.Pasteurella anatpestifer infection in Turkeys[J].Avian Diseaes,1977,21:712-715.

[20]Smith JM,Frame DD,Cooper G,et al.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 in Commercial Meat-Type Turkeys in California[J].Avian Diesases,1987,31(3):13-17.

[21]Hatfield RM,Morris BA.Influence of the route of infection of 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 on the clenical and immune responses of White Pekin ducks[J].Research in Veterinary Science,1988,44:208-214.

[22]胡薛英,谷长勤,程国富,等.人工感染鸭疫里氏杆菌雏鸭的病理学变化 [J].中国兽医科技,200434(3):48-51.

[23]傅童生,傅运生.实验性鸭疫里默氏菌病临床病理学动态变化[J].中国兽医学报,2002,11(22):6.

[24]郭玉璞,甘孟侯,张中直.应用荧光抗体法诊断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试验[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8,20(3):183-186.

[25]苏敬良,黄瑜,吕艳丽,等.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测鸭疫里氏杆菌[J].中国兽医杂志,1999,25(2):12-13.

[26]朱琪,张加勇,刘晓辉.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鸭疫里氏杆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3):30-31.

[27]张鹤晓,郭玉璞.间接ELISA检测鸭疫里氏杆菌抗体的研究 [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8,20(3):183-186.

[28]胡清海,李刚,郑明球,等.间接ELISA检测鸭疫里氏杆菌抗体的研究 [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8,20(6):352-356.

[29]Huang B.S,Jimmy Kwang,Hilda Loh,et al.Development of an ELISA using arecombinant 41 kDa partialprotein(P45N′)for the detection of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s in ducks[J].Veterinary Microbiology,2002,88:339-349.

[30]张冬冬,张大丙.用间接ELISA检测鸭疫里默氏菌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反应 [J].中国兽医杂志,2006,42(6):23-25.

[31]胡清海,刘晓文.应用PCR技术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2,24(6):471-73.

[32]程龙飞,施少华,李文杨,等.PCR检测鸭疫里默氏菌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1):131-133.

[33]杨建远,邓舜洲,何后军,等.PCR法快速检测鸭疫里氏杆菌的研究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3):439-442.

[34]覃宗华,蔡建平,吕敏娜,等.鸭疫里默氏菌病和大肠杆菌病鉴别诊断双重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J].畜牧兽医学报,2008,39(4):517-521.

[35]曲丰发,蔡畅,郑献进,等.利用16S rDNA建立种特异性PCR快速检测鸭疫里默氏菌[J].微生物学报,2006,46(1):13-17.

[36]高福,郭玉璞.小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1987,13(6):51-53.

[37]鲍国连,韦强,伶承刚,等.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9,21(6):414-416.

[38]黄瑜,苏敬良,李文杨,等.1型鸭疫里默氏菌3种不同佐剂灭活疫苗的比较[J].中国兽医学报,2002,22(6):561-562.

[39]Sandhu TS.Immunization of White Pekin ducklings against Pasteur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J].Avian Dis,1979,23:662-669.

[40]Sandhu TS.Immunogenicity and safety of a live 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 bacterin in white pekin Ducks[J].Avian Dis,1979,23:662-669.

[41]Sandhu TS,Leister M.Serotypes of Pasteurella anatipest isolates from poultry in different countries[J].A-vian Pathol,1991,20:233-239.

[42]林世棠,郁晓岚,黄瑜,等.鸭疫巴氏杆菌亚单位成分的提取及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J].福建畜牧兽医,1994增刊:4-6.

[43]苏敬良,郭玉璞,吕艳丽.鸭疫里默氏杆菌免疫原性研究I.荚膜的形态学观察及英膜物质的提取[J].中国兽医杂志,1998,24(1):8-9.

[44]苏敬良,郭玉璞,吕艳丽.鸭疫里默氏杆菌免疫原性研究II.英膜提取物免疫原性测定[J].中国兽医杂志,1998,24(8):3-5.

猜你喜欢

血清型氏杆菌兽医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我是兽医志愿者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布氏杆菌病,你了解多少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2005~2011年厦门市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