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壁蜂与果树授粉

2012-12-08冀相云

烟台果树 2012年1期
关键词:放蜂蜂巢花粉

冀相云

河北省广平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57650

壁蜂是独栖性野生花蜂,是苹果等果树的重要传粉昆虫。我国壁蜂种类主要有角额壁蜂、凹唇壁蜂、紫壁蜂、叉壁蜂和壮壁蜂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从日本引进角额壁蜂,在河北省、山东省沿海果区试验取得良好的授粉效果,以后又在国内采集利用凹唇壁蜂、紫壁蜂等获得成功。

1 壁蜂授粉的特点和作用

1.1 授粉特点 自然繁殖,管理简便。壁蜂成虫在苹果开花前陆续破茧出巢,与苹果花期相吻合。其它树种可根据开花时间早晚,对壁蜂出巢访花时间进行人为调节(冷藏或提温),以使蜂、花相遇。成蜂在果树上采集花粉、花蜜,营巢产卵,进行自然繁殖,无需人工饲养。蜂巢可用芦苇秆或旧报纸制作,材料来源广,管理技术简单。

成虫受温度影响较小,采花时间长。壁蜂成虫较耐低温,白天温度在14~15℃时角额蜂就开始出巢采花,从 8∶00~18∶00时全天工作10 h;凹唇壁蜂在12~13℃气温下,从 7∶30~19∶30 时全天工作 12 h;而紫壁蜂则在 15~16℃出巢采花, 全天从 9∶30~18∶30时全天工作9 h。壁蜂活动范围为40~50 m,1头角额蜂和凹唇壁蜂可采苹果花10~16朵/min,紫壁蜂可采7~12朵。而普通蜜蜂在气温17℃时才开始出巢,20~25℃时采花活跃,到30℃时最频繁,低于 17℃或高于35℃,则不利于蜜蜂活动,意大利蜂仅能采花 4~8朵/min,由此看出,壁蜂比蜜蜂更适合果树授粉。

1.2 作用 壁蜂是苹果、梨、桃、樱桃等蔷薇料果树的优良授粉昆虫,其形态构造和活动期与果树花器及花期相适应。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研究利用角额蜂为苹果、梨等果树授粉,使花朵坐果率由15%提高到50%,并在日本中北部大面积应用,取代了人工授粉的繁重劳动。

利用凹唇壁蜂授粉,果树坐果率比自然授粉提高30%以上,与人工授粉相当,对自然坐果率较低的树种效果尤为明显。凹唇壁蜂授粉效果因果树的树种和品种而异,与自然授粉相比,杏树坐果率提高0.4~2.7倍,樱桃提高 0.8~2.3倍效果,桃提高 0.35~0.45倍,梨提高0.43~1.3倍,富士苹果提高0.3~2.7倍,金帅苹果提高 0.3~1.4倍,北斗苹果提高3.5~6.7倍。苹果、梨的单果含种量增加2~4粒,果形周正,单果重增加5~20 g。

2 壁蜂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2.1 分布及其生活周期 壁蜂隶属于膜翅目蜜蜂总科切叶蜂科壁属,多数种类行独栖生活,但有群体活动的习性。全世界有70余种,除澳洲和新西兰外,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北方果区已收集到5种壁蜂,分别为凹唇壁蜂、紫壁蜂、角额壁蜂、壮壁蜂和叉壁蜂,其中凹唇壁蜂分布最广,在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江苏、辽宁等地均有分布。角额壁蜂和紫壁蜂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地区,陕西和四川等地多为叉壁蜂。山东省壁蜂资源丰富,凹唇壁蜂、紫壁蜂和角额壁蜂均有分布,胶东半岛气候适合壁蜂繁育,是我国壁蜂繁育基地之一。

凹唇壁蜂、紫壁蜂、角额壁蜂、叉壁蜂和壮壁蜂5种壁蜂均为一年1代,卵、幼虫、蛹在巢管内茧中生长发育。卵期8~16 d,平均12 d左右;幼虫期 13~33 d,平均 19 d左右;前蛹期60~65 d,蛹期 15~25 d。 成虫在自然界活动时间为35~50 d,角额壁蜂成虫在8月中下旬羽化,凹唇壁蜂、紫壁蜂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成虫羽化后仍在茧内,以专性滞育状态越秋、越冬,经 0~8℃低温处理2~3个月可解除其滞育。壁蜂一生在巢管中生活300余d,其中成虫的滞育时间为 160~190 d,不需人工饲养,并可躲避夏、秋季果园大量用药季节,便于果农保管利用。

2.2 成虫滞育与破茧出巢 壁蜂属专一滞育性昆虫,其幼虫、预蛹和蛹均生活在长日照环境下,而成虫羽化时已由长日照转为短日照。为此,8~9月份陆续羽化的成虫就进入滞育状态,在茧内过秋、冬两季。滞育成虫对冬季低温有较强的忍耐力,在-17~-14℃对成虫均无不良影响。一旦解除滞育的时间均在2月下旬左右,因此3~4月份若要调节壁蜂成虫出巢时间,应提前将蜂茧放在0~4℃条件下冷藏较为安全,但温度绝不能低于0℃。

壁蜂成虫解除滞育后,当室内、外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成虫就会自动破茧出巢活动或外出访花。为保证壁蜂的授粉效果,应将壁蜂放置在人工控制的低温下贮存,以便使壁蜂出巢活动和果树花期相吻合,达到为其授粉的目的。为了控制壁蜂破茧出巢时间,可在前一年的11月至翌年2月,将滞育的或快要解除滞育的壁蜂茧从巢管中剥出,分装在玻璃瓶或纸袋中,可在春节前后将剥出的蜂茧放于0~4℃冰箱或冷柜中贮存。蜂茧贮存后的出蜂时间与贮存温度有关,在0~4℃下贮存的蜂茧,取出后气温在1℃以上,晴天,成蜂需 7~10 d出完,若贮存温度提高到6~8℃,取出后仅需3~5 d成蜂就可以出完。在低温下贮存的蜂茧容易失水变硬,影响出蜂,为此,释放蜂茧时可先用清水浸茧后释放。

2.3 交配与寻巢 大多数种类壁蜂都是雄蜂多于雌蜂,如角额壁蜂的雌、雄比例为1∶2,凹唇壁蜂为 1∶1.45,而紫壁蜂则为 1∶1。雄蜂先于雌蜂破茧出巢,多在巢箱及其附近等待雌蜂与之交尾,经交尾后的雌蜂就会在果园及其周围寻找适合的巢穴进行营巢。壁蜂种类不同,营巢要求的洞穴大小也不一样,对人工提供的巢管内径大小,各蜂种也有不同要求。紫壁蜂个体较小,主要选择内径4.5~6.7 mm的巢管营巢,在1支18 cm长的巢管中可营造10~15个茧室,最多18个茧室,在小室中制作花粉团和产卵。角额壁蜂个体属中等大小,喜欢选择5.5~7 mm内径的巢管营巢,1支18 cm长的巢管内可营造5~9个茧室,最多13个。凹唇壁蜂个体较大,选择 6~8 mm的巢管营巢,在 1支18 cm长的巢管中一般营造4~8个茧室,最多13个。

壁蜂的营巢场所因种类而异,紫壁蜂喜在山地果园的上中部石缝处寻找巢管营巢,在田间设巢的要求是 “避风向阳、巢前开洞”。而凹唇壁蜂、角额壁蜂在山地果园的营巢场所则是开阔的深沟、水坑以及潮湿的低洼地段、石缝以及建筑物的向阳面等外。田间设巢的要求是 “地势低洼、避风向阳、巢前开洞、朝向东南”。角额壁蜂、凹唇壁蜂和紫壁蜂的飞翔距离可达700 m左右,因此,壁蜂出巢时,要防止人为惊扰使其飞走。但壁蜂访花营巢时,若巢箱内位置较好的巢管营巢已满时,部分壁蜂还会扩散迁移,为了防止壁蜂扩散营巢,影响授粉效果,可在原巢箱处现增加1个巢箱。

2.4 筑巢、营巢 角额壁蜂、凹唇壁蜂、叉壁蜂、壮壁蜂都是采用泥土筑巢,而紫壁蜂在渤海湾一带常用叶浆筑巢。壁蜂交尾后立即在果园内寻巢、营巢,先选好各自的巢管,然后在巢管内进行清理,将脏物、杂物从巢管中清出,然后在果园中寻找湿土,挖取泥团作为构筑巢室和封闭巢口材料。无论用泥土或叶浆为材料,都是从巢管底部开始筑巢,第一个巢室造好后,雌蜂即开始访花,采集花粉和花蜜,制作花粉团,在巢室内贮备,当花粉达到要求时,不再采集,雌蜂在花粉团表面产下1粒卵,然后用泥土或叶将封口。如此不断进行,直至巢管口最后1个巢室做完为止,构筑1支巢管约需3 d。每支巢管内可制作花粉团的数量因壁蜂种类而异,角额壁蜂、凹唇壁蜂在1支巢管内可制作4~8个花粉团,最多12个花粉团,产下 4~12粒卵,需 3 d时间才能构筑 1支巢管。紫壁蜂在1支巢管内可制作10~15个花粉团,最多可做17个花粉团,产下10~17粒卵需 8~10 d。

2.5 壁蜂访花和活动温度 凹唇壁蜂耐低温,其访花起飞的温度为12~14℃,日工作12 h,以 9∶00~15∶00 时飞行最活跃,飞行次数达188~280次/h;角额壁蜂的起飞温度是14~16 ℃,日工作时间 10 h,以 11:00~15∶00时飞行最活跃,飞行次数达120~280次/h;紫壁蜂的起飞温度为16~17℃,日工作9 h,以 11∶00~15∶00 时飞行最活跃,飞行次数为148~204次/h。而蜜蜂需在温度达 20~25℃时才有活跃的采集活动。凹唇壁蜂和角额壁蜂访花 10~16朵/min,日访花 4000余朵,紫壁蜂访花 7~12朵/min,而蜜蜂 (意蜂)访花4~8朵/min,日访花仅 720朵。壁蜂采粉器官特化为腹毛刷,访花时腹部腹面上的腹毛刷落在雄蕊群上,紧贴花药,迅速地收集花粉,头部则向下弯伸,用喙伸入花心吸取花蜜,而柱头正好位于雄蕊群的中央,腹毛刷上携带的花粉粒极易接触柱头。据观察,壁蜂访花柱头接触率为100%。凹唇壁蜂1次访花坐果率达92.9%,紫壁蜂为77.6%,蜜蜂(意蜂)仅为42.5%。据日本报道,角额壁蜂的个体授粉能力是蜜蜂的80倍。壁蜂主要在蜂巢附近40~50 m内访花授粉,据在苹果园试验,蜂巢周围100 m内每隔20 m的坐果率分 别 是 49.3% ,45.7% 、32.7% ,22.7% 和18.6%,可见40 m以内授粉效果最好。

3 壁蜂的释放和管理

3.1 准备工作

3.1.1 调整施药时间 采用壁蜂授粉的果园,必须在放蜂前10~15 d喷1次杀虫和杀菌剂,放蜂期间严禁使用任何化学药剂,以防杀伤壁蜂。

3.1.2 制作蜂管 在放蜂果园按实际放蜂量2.5~3倍备足繁蜂所需的芦苇巢。巢管长15~17 cm,管口内径 0.6~0.8 cm,要求一头带节,一头切成光滑斜口,管口染上蓝、黄、绿、黑等色,便于壁蜂识别定位,混匀后每50支一捆扎好备用。也可用纸卷成纸管,内壁用牛皮纸,外层用报纸,管壁厚0.1 cm以上,内径以0.7 cm为宜,一端用胶水和纸封实,再粘一层厚纸片封好。

3.1.3 田间设巢 用 30 cm×30 cm×25 cm或30 cm×25 cm×25 cm纸箱或木箱作为蜂巢箱,以 30 cm×30 cm或 30 cm×25 cm的一面为开口。每个巢内放6~8捆巢管,分为两层,管口朝外,两层间和顶层各放一硬纸板,以固定巢管。放蜂前将巢箱设置在果园背风向阳处,巢前开阔无遮蔽,巢后设挡风障。巢箱用木架支撑,巢箱口朝南或朝西,箱底距地面50~60 cm为宜,箱上设棚防雨。也可用砖砌成固定蜂巢箱,规格同前。刚开始放蜂的果园,每隔30~40 m设一蜂巢箱,等翌年蜂量增多后,可40~50 m设一蜂巢箱。放蜂期间,一般不要移动蜂箱及巢管,以免影响授粉繁蜂。

3.1.4 种植蜜源植物 秋季在放蜂果园蜂巢箱周围种植越冬油菜、薹菜等,也可在春季栽种抽薹打种子的白菜、萝卜等,4月初开花,这样就能在苹果开花前为出巢早的壁蜂提供充足的花粉和花蜜,促进卵巢发育。

3.1.5 营巢用土 壁蜂营巢需用泥土间隔,筑成巢室和封闭巢管管口。北方果园春季干旱,泥土板结,营巢取土困难,直接影响壁蜂的繁殖和回收,应人工设置营巢用土坑。具体方法:在放蜂区开阔处每1500~2000 m2设置一个长 200 cm、宽 80 cm、深30 cm的土坑,顺坑边用较黏的土回填,使坑中央形成三角形沟,放蜂期间每天早、晚浇1次水,让土壤自然吸水润湿,保持适宜的湿度,并用直径为0.7 cm的树枝戳成若干个洞穴,以便招引壁蜂入穴取土。有灌溉条件的果园,可以经常在灌溉水沟内放水,给壁蜂取土提供方便。

3.2 壁蜂的释放和回收

3.2.1 放蜂时间 壁蜂的释放时间应根据树种和花期的不同而定。苹果树一般于中心花开前4~5 d释放。蜂茧放在田间后,壁蜂即能陆续咬破蜂茧出巢,7~10 d出齐。如果提前将蜂茧由低温贮存条件下取出,在室温下存放2~3 d后再放到田间,可缩短壁蜂出茧时间。若壁蜂已经破茧,要在傍晚释放,以减少壁蜂的逸失。

3.2.2 放蜂方法 将蜂茧放在一个宽扁的小纸盒内,盒四周戳有多个直径0.7 cm的孔洞,供蜂爬出。盒内平摊一层蜂茧,然后将纸盒放在蜂巢箱内;也可将蜂茧放在5~6 cm长、两头开口的苇管或纸管内,每管放1个蜂茧,与蜂管一起放在蜂巢内。后一种方法壁蜂归巢率高。

3.2.3 放蜂数量 放蜂量根据树种和结果状况而定,苹果、梨、桃园每 667 m2放 80~150头蜂茧,初果期的幼龄果园和历年坐果率较低的果园及结果小年,放100~150头蜂茧。放蜂目的是提高坐果率,历年坐果率较高的果园或结果大年果园,每667 m2放60~120头蜂茧,主要是提高果品质量。樱桃、杏和李开花早的树种,放蜂数量要大些,每667 m2放 150~200头蜂茧。

3.2.4 预防天敌为害 蚂蚁、蜘蛛、蜥蜴、鸟类、寄生蜂、皮蠹和蜂螨等是壁蜂的天敌,要防止其对壁蜂造成为害。蚂蚁可用毒饵诱杀,毒饵配方是:花生饼或麦麸250 g(炒香),猪油渣 100 g,糖 100 g,敌百虫 25 g,加水少许,均匀混合。每一蜂巢旁施毒饵约20 g,上盖碎瓦块防止雨水淋湿,并可避免毒饵和壁蜂接触,而蚂蚁可通过缝隙搬运毒饵而中毒死亡。对木棍支架的蜂巢,可在支架上涂废机油,防止蚂蚁爬到蜂巢内食害花粉团和幼蜂。狼蛛、豹蛛、蜥蜴和寄生性天敌如尖腹蜂等,应注意人工捕捉清除。对鸟类为害较重的地区,蜂巢前可设防鸟网。为预防蜂螨和皮蠹,尽量选用新的蜂管和蜂巢,若用旧蜂管,要事先进行杀虫杀螨处理,可将旧蜂管放在蒸笼里蒸0.5 h,晾干后使用。

3.2.5 回收和保存 在果树花期结束时,授粉任务完成,繁蜂结束,要及时将巢箱收回。把封口的巢管按每 50~100支一捆,装入网袋,挂在通风、干燥、干净卫生的房屋中贮藏,注意防鼠,切勿放在堆有粮食等杂物的房内,以防谷盗、粉螨和鳞翅目幼虫的为害。翌年1月中下旬气温回升前,将苇管剖开,取出蜂茧,剔除寄生蜂茧和病残茧后,装入干净的罐头瓶中,每瓶放500~1000头,用纱布罩瓶口,在0~5℃下冷藏备用。

3.3 壁蜂的贮存管理

壁蜂的巢管回收要轻拿轻放,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振动,以防巢管内花粉团变形,造成卵粒或初孵幼虫埋入花粉团中,使卵不能孵化,或幼虫窒息死亡。壁蜂化蛹期间亦不能受振动,以免使蛹体受伤致使成虫羽化时死亡。冬季室内温度不得低于-15℃,否则壁蜂难以安全越冬,春季壁蜂解除滞育后,贮存温度若超过12℃,壁蜂成虫就会破茧出巢活动。因此早春气温回升时,应将蜂茧放进0~4℃低温场所贮藏。为了便于壁蜂茧的贮存,应在春节前将巢管内的蜂茧剥出,以500个茧为一组,放入玻璃罐头瓶或纸袋内于冰箱、冷柜中冷藏,在果树开花前5~7 d取出,移入12℃以上的室内,待初花期进行释放。

猜你喜欢

放蜂蜂巢花粉
花粉的烦恼
放蜂
走进科学
养蜂人的日子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换蜂巢
花粉过滤器
花粉过敏
火星上的“蜂巢”
最后一只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