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的消解:当代武术亟须正视的问题

2012-12-06陆小黑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现代性武术

陆小黑,王 岗

(1.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2.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精神”的消解:当代武术亟须正视的问题

陆小黑1,2,王 岗1

(1.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2.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从中国武术“精神”日渐消解这一现象出发,就其现象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由技入道”是中国武术精神的所在,然而当代武术的发展变得只是崇尚武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背离了对武术“精神”的固守。对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是对自我的“迷失”与“否定”,其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⑴西方文化的“全球化”使得扩中国武术生存的“精神地带”被占据;⑵“文化话语权“的丧失使得中国武术关键的“精神文化”被冷落;⑶“武术入奥”的发展导向使得中国武术固有的“精神思想”被弱化。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值得当下武术学者、工作者们警醒的。

中国武术;发展;精神;消解

1 问题的提出

在现在知识谱系和单维时间发展观上,武术“精神”似乎显得落伍而不够现代,在人类新价值坐标中成为了被“边缘化”的陈旧观念。其实,这是建立在误读武术“精神”之上的偏颇之见,必须正本清源。笔者认为:武术“精神”具有东方文化思想的典型魅力,但并非仅仅为东方所具有。武术“精神”具有东西文化思想的共性,是东方和西方共有的哲学理论,具有人类精神的内在“互通性”。西方社会的现代化理论发展到极致引发了个体竞争、集团斗争和国际战争,而武学之道倡导的外圆内方、和谐守正、推己及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正被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然而当下武术面临的问题是,其在极大程度上饱尝了异域文化思想的苛责、同化、屈服的心理摧残之后,真正的武术“精神”已经越来越少。在现代武术那里“精神”仅仅只有“观念”的意义。失去了“精神”的武术,犹如用越来越低级的材料复制成的一个个“苍白的平面”——一个只注重、推崇、追求技术的单一发展空间,其舍弃了武术本身的隐喻、象征及精神等诸多内容。基于此,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的中国武术而言,需要思考更多“原点”问题,而不仅仅是当下喧哗不已的表层现象。诚如本文的题目——“精神”的消解:当代中国武术亟须正视的问题。

2 “技”与“道”的本末倒置:武术“精神”消解的表现

《庄子·天地篇》云:“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1]由此可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以“技”为基础,是由“技”产生的。武术作为一种人与兽、人与人斗而获得生存的格斗技能,其本质属性——技击便决定了它先天的技术性能。然而,因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对其不断的影响,在中国武术的内核逐步产生了“由技进入艺,再由艺上升为道的境界”,这是一个由“技”到“道”的渐进过程,也被称为武术的“技艺之道”[2]。因此,可以说,“技”(即指武术技术)是武术存在和发展的起始,“道”是武术存在和发展的最高追求,“由技入道”是中国武术历代发展亘古不变的“精神”所在和高度概括。

然而,当人类跨入21世纪,西方社会的“现代性”改变了整个世界,其速度又是如此之快,“现代化”的气息和“商品化”的形式弥漫着整个世界,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正是在一股股西方的“现代化”热浪的拍打下,在以“商业化”为显著特征的“竞技体育”的冲击下,当代武术的发展表现出“纯粹技术化”——技术主导武术发展的态势。以至于,如今的武术犹如用越来越低级的材料复制成的一个个“苍白的平面”——在这个平面里舍弃了武术的隐喻、象征及精神。而现在的人们对武术的需求仅仅满足于感官享受,最大限度地满足生命冲动的欲望,而那些“精神”、“信念”、“象征”、“灵魂”则变的多余。原本那令人追慕不已的“非娇厉所得”的“武术精神”却变得渺小而不可寻,这是一种本末的倒置。

3 自我的“迷失”与“否定”:武术“精神”消解的原因

3.1 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扩张使得中国武术生存的“精神地带”被占据

现代武术的产生与发展,实质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扩张的结果。那么,现代武术所遭遇的种种问题的根源在于西方文化全球化扩张带来的“现代性”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中存在着人性被拜金主义、悲观主义、虚无主义等思想腐蚀,“人类在价值崩溃中彻底绝望并世俗化,不再有人的生命与心理的同一性快乐,剩下的只是以疲惫身体获得金钱的快感,不再为心灵焦虑而只为金钱犯愁”[3]。也正是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呈现出了现代价值平面的“世俗化”的迹象。

如今,实际上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新时代的开启以及习武人群的不断壮大,中国武术也早已从家有“利器”不可示人闭门自玩阶段,逐步经历了依技谋生阶段,以及资本对武术商业的杠杆作用不断得到发挥的资本时代阶段。“早在二三十年前,中国的武术门派就卷入了商业的时代浪潮中,他们搞表演、开武校、办公司,日渐壮大,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行走江湖最重要的不是功夫有多高,而是迎合和创造消费者的需求。门派都是大公司,掌门都是CEO,这才是今日武林的真实写照。”[4]“纯粹虚拟的武侠门派也正一步步影响着现实。四川的唐门武馆已开门招生,浙江的桃花岛游早已成推进行程,在河北邢台,更有人创立了逍遥派,广告中称‘其纯阳内功,修炼百日,便可开碑裂石一头撞倒墙。再练更可踏雪无痕’。”更匪夷所思的是“去年一年有四个武馆想在我们杂志上打广告都是要教授‘降龙十八掌’,还有一个武馆的科目标着‘黯然销魂掌’,我们没敢接”《拳击与格斗》主编贾春天说。[5]“2009年,当一群身穿比基尼的妙龄女子在这个千年古刹面前摆出各种pose时,终于有人感慨‘少林寺堕落了’”[6]……

这一切都表明:在商品化的当代社会,一切都变的“物质化”,武术也不例外。“现代性”带来的“拜金主义”、“虚无主义”加快了中国武术精神的消亡与失效,让武术精神没有了生存地带。现代武术已经不再是一个精神自由的栖息的领地,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延续、一个复制。现代武术就只是在与我们视觉相触的一瞬间才能占据我们的注意力,此外,它绝不长久的纠缠我们所谓的“精神”和“心灵”。

3.2 “文化话语权“的丧失使得中国武术关键的“精神文化”被冷落

“文化话语权”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权。事实上,传统武术在面对西方现代性时常常感到困惑,一方面,传统武术在全球化中似乎丧失了现实土壤和文化背景,但是盲目全盘西化又是对中国武术的彻底摧毁。一方面力求追踪西方体育思想尽快走出发展的瓶颈,但却常常感到追逐的茫然无路;一方面凭自己文化身份意识坚持武术的东方意味,却时常感到勉强而丧失文化自信;一方面坚持中西文化整合而阐述自己的理论体系,却感到差异的鸿沟难以填平,因而倍感茫然!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对西方文化采取谨慎而理性批判的态度,做选择性的接受。这种态度同样适用于对自己的传统。无论是对西方还是对自己的传统,采取怀恨或狂热的态度,都不是具有民族自信心的表现。”[7]

如何找到中国武术的独特标签,保持自己在全球化时代中的那份清醒的中国性和中国身份意识,成为了当代武术的一种“文化失范”。“话语权”的丢失让武术无法发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声音,而成为了为“现代奥林匹克”摇旗呐喊的工具。历史的武术曾经是那么的富有活力,那么的贴近生活,然而,当下的武术却正努力的成为神圣的现代奥林匹克殿堂里的“审美对象”,或成为彰显某种身份的工具。用西方体育的形式构造当代武术,用西方文化的理念来作为当代武术的灵魂,最终使得武术走上一条“西化”、“拼贴”、“因袭”之路。在话语权丢失的背景下,武术笼罩在文化失败主义的阴霾之中,只有西方人制订的游戏规则才叫国际惯例。于是,说什么“西方体育文化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关键”,妄自菲薄中国武术的精神气质,而想当然地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弄成不伦不类的“西化式”武术。

因此,是一种不自信让当代武术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无法固守自己的精神品质,无法树立自己的话语权。所以,失去了“话语权”的中国武术,必然无法表达出真正的武术“精神”,因为“精神”是隐藏在文化内部最深处的东西,“皮之不存”的武术“精神”也就慢慢开始了消解。

3.3 “武术入奥”的发展导向使得中国武术固有的“精神思想”被弱化

自19世纪70年代,“中华新武术”——“中国武术西方体育化的最初成果”[8]产生之日起,中国武术便开始了西方现代性思想的全盘认同与接受,并且是那么的一发不可收拾,并深深的影响着中国武术的之后发展。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为中国武术今天所遭遇的问题埋下了历史的“伏笔”。而后,在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开展国际交流,积极稳步地向国外推广”的武术发展方针。尤其是在“武术入奥”这一貌似伟大而美好的期望下,中国武术继续接受着西方体育现代性的优势,进行着“竞技化”的变革,无论是从训练方法,还是比赛模式,乃至评价标准无不进行着全盘西化。譬如,“在吸取体操、艺术体操、跳水、花样游泳等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评分方法的基础上,加强量化指标,提高区分度和准确性,采用切块打分,制定出指定动作和难度创新动作的质量,并鼓励创新,进而促进武术套路技术水平继续向‘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9],这确实催生和推动了现代竞技武术的快速发展。

但是在今天,我们不得不无奈的接受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中国武术在“入奥”这一发展路途中正在迷失着自我。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思想既颠覆了传统武术的典雅优美,又压抑了当代武术本土话语独立创造的基本精神,使当代武术在自身文化颠覆之后虚无主义精神膨胀。但是,由于武术希望被西方话语权操作者所欣赏,从而一味模仿奥运项目,以消解中国武术民族标志性形式,我们称之为竞技武术,并在短短的十几年间成功地转变为西方辨认中国武术的形式符号。然而吊诡的是,现代武术运用西方文化的形式,表达的却是中国文化的思想。于是,观念错位使当代武术在缺失文化的情况下走向“反文化”,在丧失价值底线中“反价值”,进而造成当代武术的视觉疲劳和精神盲目,这直接导致了当代武术的精神危机。

[1][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61:404.

[2]曾小月.由技入道——论中国武术之体道思维[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7):54.

[3]王岳川等.超越现代性弊端提升中国艺术原创力[J].山花,2008(1).

[4]当代武林正传[J].VISTA 看天下,2010,10:54.

[5]王鹏.虚拟江湖: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J].VISTA看天下,2010(10):72.

[6]王晓.少林:商业时代仍是武林至尊[J].VISTA看天下,2010(10):67.

[7]韦政通.中国文化与现在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4-25.

[8]王岗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29-30.

[9]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43.

Elimination of"Spirit":Urgent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Martial Arts

LU Xiao - hei1,2,WANG Gang1
(1.Suzhou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 215021;2.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Jiangsu 226007)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 of the elimination phenomenon of the“spirit”from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style of“skill leading to trade"is the spirit of Chinese martial arts,b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martial arts only focuses on advocating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martial arts"skill",which has deviated from the adhesion to martial arts"spirit".The reasons of this phenomenon can be summarized as self-"loss"and -"negation",obviously showing in three aspects:(1)the"globalization"of western culture occupies the"spiritual zone"of Chinese martial arts survival;(2)the loss of"cultural discourse right"leaves out the key"spiritual culture"of Chinese martial arts;(3)“the entry of martial arts into Olympics"weakens the inherent"spirit thought"of Chinese martial arts.

Chinese martial arts;development;spirit;elimination

G80-054

A

1001-9154(2012)09-0035-03

G80-054

A

1001-9154(2012)09-0035-03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2SJD890009);南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编号:11W37)

陆小黑(1977-),男,讲师,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武术文化与发展。

2012-05-29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现代性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浅空间的现代性
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