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健身器材出口风险规避的研究

2012-12-06段明会董虎兵

体育教育学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健身器材制造业出口

段明会,董虎兵

(南京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江苏 南京 210014)

1 国内健身器材制造业现状

1.1 国内健身器材制造业发展历程概述

我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初现规模,当时主要是在出口加工区为国外健身器材品牌进行代加工业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的深入,沿海地方很多的民营企业介入健身器材制造业。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沿海地区的有更多的民营企业投入到健身器材的研发制造中,健身器材的创汇能力在工业产值贡献率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1.2 国内健身器材制造业出口经营现状

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健身器材生产商。国内生产销售健身器材的企业,几乎可以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提高所需的健身器材。中国的企业不仅仅在为境外品牌进行代加工,而且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科研开发能力,逐渐的开发出符合中国消费者习惯的健身器材。据环球市场2010年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制造的健身器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60%的份额,出口贸易额达到20亿美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1~11月,中国健身用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2,499,52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8.3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0,464,877.0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93%;实现利润总额 1,306,981.0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0.01%。2009年 1~11月,中国体育用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 64,606,176.0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6.29%;实现利润总额1,975,326.0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6.9%[2]。从2008年和2009年这两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健身器材产业出口经营创汇能力逐年增强。

1.3 国内健身器材制造业的特点概述

1.3.1 劳动密集型产业

健身器材产业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廉价的劳动力给健身器材出口提供了低成本的保障,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健身器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不断提高的竞争力吸引了更多的国外健身器材投资商在国内投资,为我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1.3.2 涉及产业链比较广

日常生活中人们休闲健身对健身器材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仅依靠直接生产和提供健身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是很难满足日常的休闲健身需求。因此,各种各式的健身活动除依赖健身器材外,还与产业外其他关联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健身器材产业可以带动电子仪表、机械磨具加工、服装纺织、场馆建筑等制造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多种产业联合是体育健身器材行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助推器。

1.3.3 附加值高的健康产业

体育产业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发展给国内体育健身器材制造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由于经济危机不断深入,海外健身器材需求下滑,而国内的休闲健身不断蓬勃发展给我国的健身器材制造业带来更多的机会。而且体育健身不仅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无烟工业”消耗极少的能源,符合我国建设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求,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特定的作用。

2 健身器材出口海外市场存在的风险问题

2.1 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

体育健身器材的制造过程中受到多种原材料供应价格的影响,主要包括钢、铁、铝及所用的电力驱动设备。我国以上几种重要的资源价格都和国际价格同步,所以国际上原材料的价格浮动对我国健身器材的生产成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企业将上涨的成本直接转移到产品的价格中,短期内则会降低我国健身器材在国际竞赛市场上价格优势,不利于转型中的健身器材生产企业的长远发展。

2.2 浮动汇率风险

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是我国沿海地区出口型企业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从进口的角度来看,可以用少量的钱购买到更多的原材料,但是生产的成品价格升高,对外销售数量急剧下降,与东南亚其他的国家相比较,中国出口行业的价格优势将消失殆尽。

2.3 非关税壁垒风险

所谓非关税壁垒,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指发达国家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商品进口的措施。非关税壁垒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前者是由海关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加以限制,其主要措施有: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后者是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海关手续或通过外汇管制,间接地限制商品的进口,其主要措施有:实行外汇管制,对进口货征收国内税,制定购买国货和限制外国货的条例,复杂的海关手续,繁琐的卫生安全质量标准以及包装装潢标准等。

我国健身器材面向全球销售,产品主要出口。目前近一半产品出口到欧洲、美洲市场,这些市场主要以英、美等发达国家为主。西方各国对多功能健身器等产品按照较高的质量检测标准执行,对运动健身康复器材设定各种产品认证,如出口至美国的健身康复器材所需要的认证包括CE、GS、EPA、ECE、DOT、NSCC。随着我国运动健身康复器材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可能面临着这些主要消费国出于保护消费者和本国厂商目的制定更严格的产品质量及认证标准的风险。

2.4 企业管理风险

健身器材制造业属于传统金属加工企业,主要耗用钢铁、铝材等原材料,消耗数量大,管理者必须建立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由于健身器材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则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企业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以保证大规模生产能够顺利进行。随着业务不断的扩大,管理半径的延长,如管理不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将受到影响。

2.5 技术专利风险

我国健身器材主要依靠强大的制造能力、配合客户开发设计的能力持续不断地获取客户的订单,技术风险主要来自于能否及时配合客户开发其需求的产品。健身器材生产产品的种类繁多,规格型号达上千种,每年新增的产品上百种,虽然我国目前在产品制造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优秀的技术研发团队,也正研究建立使产品设计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减少设计失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产品设计标准化体系,同时在研发设计中正在加强与一些知名设计机构合作,但如果不能在设计和技术上推陈出新,提高自身设计能力,将会影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6 环保标准提高风险

作为制造业健身器材制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污染物,特别对于出口加工型行业来说,产品环保标准不仅仅满足国内制定的行业标准还要满足进口国的环保标准。所以企业在生产产品时,一方面要关注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关注进口国关于环境标准政策是否发生变化。因此,本行业面临环保政策标准提高的风险。

3 对策与建议

3.1 套期保值降低成本,拓宽新兴市场业务

原材料价格上升推动了健身器材生产成本的上升,生产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时可以对主要原材料做套期保值。套期保值这种金融衍生品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风险,一般的企业可以寻求专业金融机构辅助完成,以便降低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风险。对于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制裁,生产商要积极的采取一系列对策,如积极开拓国内内销市场和南亚、东南欧、中南美洲等国际新兴市场业务。获得国际市场“准入证”,但是由于欧美国家的贸易政策往往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分工体系以及本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等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欧美国家的非关税壁垒可能对我国产品销售产生不利影响。

3.2 提高制作工艺,突破技术垄断

健身器材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国外,国内最初步入体育健身器材生产的加工行业主要依靠国外的技术、生产平台。随着我国经济深入发展,更多的企业在为客户代加工产品时,不断创新,突破国外的技术垄断,生产出符合世界标准的健身器材。近年来,很多企业与高校共同研究开发健身器材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3.3 注重产品设计,提高顾客满意度

新型的健身器材在舒适度、安全性、环保和产品设计方面均有很高的要求,产品终端是消费者,所以一切产品设计都要按照消费者的意愿和要求去设计,新产品投入市场之后一定要积极的收集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反馈。

3.4 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产品附加值

品牌是给消费者印象最深刻也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是品牌传播最重要的一方面。在强大的国外品牌包围下,我国新生本土品牌如何突破这一品牌包围圈就亟需生产商去积极努力。国内生产商应积极树立民族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并打入国际市场。

[1]杜丛新.职业体育竞争平衡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5-7.

[2]周挺.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公司上市融资的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8-9.

[3]郝小刚.长三角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中存的主要问题[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38-39.

[4]王力军.中国体育企业三地上市对此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27-28.

猜你喜欢

健身器材制造业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野地健身
给情绪找个出口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健身秀:囧并时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