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频配合磁疗和超短波治疗肌筋膜炎60例疗效观察

2012-12-03陈先美姜金辉毕世庆杨全兴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肌筋磁疗超短波

陈先美,杨 燕,姜金辉,毕世庆,杨全兴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贵州遵义 563099)

我们对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肌筋膜炎患者单独采用中频、磁疗和超短波及三项联合治疗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共120例,选择颈肌筋膜炎、腰肌筋膜炎和四肢筋膜炎急、慢性期,生命体征正常的患者。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为治疗组,双号为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5岁。其中颈肌筋膜炎25例,腰肌筋膜炎20例,四肢筋膜炎15例。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颈肌筋膜炎30例,腰肌筋膜炎22例,四肢筋膜炎8例。全部病例均为外科确诊,康复科复诊。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例组成上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运用中频配合磁疗和超短波对肢体疼痛部位治疗,中频采用北京翔云电子设备厂生产的K8832电脑中频电疗仪,选用3号处方,板状电极用衬垫法,根据疼痛部位选用并置法或对置法,剂量为耐受量。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10 d为一疗程。操作中注意皮肤有无红肿破溃,治疗中若电极下震颤感减弱可加强一次,以患者耐受,舒适为宜。磁疗采用日本生产的TM-3200温热磁场振动治疗仪放置于治疗部位,调节输出可先达到温度最热,振动最强,再调节至患者耐受、感觉舒适为度。超短波采用上海生产的CD—31超短波治疗仪,波长 7.37 米,频率 40.68 MHz,板状电极30 cm×20 cm×2,患者平卧位,疼痛部位对置法,间隙约20 cm,微热量治疗,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钏钏,10 d为一疗程。

1.2.2 对照组 分别用以上仪器单独治疗,方法同上。中频治疗20例,磁疗治疗20例,超短波治疗20例。两组治疗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2 d,再治疗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常规中西药配合治疗,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并观察患者的神志表情,寻问疼痛减轻情况及关节活动度。

1.3 疗效评定标准 以疼痛和关节活动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盲法。治愈:疼痛全部消失,关节活动度完全恢复;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较明显改善;微效:疼痛及关节活动度较前轻微好转。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选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治愈26例,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治疗后治愈10例,显效19例,总有效率为48.33﹪。统计学处理,2=10.28,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肌筋膜炎的发生,主要是肌肉筋膜之应力点处于超负荷状态时,突然的扭转、屈伸易发生组织损伤,有的则是慢性损伤积累而致。慢性劳损使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使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出现症状。寒冷和潮湿亦常常诱发该病,使腰背肌血管收缩,缺血、水肿,最终形成纤维织炎,引发一系列的症状[1]。急性期不能很好的控制就会转变为慢性疼痛。在以往的治疗中多采用镇痛药物和局部封闭,患者需长期服药和注射封闭药物。2010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颁布的《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指出急性疼痛管理的目标是:①最大程度的镇痛;②最小的不良反应;③最佳的躯体和心理功能;④最好的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因此,随着对肌筋膜炎研究、镇痛药物,镇痛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认识到在治疗中要保证和提高镇痛的质量,降低药物的副作用,让患者满意,让患者更能接受无痛苦,无毒副作用的治疗[3]。

物理治疗在康复治疗中自成一门体系,治疗师相继单纯使用一种物理因子治疗,发现多种物理因子配合治疗疗效明显。中频电流治疗可使血管扩张,有效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使硬化的结缔组织变软,降低肌张力,解除肌紧张;可提高脑及周围组织细胞有氧氧化能力,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有效激活神经元细胞,缓解疼痛;使局部组织中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血液中PH值碱性化,酶活性增高及细胞增生,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及功能康复[4]。通过刺激和改善这一部位的血液循环、营养代谢,降低肌纤维张力、松解粘连,解除神经受压状态,提高局部神经痛阈,消炎止痛[5]。超短波和磁疗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镇痛,消散炎症的作用。几种物理因子配合治疗,在临床上患者并无不良反应,疗效反而比单独使用一种物理因子效果好,加强了镇痛、消炎、消肿的功效,故能取得满意疗效。从以上两组治疗结果看,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中频、磁疗、超短波三项联合治疗肌筋膜炎比单纯治疗疗效更好,且医疗风险小,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总之,治疗肌筋膜炎不仅是镇痛,影响其恢复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进行物理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的心理因素,增强抵抗力和自信心,在治疗中有症状有改善是仍需坚持治疗,达到疗程,方能治愈。在治疗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

[1]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

[2]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3):190 -197.

[3]王钊.术后镇痛效果及管理质量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2,35(1):50 -52.

[4]刘寄萍.药物及脑部血管超声波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12):736.

[5]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l1148.

猜你喜欢

肌筋磁疗超短波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这些国外被淘汰的保健产品还在国内销售
小心磁疗床垫用错了伤身
针刺联合胸椎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效果分析
超短波在TMD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磁疗其实是“尬疗”
磁疗床垫用错了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