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与对策

2012-12-03廖庆萍江智霞赵远莲令狐阳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科室住院护士

廖庆萍,江智霞,赵远莲,崔 晔,令狐阳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贵州遵义 563099)

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医疗护理控制和管理的核心目标,根据卫生部2008年医院评价指南,中国医生协会提出了2008年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其中第七大目标为防范与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1],现将我院2010年19例跌倒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12月主动上报跌倒事件19例,内科9例占47.4%,外科6例占31.6%,急诊科3例占15.8%,肿瘤科1例占5.3%,其中男性15例,女性4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发生跌倒的时间、地点、年龄、意识、活动、给患者造成的伤害程度以及对值班护士的工作年限与职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不记名形式反馈到科室,预防此类不良事件发生。

2 结果

通过对19例跌倒事件相关因素分析,住院患者跌倒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表1 跌倒环境相关因素统计

表2 跌倒患者相关因素统计

表3 患者跌倒与值班护士相关因素统计

3 对策

3.1 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3.1.1 加强病房基础设施管理,降低跌倒风险从表1可以看出,跌倒事件主要发生在室内[2](17例占89.5%)。主要原因有病房环境拥挤、地面湿滑、病床高度不合适、基础设施不完善、病床、平车未使用防护栏等,因此,首先在病房、厕所、地面设防滑标志,保持地面干燥,通道无障碍,光线充足,定时检修基础实施等。其次,加强对某些重要环节的控制,对意识不清、老年体弱、烦躁不安的病人使用防护栏,坐轮椅或平车者外出检查途中,固定好防护栏和刹车轮,安排适当的护理人员护送,并作好相应的应急预案,防止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跌倒。

3.1.2 根据科室住院患者特点,做好预见性护理干预 统计中跌倒事件发生的科室,19例中内科发生9例占47.4%,外科6例占31.6%,急诊科3例占15.8%,肿瘤科1例占5.3%。因内科住院患者时间较长、病情复杂、慢性病和基础病较多,患者外出检查、治疗的机会多,存在的风险相对较大;外科住院患者和急诊科患者病情急、变化快,患者情绪不稳定等。因此,各临床科室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做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做到事前控制、预防为主,保障患者安全。

3.2 加强患者管理,减少跌倒事件发生

3.2.1 充分评估患者跌倒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 建立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制度,对住院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高危患者列入重点交班,并采取个性化干预性措施。如患者外出时穿大小合适、方便活动的衣裤,行动不便者使用拐杖或搀扶患者;神志不清、烦躁不安者在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并取得家属理解配合的情况下,予以保护性约束;卧床者或无陪护者将呼叫铃放在随手可及之处,当患者需要时方便使用。

3.2.2 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跌倒防范意识做好详细环境介绍,使其尽快熟悉环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和沟通交流工作。告知其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如久卧后坐起或离床活动时,先在床沿稍坐片刻,避免体位突然改变引起一过性大脑供血不足出现眩晕、视物不清;在厕所、楼梯等场所活动时有家属或护理人员陪伴;穿舒适防滑的软底鞋等。

3.2.3 加强高危人群管理,降低跌倒发生率 老年患者是跌倒发生的高危人群,根据统计发生在60~79岁的有11例,占统计人数的58%。由于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退,平衡力差,视力下降,反应慢,动作迟缓,加上住院期间环境改变也导致老年人不适应,跌倒不仅可导致严重的生理、心理或功能障碍,而且是致老年人伤残、死亡和经济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3]。因此必须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管理与照护。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也是跌倒的高危人群,必须作为重点防范对象,加强管理,去除跌倒危险因素,防止跌倒发生。

3.3 加强护士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3.3.1 合理调配护士人力资源,保障患者安全跌倒以夜间发生率较高,19例中夜间发生10例占52%。因夜间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工作量大,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护士处于疲倦状态,对危险因素的警惕性下降;另外,昼夜时间差对人体的影响:白天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较多且精力旺盛,对病人关注多,而夜间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较少且精力不足,对病人的关注度降低。因此根据工作量并按患者需求做好夜间薄弱环节的弹性排班,值班期间加强病人巡视,确保病人安全;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采取APN连续排班;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实施扁平化管理,鼓励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实行非处罚性处理;开展以科室、片区、护理部等不同形式的护理经验分享活动,让护士分享“错误”的经验,避免同样的错误在同事之间重复发生,同时把可能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4],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3.3.2 加强护士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综合能力低年资护士当班时跌倒事件发生率较高,占57.9%,因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安全意识淡漠、对护理风险认识不够、缺乏专科理论知识等;工作6~10年占21.1%,易产生疲怠现象,精力转移到家庭和子女身上;而3~5年护士正值精力充沛,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发生跌倒事件的机率相对较低占10.5%。因此加强对护士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应急预案、工作流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自身的业务能力、专业内涵和综合能力,预防和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

[1]中国医生协会,卫生部医政司.患者安全目标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3.

[2]刘义兰,照光红,孙亚玲,等.对病人跌倒事件进行讨论分析与结果反馈的尝试[J].护理研究,2009,23(4):1100-1101.

[3]韩月红,刘淑梅,杨萍.住院患者跌倒安全管理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49.

[4]袁晓丽,江智霞,酒井顺子,等.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726-728.

猜你喜欢

科室住院护士
最美护士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最美护士
妈妈住院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爱紧张的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