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动物习语研究综述

2012-11-30王红艳

关键词:习语英汉外语教学

王红艳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吉首 416000)

英汉动物习语研究综述

王红艳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吉首 416000)

通过对近十年关于“英汉动物习语”的论文整理和综合分析,期望从中了解该研究的发展趋势。拟从英汉动物习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及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应方面进行回顾和对比,探索其原因及翻译方法,以期对语言学习和外语教学提供启示作用,并帮助学生培养其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敏感性和语言使用得体性。

动物习语;文化差异;文化内涵;翻译方法;语言学习

习语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其含义不同于固定词组每个单词的含义,它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习语包括比喻性词组,成语,谚语,俗语和典故。它们或含蓄幽默,折射出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或严肃典雅,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反映了中西方的文化。人们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及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动物习语。一方面,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衣食来源之一;另一方面,许多动物被人们赋予神性,视为图腾,顶礼膜拜。[1]因此学习和了解动物习语,了解英汉动物习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内涵是了解中西文化和实现中西文化交流的钥匙。本文拟从英汉动物习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内涵对应方面,对比分析其原因和翻译方法,以对语言学习和外语教学提供启示作用和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成功而有效地交流。

一 英汉动物习语对比

据收集的文献资料,比较英汉动物习语的文章有涉及文化差异、文化内涵以及英汉动物习语翻译的。其中,从文化角度研究文化差异和内涵的文章较多,而涉及语言学习和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对习语的理解和掌握从语言和文化的正负迁移影响角度研究的更少。廖光蓉统计过动物词汇,英汉常见动物词汇共649个,其中英语文化动物词为258个,所占比例为39.75%,汉语中为105个,占16.16%,[2]其中英语有文化意义汉语却空缺的动物词164个,汉语有文化意义英语却空缺的动物词21个,英汉都有文化意义的动物词有84个。[3]笔者统计了一下文献中涉及到的动物居然达60余种,其中涉及最多的动物:有相似文化内涵的狼、狐狸、猪、蜜蜂、蜗牛等30余种,有不同文化内涵的龙、猫头鹰、蝙蝠、喜鹊、猫、狗、蟋蟀等10种,英汉语中的牛马对应、虎狮对应、杀鸡取卵、胆小如鼠等10种,英语中特有的动物河狸、牡蛎、鸵鸟、白象等8种,汉语中特有的龟、鹤、蚕、鸳鸯等8种。下面选取最具典型的动物从文化差异中的喻体喻义和文化内涵对应方面进行对比,以了解差异。

1. 相同的汉英动物词汇,相同的比喻意义或文化内涵(见表1)。

表1

2. 相同的汉英动物词汇,不同的比喻意义或文化内涵。

最典型的动物是龙,狗。龙在传说中是一种能兴云降雨、虚幻神奇、法力无边的灵物。龙是皇帝的象征,代表帝王,因此出现了皇帝是真龙天子,皇帝住的地方称为“龙宫”,帽子为“龙冠”,衣服为“龙袍”,床为“龙床”,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同样出现了许多与龙有关的成语: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生龙活虎、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而在西方传说中,dragon是邪恶的象征,是一种口喷火焰、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的怪物,在《圣经·启示录》中,龙是魔鬼撒旦的化身,希腊神话中描述Perseus在杀了蛇发女怪米杜沙的归途中,从海怪毒龙手中救出埃塞俄比亚公主,这条龙被描述成可怕的吃人恶龙。英语古诗Beowulf就是歌颂那位与凶残暴虐的恶龙搏斗而最后取得胜利的英雄史诗。[2]

狗在英汉文化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待遇。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血喷头”、“狗胆包天”、“狼心狗肺”、用“狗急跳墙”指人无计可施乱想办法、“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指人好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指此人说不出好话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指猜忌别人的一片好心。而英美人对狗钟爱有加,视狗为宠物、朋友。英语有关狗的短语多含褒义,可用来指人。如a top dog(优胜者,左右全局的人),a lucky dog(幸运儿),to help a lamb dog over a stile(助人于危难),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3]

另外,凤凰,蝙蝠,猫头鹰,孔雀,猫,喜鹊,蟋蟀,布谷鸟,海燕等在英汉文化中都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些动物研究者们都有涉及和区别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3.不同的汉英动物词汇,不同的比喻意义或文化内涵(见表2)。

表2

4. 同一汉英动物词汇比喻意义或文化内涵出现空缺。

(1)汉语中特有的动物词语。

鹤在中国是长寿的象征,称之为仙鹤。因鹤的寿长,它讲的话能诉往事,知历史,故有“鹤语记春秋”的说法。用“鹤发童颜”指老年人气色好,身体健康,用“闲云野鹤”表示自由自在,不受红尘俗事所烦。“鹤立鸡群”表示才能和仪表出众。[2]在汉语中有着丰富文化内涵而在英语中不能引起相似联想的动物词汇列表如下(见表3)。

(2)英语中特有的动物词语。

英语中eager beaver指“做事特别卖力的人”,有时还比做“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情绪的人”之意。该比喻有时略带贬义,即指“为讨好上司做事过于卖力的人”,work like a beaver指“兢兢业业的干活”。[4]汉语却不会引起此类联想。其它在英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汉语中不能引起相似联想的动物词汇(见表3)。

表3

表4

二 英汉动物习语差异原因

印晓红从人类的进化出发指出人类文化进化的特殊性使英汉动物习语存在差异。[4]何玉玲从语意理据分析差异,认为一个语意理据是自然生活环境,另一个是认知角度,包括隐喻认知方式、临近联想认知方式和移情认知方式。[5]更多的研究者们从生存环境或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及寓言神话传说或历史典故分析其差异。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英国是岛国,渔业非常发达,与鱼相关的习语非常多。如as mute as a fish“噤若寒蝉”,have other fish to fry(另有打算,比喻有其他要事要做),a fine/pretty kettle of fish(困境,尴尬的局面)等等。[6]宗教信仰差异表现最明显的是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因为西方信基督教,而西方教堂里没有供品,因此教堂里的老鼠沾不到一点油水,相当于汉语的“一贫如洗”。另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观具体,喜欢用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概念,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倾向于抽象含蓄,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Nothing venture, nothing gain.汉语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三 对语言学习和外语教学的启示

学习语言如果只顾语言本身而不了解所学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是很难完全理解和得体使用该语言的。而对外语教学来说,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所学语言了解其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树立“联系文化学习语言”的思想。[7]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具有明显文化差异的动物词汇不仅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成为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可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教授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分析语言文化差异,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排除母语干扰,力争成为“双语人”和“双文化人”,[1]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刘明阁.跨文化交际中汉英语言文化比较研究[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230,11.

[2]廖光蓉.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J].外国语,2000(5):18,235-236,241.

[3]吴进业,王超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23,166.

[4]印晓红.英汉动物习语比喻形象的文化差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7,172-173.

[5]何玉玲.英汉动物习语的比较及语意理据研究[J].人文社科,2009(7):251.

[6]英国培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编.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英英·英汉双解新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724.

[7]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92.

ClassNo.:H313.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ComprehensiveAccountofEnglish-ChineseAnimalIdiomsStudy

Wang Hongyan

Through sorting and comprehensive analyzing the ten years’ essays on the “English-Chinese animal idioms”, the writer hopes to learn ab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tudy. By review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idioms in retrospect and comparing these idioms, the writer tries to explore their causes and translation methods to enlighten language learning and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 and thus cultivate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language to improve their cultural attainments, heighten their cultural awareness, and enhance the 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appropriateness of language us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imal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s; cultural connotations; translation methods; language learning

王红艳,硕士,讲师,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外语系。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对比。

1672-6758(2012)06-0067-2

H313.1

A

猜你喜欢

习语英汉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