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环境与学习动机强度

2012-11-30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习动机动机

(川北医学院 外国语言文化系,四川 南充 637002)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环境与学习动机强度

李哲

(川北医学院 外国语言文化系,四川 南充 637002)

学习动机强度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的高低能预示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以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从课程,教师和小组三个方面对其英语课堂学习环境与学习动机强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英语课堂学习环境中的教师因素与学习动机强度高度正相关。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评价越高,其学习动机强度越高。课程和小组因素也与学习动机强度呈中度正相关。

英语学习;课堂学习环境;动机强度;高职

二十世纪60年代,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已将研究重点从学习客体转向学习主体,即从语言本身转向学习者。因为研究者发现,同样的语言输入会产生不同的习得水平,即存在个体差异性。学习动机是导致个体差异的关键因素。许多国内外研究者对学习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着重研究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动机强度。从实证的角度研究英语课堂学习环境与学习动机强度之间的关系。

一 研究背景

Gardner(1985) 最早进行了二语习得中学习动机的研究,并提出了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的学习动机理论。在Gardner的动机理论的基础上,众多研究者进行了修改和延伸。其中Dörnyei(1994)的“三个层面”动机模式和Williamsamp; Burden(2000)的社会建构动机模式尤为突出。国内许多学者也在国外研究者提出的学习动机的模式基础上,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数侧重于学习动机类型的研究,尝试找出哪一种学习动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但我们不难发现,具有相同类型学习动机的学生会取得不同的学习成绩,因为他们在学习中努力程度不同。Gardner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了学习动机强度这一概念。学习动机强度是学习动机的一个基本要素,它能体现出学习者所付出的努力,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持续性。一些研究者指出学习动机强度比学习动机类型发挥的做用更大(Ellis, 1994;Dörnyei,2005, et al)。 “无论是态度、目标,还是自我效能,都要通过学习者行为层面的投入、努力,才能转化成为学习的结果”(高一虹,程英等,2003)。

为了帮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强度,我们必须找出影响学习动机强度的因素。许多研究者从认知学角度提出了影响学习动机强度的情感或认知因素,包括效价,自我效能,归因,目标等。他们更多强调的是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而忽略了外部因素。Dörnyei(1994)提出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将学习环境融入到动机模式当中,把外部因素作为影响学习动机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Dörnyei提出学习环境层面的动机因素包括课程因素,教师因素以及小组因素。不难发现这三方面的因素主要与课堂学习环境相关。该动机模式相对其他动机模式更适用于中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在中国,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习。学生很少有机会与说本族语的人交流。因此其学习环境更多的局限于课堂学习以及课堂学习的延伸。

二 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致力于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的总体情况如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的总体情况如何?

(3) 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和学习动机强度之间的有什么关系?

2.实验对象。

我们选取120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在测试时实验对象已在高职院校进行了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实验对象随机选自不同的专业。

3.测量工具。

本实验以调查为测量工具,其形式是从“完全符合”(5 分)到“完全不符合”(1 分) 的李克特五级量表。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 动机强度和课堂学习环境。

动机强度部分的问卷改编自Gardner(1985)的AMTB和高一虹(2003)的学习动机强度调查问卷。问卷由25个调查项组成,分别从努力程度,注意力,持久性三个方面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进行调查。受试在这一部分的得分总和反应他们在英语方面的努力程度。

课堂学习环境部分的问卷以Dörnyei(1994) 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为理论基础设计而成。问卷包括15个调查项组成,分别从课程,教师和小组三个方面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学习环境进行调查。

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用SPSS软件进行的,包括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学习动机强度和课堂学习环境的情况;用皮尔逊相关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分析学习动机强度和课堂学习环境之间的相关性。

三 研究结果与讨论

1.动机强度。

根据被试者的学习动机强度测试的总分,我们可把被试者分为三组(表一)。总分高于100分的被试者属于高学习动机强度组;总分在75到100之间的被试者属于

表1 动机强度分组

中动机强度组;总分低于75分的被试属于低动机强度组。如表一所示,110位被试者中只有5位属于高动机强度组,20位属于中动机强度组,85位属于低动机强度组。其中低动机强度的被试者占总被试者的比例为77.2%,该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组的比例。这些数据显示出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偏低。

2.课堂学习环境。

表2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的调查数据结果。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每个调查项的平均分(Mean)都低于2.5分。该数据表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题学习环境不尽如人意。

表2 课堂学习环境描述统计数据

在表二中26到28调查项是关于课程动机因素的调查。这三项的平均分数都低于2分。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任务,教材和课程设置不太满意。通过进一步的课题观察我们发现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当。Krashen指出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应该大多数能够被学习者理解,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课堂学习任务难度的安排应该以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基础之上。

29到33调查项是对教师动机因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英语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没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首先高职英语教师的个性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Williamsamp; Burden(2000)指出学生对老师的个人感觉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然而高职英语课堂上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互动,使得学生没有机会了解老师的个性和魅力。其次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也没有得到学习者的认同。教师很少在课堂上明确学习目标或者帮助学习者设定自己的目标,也很少帮助学习者了解学习任务的意义何价值。因此学习者的学习具有盲目性,很难形成自主学习。

34到40调查项是关于小组动机因素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每个调查项的平均分数都不高于两分。也就是说高职学生很少进行小组学习,更不用说体会竞争和合作的经历。

3.动机强度与课程动机因素相关性分析。

学习动机强度和课堂学习环境调查数据的分析分析表明高职学生英语动机强度偏低,英语课堂学习环境也差强人意。在下面的部分我们从课程,教师,小组三个方面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和课题学习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从表三的数据可以看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强度与课程动机因素中度正相关(0.5lt;r26, r27, r28lt;0.8)。换句话说课程安排,学习任务难度越合理,学生的动机强度就越高。两者之间呈中度相关性可能是因为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采用的是统一的教材和统一的课程安排, 导致课程动机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的影响没有较大的区分度。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两者之间的正相关性。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偏低可以归因于英语课程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首先,一些学习任务过难使得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缺乏信心,自我效能偏低。因此他们只能选择放弃学习任务。其次课程安排和教材缺乏多样性,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

表3 动机强度与课程动机因素相关性分析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表4中的数据表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强度与教师动机因素高度相关(r29, r30, r31, r32, r33gt;0.8)。教师在激发和保持学习者高动机强度中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表现都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强度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的行为被Dǒrnye(2005)称为动机工具。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低英语学习动机强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教师的低效性。首先,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缺乏激情导致学生动机强度低。因为如果老师教学没有激情,他们会认为英语学习并不重要。其次,教师没有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任务的意义。Williamsamp; Burden(2000)指出学习者对学习任务赋予的价值越高,他们就愿意付出努力,学习动机强度就越高。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不了解英语学习的价值,所以他们不愿意对英语学习付出更多的努力。第三,教师没有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或设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很难控制自己的学习,不知道下一步该学习什么。因此他们很快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表4 动机强度与教师动机因素相关性分析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表5中的数据表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与小组动机因素具有中度正相关性(0.5lt;r34, r35, r36, r37, r38lt;0.8)。两者之间之所以呈中度相关可能是因为高职英语课堂很少进行小组学习,导致其相关性不够显著。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虽然高职学生没有进行有意识的小组学习,但是小组成员的影响依然存在。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是因为他认为周围的学生都不学习英语,如果自己学习英语会受到排挤。因此小组动机因素的影响不应该被忽视。一个合作性的小组学习气氛可以使学生用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观点。这一点对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小组合作性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感到对自己学习的控制感和责任感。因此与传统的个体学习相比学生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任务中。

表5 动机强度与小组动机因素相关性分析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四 总结

研究表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偏低。课程动机因素,教师动机因素和小组动机因素都与动机强度呈正相关性。其中教师动机因素与动机强度呈高度正相关性。这表明教师对在高职英语课堂学习中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动机强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并维持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教师应改变其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效能,赋予任务较高的价值,明确或设定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对任务的可控感。从而使学生愿意付出持续的努力来学习英语。尽管课程动机因素和小组动机因素与动机强度只呈中度相关,但我们不能忽略其对动机强度的影响。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教师应该在统一教材,统一课程设置这个现实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调整具体任务的难易程度,使任务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使其愿意对英语学习付出努力。研究结果表明小组学习未能在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堂中开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强度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教师能否从小组学习入手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强度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1]Bandura, A.(1986).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M].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2]Brown H. D. (2001).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Dörnyei, Z. (1994). 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8(3):273 - 284.

[4]Dörnyei, Z. (2005).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5]Gardner, R. C. (1985).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M]. London: Edward Arnold.

[6]Williams M. amp; Burden R.L. (2000).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vist approac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7]杜福兴. 谈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与保持[J].外语教学, 2003(4): 51-54.

[8]高一红,程英. 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与自我认同变外语与外语教学[J].2003(5): 25-35.

[9]高一虹,程英,等.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对大学本科生的量考察[J].外语研究, 2003(77) : 60 - 64.

[10]高一红.“1 + 1 gt; 2”外语学习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卢敏. 课堂外语学习动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ClassNo.:H31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ClassroomLearningSituationandMotivationalIntensityofNon-EnglishMajorsinEnglishLearninginVocationalColleges

Li Zhe

This thesis examin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vocational college non-English majors’ English classroom learning situ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al intensity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course-specific components, teacher-specific components and group-specific compon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urse-specific components are high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otivational intensity. The more the learners are content with their teachers’ teaching style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higher motivational intensity they will have.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re exits a moderate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urse-specific components, group-specific components and motivational intensity.

English learning;classroom learning situation;motivational intensity;vocational college

李哲,硕士,助教,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

1672-6758(2012)06-0086-3

H319

A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