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沉积演化特征研究

2012-11-29韩少飞武璠

中国化工贸易 2012年9期
关键词:三角洲盆地沉积

韩少飞 武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勘探程度也相应不断提高,近年来,在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发现了很多藏有大型天然气的地段,这对于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来说意义重大。所以,鄂尔多斯盆地也慢慢成为我们科学研究重点地区,对于构造活动比较微弱的鄂尔多斯盆地来说,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沉积演化特征的研究,有利于搞清储存空间的展布规律和寻找油气丰富的地段。

一、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特征及古生界地质构造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的西部,横跨陕西、甘肃、宁夏、蒙古、山西五个省区,属于一个矩形构造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周围均以构造断裂和周围的构造单元相邻,东面以离石断裂带和吕凉山隆起带连接,西面主要以贺兰断褶带、六盘山弧形逆冲构造带为界限和阿拉善地块相连,南部和渭河地堑的北界断裂带相连接,北部主要以伊盟隆起和古阴山褶皱造山带相连接。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叠合盆地,现在的盆地构造面貌表明,其已经历过多期次构造运动作用。

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的地质构造单元研究,主要分为鄂尔多斯克拉通和贺兰山坳拉槽。鄂尔多斯克拉通作为华北地台的次级构造单元,与兴蒙海槽及秦祁海槽的构造活动有一定关系,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和华北地台相同,早古生代的鄂尔多斯克拉通是陆表海,周围都是古代大陆或者由岛屿环绕,经过长期的风力侵蚀,形成了具有油气勘探意义的下奥陶统顶部古风化面。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有明显的整体沉降的克拉通内凹陷性质,沉积岩延伸广阔,地层的厚度也比较稳定,沉积类型主要具有广覆型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是有长期继承性特征的古隆起区,大多数没有接受本溪组至石盒子组沉积,以冲积扇沉积为主要特征。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的贺兰坳拉槽,呈南北向展布,属于长期继承性的三叉裂谷,在华北地台和阿拉善地块的中间,形成尖端向北的三角形,整体形态呈向南开口。

二、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沉积演化主要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的整个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分为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变化。经历过太古代到元古代的基底形成阶段之后,可以根据晋宁回旋、华力西—早印支旋回、加里东旋回、晚印支—燕山旋回以及喜马拉雅旋回这五个构造层序的发育特点来划分为五个演化阶段:中晚元古代的大陆裂谷发育阶段、晚石炭世一中三叠世的内克拉通形成阶段、早古生代的路缘海盆地发育阶段、晚三叠世一早白恶世的前陆盆地的发育阶段、以及新生代周缘断陷盆地形成阶段等五大构造演化阶段。我们说的沉积体系主要指的是与作用相关的沉积相的集合体,也可以说是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在空间上构成的三维地层单位。沉积体系分析的主要方法基础就是把瓦尔特相律和沉积模式概念应用到比较大规模的沉积区域。根据研究区野外岩石类型、沉积结构和构造以及沉积韵律等综合资料的分析,古生界沉积演化体系可以分为河流沉积体系、扇形三角洲体系、冲积扇沉积体系等。

1.大陆沉积体系组

鄂尔多斯盆地的大陆沉积体系组,主要以发育湖泊三角洲为主要特征。在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分类中,湖泊三角洲属于湖泊沉积体系的组成部分,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按照河流类型可以分为辫状河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两种主要成因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主要由灰色砾岩、中砾岩、浅灰色巨砾岩等组成,岩石的成分和成熟度都比较低。单个辫状分流河道心滩砂体和曲流河道边滩砂体的剖面结构很相似,都具有明显的上细下粗正粒序。心滩发育在变装河道内,又称之为河道砂坝,属于最典型的沉积类型。曲流河主要发育在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上,以弯曲的单一河道为主要特征,较辫状河来说,坡降小、河深大,河道砂坝是曲流河最为突出的地貌特征。河道砂坝上面的沉积作用也是曲流河道中的组要沉积作用过程。曲流河属于一种河漫滩沉积体比较完全的弯度河流体系,随着盆地的不断下降,将会形成一系列的河漫滩沉积包围的条带状河道砂岩透明体。

2.冲积扇沉积体系

鄂尔多斯盆地的冲积扇主要发育在太原组、山西组、以及石盒子组沉积期。面积分布比较少,向南逐渐过渡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扇三角洲平原。冲积扇有块状的中一粗砾岩和砂砾岩组成。扇根多集中于大砾石,多数为颗粒支撑或者基质支撑。冲积扇沉积属于间歇性急流成因,所以层理发育比较差,泥石流沉积表现为的块状层理,斜层倾向扇端。

3.湖泊沉积体系

在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古生界湖泊沉淀主要是滨湖和浅湖,滨湖和浅湖的沉积主要为灰色和深灰色以及灰黑色泥岩。在地形平坦的泥质湖岸,经常有泥滩或者风滩坪的发育,滨、浅湖沉积中代有少量的薄层细沙岩,一般为湖滩沙。滨湖、浅湖的沉积物粒度比较细,自然伽玛曲线属于低幅值,在薄层砂岩地段的自然伽玛线呈现为高的峰值。

三、总结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的沉积演化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每个阶段的不同因素都会对其形成产生相应影响,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的沉积演化特征,对于我们进行矿产资源开采,以及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地区矿产的勘探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晓琪,张哨楠,谢世文,易超,熊迪.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成藏系统[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2).

[2]王昌勇,郑荣才,李世祥,韩永林,王成玉,史建南,周祺.鄂尔多斯盆地早期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以姬塬地区长8~长6油层组为例[J].中国地质,2010(1).

[3]邱欣卫,刘池洋,李元昊,王光周,王建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凝灰岩夹层展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09(6).

作者简介:韩少飞,男,1982年生,2005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目前在长庆油田公司安全环保处工作,工艺安全工程师。

猜你喜欢

三角洲盆地沉积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拯救三角洲成全球大难题
高原和盆地强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
黑宝山—木耳气盆地聚煤规律
壮丽的河口三角洲
无人机作业参数对喷雾沉积的影响
壮丽的地球“血管”
电子束直写模版电沉积制备图案化磁记录介质
“三角洲”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