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TV在我国农村应用发展的起源、路径与问题

2012-11-22高红波

声屏世界 2012年1期
关键词:机顶盒频道河南

□高红波

有关IPTV在我国成功应用的起源问题,尚未有研究者明确提出。笔者研究发现,与今天新媒体快速应用发展的城市主战场不同,IPTV在我国的成功应用最早起源于我国中部农村,起源于2002年12月河南郑州的农村信息化项目。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系统梳理和呈现IPTV在我国农村地区应用发展的起源与路径。

起源:北坡村——全国第一个IPTV农村信息化试点

2002年12月20日,全国第一个“电视+机顶盒+ADSL”农村信息化试点在河南省郑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巩义市涉村镇北坡村成立。2003年,北坡村科技信息中心成为示范推广的试点,IPTV农村信息化模式开始在郑州其他县市的农村地区普及和发展,甚至大批量地进入农民的家庭,让IPTV新媒体与农村用户亲密接触。

IPTV新媒体的成功应用没有起源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却发生在我国中部农村地区,这一事实具有一定的偶然性。2002年,郑州市科技局驻村工作队进驻巩义市涉村镇北坡村,看到“该村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全村95%以上农户虽拥有电视机,但只能接收临近两三个县的电视台信号,群众的文化生活单调,信息不灵通”,于是,郑州市科技局“把农村信息化作为突破口”,建立了全国第一个 “电视+机顶盒+ADSL”农村信息化试点北坡村科技中心,“郑州市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由此启航”。① IPTV农村信息化的“郑州模式”,引来了广泛的关注,先后接待了湖北、福建、山西、贵州、黑龙江等多个省市代表团的考察,逐渐向全国辐射。同时,IPTV农村信息化在河南农村的成功应用,直接影响并导致了此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通过IPTV实现的新应用和发展途径。

拓展:IPTV“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IPTV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应用起源于“农村信息化”,其快速拓展和广泛应用的决定性因素是 “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项目在全国范围的组织推动。

2003年初,一些专家和有关部门的同志建议“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经常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和培训”。2003年4月起,山东、安徽以卫星网络传输技术模式为主开展先期试点工作。2005年,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工作在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展开,以浙江为代表的广电模式(有线电视网络传输),以河南为代表的电信宽带网络模式 (IPTV模式)正式亮相。2007年2月,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19省座谈会上,中组部远程办将电信宽带网络模式、广电模式和卫星模式作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设的三种正式模式向全国推广。各省可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技术模式进行建设。②通过这样的途径,IPTV“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由于IPTV模式投资小、建设快、本地内容插入灵活,成为中组部重点推荐的建设模式。具体来讲,IPTV模式,是以电视+宽带+机顶盒的模式为基础的实现方式,利用运营商的宽带互联网作为传输方式,采用这一模式的省份有河南、山西、内蒙、河北、天津、吉林、贵州、广西、湖北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为IPTV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项目。

路径:IPTV在我国农村地区应用发展的“两个支点”

从以上的梳理中我们不难看出,“农村信息化”和“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IPTV在我国农村地区应用发展的两个重要支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两个支点”都因为采用了“政府买单”的社会公益模式才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被称为 “河南模式”向全国推广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跟以城市高端收视人群为目标受众的IPTV“上海模式”形成鲜明的对照。简单地说,“上海模式”走的是以市场推广为主导的 “高质量节目带来高端消费人群”的商业发展之路,“河南模式”则是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的“公益公费”发展之路。

从 IPTV“农村信息化”到“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公益公费”的发展模式几乎是一脉相承。IPTV“农村信息化”的“郑州模式”,主要由郑州市科技局、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三家合作。郑州网通公司为申请用户在十个工作日之内安装调试完毕,郑州威科姆公司负责免费培训。农民享受免费安装机顶盒和月租金仅13元的优惠。IPTV“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河南模式”,则是“依托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的互联网络资源,采用机顶盒技术,在1万个行政村建设终端接收站点”。③“公益公费”的发展模式,大大加速了IPTV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终端数量,许多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纷纷加入IPTV使用者的行列。但是,“公益公费”的模式,在迅猛扩展IPTV农村用户的同时,也为IPTV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

难题:IPTV遭遇农村用户“退订”之痛

2010年4月,笔者来到河南巩义北坡村实地调查时发现,这里IPTV农村用户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地“退订”此项服务。据笔者分析,造成农村用户“退订”IPTV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河南农村IPTV服务的内容体系不够完善,直播频道仅有7个。直播频道数量少,这是河南农村IPTV服务与有线电视没有发生直接冲突的原因之一。据河南农村IPTV的技术支持服务商郑州威科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在设计IPTV直播频道时考虑到如果直播频道设置很多,可能会对广电部门尤其是有线电视造成较大的市场冲击,引发冲突。④所以,在河南IPTV“农村信息化”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节目内容系统中仅有中央一套、中央二套、中央三套、中央四套、河南卫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 7套节目,其他卫星频道收看不到,另外设立了全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频道、河南省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频道和本地市(如郑州市)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频道3个党建教育频道。这样一来,IPTV的点播节目虽然非常丰富,但对于想收看更多直播频道的农村用户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大缺憾。

第二,作为社会公益项目推广的农村IPTV用户给运营商带来的利润少,维修服务得不到保障。在“退订”的用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户非常喜欢IPTV的点播功能,这部分用户“退订”的主要原因在于IPTV的维修服务跟不上。究其原因,IPTV在河南农村的推广走的是“公益公费”之路,“农村信息化”和“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两个主体单位无一例外地租用了网通公司的服务器。这种租赁服务对于网通公司来讲利润不大,农民每月13元的月使用费也不能给网通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所以经济驱动力严重不足。加之农村用户较为分散,维修人员较少、维修成本较高。这些客观上存在的深层原因,导致了维修服务跟不上,农村 IPTV“退订”现象愈演愈烈。

第三,相对于“一次性投资”的卫星电视,IPTV每月13元的服务费让不少农民觉得“不划算”。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北坡村安装“大锅”(卫星电视接收器)的用户占据了50%以上的份额。卫星电视的盛行,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据了解,这里流行的卫星接收器加上机顶盒120元一套,能搜到50多个卫星频道,从经济角度考虑,这比每月13元的IPTV服务费要“划算”得多。由于电信部门要求IPTV业务必须与电话号码“捆绑”,实际上农民在IPTV使用上付出的费用并不仅仅是13元的月使用费,IPTV用户必须保留的电话业务每月基本月租费为23元,这样算下来,IPTV与电话业务“捆绑”的月使用费就变成了 36元,这对于农村用户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固定开支。

小结

I PTV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已经有八年的时间了,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IPTV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韩国、美国、法国、意大利、中国香港等起步较早的国家和地区。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全面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⑤“电视+宽带+机顶盒”的IPTV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从传媒经济学角度来看,IPTV的商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具有“外部效应”。在我国“三网融合”12个试点城市已经确定的新发展阶段,IPTV的公益性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不能仅仅视之为单纯的商业服务。毕竟在信息社会构建中,IPTV应该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城市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方面虽然各有不同,但不可忽视和偏废。

栏目责编:邵满春

注释:①郑州市科技局:《在这片土地上——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实施农村信息化工程纪实(内部资料)》,2008年,第14页。

②米 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设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③陈全国:《在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06-28。

④根据笔者2010年6月18日对郑州威科姆公司实地考察时的调研笔录。

⑤新华网:《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决定推进三网融合》。

猜你喜欢

机顶盒频道河南
安全使用机顶盒注意五点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数字电视机顶盒软件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寒假快乐频道
频道
有线电视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测试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