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政新闻怎么做?——以地面频道的“两会”报道为例

2012-11-22□齐

声屏世界 2012年6期
关键词:驻地名额两会

□齐 佳

时政新闻对于地面频道来说,总感觉像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会议内容不好看,收视率容易流失。然而,对于此类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件,地面频道又不该没有关注的目光和自己的声音。于是,在两者的矛盾中,我们的两会报道总是带着“遗憾”收场。

客观原因。此类报道中,地面频道的采访名额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以人大会议为例,今年的全国“两会”我们只有一组记者的名额,而且证件是属于驻地记者证,只能在代表团驻地活动。省“两会”同样如此。主办方全力保证一报两台,我们最多时也只办过三组证件。

外部环境。在这类事件面前,采访对象更看重的是卫视。相比而言,对我们则显得“有点冷”,因此在采访中会出现以下情况:一种是之前采访中就相熟了,不好意思驳面子,说就说两句;一种是被紧追得没有办法再躲,只好应付几句;还有一种就是自己本身很愿意说,但这种采访对象是“老面孔”了,一是年年就这么几个人说,二是各家媒体都是他(她)在说。

主观因素。目前,我们的时政报道还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时政报道的民生化还不够明显,特别是一些动态消息,做到最后就是一个缩减版的卫视新闻。

其次,缺乏提前策划。比如在今年的省“两会”报道之前,我们反复开了几次会议,拿出了一个方案,但最终临近会议开始,又暂缓执行。最后,仍然是属于临时抓瞎,采到啥播啥。

第三,在每一次的“两会”报道中,对于单个话题的解析我们做得比较到位,从个例的分析到政策的解读,再到代表委员的建议意见层层剖析。但是对于整个“两会”板块来说,“面”上的东西就相对缺失了一些。要知道,“两会”是代表委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的时候,关注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地面频道报道在做好某一“点”上的报道之外,还应该增加“面”上的内容。

最后,此类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编辑部的作用非常重要。它需要引导记者充分地发挥合力,用最少的人做出最好的节目,提前做好方案策划,落实到具体操办人头上,实现前后方充分互动,会上会下合二为一。

猜你喜欢

驻地名额两会
有问必答?
日防相视察自卫队宫古岛驻地遭抗议
优秀名额
新疆不同驻地官兵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分析
俄罗斯公布政府奖学金和总统奖学金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