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水平井技术的高21块开发效果改善研究

2012-11-21韩耀龙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16期
关键词:直井小层砂体

韩耀龙

(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高升采油厂,辽宁 盘锦 124125)

基于水平井技术的高21块开发效果改善研究

韩耀龙

(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高升采油厂,辽宁 盘锦 124125)

高21块莲花油层属于厚层块状砂岩稠油油藏。由于储层渗透率低、原油粘度及泥质含量较高等原因,导致直井开发存在周期产量低、开发效果差的问题,且由于纵向上储层非均质性强、各小层动用程度严重不均等问题,采用直井开发采油速度低、达不到标定采收率。在深入开展测井二次评价、区块动态资料分析和精细小层对比工作的基础上,对高21块莲花油层进行整体解剖,寻找其中的优质储层,利用分支水平井技术进行开发部署,现场实施效果显著,预计可提高采收率5%。

高21块;水平井;测井二次评价

高21块地理上位于辽宁省台安县境内,构造上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北端高升鼻状构造东部断阶带。开发主要目的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莲花油层,莲花油层纵向上分为5个砂体,Ⅰ、Ⅱ砂体为气层,Ⅲ~Ⅴ砂体为纯油层,为一受岩性-断层控制的气顶砂岩稠油油藏,其中莲花油层Ⅲ~Ⅴ砂体为主要生产层。高21块于1979年2月投入开发,1985年开始逐步完善210m采油井网,并开始大规模应用蒸汽吞吐开发方式开采,至2006年底105m蒸汽吞吐井网完善后,区块日产油17.9t/d,采油速度0.13%,采出程度仅为1.92%,吞吐油汽比0.38t/m3,区块处于低速开采,开发效果差,2007年以来,开展油藏综合研究并进行水平井、分支水平井现场试验,试验井初产高且稳产周期长,为高21块下步开发动用提供了依据,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整体调整部署水平井10口,目前正开展现场规模实施。

1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直井注汽困难,吞吐效果差,区块整体开发水平较低

由于储层渗透率低、原油粘度高及泥质含量高,直井开发普遍存在注汽压力高、井底无干度的问题,且周期有效期短,周期产量低,区块整体开发水平低。利用水平井转换开发方式前区块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仅为0.24%和1.92%,已完钻的22口直井中仅9口井正常生产,直井平均单井日产油仅为1t左右。

1.2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强,不同小层动用严重不均

高21块含油井段长(150m左右),但纵向上油层层数多、单层厚度薄、且非均质性强,导致各小层动用程度严重不均。以高3-7-65井为例,该井射孔井段长度为44.9m,从该井的吸汽剖面来看,27号小层吸汽较好,吸汽厚度为8.3m,仅占射开厚度的18.5%,而吸汽差和不吸汽的层分别为21.9m和14.75m,占射开厚度的48.7%和23.8%。

2 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由于高21块含油井段长,纵向上储层非均质性强,且有效储层薄且分散,利用直井开发效果差。近年来水平井的大规模的应用为这些低速、难动用储量区块的开发提供了依据。为了有效动用高21块储量,通过测井二次评价、生产动态资料分析和精细小层对比3个方面的研究(见图1),开展了高21块储层评价工作,为水平井的部署寻找优质储层。

2.1测井二次评价

图1 储层研究评价流程图

图2 高21块测井解释图版

由于高21块钻探年限跨越较长,各井的测井资料是在不同时间由多家测井仪器分别采集,存在仪器刻度、一致性等方面的系统误差,而且即使是同一套仪器测量,由于测井时间不同,也会造成误差,因此必须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对测井、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该区莲花油层组上部发育一套稳定的泥岩层,因此把该段泥岩作为标志层来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依据高21块莲花油层组的实验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利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建立油层组储层参数的计算模型。根据试油资料,采集试油层段油气层具有代表性的层段的测井值,制定测井解释标准,建立解释模版(见图2),含水饱和度线根据该地区的地质参数确定,油、差油层点为试油证实的油层采样点,其中根据测井资料储层的物性条件分为油、差油层,从图2中可看出油层点主要位于60%含水饱和度线右下侧,即含油饱和度大于40%,差油层点主要位于60%~85%含水饱和度线中间,即含油饱和度在15%~40%之间,根据这一标准把油层分为好油层、差油层2类,好油层其测井解释饱和度基本上大于40%,差油层测井解释饱和度在15%~40%之间,然后对高21块23口井进行处理,完成多井评价,找出单井优质储层。

2.2动态资料分析

2006年以来,有针对性的加强吸汽剖面资料录取,共测试9口13井次,结果表明(见表1)平均单井射开油层厚度40.38m,吸汽好的8.45m,吸汽差的20.19m,不吸汽的11.75m,所占比率分别为20.93%、50%、29.1%。吸汽剖面表明,直井虽然揭露油层厚,但吸汽能力强、出油好的储层仅占射开油层厚度的20.93%,优质储层厚度薄是影响油井产能主要因素。从电性特征上看,吸汽好的优质储层均具有高电阻、自然电位幅度值较大的特点。

表1 高21块吸汽剖面资料统计表

2.3精细小层对比

进一步开展小层精细对比工作,落实各小层的构造和有效厚度。首先对全区莲花油层Ⅲ、Ⅳ、Ⅴ砂体进行整体解剖,按沉积旋回把Ⅲ、Ⅳ、Ⅴ砂体进一步细分为3个小层,将地层对比进入精细化。在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录井、测井、地震等相关资料,细致地刻画各小层构造顶面形态。然后再通过沉积和储层的研究,绘制出各小层的有效厚度图。结合测井二次评价和动态资料分析的结果,最终确定出各小层优质储层的平面分布和纵向发育。研究成果表明,各小层优质储层纵向上发育虽比较薄(4~8m),但平面分布范围广且比较稳定,这为水平井的部署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3 分支水平井实施效果分析

3.1试验水平井的实施

1)先导性试验 2007年在高21块Ⅴ砂体选择了比较稳定、吸汽好的储层为水平井目的层,开展水平井先导试验,部署实施高3-7-8CH井。 高3-7-8CH井部署层位为莲花油层Ⅴ砂体2小层,水平段长200.23m,油层钻遇率100%。注汽投产后,初期日产油达到了13.9t,目前日产油3.6t,累计产油5286.3t。

高3-7-8CH井的成功实施,证明通过测井二次评价、生产动态资料分析和精细小层对比3个方面的研究,最终确定优质储层的方法是正确的,以水平井为主要开采方式的井位部署工作,来指导块状、纵向非均质性强的稠油油藏的开发、提高区块储量动用程度是可行的。

2)分支水平井的实施 2008年进一步扩大二次开发试验规模,部署实施了高21-莲H501,高21-莲H401、高21-莲H301井3口试验水平井。

高21-莲H501井水平段长度278.00m。在高21-莲H501井注汽的过程中,注汽压力持续在19.9MPa,干度起始75%,后来降至40%。投产后初期日产油13.3t,一周期累计产油702t。分析高21-莲H501井产量较低的原因,可能由于因油藏埋藏较深、油层压力高、地下原油粘度较大等原因,导致注汽效果不理想。为了改善油层的渗流能力、加大单井储量控制程度、改善注汽效果,将剩余2口试验井高21-莲H401井设计3个分支,高21-莲H301井设计4个分支。

表2 水平井注汽参数及生产情况对比表

通过水平井和分支水平井注汽参数及生产情况的对比(见表2),可以看出分支水平井的注汽压力下降,注汽干度上升,同时投产后初期日产油和周期累产油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说明分支水平井起到了改善注汽效果,提高了油层的渗流能力,增加了油井的产能,效果明显。

在分支水平井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2009年实施了一口鱼钩状分支水平井高21-莲H5202井。该井钻井过程中根据厚层块状油藏地层倾角大的特点,对钻井轨迹进行优化,改变以往与构造线平行部署思路,该井沿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进行部署,使轨迹成鱼钩状。同时为改善油层渗流能力,在水平段上设计4个分支。该井完钻水平段长度360m,4个分支总长度378m。注汽投产后,初期日产液22.4m3,日产油19.2t,生产3个周期,累计产油3925.0t。

3.2直井、水平井、分支水平井的生产规律对比

由于高21块油藏埋藏较深,一般在1500~1780m,且油层物性较差,原油粘度高,地面脱气原油粘度2000~6000mPa·s。直井常规日产油极低,2004年底投产油井高3-7-65未注汽常规生产,初期日产油2.9t/d,生产时间2个月,累计产油30t;直井注汽生产,初期日产油达到6~8t/d,但稳产期短,产量逐渐下降至不出;常规水平井注汽投产,初期可获得13~14t的产能,且稳产期相对较长,产量下降较慢;由于分支水平井增加了储量控制程度,改善了油层的渗流能力和注汽效果,投产初期可获得21~23t的较高产能,而且稳产时间长,产量高,效果好(见表3)。

通过以上对比发现,在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高21块莲花油层,利用水平井开发可以获得直井1.5~2倍的产能,而利用分支水平井则可获得2.5~3倍于直井的产能,且稳产周期长。几口分支水平井后投产后,区块产量由原来的27t上升到高峰期的55.7t,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表3 高21块各类型井生产数据对比表

3.3前景分析

在试验水平井已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前提下,为了有效动用高21块莲花油层Ⅴ砂体的储量,在高21块莲花油层Ⅴ砂体部署了10口分支水平井(其中 Ⅴ1小层1口、 Ⅴ2小层5口、 Ⅴ3小层4口)。下步准备针对高21块莲花Ⅲ、Ⅳ砂体开展水平井部署研究,预计可以部署水平井10口,动用石油地质储量200×104t。

4 结 论

1)从高21块水平井、分支水平井实施来看,在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高21块莲花油层,利用水平井开发可以获得直井1.5~2倍的产能,而利用分支水平井则可获得2.5~3倍于直井的产能,且稳产周期较长,效果明显。

2)精细油藏地质特征研究、测井二次评价、生产动态资料分析及水平井优化设计是水平井部署的前提和基础。

3)高21块通过分支水平井的实施,使一个濒临废弃油藏重新焕发了生机,油田采油速度及最终采收率均得到明显提高。以分支水平井为主导技术的改善开发效果对于其他同类型油藏,特别是低速、难动用储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张方礼.辽河油区水平井开发技术[A].辽河油田勘探开发优秀论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2]雍世和,张超谟.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3]王家宏.中国水平井应用实例分析[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4]万仁博.中国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开采技术[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5]陈元千.现代油藏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编辑] 洪云飞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6.024

TE324

A

1673-1409(2012)06-N073-04

猜你喜欢

直井小层砂体
湖相页岩油建产区小层构造可视化精细建模
——以吉木萨尔芦草沟组为例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鄂尔多斯盆地七里村油田柴上塬区隔夹层分布特征
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压力场及流线分布研究
井震结合砂体识别与含气评价技术在致密气井挖潜中的应用
渤海湾盆地Q油田明化镇组复合砂体内部结构表征
柳林区块煤层气直井排采技术分析
沁水煤层气田开发直井全生命周期产量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