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6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2-11-21栾瑞玲张树平王桂花姜霁芳张华芸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烟台64000滨州医学院药学院山东烟台6400烟台市海港医院山东烟台64000

中国药房 2012年34期
关键词:烟台我院药品

栾瑞玲,张树平,王桂花,姜霁芳,张华芸#(.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烟台64000;.滨州医学院药学院,山东烟台 6400;.烟台市海港医院,山东烟台 64000)

我院6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栾瑞玲1*,张树平2,王桂花3,姜霁芳1,张华芸1#(1.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烟台264000;2.滨州医学院药学院,山东烟台 264003;3.烟台市海港医院,山东烟台 264000)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我院上报给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63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以及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639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34.90%;由抗微生物药导致的ADR最多,占32.2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占81.48%;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30.9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尤其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ADR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安全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随着ADR监测制度在我国不断深入实施,ADR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已日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并且已经成为当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课题,编号:200902008)对我院2010年各科室上报的63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研究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上报至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639例ADR报告(主要来自住院患者病例),分别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和ADR临床表现等内容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2 果

2.1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在639例ADR报告中,男性305例,女性334例,分别占ADR总例数的47.73%和52.27%,无明显的性别差异;患者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92岁。发生ADR患者的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分布Tab 1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age inADR cases

2.2 ADR因果关系评价及转归

根据国家卫生部ADR因果关系评价标准对我院639例ADR报告进行评价,结果:肯定50例(7.82%),很可能425例(66.51%),可能164例(25.67%);ADR转归情况:治愈597例(93.43%),好转41例(6.42%),后遗症1例(0.16%)。

2.3 给药途径

由统计结果可知,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占81.48%。不同给药途径致ADR发生的构成比详见表2(639例ADR报告中有少数患者怀疑药品不止1种,故统计总用药例数为648例)。

表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Tab 2Distribution ofADR-inducing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2.4 ADR所涉及的药品种类及抗微生物药品种

根据ADR报告分析,涉及ADR的药品共237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和循环系统药发生的ADR例/次和品种数最多,两大类引发ADR的例/次占总数的比例为51.39%(333/648),品种数占总数比例为36.71%(87/237),详见表3。从抗微生物药品种来看,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占总数的47.37%(99/209),其次为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其他类抗微生物药,详见表4。

表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发生率Tab 3 Types ofADR-inducing drugs and incidence ofADR

表4 引发ADR的抗微生物药种类及其构成比Tab 4 Types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ADR-inducing antimicrobial drugs

2.5 引发ADR的前10位药品

发生ADR的前10位药品中基本上都是抗微生物药。笔者认为,抗微生物药ADR的频繁发生,与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有关,详见表5。

表5 引发ADR的前10位药品及构成比Tab 5 Top 10ADR-inducing drugs and constituent ratio

2.6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根据ADR报告,药物所致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0.90%(241/780);较为严重的ADR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周围神经病变、肝功能损害等。详见表6(注:同一ADR可能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分别进行统计)。

表6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Tab 6Organs/systems involved in ADR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3 论

从表1可知,我院上发的639例ADR报告中女性略高于男性,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在年龄分布方面,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ADR比例最高,为34.90%,这可能是因为在不同年龄段患者血浆与药物结合能力、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不同,致使发生ADR的几率、严重程度也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高,机体对药物代谢、排泄功能随之降低,对药物敏感性增强、耐受性降低,很容易发生药物蓄积[1]。此外,许多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合并用药较常见,药物相互作用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用药依从性差是引起老年患者ADR多和较严重的主要原因。

因此,临床医师对于老年患者用药应慎重,要坚持合理用药原则,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种数,药物应用剂量一般情况下应小于成年人,以降低ADR发生率。

由表2可知,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81.48%)。其主要原因是:首先,该途径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无肝脏的首关效应,药物浓度较高,药物作用对机体的刺激迅速而强烈;其次,静脉滴注对药品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药物本身的pH值、微粒、内毒素、赋形剂及输液的操作过程等都有可能成为ADR的诱因[2];另外,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须在医院进行,并以静脉用药为主,医务人员对ADR监测较重视,因而静脉滴注所致ADR上报率较高。

因此,建议临床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静脉给药,遵循“可口服勿注射”的基本原则。静脉输液时除非有特殊要求,应注意控制给药速度,尤其是对某些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更应谨慎。

由表3可知,我院抗微生物药所引起的ADR居首位,占32.25%,引发ADR的237种药品中有47种是抗微生物药;循环系统药引起的ADR居第2位。抗微生物药中,以头孢菌素类药引发的ADR最多,其次是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与这几类药物临床广泛应用有着密切关系,与相关报道一致[3]。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均为β-内酰胺类抗微生物药,但既往临床对青霉素类ADR警惕性较高,措施齐全,而对头孢菌素类所致的ADR认识不足,故必须引起临床注意。抗微生物药的广泛应用导致细菌泛耐药菌株越来越多,使患者体内菌群失调,ADR增多。因此,提示临床要严格遵循《抗微生物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微生物药的合理使用。

抗肿瘤药通常具有较严重的ADR,最常见的为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损害。大多数抗肿瘤药可刺激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抑制其生长,引起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胃肠道反应,恶心和呕吐是最常见的早期毒性反应。免疫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抗肿瘤药进入人体后易引起发热,这可能与抗肿瘤药激活内源性致热源,使其释放进入血液有关;另外,此类药物引起肿瘤细胞大量坏死脱落也是造成发热等症状的重要原因。

我院ADR所致器官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第1位,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红肿为主,其可能与2个因素有关:(1)皮肤损害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而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2)各种药疹主要为变态反应所致,而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本身即为全抗原或半抗原,可与体内机体发生非正常的免疫反应[4]。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仅次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通过对我院639例ADR报告分析可知,ADR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药物、患者机体条件和所患疾病状况、临床应用等。因此,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首先应明确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谨慎、合理地选择用药,严密监护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其次加强ADR监测工作,及时处理并上报ADR,避免ADR并最大限度地降低ADR发生率,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1] 杨 凌,王晋豫,李力任.2005年度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7,16(2):83.

[2] 郑 策,梅 丹,王 兰,等.关注制剂中辅料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9):44.

[3] 蒋宇利,冯 琳,欧 宁.2003年我院4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3,13(6):303.

[4] 衣淑珍,付秋生,凌 云,等.我院33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房,2003,14(3):171.

Analysis of 639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Our Hospital

LUAN Rui-ling,JIANG Ji-fang,ZHANG Hua-yun(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Shandong Yantai 264000,China)ZHANG Shu-ping(School of Pharmacy,Binzhou Medical College,Shandong Yantai 264003,China)
WANG Gui-hua(Yantai Haigang Hospital,Shandong Yantai 2640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tion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in our hospital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afe and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the clinic.METHODS:639ADR reports col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reported to Shandong ADR monitoring center in 2010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in terms of patients’gender,age,route of administration,drug variety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etc.RESULTS:Of total 639cases,most were senile patients aged above 60years old,accounting for 34.90%.Most of ADR were induced by antibacterials,accounting for 32.25%;most of ADR were induced by intravenous dripping,accounting for 81.48%;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the damage of skin and appendants,accounting for 30.90%.CONCLUSION: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ADR report and monitoring.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s should be emphasized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Monitoring;Analysis;Safe use of drugs

R969.3

C

1001-0408(2012)34-3233-03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2.34.23

2011-08-07

2012-03-13)

猜你喜欢

烟台我院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