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的故事 同样的精彩

2012-11-20雪枫

中国收藏 2012年10期
关键词:版画瓷器

雪枫

随着大量外销瓷涌入欧洲,陌生而新奇的生活场景、奇装异服的人物、别样的爱情故事、温婉含蓄的精神理念,满足了西方人对神秘东方文化的猎奇欲望。而就在欧洲人为瓷器上的故事画面惊叹、着迷的时候,他们开始希望在中国的瓷器上也能读到他们自己的故事。由此开始,出自东方的精纯工艺混融了西方的独特文化,洁白细腻的胎土上画出了金发碧眼的人物所演绎的西方故事,中国的外销瓷才得以绽放得更加绚烂。

最初销往欧洲的瓷器,装饰图案完全呈现出中国特色,从16世纪至17世纪,中国开始根据欧洲顾客的要求或私人委托制作非中式形制和纹饰的瓷器。1700年前后,版画、油画、素描、插画书籍等正流行于欧洲一些国家的贵族和富有阶层中,其中涉及的一些主题图案也由此广泛流行开来,诸如宗教题材、神话故事、历史事件、流行小说、世俗生活等等。而当时受到欧洲人广泛喜爱的中国瓷器,也自然被看成了传播这些主题的最好媒介。进入18世纪,由欧洲客户专门定制的绘有西方设计纹样的中国外销瓷纷纷涌现,成为那一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特征。

康雍乾时期,欧洲来华的传教士、商人将各种充满西洋风情的版画、画稿和设计图样带到了中国,成为了中国瓷绘画师的最好蓝本,以便较好地临摹上面的图案。据相关资料介绍,一种较为细致的方法大概是,先在图样上沿着线条刺上小孔,然后把图样放在瓷器表面,用碳粉在图样上摩擦,碳粉经过针孔就会在瓷器上留下粗糙的轮廓,其后再画上其他细节部分。当然,我们看到更多的还是来自中国画工的单纯临摹,但由于画工多习惯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对西方绘画中写实、明暗、晕染、立体、以面造形等表现技法以及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彻底,所以最后呈现出来的纹样效果与蓝本还是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别的。

由于这些定制纹样的瓷器费时、费工、费钱,所以一般公司不会把其作为主要贸易商品,更多情况下是为满足私人交易、礼物赠予以及对高档瓷器有消费能力和需求的上层家庭而制作的。

从某种程度来说,宗教故事是西方文学和艺术的创作源泉。从中世纪起,《圣经》一直启发着西方艺术家们的想像力,他们从圣经中吸取最精华的片段,将那些平淡的章节文字用众多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以油画和版画为稿本绘制在外销瓷上的宗教故事,成为了最为普遍、最受欢迎、最具特色的题材。

宗教故事题材虽然在一些瓶、罐、盘、碗、茶壶、杯、碟等上可见,但并未见于大量成套的餐具之上。一般来说,这一题材往往不会应用在餐桌上,或许是为了避免亵渎神祗。可以相信,这类题材的瓷器更多时候是为了宗教场合的使用或是起到纯粹的装饰作用。

与宗教故事一样,神话故事也为西方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们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尤其是17世纪的欧洲绘画,从圣经和希腊神话中得到不少启迪,而这些画作也同样被用作外销瓷上的纹饰。

还有一类以“爱欲”为题材的定烧瓷在18世纪的欧洲非常流行。这类题材的纹饰内容或是直接表达,或是隐喻爱与欲给人们带来的欢愉,比如一对夫妇在庭院中漫步、半裸上身的情侣依偎在树旁、象征爱情的插着翅膀的小天使以及婚礼的寓言等等。这类瓷器定烧数量比较大,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满足着不同层次的欧洲人的需求。

此外,现实世俗生活、浪漫田园气息、真实历史故事、重要历史人物等种类繁多的主题,无不鲜活地融入到了瓷器纹样的设计中。比如路易十四穿着西装的场景、音乐会和舞台剧的场景、捕鱼、狩猎、采摘、丰收、聚会……其中既有王公贵族的生活写照,也有平民百姓劳动场面的真实缩影,流露出浓浓的西方特有的生活气息。

这些精彩绝伦、引人入胜的故事,对于两三百年前依然恪守传统的中国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可能不容易去猜想。然而,当今天的我们同样去读这些在西方流传久远的故事时,却发现很多也还是陌生的、奇异的。其实,不管这种东西方文化的交汇融合是不是让每个人都有着深刻的感受,但不同的故事读起来还是可以同样的精彩。

1.清康熙/雍正青花描金耶稣受洗图餐盘

画面中,耶稣正在河里接受约翰的洗礼。远处,上帝化身鸽子从天而降。盘心周围饰有六个中式风景开光,盘沿上绘满花果纹,四个天使隐藏其中(更像是中国瓷器上的胖娃娃),一鸟立于上端。正如《新约·马太福音》第3章第16节描述的那样:“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圣灵仿佛鸽子一样从天而降,落在他身上。”这段参考文字标注在瓷盘边缘的椭圆形装饰中,缩写为“Mat.3.16”。

2.《末底改胜利》 艾德姆·若拉,原作者为塞巴斯蒂安·勒克莱尔

清乾隆 末底改胜利图餐盘

“末底改胜利”是《圣经》中的故事,在《旧约·以斯帖记》第6章。以斯帖是一位美丽的犹太女人,自幼成为孤儿,末底改是她的表兄。以斯帖被送进亚哈随鲁国王,即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公元前486年—前465年在位)的后宫。故事中的坏人是国王的宰相哈曼,他因末底改拒绝向他卑躬屈膝而怀恨在心,准备密谋杀死帝国境内的所有犹太人。听到这一阴谋后,末底改说服了隐藏自己身份的以斯帖,让她代表犹太人向国王说情。以斯帖成功了,哈曼的阴谋没有得逞,最后他和他的儿子们被处以绞刑。一年一度的犹太普林节就是为了纪念这一事件。

此盘上的图案正描绘了这一件事,以艾德姆·若拉(Edmé Jeaurat,1688年—1738年)的蚀刻版画为蓝本,该画1737年印于法国巴黎,原作者为塞巴斯蒂安·勒克莱尔(Sebastien Leclerc)。

1.清乾隆堂·吉诃德及侍者图盘

画面中,堂·吉诃德身穿铠甲,骑在名叫罗西南特的马上,右手持长矛。他的侍者桑丘·潘沙牵着马在前面行走,一手握着马的缰绳,另一手牵着驴。这个故事场景最早出现在法国画家查尔斯·安东尼·夸佩尔(Charles Antoine Coypel,1695年—1752年)的油画《戴着曼布尼诺头盔的胜利者堂·吉诃德》上。

2.清乾隆 “巴利斯的审判”瓷盘

此盘描绘了“巴利斯的审判”这一题材。这个由荷马创作的著名希腊神话故事,描述了特洛伊城君主之子巴利斯要在女神海娜、雅典娜和维纳斯之间做出选择,而他则宣称维纳斯为最美丽的女子,因而触发特洛伊城之战。

3.清康熙清华巴克斯图餐盘

盘心绘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巴克斯,在方砖铺地的荷兰式居室内,除头部和髋部缠绕葡萄藤之外,他全身赤裸,一手执杯,一手握一串葡萄,直立于大酒坛和摆有酒瓶、酒杯的方桌间。盘心周围环绕一周缠枝葡萄纹。此画工可能模仿了一幅荷兰铜版画中的巴克斯形象,其中一个较早的版本由雅各布·麦瑟姆(Jacob Matham)根据一系列巴克斯的历史图像绘制而成。

清乾隆 加来大门场景图潘趣酒碗

此碗外壁满绘濒临英吉利海峡的法国加来城大门外的场景。画面中心,两个衣衫褴褛的法国士兵正在注视一个肥胖的行乞修道士,旁边的行李工拿着一大块牛肉正朝一家英国旅馆走去。画面左边,一群饥饿的渔妇热切地注视着当天的收获。画面右边,一个流亡的苏格兰高地人蓬头垢面地躺在地上。图案仿自一幅1749年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年—1764年)嘲讽法国和苏格兰詹姆斯二世党人的版画作品,原画题为《啊,旧时英格兰的烤牛肉》。

清康熙 青花法国妇女形象开光装饰盖罐

这件大盖罐是欧洲家庭中的一件装饰品,可能被陈列在一套家具上,也可能被陈列在壁炉台上或壁炉旁。器物肩部装饰繁密的牡丹、其他花卉和如意头图案。腹部四个开光中的妇女形象仿自巴黎人罗伯特·博纳特(Robert Bonnart)设计的服装版画,这些版画大约在1685年—1700年间在巴黎出版。

1.清乾隆 婚礼图盘

此盘描绘的主题为婚礼寓言。殿堂中,一对新婚夫妇站在有两只鸽子的爱坛前,婚姻女神正为他们加冠,女神豢养的孔雀立于其侧。其他人物包括婚礼之神希文雅斯,手持火炬,其后为其他女神,左方为佩戴花环的舞蹈少女。女海神和鱼尾海神正从前景的芦草丛中冉冉上升。

2.清乾隆 沐浴图盘

此盘以胭脂红彩装饰,图案中央描绘了一位坐在椅子上的赤裸女子。女子正欲濯足,旁有侍童把水注入木桶。此类纹样一度非常流行,仿自一幅名为《沐浴》的版画。

猜你喜欢

版画瓷器
版画作品选登
千年瓷都: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瓷器之歌(组诗)
中国的名牌瓷器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高傲的瓷器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张瑞超版画作品
蒋园媛版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