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山日用陶瓷产业格局发展路径探析*

2012-11-17李文杰赵淑忠

陶瓷 2012年5期
关键词:日用陶瓷唐山陶瓷

李文杰 赵淑忠

(唐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河北 唐山 063000)

唐山日用陶瓷产业格局发展路径探析*

李文杰 赵淑忠

(唐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河北 唐山 063000)

“北方瓷都”唐山作为我国骨质瓷和无铅熔块的发源地,具备一定的历史和区域优势。但近年来因受各种因素制约,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笔者就如何提高日用陶瓷行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群化,构建产品的差异化、多元化特色和做大做强优势龙头企业等方面展开论述,对科学规划产业格局提出对策和建议。

日用陶瓷 产业格局 优势 瓶颈 对策

多年来,唐山骨质瓷素以“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謦”闻名于世,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英国皇家道尔顿、威基伍德等世界著名骨质瓷品牌的长期特约供应商。2011年,随着唐山金方圆骨质瓷制造有限公司等3家骨质瓷生产企业获得出口资质,唐山境内骨质瓷外贸企业已升至25家,占出口日用陶瓷企业总数的89.29%。因受市场价值规律驱动,自2007年起出口骨质瓷企业数量年均递增10%,生产规模不断扩张。2011年唐山出口骨质瓷贸易额为5 277.58万美元,产品单价已由去年同期的1.10美元飙升至1.49美元,涨幅高达35.45%。

1 唐山日用陶瓷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

唐山陶瓷生产历史悠久,作为“中国北方瓷都”和骨质瓷及无铅熔块的发源地,骨质瓷年均产量超过1亿件,约占全国骨质瓷总产量的90%,成为全国甚至全亚洲最大的骨质瓷生产基地。目前,唐山陶瓷已发展成为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生产技术成熟、影响辐射面广、社会就业者众、极具历史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优势支柱产业,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和集群效应。

1.1 历史优势

唐山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开始了大规模的陶瓷生产。1964年唐山第一瓷厂着手骨质瓷研制,1973年成功投产;1989年骨质瓷生产技术荣获国家发明专利;2005年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骨质瓷分公司自主研发成功无铅熔块,开创了我国骨质瓷发展的历史纪元。在历经几十年强势发展后,唐山骨质瓷已成为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之一,以日用陶瓷为主体,艺术陶瓷为辅助,兼顾花纸、陶瓷原料、陶瓷机械等上下游产品的综合配套,并辅以科研教学等软环境支持,使产业链条趋于完整。

1.2 区域优势

唐山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卓越的区位优势,为唐山陶瓷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创造了空间和机遇。另外,唐山地区耐火矾土、粘土、石英、长石等无机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是理想的陶瓷产区;而丰富的煤炭矿藏则有力确保工业用煤气、天然气及电力等能源供应的稳定充足。截至2011年,唐山已连续14年成功承办了中国陶瓷博览会,并于2003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北方瓷都”,每年展览会期间国内、欧美等中外客商均云集于此,会展品牌效应业已形成。

1.3 技术优势

唐山日用陶瓷工艺技术独具特色,雕金、喷彩、曜变釉被称为“陶瓷三绝”。近年来,骨质瓷尤其是无铅骨质瓷的生产技术日趋成熟,“隆达”骨质瓷已成为全国首例成功突破全球铅、镉限量最严格的美国加州壁垒的楷模。目前,多数企业已成立产品研发中心,如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成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设立了“骨质瓷陶艺院”;唐山海格雷骨质瓷有限公司创立了“艺术研发中心”,且在唐山检验检疫局陶瓷实验室的技术支持下,主持完成了“釉中彩装饰骨质瓷”、“等静压成形骨质瓷用釉料研制”等多个河北省科技项目。同时,唐山恒瑞瓷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经刻苦攻关,实现了骨质瓷坯体强度和釉面硬度的历史性突破,各项产品性能指标均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

1.4 人才优势

唐山陶瓷行业所需的人才集中体现为掌握相关生产工艺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和熟练的一线生产工人。近年来,在企业、大专院校等多方努力下,基础研究型人才和技能实用型人才层出不穷。首先,归功于境内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等众多各类教学机构为各层次高素质陶瓷技术人才的培育创造了便利条件;其次,唐山检验检疫局陶瓷实验室作为国家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联盟理事会单位,依托自身整体优势为陶瓷质检及检测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技术支撑;第三,唐山陶瓷研究所技术发展中心及其数位国家级“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为陶瓷产品的研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1.5 政策优势

陶瓷作为唐山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历来受到市政府的关注。唐山市政府第二十六次常务会议已提出要加快振兴陶瓷产业,正在着手制定《唐山陶瓷产业发展规划》,拟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土地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对陶瓷产业发展进行有效提升,计划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促进行业做大做强。同时,为引导企业在技术、工艺、新产品、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等重点方面进行优化升级,唐山检验检疫局积极推进出口陶瓷质量安全标准示范区建设,实施政策创新,带动并整体提升“唐山制造”陶瓷的能力和水平。

1.6 集群优势

目前,唐山日用陶瓷产品种类丰富,涵盖中西餐饮套具、宾馆酒店用瓷、航空用瓷等10余个系列、数千个品种。其中“红玫瑰”骨质瓷先后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宴专用瓷、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官邸用瓷;“隆达”骨质瓷当选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国宴用瓷,其“吉祥富贵花”系列2010年荣幸地被选为国家主席胡锦涛送给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世博礼品;“海格雷”骨质瓷2008年承担国家体育总局赠予国际奥委会的奥运礼品;“恒瑞”2010年成为瑞典维多利亚公主提供婚礼专用骨质瓷;“贵邦”2011年为英国威廉王子婚礼生产骨质瓷商业纪念品,唐山骨质瓷的规模优势和品牌特征日益凸显。

2 唐山日用陶瓷产业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唐山日用陶瓷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受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仍面临严峻挑战。

2.1 重复性建设

中小型骨质瓷厂的大量建设,证明唐山日用陶瓷产业始终处于高产量、高消耗、低效益、低附加值的发展阶段,产业集中度过高,辅助性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以粗放型、资源型、投资型为特征的重复性建设严重;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生产过剩、各自为战、分散经营、产品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二分之一的土地占用、三分之一的能源消耗、六分之一的税务支出已使陶瓷企业不堪重负;此外,科学发展、低碳经济、人才培养、品牌推广等瓶颈所造成的企业运营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2.2 资源紧张化

盛产于唐山的紫木节、白矸子、铝矾土等优质陶瓷原料现已接近枯竭;劳动力短缺尤其是贴花工和包装工短缺、技术工人难以稳定,物流、包装、广告等营销成本逐渐增大,且燃料价格飙升、矿产资源紧缺、能源成本上涨,节能减排压力骤增,导致企业生产成本逐渐攀升,利润空间锐减,这是限制唐山日用陶瓷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3 产品同质化

当前国际陶瓷市场已呈现产品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而唐山出口的日用陶瓷多以来样加工和大众化产品为主,在设计上缺乏超前意识和差异化特性,企业之间对器型、花面等产品要素的跟踪模仿、抄袭之风盛行,自主创新匮乏,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结构有失合理,品种规格比较单一,特、优、新、精产品所占比例极小。

2.4 低价化竞争

产品同质化、品牌缺失等瓶颈制约着唐山出口陶瓷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而产能高、产值低的结构性矛盾造成企业之间恶性竞争频繁;受经营理念等人文因素的制约,唐山陶瓷企业普遍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互动,为争夺订单往往不惜无序的价格竞争,导致许多陶瓷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陷入单纯依靠国家出口退税生存的艰难境地。

2.5 铅、镉溶出量不易控制

日用陶瓷的生产周期的相对稳定,部分骨质瓷企业为确保按期交货或降低成本,有时擅自外购某些无出口资质,且铅、镉控制较差的小企业提供的壶、糖缸、奶杯等注浆类白瓷产品,无形中增大了监管难度和铅、镉溶出量超标风险。据统计,近年来经唐山检验检疫局拦截的不合格产品中约有60%以上的产品均为由外购骨质瓷白胎所导致的最终产品的铅、镉溶出量超标。

2.6 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95%以上的唐山日用陶瓷出口企业集中于市区,但企业间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简单追求“单打冠军”的经营模式将无法获得强强联合所带来的整合化效益;且企业间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各异,专业化分工和集约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研究开发、物流配送等共享程度还有待提高。因此,众多中小型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有限、研发人员匮乏、研发外溢效应弱,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高端产业竞争力欠佳。

3 唐山日用陶瓷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按照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资源集约化等标准推动日用陶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产业基地为载体、上下游产业链条为纽带,建立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通过巩固传统竞争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唐山骨质瓷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品牌结构进一步优化,构建相对合理的产业格局,全力打造“世界精品骨质瓷产业基地”。

3.1 以陶瓷工业园为载体实现骨质瓷生产的规模化

按照唐山市委市政府相关规划部署,大力实施陶瓷产业调整升级工程,促进陶瓷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跃升,从而加快形成以会展—研发—原、辅料—设备—生产—营销—物流等各环节的有机衔接、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现代陶瓷产业体系。在丰南地区设立陶瓷产业聚集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本地和国内外陶瓷企业进入陶瓷工业园区,引导企业有序转移、集聚发展,使之成为唐山陶瓷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同时,对缸窑路等传统陶瓷生产基地的产能进行合理承接,协调推进企业的整合重组,确保有步骤地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技术装备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另外,为实现骨质瓷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群化,优化区域内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在产业发展方向上,陶瓷工业园区可按照专业化、链条化集中布局陶瓷生产加工项目,配套建设陶瓷物流等辅助性产业,初步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以生产促进销售、以销售带动生产的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陶瓷交易、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设备制造、配套服务等在空间上的聚集,强化创新因素的集群和竞争能力的增强。

3.2 以差异化和专业化为特征构建骨质瓷产业格局

系统分析现有产能,挖潜增效、扬长避短,将巩固既有优势和培育新增优势相结合;针对当前产业结构中重复性建设和资源紧张、同质化竞争激烈,通盘考虑产业链条中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性,以形成规范、高效的市场竞争主体为目标,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以发展产业集群为依托,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力争逐步建立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骨质瓷生产基地,成为具有集聚性、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可持续性等和唐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根据陶瓷产业的技术特征,研究和发挥唐山骨质瓷的比较优势,走精细化、协同化和差异化的发展途径,依靠特色经营,在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特色品牌、特色模式上下工夫。瞄准目前全球陶瓷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精细化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从熔块、花纸、原料等源头控制入手,在素胎供给、白瓷生产、彩瓷加工等环节寻找切入点,如扁平类产品质量高、使用广泛、规格款式相对稳定的品种,适合规模化生产;空心类产品大多作为餐、茶具的配套组合,以注浆件居多,适宜流水线生产;少数艺术性较强的特异器型,款式千变万化、造型别致,宜于个性化生产。此外,在坚持尊重企业意愿和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为简化技术管理和生产控制、提高规模化程度,可按产品类别和生产工序制度,分类引导独立工序单独设厂,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产品定位后,应对素瓷和白瓷生产实施规模化、集中化管理,形成中央集散点;彩瓷和艺术加工宜进行分散经营,有机融合白瓷的集中供给与彩瓷的分散经营,各工序组合持特定技艺专长盈利,从而有效节约投资,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避免大而全的结构模式。

3.3 以深化示范区建设为依托营造骨质瓷联合舰队

唐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全面推进以创新超越为主题的对标行动,指导企业选树一流标杆、设置关键参数,制定好对标方案和对标手册,明确技术演进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强典型示范、对标评估、督导检查等重点工作,实现集群内企业的良性竞争和有效协作,加速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同时,进一步强化检验检疫政策规划和创新,为集群内企业制定优先报检、快速放行等优惠措施,出台若干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技术、信息、政策等方面改善和提升服务软环境,简化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认证审批环节、缩短审批周期,并依托自身陶瓷实验室的技术优势为唐山骨质瓷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另外,唐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必须以扶优扶强为出发点,多方扶持“隆达”、“海格雷”、“红玫瑰”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其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实现快速扩张的建成为大企业集团,形成强有力的联合舰队和创建骨质瓷航母,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同时持续帮扶中小型企业实践特色发展,促进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空间布局的协调性。逐步形成产业带动作用大、核心竞争力强的骨质瓷企业梯队,发挥行业资源共享效应,全力打造“北方瓷都“的骨质瓷区域优势。

4 结语

唐山骨质瓷曾创造了中国现代陶瓷史上发明投产最早、产品质量最高、器型品种最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形象。在“十二五”期间,唐山日用陶瓷产业如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凸显规模化和集群化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产品升级,势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飞跃!

1 詹武,肖颜琴.关于景德镇日用瓷餐具发展思路的探讨.中国陶瓷工业,2003,10(4):60~63

2 漆德仕.景德镇市陶瓷民营企业发展初探.景德镇陶瓷,2001(3):1~5

3 郭建晖.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战略探讨.统计与决策,2005(9):65~67

4 李华刚.民营企业为何难长大.北京:民主和建设出版社,2004

TQ174.73

B

1002-2872(2012)05-0014-03

李文杰(1972-),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进出口陶瓷检验监管与检测。

猜你喜欢

日用陶瓷唐山陶瓷
综合材料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基于参数化的日用陶瓷几何建模方法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徐茹日用陶瓷设计作品选
唐山香酥饹馇圈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萃取液提取方式对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测定的影响及防控
陶瓷艺术作品
王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