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的研究

2012-11-09孙夕鹭刘海燕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指标素养

于 秀,孙夕鹭,刘海燕

(1.沈阳体育学院科研处,辽宁沈阳 110102;2.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辽宁沈阳 110102;3.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博士论坛

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的研究

于 秀1,孙夕鹭2,刘海燕3

(1.沈阳体育学院科研处,辽宁沈阳 110102;2.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辽宁沈阳 110102;3.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对城市学生体育素养的研究,是基于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提出的命题。体育素养的整体提升,是国人在体育的认知和行为这两方面发生质变的关键。我国现阶段国情特征反映出,城市学生的体育教育区别于农村,构成较大的考察面。以城市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各项评价指标及指标之间的关系及规律为研究对象,使用理论筛选、预调查与实践相结合、特尔斐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等多种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分别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展开调查,摸索具有共性的理论总结,研究评价城市学生体育素养的指标,从而科学、系统地反映城市学生体育素养。

城市;体育素养;指标

在体育科学研究的范畴,某一个领域的评价指标的研究,游移于“开处方”、“划定”该研究领域的范畴或提供既定的研究程序之间,可能出现的谬误来自于对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实证研究方法与主要问题间关系的误解。当一个系统无法衡量个体或主体某种属性的水平本身时,它就会用一个似乎等价的标准来进行评价,而一旦这个似乎等价的标准被确立,这个系统就会向这个标准努力,等价过程中的偏差与失误则会导致系统偏离初衷,系统的一系列制度的各个环节(系统越复杂,环节越多)总会存在问题,能找到那些问题,就能通过其他手段达到那个所谓等价的标准,这样,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的现象。

事实上,诸多研究成果先后梳理中国学校体育这个系统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学界星宿,站在价值理性的高度进行了大量宏观或微观的深度思考。本文认为体育素养的整体提升,是国人在体育的认知和行为这两方面发生质变的关键。

对城市学生体育素养的研究,是基于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提出的命题。城市学生的体育素养,是其在学校教育阶段,因教育的结果而产生的能够对未来终身从事体育运动发生重要影响的体育基本元素,是保证学生终身获益于体育的综合修养。就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体育素养和道德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等共同构成我国现代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体育素养与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互为因果,互相促进。2000年《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始实行新课程标准,其拓宽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和视野,将学习领域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个领域整合起来集中反映为体育素养。体育课程的最终目标也是要完成对学生素养的打造,以促进更高标准下公民素养的整体提升。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特殊性下,城市学生的体育教育区别于农村,构成较大的考察面。客观、准确地对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进行评价,能够系统反映城市学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与结果。科学构建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一方面为剖析城市学生体育素养提供工具,另一方面为学校体育教育设置培养目标的应然与理想,并进一步拓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视野。

对体育素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集中于对体育素养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和培养措施进行探讨。1990年赖天德撰文“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指出“体育素养,实际上就是体育文化水平。它主要包含体育意识(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作用,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基本体育知识,以及从事体育锻炼、体育娱乐与体育欣赏的能力等。”后期先后有多位学者对体育素养进行概念阐释,其中一部分是以赖天德提出的概念为蓝本,另一部分则出于描述现象的意图,例如余智提出的罗列式概念“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1]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中,多位学者出于对体育素养的不同理解,提出了若干指标、不同层次的归类标准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论原则,其中部分指标存有争议,部分指标涵义未得到明确解释,尚未就归类标准达成统一。本研究综合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城市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采用理论筛选、专家调查、AHP层次分析法和实验与预调查相结合等方法,经过对共计3 771个样本的三轮验证,拟定了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并使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各指标权重赋值,作为尝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城市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各项评价指标及指标之间的关系及规律为研究对象,选择辽宁省14座城市的中小学生、深圳市中小学生、武汉市中小学生、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生、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分析他们的体育素养现状,摸索具有共性的理论总结,研究评价城市学生体育素养的指标,从而科学、系统地反映城市学生体育素养。

1.2 研究方法

1.2.1 综合法 综合归纳了现有研究中对体育素养内涵和外延的多种观点和评价体育素养的几种指标体系,经过理论筛选、提取和归类得出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

1.2.2 问卷调查法 分别对辽宁省所有城市中小学生和沈阳市部分高校学生先后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根据调查结果修订指标后,重新设计调查问卷对深圳市、武汉市、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抽样方法均为分层随机抽样,共计获得3 771个有效样本的体育素养数据。

1.2.3 特尔斐法 按照研究需要,选择20位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学专业副教授以上的专家,通过专家问卷、访谈等形式就研究内容的不同部分广泛征求了专家意见,并使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1.2.4 AHP层次分析法 为确定指标权重,采用运筹学多元决策理论中的AHP层次分析法,根据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专家问卷,经过一致性检验,使用“群决策”方法进行“和积法”处理。

2 过程与分析

2.1 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的筛选

2.1.1 指标选取原则 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在学校体育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本研究遵照下列原则进行工作。

1)主体性原则:即从学生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着手,梳理学生主体性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养[2]。

2)科学性原则:即指标体系要反映客观规律,找出决定体育素养本质的主要因素及内在联系。

3)可测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尽可能得到量化。

4)可操作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力求简化并易于计算,能够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便捷地发挥作用。

2.1.2 指标归类依据 第一次确定的指标是通过对前人研究进行整合而设计出来,经理论筛选,将分散在不同研究成果中被选定及使用过的指标按照学术传统中取得共识的概念归属关系进行统和、梳理后进行归类。

第二次修订的指标是参照了文化研究中对人格素养研究中惯用的分类方式。人格素养研究中多使用认知类和行为类两大指标来体现人格素养。

2.1.3 指标的筛选过程

图1 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的筛选流程简图

为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采取了理论筛选、预调查与实践相结合和特尔斐法等多种办法进行指标筛选。先后根据提出的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开发了两套问卷,对不同城市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结果,对指标进行调整。共计发放三轮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共计3 771人次,后期使用特尔斐法,设计了专家问卷选择了20名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方向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以电子邮件、纸质问卷、结构性访谈等形式广泛听取了各专业领域专家的意见。

指标筛选的流程如图1所示,首次提出的指标体系,使用综合法将国内现有研究成果中存在的若干指标群,按照学术传统中达成共识的概念归属关系进行聚类,使之体系化,划归为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个性和体育品德五类一级指标,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将不同观点综合起来,以构造出相对全面的综合指标体系。

第一轮筛选调查在沈阳市进行,根据指标体系设计了学生体育素养调查问卷,在沈阳市内五区各抽选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一所高中和若干所高校。经过分析和讨论,归纳得出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的特征和规律,同时发现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上有重合、交叉之处。

表1 修订后的城市学生体育素养指标构成

第二轮筛选在辽宁省14座城市进行,一方面验证本次调查归纳得出的问题,另一方面查验该指标体系反映不同城市学生体育素养差异性的效果。在每所城市选择一所小学、一所初中。通过对回收数据再次分析和归纳,一方面验证了首轮调查发现的指标重合、结构臃肿的问题,另一方面发现该指标体系在体现差异性方面尚有较大调整空间,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和增删,修订后确立为体育认知类、体育行为类和体质水平类三大类共21个指标(表1)。首先将体育知识、体育意识归并为体育认知类指标,对三级指标进行了删减;其次主要的调整是删除了体育个性这一级指标,体育个性是通过体育实践形成并体现的,所以将能够反映个体体育个性的问题分散在体育行为类指标的不同部分。

第三轮筛选使用了根据修订的指标体系调整后的调查问卷,考虑地域、民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等多重因素选择了国内较具有代表性的深圳市、武汉市和包头市(在《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0)》中,深圳市、武汉市和包头市的教育竞争力分别位列上、中、下游)。进行投放,经分析,本次调查结果能够系统反映不同学段、不同地区学生体育素养的规律性、差异性特征。

为进一步使指标标准化,设计了专家问卷,使用特尔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选择了20名不同层次院校、不同专业方向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以电子邮件、纸质问卷、结构性访谈等形式广泛听取了各专业领域专家的意见。所调查专家职称均为副教授及以上,其中学校体育学专家10人,心理学专家3人;教育学专家2人;社会学专家2人;中小学体育教研员3人。各领域专家对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指标均表示认可,综合调查结果,将三级指标奥运知识,更改为体育常识。

2.2 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的教育学解释

当体育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同样在高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同时,教育目的也在某种程度上变成获取高分,这个目标并没有错,但是量化的过程往往侧重于测试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热衷于客观和事实性的资讯的掌握,但体育的文化、人文内涵和艺术内涵往往很难用选择题或简答题来评测,这给我们客观评价体育素养增加了难度,体育素养不仅仅是体育知识领域中的各种事实的联合体,它更是一种融合了态度、习惯、情感和道德的综合素质,它的各个指标需要使用多种评价方法才能得到准确的衡量。

2.2.1 体育认知类指标 在涉及人以及人的主体性的研究中,认知是考察的必要方面。在西方国家,有关认知的研究领域在专业划分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了提升,例如美国和芬兰在研究生培养中已经将Teacher and student cognition作为专业方向。体育认知是指“个体获得外部体育的有关信息,并把外部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性认识的心理活动过程。”[3]本研究将城市学生的体育素养所包含的属于人的头脑和思想层面的要素划归为体育认知类的指标。这类指标是指能够保证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本质、正确从事体育实践的意识、知识等方面的要素。

体育认知类指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体育知识和体育意识。其中体育知识包括体育常识、健身常识和体育保健常识;体育意识包括体育价值判断和体育情感体验。

体育知识是指个体在体育实践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而言,体育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学生的大脑。体育常识是有关体育的科学知识,包括基本原理、竞赛规则等等;健身常识是指保证学生正确从事体育实践的有关知识,例如篮球运球时应用掌根触球还是整个手掌触球等类型的知识,这部分的内容在不同项目、不同学段上均应有不同具体要求;体育保健常识是保证学生进行的体育实践有益身心健康的知识,例如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刻大量饮冷水等类型的知识。

体育意识是体育价值观的内化,是体育素养的根本要素之一,学生的体育意识决定着其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和从事体育实践的有效性,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具有由表及里的提升过程和发展性特征,“体育意识高阶的表现在于为学生提供终身从事体育实践的心理能量”。[4]体育的价值判断是指广义的体育对学生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体育情感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实践中获得的正向情感体验而形成的对体育的喜爱和卷入的愿望。

2.2.2 体育行为类指标 体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体育行为成为体育素养的重要考察面,体育行为是体育素养的外显性指标,体育素养在体育行为的执行过程中获得提升,又指导着学生正确地执行体育行为。体育行为类指标指的是城市学生从事所有和体育有关的活动时的习惯、修养等要素,既受城市学生内在生理、心理条件所制约,又受到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物质经济条件的制约。

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传统中,多从卷入、习惯、伦理相关的角度入手探讨行为,那么体育行为类指标主要包括运动参与、锻炼习惯和体育道德三方面的指标,其中运动参与指标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锻炼习惯指标包括体育锻炼习惯、锻炼项目倾向和活动场所倾向;体育道德指标包括道德表现、团队精神表现和责任感表现。

运动参与成为体育课程标准的首要学习领域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它包含个体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投入,本研究将其作为个体从事体育实践的外显性行为侧面纳入体育行为类指标。其中直接参与是个体身体投入体育的外显指标,主要是指个体从事体育活动的频率、时长和强度;由于个体对体育或某一体育项目有参与意识,就会欣赏、搜集、浏览与此有关的信息,因此将间接参与视为个体对体育心理投入的外显指标,主要是指个体了解体育运动的愿望、习惯和体育鉴赏水平。

锻炼习惯主要是指城市学生是否具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其习惯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一方面,是否有锻炼习惯是城市学生体育素养形成、提升乃至评价其体育素养高低的必要因素;另一方面锻炼习惯的正确性和稳定性更是保障城市学生获益于体育的关键因素。

体育道德主要是指城市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这些也是新体育课程标准中的考察内容。这里的体育道德不同于传统的狭义体育道德定义,在意识形态的范围内,体育道德代表着体育运动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到判断体育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是学生独自或与他人从事体育实践时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体育道德素养内化过程复杂,内隐性较强,本着道德行为反应道德意识的基准,将学生在体育实践中的道德表现、团队精神表现、责任感表现视为基础元素。

2.2.3 体质技能类指标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体质水平和运动技能均做出详细的规定,择要陈述如下。

体质水平指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从身体形态、身体技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因此在体质水平类指标中,将上述作为下级指标[5]。

运动技能指标:《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运动技能作为重要学习领域,对水平一至水平五的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目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分别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和“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2.3 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

该部分研究内容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适用于结构较为复杂、决策准则较多而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对决策者的推理过程进行量化的描述,可以避免决策者在结构复杂和方案较多时逻辑推理上的失误,适合城市学生体育素养研究的特征和需要。

2.3.1 城市学生体育素养判断矩阵 本研究确立了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三个层级以及21个三级指标,请专家组成员分别对各层级之间的指标两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判定,级别为:1同样重要;3重要;5非常重要;7绝对重要。为便于科学地综合不同专家意见,以2、4、6代表区间值,以增加准确性。判断矩阵如图2所示。

图2 城市学生体育素养判断矩阵

2.3.2 一致性检验 使用YAAHP3.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各层一致性检验结果的CR值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

表2 城市学生体育素养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

2.3.3 城市学生体育素养各级指标权系数 如表3所示,各层次对比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后,使用统计学软件YAAHP 0.5.2进行群决策计算,使用和积法进行规范化处理,计算得出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表。

3 结论

本研究综合采用了理论筛选、预调查与实践相结合、特尔斐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等多种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对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理论综合、文献法等确立评价指标,通过使用指标对共计3 771位城市学生样本的体育素养进行研究和专家调查等方法筛选确立评价指标,运用特尔斐法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数理性处理。本研究所构建的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力求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指标内容简单明了,经检验,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城市学生所应具备的体育素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学生体育认知、体育行为和体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有助于为我国学校体育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实践应用参考。

表3 城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指标权重

[1]余 智.体育素养概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27(1):73-76,84.

[2]刘中革,于 秀.小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主体性发展特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3):116 -121.

[3]周玉成,于 秀.中学生体育认知状况调查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7):201-205.

[4]于 秀.学生体育学习论[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5]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Evaluating Indicators of City Students’Physical Education Attainment

YU Xiu1,SUN Xilu2,LIU Haiyan3
(1.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2.Library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3.School of Sports Science,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On account of comprehensive advancing quality education,there is the research of city students’physical education attainment.To overall success the P.E.attainment is the key to national qualitative change in physical culture at cognition and behavior.The features in current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reflect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ity students’P.E.attainment than that of village students,which makes it a major field.This study took the evaluating indicator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dex of city students’P.E.attainment as object,used a combination of the screening theory,investigation unite with practice,Delphology and AHP,open investigation over several typical cities,tried to find out generality summary theories and equal evaluating indicator to reflect city students’P.E.attainment scientif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city;P.E.attainment;indicator

G807.01

A

1004-0560(2012)05-0001-05

2012-07-10;

2012-08-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09YJC880072)。

于 秀(1969-),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

责任编辑:刘红霞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指标素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