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国际化视角审视我国提取物产业发展

2012-11-08闫庆松北京京卫信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085

中国现代中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提取物产品企业

闫庆松(北京京卫信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

中药商业

以国际化视角审视我国提取物产业发展

闫庆松(北京京卫信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

目的:对我国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对该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方法:通过产业集中度等指标分析我国提取物产业发展现状,从产业国际化角度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和结论:虽然近年来我国提取物产业发展迅猛,但产业集中度水平仍比较低,产业升级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并且应在企业准入制度、国际化标准建设以及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等方面开展工作。

植物提取物;产业集中度;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全球天然医药保健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国际植物提取物(以下简称 “提取物”)产业的发展,其在全球市场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而我国提取物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凭借着自身的资源和成本优势,也已成为国际市场上重要的提取物原料供应商。

然而,与国际提取物产业发展情况相比,我国提取物产业仍存在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国际竞争层次较低等问题,产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作为我国中药出口主力的提取物,其产业发展势必会对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产生影响,因此,以国际化的视角审视我国提取物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并探索可行性发展路线,将是十分必要的。

1 产业快速发展引起关注

目前,在我国进出口产品监管中,提取物被归为中药类别,是中药的一个子行业。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其应用却比较广泛,不仅可作为植物药原料,还可用于一般食品、保健食品(国外称为膳食或营养补充剂)、化妆品、烟草、农药等领域。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提取物产业属于一个新兴行业,起步相对较晚。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专业的提取物企业才开始出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提取物供应地之一,提取物国际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据海关数据统计,我国提取物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1.9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11.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9.5%,高于同期中药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且增长较为稳定。另外,提取物在中药出口中的占比,也高于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的占比。据统计,2005~2011年我国提取物出口额占中药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均保持在40%以上。

从贸易特点来看,我国提取物产业属于出口导向型产业,提取物国际贸易以出口为主。据统计,2001~2011年提取物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均保持在78%~90%之间,2005年以来占比高达85%以上。

从产品用途来看,我国提取物主要可分为药用及保健品类提取物、食品添加剂类提取物以及香精香料类提取物等类别。其中,药用及保健品类提取物主要为传统类型产品,例如甘草、银杏提取物等,多年来出口业绩增长较为稳定,市场占比较大;食品添加剂类提取物的出口近年来增长较快,这主要源于国际需求的大幅增长,其代表性产品——天然植物色素及甜叶菊提取物近几年增速明显;另外,香精香料类提取物的出口也在稳步上升,这与近年来国际需求增长有关。

伴随着全球医药保健品市场对植物原料需求的增加,我国提取物产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也吸引了大批中药、精细化工以及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的介入。据统计,国内从事提取物生产和贸易的企业约有2 000多家,其中从事提取物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多达1 600多家,每年有数百种产品出口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市场领域。从出口产品来看,包括银杏叶提取物(约占国际市场的70%)、绿茶、甘草、人参、麻黄、大豆、灵芝、贯叶连翘提取物等在内的多个品种,均已实现规模化生产,这些产品在国际上也有稳定的市场和销路。

2 产业国际化锋芒毕露

一直以来,我国提取物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就很高,80%的产品均出口国外。在产业发展初期,我国企业主要凭借原材料优势,向国外提供粗提取物,产品层次相对较低;从事提取物出口的企业也多为专业的贸易公司,其出口量占提取物总出口量的比重更是高达80%以上。2000年后,随着大批生产企业,例如,天津天士力、承德中药、华北制药等企业投资该市场,生产企业直接出口的比重便开始逐步增大。

然而,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品种同质化,以及恶性竞争等现象的出现,导致我国提取物行业一段时期内出现大量 “价格混战”局面,以甘草、麻黄、银杏叶、贯叶连翘提取物出口为代表的 “出口热”“价格战”相继出现,产业国际化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为了谋求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不少提取物企业开始依照国外客商的要求,在产品生产工艺改进,以及产品质量提高方面苦下功夫。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能否在国际化道路上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严格可控的质量管理体系。据了解,目前国内多数提取物企业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认证,以及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此外,不少企业还开展了一些产品认证工作,其中,犹太认证(KOSHER)和清真认证(HALAL)门槛较低,比较容易获得;而美国USP认证(包括膳食补充剂认证、膳食补充剂成分认证和药物成分认证)和欧盟COS认证(主要针对原料药),门槛相对较高,少有企业参与;而有机认证(包括欧盟EEC 2092/91认证、日本JSA认证和美国NOP认证),则对提取物的原料来源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由于投入较大,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开展。例如辽宁大石药业,其枸杞子有机种植基地通过了美国 NOP和欧洲 EEC 2092/91认证,产品畅销欧美。

除了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外,国内企业也从 “价格战”中有所领悟:开发特色产品,深挖细分市场,方可获得更多生存机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提取物行业中已形成一批发展稳定,特色鲜明的增长型企业,例如晨光生物以天然色素类产品为主,主打产品为辣椒红色素、叶黄素等;宁波绿之健以天然提取物和中药有效成分生产为主,产品包括越橘、黑加仑、银杏叶等提取物;北京绿色金可是北京地区最大的提取物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甘草提取物、越橘提取物、银杏黄酮、绿茶提取物等;西安皓天以日本市场为主,产品包括辅酶Q10、肌醇、花青素类产品等。此外,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优秀企业还有上海泛植、浙江康恩贝、桂林莱茵、成都华高、吉林宏久、天津尖峰等。

除了以上本土生产企业外,近年来合资和独资企业发展也比较迅猛。例如,赣州菊隆(中国-马来西亚合资),专业生产甜叶菊提取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甜叶菊提取物生产和出口企业,其出口额占我国甜叶菊提取物总出口额的比重在50%以上,专业化程度较高;上海津村为中日合资企业,其生产的提取物均作为日本津村株式会社医疗用汉方浸膏制剂的中间体——浸膏粉末,产品不对外销售,历年来该公司出口额占我国提取物对日出口总额的比重稳定在25%左右;青岛润德为美国GLG集团独资企业,2007年已在加拿大上市,主要以甜叶菊提取物为主。此外,三资企业中发展较快的企业还有青岛华钟、浙江惠松等。

另外,提取物行业也呈现出一个新的特点,即专业外贸企业数量正在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直接参与出口贸易。目前,中化(青岛)、淄博千千、中国医保、四川医保仍是业内较大的专业外贸公司。

3 国际竞争力有限惹人忧

无论从国际贸易额,还是从企业的国际化拓展情况来看,我国提取物产业均取得了较优的成绩。然而,对于产业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却让我们对提取物产业发展产生了新的担忧。

笔者对我国提取物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MS)进行分析后发现,2001~2008年我国提取物出口额占世界提取物出口总额的比重,均在10%~17%之间(见图1)。整体来看,2001~2006年间MS值呈上升趋势,已从2001年的10.48%增至2006年的16.72%,之后该值出现持续下滑。数据提示,我国提取物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有限,并且自2006年以来占有率已出现下滑迹象。

图1 2001~2008年我国提取物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从产业集中度CRn来看,2002~2009年我国提取物产业CR8(出口额排序前8位企业的出口额占我国提取物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虽然从22.2%增长到了33.8%,但20%≤CR8<40%,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和日本通产省对产业集中度的划分标准,我国提取物产业仍属于低集中竞争型,表明我国提取物出口产业集中度水平仍相对较低,国际竞争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笔者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等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从市场占有率、净出口、出口占比等角度对我国提取物产业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我国提取物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但近年来该优势呈现弱化趋势,提示产业国际竞争力出现下滑。

4 诸多因素制约产业发展

尽管近年来我国提取物产业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企业数量和规模都取得了较大提高,但是其产业集中度仍偏低,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仍有待提升。整体来看,提取物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1 市场准入门槛较低

“数量多,规模小”是我国提取物行业的真实写照,大量小企业往往在有限的品种上展开竞争,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同一种产品会有几十家企业生产。如果某个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走俏,很快就有多家企业跟进。例如绿茶提取物就有成都华高、浙江惠松、浙江康恩贝等几十家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企业能否进入市场的关键。为了进入并占据市场,小企业往往以低价劣质产品参与竞争,从而导致惨烈的价格战,并进而引起产品利润或产品质量的下降,恶性竞争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我国提取物产业竞争力的削弱。而这最根本缘由在于,我国对于提取物行业,尚无明确的准入限制。

4.2 行业自律性差,存在无序竞争

目前,我国提取物行业处于无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监管的状态,因此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就对企业自律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我国部分提取物企业自律性较差,产品掺假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在银杏叶提取物中加入芦丁,在欧洲越橘提取物中掺入中国越橘提取物,在石榴皮提取物中添加人工合成的鞣花酸,以及在多糖类产品中添加糊精等。此外,使用劣质原料、囤积原料以及炒作价格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些无序竞争行为均对行业发展产生了极大危害。

4.3 产品国家标准缺失,阻碍行业发展

由于我国多数提取物产品缺少国家标准,所以常常受到国际市场的质疑,甚至遭遇目标市场有关重金属、农残等检测标准的壁垒限制。例如,2009年5月,在我国被美国FDA扣留的8批提取物产品中,有4批是因为农药残留超标。同时,在出现产品质量纠纷时,也会由于对产品合格与否的界定标准不一致,导致企业合法利益难以得到保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4.4 产品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品牌意识较差

提取物行业本应是以创新研发为基础的高科技、高附加值行业,但是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却是以模仿为主,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另外,多数提取物企业品牌意识较差,往往只重视产品销售情况。虽然我国80%的提取物都出口,但是并没有掌握国际话语权,几乎所有提取物的知名品牌都被日本和美国所占据。即使国际知名的食品和药品企业采购我国企业生产的提取物产品,作为原料供应商的提取物品牌仍难以被人知晓。

4.5 市场研究不深入,药用市场待开发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采用订单式生产,多是根据国外采购商的要求输出原料,而对提取物制剂市场了解甚少。对于国际市场可能畅销的产品及需求,更是缺乏研究,更谈不上对国际市场的引导。在产品认证方面,我国企业虽已意识到 “认证营销”的重要性,但总体来看,认证工作主要集中在食品领域,如HACCP、HALAL、KOSHER认证等。在提取物应用方面,也主要集中在食品/保健食品领域,较少应用于药品领域,国内多数企业不具备药品GMP资质,更不符合欧美等主流市场对药品原料的要求,因此,药用提取物市场尚待开发,且潜力巨大。

5 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

近年来,欧洲、美国和日本三大主流提取物市场都表现出了很强的本土化趋势,对提取物产品的价格、成本和安全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国际市场的双重压力,迫切要求我国提取物企业尽快提升竞争力,笔者认为应积极开展如下工作,以尽快提升提取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1 建立国际化标准,提高行业监管能力

我国作为全球重要的提取物原料供应商,每年会向国外输送大量的粗提取物,而这些产品往往只是符合采购商提出的合同要求,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目前,除了银杏叶提取物这种成熟的品种外,大多数提取物在国内外均无统一的标准。因此,建立统一的标准并与国际市场接轨,是提取物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快建立完善的提取物质量标准体系,逐步缩小我国与国际市场的标准差异。建议对现有行业标准进行推广,同时参照国际标准,对更多的提取物品种建立完善的、规范的行业标准。更重要的是,要逐步推进行业标准向国家标准的升级工作。此外,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的药品和食品安全法规,提高产品的检测水平;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各提取物企业的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5.2 规范行业准入机制,促进结构调整

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产企业的资质审核,规范提取物行业的准入机制,适当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对于药用提取物生产企业,应要求其遵守药品GMP要求,并符合原料药品的相关规定。此外,政府应鼓励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对规模化、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5.3 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提取物企业,应加快标准化建设,严把质量关。在提取物的生产和研发方面,应借鉴GMP、GSP、GAP等先进经验,探索建立GEP(提取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通过对提取物生产的规范化、制度化来促进其质量标准化,这样才能得到更多国家及FDA等行业机构的认可,进一步扩大市场。在产品质量控制上,可参考欧美国家制定的一些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要求。产品质量控制力争达到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以及常规品质控制项目的可控性。同时,还应加强对产品安全性指标的控制,尤其要加强对重金属含量、农残以及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控制。另外,还应采取先进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干燥设备及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5.4 加大产品和技术创新投入,树立国际品牌

提取物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常见的品种已有百余种,但很多产品至今仍没有进行全面研究和深入开发,只是被动地接受客户提出的要求,缺乏自主创新。因此,建议企业应增加投入,深入开展产品的研发工作,并注意对 “新资源提取物产品”(如枸杞子,红景天,灵芝等)的开发。同时,还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原料的使用率,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此外,企业应积极树立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通过品牌推广,达到进入并占据国际市场的目的,并力争成为优秀的国际提取物产品供应商。

5.5 重视市场研究,创新产品营销模式

企业应密切关注目标市场的法规、标准和认证(HACCP;COS认证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产品的进入策略。另外,建议企业积极拓展产业链,在保证原料供应的同时,积极开拓提取物制剂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产品营销方面,企业可尝试进行模式创新,例如,可与国际大公司进行项目合作,参与制剂研发。目前,我国国内市场容量较大,但尚未形成规模,所以企业也可先进行国内市场的开发和培育,然后通过品牌效应促进国际市场的开拓。

整体来看,我国提取物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于我国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来说意义重大;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形势不理想。为提升我国提取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具体来说,政府应积极规范行业准入机制,建立国际化标准,引导产业发展;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创新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并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产业竞争力提升将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来看,企业准入制度的建立最为迫切;中期来看,应将持续开展国际化标准建立工作作为重点;而长期来看,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将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2012-06-15)

猜你喜欢

提取物产品企业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企业
企业
企业
中药提取物或可用于治疗肥胖
植物提取物:你意想不到的辣椒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紫地榆提取物的止血作用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